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50.10KB ,
资源ID:12009458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注册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120094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开通VIP折扣优惠下载文档

            查看会员权益                  [ 下载后找不到文档?]

填表反馈(24小时):  下载求助     关注领币    退款申请

开具发票请登录PC端进行申请

   平台协调中心        【在线客服】        免费申请共赢上传

权利声明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可先查看【教您几个在下载文档中可以更好的避免被坑】。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联系平台进行协调解决,联系【微信客服】、【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0574-28810668;投诉电话:18658249818。

注意事项

本文(2017年浙江中考各地市古诗文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9-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2017年浙江中考各地市古诗文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

1、2017年浙江中考各地市古诗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Llt32100 [在此处键入][在此处键入] 2017年浙江中考各地市古诗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Llt32100 2017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试题 古诗文阅读(18分) (一)(4分)     晓行望云山                                披仙阁上观荼蘼②二首(其一)     [宋]杨万里                                   [宋]杨万里     霁天欲晓未明问,满目奇峰总可观①。    仰架③遥看时见些,登楼下瞰脱然④佳:     却有一峰忽然去,方知不动是真山!     

2、  荼綮蝴蝶浑无辩,飞去方知不是花。     (选自《范成大杨万里诗词选译》) 【注释】①可观:壮观。②荼蘑(túmí):花名。③仰架:仰望花架。④脱然:舒畅喜悦的样子。 【知识卡片】     理趣是指诗歌所蕴含的哲理与审美情趣。     宋诗往往不排斥说理,但不用抽象、直露的“理语"入诗,而要用具体生动、自然和谐的美的形象来表现一定的道理。 12.两首诗题材不同而理趣相似,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4分) 答:                           宋狄武襄青①征侬智高②,大兵出桂林,道旁有一庙,人谓其神灵。武襄驻节而祷之,祝曰:胜负无以为据,挥手一掷,百钱尽红。

3、举军欢呼声震林野武襄亦大喜。顾左右取百钉随钱疏密布地而钉帖之,加青丝笼覆,手自封焉。日:“俟凯旋,当谢神取钱。”其后破昆仑关,败智高师,还取钱与幕府士大夫共视之.乃两字钱也。(选自孙能传《益智编》) 【注释】①狄武襄青:狄青,北宋名将,谥号“武襄”。②依智高:人名.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武襄驻节而祷之(  )    (2)俟凯旋(  )    ( 3)败智高师 (    ) 14.用“/”给文中画 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举 军 欢 呼 声 震 林 野 武 襄 亦 大 喜 15.用现代汉语鼠译下面的句子。(3分)   乃取百钱自持之,

4、与神约,果大捷则投此期尽钱面也。 译文:           16.联系上下文,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顾左右取百钉随钱疏密布地而钉帖之,加青丝茏覆,手自封焉。 答:                 17.狄青与《陈涉世家》中的陈胜都借助神灵来谋事,请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4分) 答:                 答案 古诗文阅读(18分) 12.《晓行望云山》写诗人拂晓赶路远望云山,以为彩云也是山峰,直到发现有一座“山峰”凌空飞去才知道那不动的是真山;《披仙阁上观茶蘑》写诗人在观荼蘑时,花蝶相混,浑然莫辨,直待飞去,才知道飞者非花.两首诗都通过动静的

5、变化,揭示了一个道理:生活中常有以假乱真的现象发生.但假象终究不能掩盖事实两首诗所描绘的生活场景难以言传,一经诗人妙笔写出。顿觉幽默风趣。   13.(1)停留    (2)等待    (3)军队   14.举军欢呼/声震林野/武襄亦大喜   15.(狄青)于是取出一百枚铜钱自己拿好,与神灵约定.如果能大胜,那么撒下这些铜钱希望全都正面朝上。   16.这几个动词可以看出狄青不想让大家发现铜钱的秘密,表明狄青心思缜密,做事谨慎小心。   1 7.做法不同:狄青利用两面一样的铜钱来占卜;陈胜假借鱼腹中出现“陈胜王"的绸条和狐鸣“陈胜王"的喊声,让士兵相信他称王是天意。目的不同:狄青意在

6、振奋士气,提振信心;陈胜意在制造舆论,树立个人威信。 2017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嘉兴卷) 古诗文阅读(18 分) (一)送人之荆门(5 分) 明•浦源 长江风扬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 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此去郢①中应有赋,千秋白雪②待君赓③。  (选自《明清诗赏析》)     【注释】①郢(yǐnɡ):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此处借指朋友去的地方,即荆门。②白雪:也称“阳春”“阳春 白雪”,古代楚国歌曲名,也用以比喻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③赓(ɡēnɡ):继续。 12.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分别从   ▲   、   

7、▲   两个方面来表现荆门的特点。(2 分) 13.此诗尾联与李白《送友人》诗中的尾联所抒发的情怀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3 分)  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答:             (二)范石湖①使北(13 分) 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至能奏曰:“兹 事至重,须与宰相商量,臣乞以圣意谕之,议定乃行。”上首肯,既而宰相力以为未可,而圣意坚 不回。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至虏庭,纳之袖中。既跪进国书,伏地不起。时金主乃葛王也, 性宽慈,传宣问使人

8、何故不起。至能徐出袖中书,奏曰:“臣来时,大宋皇帝别有圣旨,难载国书, 令臣口奏。臣今谨以书述,乞赐圣览。”书既上,殿上观者皆失色。至能犹伏地。再传宣曰:“书 词已见,使人可就馆。”至能再拜而退。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至能将回,又奏 曰:“口奏之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示,庶使臣不堕欺罔之罪。”虏主许之。报书云 :“口奏 之说,殊骇观听,事须审处,邦乃孚休。”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由是超擢,以至大用。 (选自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注释】①范石湖:即范成大(公元 1126-1193 年),字至能(致能),自号此山居士,又号石湖居士,世称范石湖。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

9、句中的意思。(4 分)   (1)愿反侵地(    )         (2)议定乃行(   ) (3)至能徐出袖中书(     )    (4)虏主许之(   ) 1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 分) 虏 中 群 臣 咸 不 平 议 羁 留 使  人 而 虏 主 不 可。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 分) (1)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 译文:            (2)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 译文:             17.同样是出使,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唐雎使秦,最终“挺剑而起”。你怎样看待他们 的行为?请简要分析。(3

10、 分)  答:                  答案 古诗文阅读(18 分)  (一)(5 分) 12.(2 分)历史兴亡(人文遗迹)、自然风光(山水奇丽) 13.(3 分)答案示例:李诗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来表达惜别之情;此诗通过想象“客人”未来 生活,表达安慰期盼(鼓励、乐观、祝愿)之情。 (二)(13 分) 14.(4 分)(1)通“返”,归还   (2)才   (3)慢慢地   (4)答应、应允 15.(2 分)虏中群 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 16.(4 分)(1)范成大于是自己写了一封信,把皇上的话写在上面。 (2)(范成大)回来以后,皇上对他不辱使命

11、大加赞赏。 17.(3 分)答案示例:两人都具有勇敢、镇定和自信的性格,都是忠肝义胆(具有爱国情怀),都是 英雄,都不辱使命。只是因为时势不同,任务各异,所以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 2017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舟山卷) 古诗文阅读(20 分) (一)送人之荆门(5 分) 明•浦源 长江风扬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 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此去郢①中应有赋,千秋白雪②待君赓③。 (选自 《明清诗赏析》) 【注释】①郢(yǐnɡ):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此处借指朋友去的地方,即荆门。②白雪 :也称“阳春”“阳春 白雪”

12、古代楚国歌曲名,也用以比喻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③赓(ɡēnɡ):继续。 12.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分别从▲   、   ▲   两个方面来表现荆门的特点。(2 分) 13.此诗尾联与李白《送友人》诗中的尾联所抒发的情怀有何不同?请简 要分析。(3 分) 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答:                (二)范石湖①使北(15分) 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至能奏曰:“兹事至重,须与宰相商量,臣乞以圣意谕之,议定乃行。”上首肯,既而宰相力以为

13、未可,而圣意坚 不回。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至虏庭,纳之袖中。既跪进国书,伏地不起。时金主乃葛王也, 性宽慈,传宣问使人何故不起。至能徐出袖中书,奏曰:“臣来时,大宋皇帝别有圣旨,难载国书, 令臣口奏。臣今谨以书述,乞赐圣览。”书既上,殿上观者皆失色。至能犹伏地。再传宣曰:“书 词已见,使人可就馆。”至能再拜而退。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至能将回,又奏 曰:“口奏之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示,庶使臣不堕欺罔之罪。”虏主许之。报书云:“口奏 之说,殊骇观听,事须审处,邦乃孚休。”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由是超擢,以至大用。 (选自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注释】①范石湖:即范

14、成大(公元 1126-1193 年),字至能(致能),自号此山居士,又号石湖居士,世称范石湖。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6分)   (1)愿反侵地(     )          (2)时金主乃葛王也(     )   (3)至能徐出袖中书(     )    (4)再传宣曰(     )       (5)使人可就馆(     )        (6)虏主许之(     ) 1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 分) 虏 中 群 臣 咸 不 平 议 羁 留 使 人 而 虏 主 不 可。 16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 分) (1)至能遂自为一

15、书,述圣语。 译文:                        (2)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 译文:                        17.同样是出使,范成 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唐雎使秦,最终“挺剑而起”。你怎样看待他们 的行为?请简要分析。(3 分) 答:                       答案 古诗文阅读(20分) (一)(5 分) 12.(2 分)历史兴亡(人文遗迹)、自然风光(山水奇丽) 13.(3 分)答案示例:李诗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来表达惜别之情;此诗通过想象“客人”未来 生活,表达安慰期盼(鼓励、乐观、祝愿)之情。 (二)

16、15分) 14.(6分)略 15.(2 分)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 16.(4 分)(1)范成大于是自己写了一封信,把皇上的话写在上面。 (2)(范成大)回来以后,皇上对他不辱使命大加赞赏。 17.(3 分)答案示例:两人都具有勇敢、镇定和自信的性格,都是忠肝义胆(具有爱国情怀),都是 英雄,都不辱使命。只是因为时势不同,任务各异,所以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 2017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试卷 古诗文阅读 6.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2-18题。 (一) 小雨(4分) 杨万里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17、 12.诗人写出了下雨的独特形态,并赋予它人的心思。请你化身效益,用第一人称描述小雨的形态和心思。(4分) (二)(14分)     沈宣词尝为丽水领,自言家大梁①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因引出,至则奋眄②,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③,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遂售之。后入飞龙④,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 (选自《唐语林》) 【注

18、释】①大梁:今河南开封,古时称大梁。②奋眄: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③贡马:向皇帝进贡的吗。④飞龙:指皇家。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而意常不足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B.度终不可禁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C.亦如是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D.会魏师李公蔚市贡马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4.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

19、分) 他 日 谒 公 遂 问向 时 马 15.下面句子的横线处省略了主语,根据文意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翌日,                令诸子乘值,亦如是。 A.沈宣词 B.客 C.王公遂 D.李公蔚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提示:真,价值、价钱。) 译文:                          17.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售”有以下两个义项:①卖出去;②买。“公阅马,一阅遂售之”中的“售”字,选用哪个义项才符合文意?选出正确义项,并用自己的话简述理由。(2分) 答:       

20、         18.韩愈的《马说》深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知而不能通其意。联系《马说》,结合文本,简述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的原因。(2分)  答:                答案 古诗文阅读(18分) 12.(4分)该题分层赋分。 第一层:只关注小雨某一方面的形态或心思。 示例一:我是一场细细疏疏的小雨。 实例二:我不能下的太大,也不肯全无。 示例三: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类。 第二层:关注到小雨的形态或心思,但没有指出两者的关系。 示例四:我是一场细细疏疏的小雨,不能下的太大,也不肯全无。 示例五:我是一场细细

21、疏疏的小雨,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类。 示例六:我不能下的太大,也不肯全无,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类。 第三层:不仅能关注到小雨的形态或心思,还能指出两者的关系。 示例七: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类,于是,我虽然下的不大,但也不肯全无,细细疏疏,形成一幕帘珠,挡在诗人眼前,让他欣赏我的美。 13. (3分)B  14.(2分)他 日/ 谒 公 遂 /问 向 时 马 15.(2分)C 16.(3分)客人答应(把马卖给沈宣词),但(沈宣词)还没来得及给钱,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 17.(2分)此处的“售”是“买”的意思,从“李公蔚市贡马”“后入飞龙”等可知李公蔚是买马的,从“一阅遂

22、售之”可见李公蔚买马的果断、坚决. 18.(2分)韩愈的《马说》告诫世人,骄傲发掘良马潜能,首先要深谙马的习性,懂得如何驾驭,但王公遂买马后一直“未尝乘”,在骑马失败后,还“怒捶之”,最后转手卖了,可见他不懂策马之道,更没有能力发掘良马潜能,使其成为名马. 浙江省2017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湖州市) 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第13题。(3分) 从军行 [唐]陈羽 海①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①海:湖泊 13.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从军行》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3分)

23、                                               A B C 山中杂诗 [南朝]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陶渊明 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塞下曲六首(其三)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4-17题。 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① [唐]李白     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②,私心慕之。及长,南游

24、云梦,览七泽③之壮观。     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余拜见,预饮林下。耑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吾衰久矣,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     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④.长山横蹙,九江却转。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潈射万壑。此宇宙之奇诡也。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     羡君此行,抚鹤长啸。恨丹液未就,白龙来迟⑤,使秦人着鞭,先往桃花之水。孤负⑥夙愿,惭归名山;终期后来,携手五岳。 (选自《李太白全集》) 【注释】①从侄:堂侄。耑:即李耑,李白的堂侄。 ②《子虚赋》:汉代司马相如代表作,其中描写了云梦的壮美景象。 ③七泽:传说楚国古有七个水泽。云梦:

25、属“七泽”之一。 ④香炉:庐山香炉峰。 ⑤丹液:传说中的金丹,服用后可成仙。白龙:传说中仙人的坐骑。 ⑥孤负:辜负。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及长,南游云梦   及鲁肃过寻阳 B.破涕为笑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C.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 方七百里,高万仞 D.恨丹液未就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私心慕之”,是说作者小时候被《子虚赋》中所描写的云梦景象深深打动。 B.“此宇宙之奇诡也”。包含着作者对前文所描写的庐山壮丽景象的惊叹与赞美。 C.“不可得而窥焉”

26、暗含着作者对未能前往“方湖、石井”游赏的遗憾之情。 D.“终期后来,携手五岳”,是说作者终自己一生,也没有机会和李耑一起去游访名山了。 16.用“/”给第二段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三处)(3分) 耑  乃   稚   子  嬉   游  在  旁   今   来   有  成  郁   负  秀  气 17.上文与《送东阳马生序》都是临别赠言。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写出李白和宋濂对后辈寄予了怎样的希望。(3分) 答:                       答案 古诗文阅读(16分) (一)(3 分) 13. C 理由:(1)两首诗都以战争为题材(或:都是边塞诗);(2

27、两首诗都写出出环境的恶劣;(3)两首诗都有“雪”这个意象;(4)两首诗都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昂扬坚定的精神风貌;(5)两首诗都表现了将士们必胜的英雄气槪。 评分标准:共3分,选择1分,理由2分,两点理由即可。 (二)(13分) 14.C 评分标准:3分。 15. D 评分标准:3分。 16. 耑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 评分标准:共3分,每处1分。 17. 宋濂:结合自己求学的经历和感受,希望马生刻苦学习。 李白:描给自己游庐山时所见的壮美景象,叙写所不能见到的胜景,希望李耑精神振奋地前往庐山游历(像自己年轻时一样向往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神奇)。 评分标准

28、共4分,各2分,意思相近即可。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大德间,江南大饥。道殣①者相望。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等死,何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当佣钱塘②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不数年,使还乡土。生道遇一女子,丫鬟③尾行。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 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

29、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④霜露盗贼,君力也。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⑤也。君必无归。”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⑥,度尚可活。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 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 (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有删改) 【注】①殣(jìn):饿死。②钱塘:地名,今杭州。③丫鬟: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④罹(lí):遭受。⑤箕帚妾:持簸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谦称。⑥衰耄(mào):年老体衰。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

30、组是(     )(3分) A.自度无所得食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B.即以母属两弟      神情与苏、黄不属 C.即具酒炙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D.生则毅然谢曰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17.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B.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C.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D.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1

3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①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3分)    译文:          ②于是日操瓢道乞。(2分) 译文:          19.潘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4分) 答:                 20.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家 [明]孙承宗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1)两首诗均提及“寒江钓雪”,柳诗通过“独钓寒江雪”表达了作者内心      

32、      的感受,孙诗则表明了对“好作寒江钓雪图”的“画家”            的态度。(2分) (2)《渔家》前两句是怎样表现“渔家苦”的?请作赏析。(3分) 答:                 答案 三(20分) 16.A 17.B 18.①我会到钱塘去做几个月的雇工,赚钱买米使家人活下去,请母亲不要担忧。     ②从此,(他和女子)每天拿着瓢沿路乞讨。 19.潘生是一个有担当、深明大 义而又孝顺的人。可从以下几方面看出:潘生在家人因食物缺乏面临死亡威胁时,主动外出赚钱养活家人;穷困潦倒的潘生帮助女子与远在南方的家人团聚,又不图回报;潘生毅然放弃做家境较好人家女

33、婿的机会,执意回家侍奉母亲,照顾弟弟。 20.(1)孤寂  批评 (2)通过手指冻僵、呵气取暖的细节描写以及天寒地冻、残月在天、船上积雪斑驳的环境描写,表现渔家为生计奔波劳作的艰辛。 宁波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三)(18分) 【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

34、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陶渊明集》) 【乙】     刘酒,汴人,无名字,自呼曰“酒”,人称曰刘酒云。画人物,有清劲之致,酒后运笔,尤觉神来。人以为张平山①后一人,酒不屑也。凡作画,皆书一“酒”字款②,其似行书者次,似篆籀③者,其得意笔也。尝为上洛④郡王作画,王善之,曰:“张平山后一人!”酒意嗔,急索画曰:“尚未款。”乃卷入旁室,纵笔书百十大“酒”字于上下左右。王怒甚裂其幅驱之出酒固怡然。酒于醉睡之外,唯解画,他一无所知。酒与予交最久,无妻子,每谓予曰:“死以累君。”一日方持杯大饮,忽然脱去,开

35、口而笑,杯犹在手。余感其宿昔之言,为买棺殓之。 (选自《虞初新志•刘酒传》,有删节) 【注释】①张平山:名画家,擅画人物。 ②款:钟鼎等器物上铸刻的文字,引申为书画上的题名。 ③ 篆籀(zhòu):即篆书。   ④上洛:古地名,即今商县。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王 怒 甚 裂 其 幅 驱 之 出 酒 固 怡 然。 15.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五柳先生钟爱宅边的五棵柳树,故取“五柳”为号。 B.五柳先生身居陋室,衣食不足,但忙于著文,无暇顾及。 C.刘酒作画,用行书落款,是为了显示其书法的精湛。 D.

36、刘酒爱“酒”,以“酒”为名,与“酒”生死相随。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译文:                  ②酒与予交最久,无妻子,每谓予曰:“死以累君。” 译文:                   17.传记往往用非常之笔表现非常之人。贾文忠“曾不”一词表现了五柳先生        的性格特点;乙文中的“不屑”一词刻画了刘酒  的性格特点。(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填写)(4分) 18.两位传主,一位“衔觞赋诗”,一位“饮酒作画”,他们的人生追求有何相同之处?(4分) 答:                    (四)满庭芳•失

37、鸡(5分) [明]王磐     平生淡薄。鸡儿不见,童子休焦①.家家都有闲锅灶,任意烹炰。煮汤的贴他三枚火烧②;穿③炒的助他一把胡椒。倒省了我开东道。免终朝报晓,睡到日头高。 【注释】①休焦:不要着急。 ②火烧:一种圆形的面食。  ③穿:通“汆”,一种烹调方法。 19.对曲中的“我”而言,失鸡最大的好处是“                     ”。(用原句回答)(2分) 20.请结合作品内容,说说这首曲的语言特点。(3分) 答:                                    答案 (三)(18分) 14.   王怒甚/裂其幅/驱之出/酒固怡然。(3

38、分,每处1分。多断一处倒扣1分,扣完为止) 15.   D(2 分) 16.   (1)五柳先生)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2)刘酒和我交往时间最长,(他)没有妻子儿女,经常对我说:“死后劳你料理后事。”       (5分,(1)2分,(2)3分) 17.   率真随性狂傲不羁(淡泊名利或恃才放旷)(4分,每空2分,意思相近即可) 18.   他们都以艺术创作自娱;淡泊名利,不攀附权贵;追求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4分,写出两点给4分) (四)(5分) 19.   直睡到日头高(免终朝报晓,直睡到日头高)(2分) 20.   【示例】这首曲子的语言生活化(口语化),如“煮

39、汤的贴他三枚火烧,穿炒的助他一把胡椒”, 写得通俗易懂;失鸡之后,作者宽慰童子,嘲笑偷鸡贼,列数失鸡的好处,语言诙谐幽默; 这首曲“焦”、“炮”、“道”等字押同一个韵,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3分,答出其中 两个特点,结合内容解说给3分) 2017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语文试卷 (三)阅读《资治通鉴》两则,完成13-18题。(20分) 《资治通鉴》两则 江左夷吾     周①奔琅琊王睿,睿以为军谘祭酒。前骑都尉谯国桓彝亦避乱过江②,见睿微弱,谓曰:“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既而见王导,共论世事,退,谓曰:“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 新亭对泣     诸

40、名士相与登新亭③游宴,周一中坐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因相视流涕。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④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邪!”众皆收泪谢之。 【注释】①周:两晋时大臣、名士,下文的琅琊王睿指司马睿,东晋元帝。恒彝是谯国人,曾任骑都尉,两晋大臣。王导,元帝即位后任丞相。②避乱过江:西晋灭亡,王室渡江流亡江左(今南京一带)。③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④戮:通“勠”,并力,勉力。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见睿微弱,谓曰                 ②因相视流涕    ③王导愀然变色曰                 ④众皆收泪谢之     

41、 14.选出与“众皆收泪谢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A.其邻人之父亦云(《智子疑邻》)    B.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将军岂愿见之乎?(《隆中对》) 15.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句子的意思。(3分) 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译文:                         16.给文中划横线部分断句。(用\断三处)(3分) 我  以  中  州  多  故  来  此  求  全  而  单  弱  如  此  将  和  以  济  ! 17.王导是个怎样的人?结合两则短 文,简

42、要分析。(3分) 答:                  18.结合资治通鉴两则的相关内容,阅读陆游的《迫感往事》.联系全诗,品析划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4分) 迫感往事① 宋 陆游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②。 不忘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南宋嘉泰元年,诗人当时七十多岁。②秦:指秦桧,主张议和投降。 答:                     答案 13.(1)对……说,告诉  (2)眼泪(3)脸色,表情(4)道歉 14.D 15.风景没有差别,(只是)抬眼望去有长江黄河的区别。 16.我  以  中  州  多  故 / 来 

43、 此  求  全 / 而  单  弱  如  此  /将  和  以  济 ! 17.王导是贤明的治国人才,别人将他看作管夷吾;王是一个热爱国家、迎难而上(积极面对困难)的人,面对国家危难,大家只是消极流泪,而他壮怀激烈,号召大家积极面对,为国效力。 18.这两句用了“江左夷吾”和“新亭对泣”的故事,感叹当时国家危急,官员却只懂得明哲保身,不要说会出现治国的能臣,连为国家悲伤哭泣的人都没有,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无奈、愤慨以及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2017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温州卷) 古诗文阅读(21分) (一)(5分) 如梦令•汉①上晚步[宋]赵长卿     何处一

44、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一著画难成,雪霁②乱山无数。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 (选自《全宋词》) 【注释】①汉:汉水   ②霁(ji):雪后转晴 10.“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写出了环境     的特点。(2分) 11.“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简要分析。(3分) 答:                             (二)(16分) 与致虚妹丈书   高尔俨     昨宵乐甚!碧天一色,澄澈如昼,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①面月光洒落酒杯中波动影摇。吹洞箫数阙,清和婉妙,听之怡然;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出户一望,空旷无际。大醉后笔墨缭

45、乱,已不复记忆。     今晨于袖中得纸幅,出而视之,则所谓“笔墨缭乱”者也。然亦殊可爱,以为有殆荡②之趣。把笔效之,不能及已③。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选自《历代小品尺牍》) 【注释】①被:遮盖。②殆荡:这里指书法舒放旷达 ③已:句末语气词 12.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6分) (1)【数】A.吹洞箫数阙  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2)【及】A.不能及已    B.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来源:Z*xx*k.Com] (3)【就】A.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B.此人可就见(《隆中对》) 1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又 松 竹 影

46、交 加 翠 影 被 面 月 光 洒 落 酒 杯 中 波 动 影 摇 14.依据字形,领会词义,体会情味。参考示例,给“婉妙”做批注。(3分) 【示例】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绝”和“绕”是绞丝旁,和丝绒有关。“绝”义为“断绝”,“绕”义为“缠绕”,一“绝”一“绕”,写出了箫声虽止,但仍如丝如缕,萦绕耳畔,作者的陶醉之情跃然纸上。 【批注】清和婉妙:                     15.这篇小品文读来“趣”味盎然,作者认为,昨夜纸幅“有骀荡之趣”,你还从文中发现哪些“趣”?阅读全文,说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种“趣”,简要陈述。(4分) 答:                    

47、     答案 古诗文阅读(21分) 10. (2分)宁静  11. (3分)“且住,且住”表达了词人无限留恋之情。“一声鸣橹”后的满川寒鹭,雪霁远山,都给人无数惊喜,平添不少江山生趣,使词人流连忘返。“数遍溪南烟树”正是这种情感的外在表现。 12. (6分)(1)A.几 B.屡次  (2)A.比得上 B.到了„„的时候  (3)A.完成 B.接近,趋向  13. (3分)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14. (3分)“婉”和“妙”都是“女”旁,让人联想到女子的柔美。“婉”义为“婉转”,“妙”义为“美妙”,“婉妙”二字,写出箫音柔美悠扬、悦耳动听,字里行问洋溢着作者的愉悦之情。  15. (4分)示例1 :我感受到自然之趣。夜晩碧空如洗,通透如玉。月光之下,松影、竹影翠色拂面,皎洁的月光直落酒中,干净明亮,杯中月影摇曳生姿。读来趣味盎然。 示例2 :我感受到艺术之趣。“昨宵”月色空明,松竹摇曳,自然之景触发作者创作的灵感,酒酣之际,兴会神到,虽笔墨纷乱,但浑然天成。作者在自然之景中直抵自然之境。“今晨”握笔仿效,却再难企及。看似无意,却肩示自然意趣是艺术创作的真意。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