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一、文学常识
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前苏联伟大的革命作家。1933年,以他的革命经历为素材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问世,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影响,激励了无数革命青年的成长。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是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革命斗争中成长的历程,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从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恢复国民经济各个时期的苏联社会的特点和时代气氛,热情歌颂了为祖国而战的苏联年轻一代,展示了他们的成长历程和精神风貌。
二、思想主题
保尔·柯察金的奋斗历程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
2、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才会创造出奇迹,成长为钢铁战士。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这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
三、人物意义
保尔:代表着千千万万个为争取幸福而奋不顾身地投入战斗的男女青年;是苏联第一代共青团员的缩影。
保尔精神: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优秀品质。
四、考点分析
保尔四次死里逃生
第一次是偷了邻居家的枪,哥哥阿尔焦姆帮他藏树林里才逃过一劫;
第二次是为救朱赫来被抓入监狱,后来被当作普通犯人错放了;
第三次是在一次激战中,被炮弹击中头部;
第四次是在筑路工作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并引发了
3、肺炎,组织上不得不把保尔送回家乡去休养。半路上误传出保尔已经死去的消息,但保尔第四次战胜死亡回到了人间。
保尔四次受伤
1.1920年保尔参加日托末尔战役,头部负伤,右眼失明。
2.在筑路中得格鲁布性肺炎兼肠伤寒。
3.医生在他脊柱上发现了弹片的伤痕后回乡养病。
4.1927年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开始文学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骆驼祥子》
一、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
4、忘我”的意思。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二、创作背景
《骆驼祥子》写于抗战前期,以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通过对人力车夫祥子一生三起三落最终沉沦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下层人民的悲苦命运。祥子的遭遇证明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奋斗改变自己的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三、书名含义
小说开头祥子被兵抓去,士兵们牵来几匹骆驼,使祥子动了逃跑的念头,骆驼的出现救了祥子的命,此后骆驼成为祥子的精神安慰和寄托,卖骆驼买车,使
5、祥子的最高理想和追求得以实现,使祥子得到“骆驼祥子”的外号。可见骆驼与祥子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贯穿全篇。
“骆驼祥子”的外号其实反映出祥子的性格特征:吃苦耐劳、沉默寡言、有股“干倔的劲儿”。从而使祥子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干劲、有忍耐,而且怀着失败后再从头来过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主题思想
小说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五、“三起三落”概括
一起:祥子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了一百元,给自己买了辆新车。
一落:祥子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祥子逃了出来顺手牵了三匹骆驼来卖,之后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在曹先生家干包月的时候,祥子辛辛苦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搜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让祥子又有车拉。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