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阵笑声引发的班会
[ 录入者:luobing | 时间:2008-04-17 08:34:22 | 作者:刘志刚 | 来源:2008.3.29《教育时报》 | 浏览:968次 ]
一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年级的学生看一部法制教育片,由于影片时间比较长,一直播放到晚饭结束时还没有结束。餐厅里的饭早已卖完,学校也不让学生随便到外边就餐,师生都饥肠辘辘的。这时,邻班的教师给我送来了3个热气腾腾的馒头。学生都回头看,我就随手递给我前面的3个女生。女孩子总是乖巧些,她们客气了几句,每人只吃了半个馒头,剩下的一个半,就递给了前面的男生。
这时候,
2、我心里一股暖流涌过,比自己吃了还要高兴。可没想到的是,掰剩下的那半个馒头谁也不肯要,我居然还听到一个男生说那是别人啃过了的,脏!听到这话,我心中的怒火顿时升起,由于影片还在播放,便忍住了。
过了一会儿,教我们班的数学教师从教室门前走过,我掏出20元钱让他给全班同学买点馒头或包子,准备每人分两个充饥。不大一会儿,递进来的是一袋馒头,还有面包和牛奶。两个女生接过来后提着袋子先让我拿。我正要说:“让同学们先吃吧!”话还没有说出口,就有两个男生发出怪异的笑声。我当然读懂了他们的潜台词,他们是在说:“你们这两位女生可真会巴结老师,好肉麻呀。”看到这种情况,我毫不客气地拿了一个馒头吃起来,然后,
3、笑着对同学们说:“我自己出钱买的,我不先吃,谁还有资格先吃?”
晚上回到家,我想了很久,觉得现在的中学生并不缺少爱与被爱,而是缺少对爱的理解与回报。他们缺乏爱心的原因很复杂,但是有一个事实是不可否认的:由于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在他们眼中,世界变得冷酷、残忍与自私。我觉得,必须有意识地通过最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用感知爱心的方法来取代负面的信息影响,让孩子充满爱与仁慈之心。
为此,我决定以此为主题召开一次班会,希望能够唤回学生回报爱心的良知,并引导学生通过抒发真情实感的习作来重新构筑健全的人格,懂得爱的无私、伟大与纯洁。
在班会上,我先通过录像播放了200
4、7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谢延信的纪录片,然后请几位同学谈谈对谢延信这种行为的真实看法。几位同学纷纷站起来,谈了大孝、一诺千金等。从他们的言语和神态中,我发现,许多同学已经被谢延信的行为所感动。等同学们谈了很多感想后,我就引导大家思考:谢延信大孝、履行承诺等行为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大家认为是“情”。我又请学生思考: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是为什么?学生异口同声说:感情冷漠。借此机会,我就讲了几天前发生在我们班上的那件事情,请大家思考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同学有这样的反应。
同学们都沉默了,教室里静得出奇。看得出来,大家都在反思自己。过了几分钟,发出笑声的一个男生
5、主动站了起来,平时活泼的他变得吞吞吐吐。我示意他坐下,然后对全班同学说:“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更何况我们没有犯错误。之所以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是因为我们还小,心智还不成熟,还有一些道理不懂。但是,我真切地希望,你们千万不要盲目地被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影响。大家要看到世界上真善美的一面,保持自己善良的本真,对身边的人和事充满感情。你们看到邪恶不要害怕,看到弱小要尽量帮助,凡事要往好处想,要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
这番话后,学生们先是一阵沉默,接着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次班会让我思考了许多。我觉得,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珍贵的教育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关键是教师要对这些琐碎的小事认真分析,从中选择和提炼,找到切合班级实际的契机,就能使班级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本文转自 宜春中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