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绩 中国农业大学 课程论文 (2014-2015学年春季学期) 论文题目:平谷区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规模预测 课程名称: 城市规划实验 任课教师: 许月卿 班 级: 土资122班 学 号: 1208140515 姓 名: 张舵 平谷区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规模预测 张舵 (中国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
2、0193) 摘要:本文利用相关分析法、经济弹性系数法和移动平均法对于平谷区城市人口进行了预测,移动平均法的拟合度更高。利用时间序列法、增长率推算法和对数模型对于城市用地规模进行了预测,其中增长率推算法误差比较大。综合平谷区2004年统计年鉴,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预测城市用地规模,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区域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及结构。根据数据分析发现平谷区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不均衡,工业用地比例比较大,而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和绿地与广场用地占比相对较小。本文主要进行这些方面的探索,以期为人口和城市化发展提供政策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城市人口
3、 城市用地规模 预测 “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有两件大事:一是美国高科技产业,二是中国的城市化”这是由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在2002年指出的。把城市化定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是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大亮点,目前我国已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因此城市化问题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马小红(2004)、侯亚非(2004)采用了中国人口预测软件(CPPS) ,利用北京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未来5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外来人口的变动趋势进行预测;陈功(2006)、曹桂英(2006)等利用PDE模型,以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为预测的基础数据和相关参数设计的主要依据,对
4、北京市2000-2030年人口变化的规模、年龄结构进行了预测。但是之前很少有相关研究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总人口、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进行预测,并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预测城市用地规模,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区域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及结构。本文主要进行这些方面的探索,以期为人口和城市化发展提供政策和理论依据。 1.数据来源 根据2004年《平谷区统计年鉴》,全区2004年城镇用地面积为2240hm2,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54m2/人《平谷区统计年鉴》(2004年) 。按照《平谷新城规划(2005-2020年)》的制定,2020年平谷区常住
5、人口将达到61.4万人,城镇人口44.6万人,农业人口16.8万人,城镇化水平70%以上。2020年平谷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51.8km2,人均建设用地116m2(旧版国标120 m2/人)。 《平谷新城规划(2005-2020年)》 根据2013年《平谷区统计年鉴》得到1991年至2013年数据如下(表1) 表1 平谷区数据 年份 总人口(人) 城镇人口 (人) 乡村人口 (人) 城市化率 人均GDP (元/人) GDP (万元) 1991 387791 46632 341159 12.03% 1992 389058 4
6、8757 340301 12.53% 1993 383021 55521 327500 14.50% 4577 178277 1994 385351 64702 320649 16.79% 7092 273305 1995 387244 71473 315771 18.46% 7392 285555 1996 387734 77129 310605 19.89% 5635 218340 1997 388720 83125 305595 21.38% 6338 246041 1998 388767 89162
7、 299605 22.93% 6941 269820 1999 389092 92981 296111 23.90% 7709 299447 2000 387108 97456 289652 25.18% 8532 331118 2001 388926 102639 286287 26.39% 9394 364510 2002 391336 116556 274780 29.78% 10665 411999 2003 392123 130683 261440 33.33% 13266 509968 2004 39
8、4238 144845 249393 36.74% 12944 495041 2005 394745 156564 238181 39.66% 14393 569778 2006 397000 169000 228000 42.57% 16500 649836 2007 396298 181662 214636 45.84% 18201 720849 2008 397388 187652 209736 47.22% 22003 873179 2009 397517 190934 206583 48.03% 25055
9、 1069844 2010 395376 192009 203367 48.56% 28353 1179473 2011 396328 196417 199911 49.56% 32688 1366400 2012 397612 204084 193528 51.33% 36561 1532184 2013 399166 208049 191117 52.12% 40082 1687467 资料来源:《平谷区统计年鉴》(2013) 2.研究方法 2.1预测总人口和城市人口 2.
10、1.1相关分析法 y:人口规模;x:回归变量;a、b:待定系数。 2.1.2经济弹性系数法 其中, Pn:规划期城市人口规模; P0:为基准期城市人口规模;n为规划期; ν′为规划期内的人口增长平均速度; V′为规划期内的经济增长平均速度(假设为10%); K为经济增长的人口弹性系数。 2.1.3移动平均法 Ft:对下一期的预测值;n:移动平均的时期个数;At-1:前期实际值; At-2,At-3和At-n分别表示前两期、前三期直至前n期的实际值。 2.2城市化率预测 2.2.1时间序
11、列法 y:城市化率;t:时间;b0、bt:待定系数 2.2.2增长率推算模型 yt:预测末年城市化率;y0:基年城市化水平;r:年递增率;t:预测年限 2.2.3对数模型 y:城市化率;x:人均国内生产总值;b0、b1:待定系数 3.结果分析 3.1总人口和城市人口预测结果分析 运用相关分析法、经济弹性系数法(K=1.110782427)和移动平均法预测2020年总人口分别为403299、729816、397600,其中相关分析法预测的R²为0.8525。移动平均法选择周期分别为2、3、4,得到方差值分别为2126.7261、2037.8039和2308.069,
12、表明周期为3时,预测较为准确(图1)。 运用相关分析法、经济弹性系数法(K= 1.03646624)和移动平均法预测2020年城市人口分别为273007、301242、204133,其中相关分析法预测的R²为0.9809,移动平均法选择周期分别为2、3,得到方差值分别为12894.869和17222.194,表明周期为2时预测较为准确(图2)。 需要说明的是,经济弹性系数法中,对于K值的确定,采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求每年年均增长率,之后求平均值,这种方法计算总人口时,经济增长的人口弹性系数K=1.84,预测该区的人口规模为3
13、01242,计算城市人口时,经济增长的人口弹性系数K=1.84,该区的城市人口规模为301242。另一种是取两年数据作为节点,求算增长率,这种方式受前后所取年份的实际城市化率影响较大,所以得到的数据差别较大。 3.2城市化率预测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了时间序列法,增长率推算模型和对数模型对于城市化率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分别为61.3%、89.63%、62.39%,其中时间序列法模型R²为0.9809,对数模型R²为0.951。在三种方法中,时间序列法拟合最好。(图3) 3.3城市用地规模及结构预测 平谷区现状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54m2/人,根据《中国
14、建筑区划图》和平谷区地理信息,平谷区位于气候区划中的Ⅱ区。按照《平谷新城规划(2005-2020年)》的制定,2020年平谷区常住人口将达到61.4万人,城镇人口44.6万人,农业人口16.8万人,首都地区规划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在105.1—115.0m²/人之间确定《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 ,对照下表(表2) 表2 划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m²/人)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 平谷区允许采用的规划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05—115m²/人,即城市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最小值为105m
15、²/人。采用二次移动平均法预测的2020年城市人口为204133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最小值为2143.3965hm²。 根据《规划人均单项城市建设用地标准》,各项建设用地项目按照最低标准,除以105㎡/人,预测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如下表(表3)所示: 表3 预测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2020年) 用地名称 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居住用地 26.67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5.24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11.43 绿地与广场用地 11.43 通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最小值为2143.3965hm²,结合预测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得到居住用地面积最小为571.64
16、hm²,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最小为112.31hm²,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和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最小都为244.99hm²。 4.结论 对于人口的三种预测方法,以移动平均法最优,城市化程度的三种预测方法中,以时间序列法拟合较好。但是相对于《平谷新城规划(2005-2020年)》,人口计算结果数值差距都比较大。分析原因为平谷区人口计算中考虑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家生育政策调整、区域人口流动等。而本文采取的方法多为单因素分析,数值差距比较大。 根据预测结果,《平谷区新城现状城镇建设用地结构》(表4)中居住用地占规划建设用地结构比例适宜,工业用地比例略高,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和绿地与广场用地比例应当逐渐提高。 表4 平谷区新城现状城镇建设用地结构 类别名称 占建设用地的比例(%) 居住用地 28.44 工业用地 31.52 道路广场用地 5.22 绿地 2.29 资料来源:《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 在城市化进程中,应当不断优化城市用地结构,保证各项用地统筹协调。平谷区新城现状城镇建设用地结构不完全符合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要求,偏重于工业用地,道路和绿化用地比例偏低,可能对于城市转型和长期发展有一定影响,应当注重转变发展结构,重视发展的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