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贵州绿洲红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习水县新兴宏能煤矿 (11202-1工作面设计前) 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报告 安全风险管控办公室 2017年10月20日 加人员签字栏 序号 姓名 单位(部门) 职务 专业 签字 1 刘志华 矿 部 矿长 采煤 2 盛廷余 总工程师 地测 3 李仕洪 生产副矿长 机电 4 姚登明 安全副矿长 开采技术 5 牟 铭 机电副矿长 机电 6 刘福文 地测副总 测量 7 卢 艺 通防副总 通风
2、 8 冉中刘 生产副总 开采技术 9 郑远国 安全副总 开采技术 10 袁仁军 调度室 主任 11 王淮安 通风科 科长 12 肖 勇 机运科 科长 13 杨玉辉 安监科 科长 14 张 毅 机电科 技术员 机电 15 曾德由 地测科 技术员 测量 16 魏崇兴 综采队 队长 17 赵宗江 掘进队 队长 目 录 第一章 专项辨识评估对象概况 4 第一节 工作面概况 4 第二节 煤(岩)层赋存特征 5 第三节
3、地质构造 6 第二章 专项辨识评估责任体系 6 第三章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8 第四章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0 第五章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12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13 贵州绿洲红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习水县新兴宏能煤矿 11202-1工作面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报告 第一章 专项辨识评估对象概况 第一节 工作面概况 一、巷道概况
4、 11202-1采煤工作面设计走向长度700m,切眼长度140m,位于矿井井田的北边,布置在12号煤层中。 二、巷道位置及巷道相邻关系 (一)巷道位置 工作面北边11202-1与矿井露头下,未进行过开采布置,南为11202采煤工作面采空区,在11202回采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形成,西为运输上山,东为未开采的矿井井田内的煤层。 (二)井上下对应关系 井上下对照关系表 水 平 名 称 一水平 采区名称 一采区 地面标高(m) +565m~+575m 巷道标高(m) +423.3m~+440.8m 地面的相对位置 地面无建筑设施。 井下相对位置的影响 无影响 邻近
5、采区、煤层、巷 道对掘进巷道的影响 无影响 第二节 煤(岩)层赋存特征 一、巷道瓦斯涌出量、瓦斯等级、煤层自燃发火倾向及发火期、煤尘爆炸性、地温等。 煤(岩)层特征情况表 指 标 参 数 备注 煤(岩)层厚度(最小~最大)(m) 0.57~8.13 煤(岩)层倾角(最小~最大/平均)(°) 11°~21°/16° 煤(岩)层硬度(f) 0.3~7 煤(岩)层层理(发育程度) 发 育 煤(岩)层节理(发育程度) 较发育 自然发火期(Ⅱ) 8#、12#煤层均为Ⅲ不易自燃 相对瓦斯涌出量(m3/ min) 预
6、计0.3 煤尘爆炸性 8#、12#煤层无煤层爆炸性 二、煤(岩)层产状、厚度、结构、坚固性系数、预计巷道揭露的各煤层间距,顶、底板岩性及特征分析。 煤(岩)层情况表 岩石名称 硬度(f) 平均厚 度(m) 层间距(m) 岩性特征 12煤层 0.3 2.44 0 黑色,块状,条带状线理结构,以亮煤为主夹暗煤、镜煤线理,半亮型,沥青光泽,阶梯状断口。 泥岩 2~3 5.74 5.74 灰黑色,薄层状,水平层理,中部夹薄层细砂岩,含黄铁矿结核,见植物化石 11煤层 0.36 0.66 6.4 黑色,块状,条带状线理结构,以亮煤为主夹暗煤、镜煤
7、线理,半亮型,沥青光泽,阶梯状断口。 粉砂质泥岩 1~2 4.6 11 深灰色,中厚层状,水平层理,岩芯完整,层面见植物化石。1线为泥质粉砂岩。 细砂岩 5~7 8.13 19.13 灰色,中厚层状,水平层理,细砂质结构,菱铁质胶结,2线为菱铁质细砂岩。 泥岩、10煤层 2~5 4.03 23.16 灰色,薄层状,泥质结构。夹大量植物化石。局部夹10煤线。 粉砂质泥岩 2~4 4.42 27.58 深灰色,中厚层,粉砂泥质结构,水平层理,斜交裂隙发育。局部夹薄层泥质细砂岩。 9煤层 0.28 0.57 28.15 黑色,块状至薄片状,以暗煤为主
8、夹暗煤,半暗型,沥青光泽,锯齿状断口,线理状结构,含黄铁矿结核。 粉砂质泥岩 1~3 3.61 31.76 深灰色,中厚层状,粉砂泥质结构,水平层理,见植物化石。2线为泥质粉砂岩,1线为粉砂质泥岩。 8煤层 0.3 3.52 35.28 黑色,块状,复煤层,以亮煤为主夹暗煤,半亮型,沥青光泽,阶梯状断口,内生裂隙发育。向深部夹矸层数增多,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夹矸为泥岩。 第三节 地质构造 11202-1工作面布置在12号煤层中,12煤层厚度1.0m~3.6m,平均煤厚2.1m;煤层赋存较稳定,煤层结构较简单,12煤顶部发育一层泥岩夹矸,夹矸厚0.05m~0.1m,平均
9、厚0.08m。夹矸上部煤厚0.1~0.2m。工作面内煤层倾向为150°~ 160°,倾角11°~21°,平均倾角16°。 地层走向近北东向,倾向东南150~160°,倾角13~21°,为单斜构造,该区内岩层、煤层未见明显错动。无断层,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第二章 专项辨识评估责任体系 2017年10月20日在矿一楼会议室,成立专项辨识评估领导小组, 组长:盛廷余,成员见下表,对11202-1综采工作面进行了新工作面设计前的专项辨识评估。 11202-1工作面设计前安全风险专项辨识人员名单 主持人(总工程师):盛廷余 参加人员 姓名 单位 职务 专业
10、 签字 卢艺 通风 通防副总 通风 刘福文 地测 地测副总 测量 魏崇兴 采煤队 采煤队长 采煤 肖勇 机运科 机运科长 机电 张毅 机运科 机电技术员 机电 张成 通风科 通风技术员 通风 曾德由 生技科 技术员 测量 袁仁军 调度室 主任 开采技术 王淮安 通风科 科长 通风 杨玉辉 安全科 科长 开采技术 袁宇 安全科 技术员 开采技术 刘天元 生技科 技术员 开采技术 第三章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一、风险点划分遵
11、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现将11202-1工作面作为一个风险点排查。 二、危险源辨识 1、危险源辨识对 11202-1综采工作面风险点危险源辨识如下: 环境因素: 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地表陷落等危险源。物的因素(设备设施):采煤机、刮板输送机、单体液压支柱、乳化液泵站、移动变电站等。 人的因素(作业活动):开采煤机、开刮扳输送机、操作泵站、打设支柱、检修设备等。按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标准要求,只对能造成重大事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估,以下只对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冲击地压、地表陷落危险源进行分析、评估。 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12、分析 ①采空区积水:生产过程中存在采空区积水,涌入工作面,造成水灾事故。 ②瓦斯:生产过程中瓦斯异常涌出,造成瓦斯事故。 ③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生产过程中不按规定进行防突预测、检验或区域验证,防突治理不到位,存在发生瓦斯突出,造成瓦斯事故的风险。 三、风险等级评估 1、风险等级评估方法 风险等级评估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本专项报告对风险点、危险源和危险有害因素进行风险分级。 (1)风险点风险等级: 风险点内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2)危险源风险等级: 危险源内各危险有害因素评价出的最高风
13、险级别作为该危险源的级别. (3)危险有害因素风险等级:本报告选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对进行评估。 2、 重大风险确定标准 (1)经风险评估确定为重大风险的风险点、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 (2)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3)符合可能导致国家安监总局《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判定标准》十五条重大安全隐患; (4)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3)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4)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 3、风险评估结果 通过上述分析,结合2
14、017年新兴宏能煤矿《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对矿井重大危险源进行了重新辨识与确认,存在的重大危险源有采空区积水、瓦斯异常涌出和煤与瓦斯突出3项重大危险源。根据重大风险确定标准,本工作面涉及上述采空区积水、瓦斯异常涌出和煤与瓦斯突出3项重大危险源。 第四章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一、采空区积水管控措施 1、管理标准 新兴宏能煤矿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基本原则,坚持“物探先行、钻探验证”采取“防、堵、疏、排、截”综合防治措施。采煤工作面发现有煤层变湿、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来压、片帮、淋水加大、底板鼓起或者裂隙渗水、钻孔喷水、煤壁溃
15、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透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止作业,撤出所有受水患威胁地点的人员,报告矿调度室,并发出警报。在原因未查清、隐患未排除之前,不得进行任何采掘活动。 2、工程措施: (1)对采空区积水情况进行探查,掌握积水情况; (2)施工防水钻孔进行疏放采空区积水; (3)完善矿井及采煤工作面排水系统。 3、管理措施: (1)工作面回采前制定防治水专项措施; (2)工作面施工期间,加强现场观测,发现透水征兆立即撤人在进、回风隅角; (3)进行全员水灾防治培训。 二、瓦斯异常涌出管控措施: 1、管理标准 (1)采区回风巷、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甲烷浓度超过1.0%或者二氧化碳
16、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甲烷浓度达到1.0%时,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爆破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甲烷浓度达到1.0%时,严禁爆破。 (3)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电动机或者其开关安设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的甲烷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4)采掘工作面及其他巷道内,体积大于0.5m3的空间内积聚的甲烷浓度达到2.0%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2、工程措施: (1)工作面回风巷埋管抽放瓦斯; (2)运输巷顺层钻孔预抽瓦斯;
17、 (3)合理增加工作面配风量。 3、管理措施: (1)加强职工瓦斯防治培训。 (2)加强瓦斯监测监控。 三、不按规定进行防突预测、检验或区域验证,防突治理不到位管控措施: 1、管理标准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八十九至二百二十四条,制订新兴宏能煤矿防突设计,做好防突预测、检验或区域验证。 2、工程措施: 连续区域验证、采空区埋管抽采、回风巷高位抽放。 3、管理措施: 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矿瓦斯突出防治规定的有关内容执行。完善新兴宏能煤矿防突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第五章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因年度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包含煤尘爆炸和煤层自然发火重大
18、风险,所以不用修定矿井年度重大风险清单。11202-1工作面专项辨识重大风险清单附后。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11202-1工作面专项辨识评估确定了三项重大风险,分别是存在: 1、生产过程中采空区积水,涌入工作面; 2、生产过程中瓦斯异常涌出; 3、生产过程中不按规定进行防突预测、检验或区域验证,防突治理不到位。并制定了相应管控措施。 生技科要根椐辨识评估报告所列措施在工作面设计方案中要有体现。 11202-1采煤工作面专项辨识重大风险清单 序号 风险点 事故类别 存在的 风险 可能导致的 后果 风险值 风
19、险等级 风险点性质 管控措施 主要负责人 1 11202-1采煤工作面 水灾事故 发生透水事故,造成10人以上死亡或50人以上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发生透水事故,造成10人以上死亡或50人以上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 3000 重大风险 系统性风险 1.新兴宏能煤矿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基本原则,坚持“物探先行、钻探验证”采取“防、堵、疏、排、截”综合防治措施。 2.采煤工作面发现有煤层变湿、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来压、片帮、淋水加大、底板鼓起或者裂隙渗水、钻孔喷水
20、煤壁溃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透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止作业,撤出所有受水患威胁地点的人员,报告矿调度室,并发出警报。在原因未查清、隐患未排除之前,不得进行任何采掘活动。 2 瓦斯事故 瓦斯异常涌出, 造成 瓦斯事故 1.可能,但不经常 2.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10人以上死亡或50人以上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 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可能导致10人以上死亡或50人以上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 1800 重大风险 系统性风险 1.采区回风巷、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甲烷浓度超过1.0%或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
21、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甲烷浓度达到1.0%时,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爆破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甲烷浓度达到1.0%时,严禁爆破。 3.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电动机或者其开关安设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的甲烷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4.采掘工作面及其他巷道内,体积大于0.5m3的空间内积聚的甲烷浓度达到2.0%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3 11202-1 采煤 工作面 瓦斯事故 不按规定进行防突预测、检验或区域验证,防突治理不到位,存在发生瓦斯突出,造成瓦斯事故的风险。1.可能,但不经常; 2.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10人以上死亡或50人以上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元。 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可能造成10人以上死亡或50人以上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元。 1800 重大风险 系统性风险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八十九至二百二十四条,制订新兴宏能煤矿防突设计,做好防突预测、检验或区域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