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2026学年河北省黄骅中学历史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租界建立之初华洋分处。
2、上海的租界出现华洋杂处局面开始于 A.《上海土地章程》订立 B.小刀会义军占领县城 C.城厢内外自治公所成立 D.工部局建立 2.西周在吸取商代灭亡教训的基础上,将刑法体制进行调整,相比于前朝减轻许多;但是对于“不孝不友”等违背基本伦理规范的行为,还是主张要“刑兹无赦”。这表明西周的刑法体制 A.贯彻“明德慎罚”的司法原则 B.推动法律由野蛮走向文明 C.服务于巩固统治的现实需要 D.确保宗法原则得以贯彻落实 3.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企业利润全部上缴国家,开支则由国家财政下拨。1983年1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利改税”,企业上缴55%的企业所得税,剩下的45%根据企
3、业的不同情况,在国家与企业之间分成。这表明当时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按劳分配原则得到贯彻 C.开始试行现代企业制度 D.企业经营自主权有所加强 4.这部宪法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温和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想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它还需要大力改造。下列表述属于这部宪法且论述正确的是 A.把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人来计算,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B.规定议会采用两院制,众议院有权否定参议院通过的法律 C.规定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部分组成 D.总统有权任
4、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涉等 5.历史上“上海曾作为苏州的‘卫星’城被称为‘小苏州’”,而在“20世纪20—30年代,苏州反而变成了大上海的‘卫星城’,被称为‘小上海’”。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内河航运的衰败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 C.上海是近代最早的商埠之一 D.上海地理位置的优越是唯一因素 6.下列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的科技成就,其中属于二战及以后科学技术革命成果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法国大革命期间,被认为是“法兰西民族的化身”的国民议会既有权制定国家法律,也有权制定政府法规。国王手下的大臣必须对议会负责,国王没有
5、解散议会的权力,司法机构不能对议会的立法提出异议。这表明当时法国 A.建立起民主共和体制 B.践行孟德斯鸠主张 C.出现议会专制的倾向 D.民族国家最终形成 8.如图为古希腊小亚细亚地区发行的银币。反面为摔跤手,侧面为投掷手,生动的再现了古希腊体育运动竞技场景。这反映了古希腊 A.追求智慧勇敢的人文主义思想 B.民主政治下公民拥有自由 C.商品经济发达货币需求量较大 D.追求理性强调竞争的国民性 9.18世纪的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讲述了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一天,朋友送给他一件精美的睡袍,为了能使书房中的家具与睡袍相称,最后他把书房中的家具全部换掉了,但他却感觉“自己居然被
6、一件睡袍胁迫了!”狄德罗意在 A.指明国家政治要顺应民主潮流 B.批判人们对于财富的无限追求 C.揭露封建神学束缚了人们精神 D.告诫人们应该理性地对待生活 10.有学者指出,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在史书中并未记载,异姓兄弟结义也不是两汉时期流行的习俗。但明代小说《三国演义》对桃园结义的故事却描写的生动而详实,而同时期民间的许多水陆码头也修建了“结义庙”。这反映出当时 A.市民文学得到快速发展 B.理学思想日益束缚人性 C.大同思想受到时人推崇 D.商品经济发展重视信义 11.宋代以来,民间相传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河南省密县打虎亭一号汉墓出土了一块豆腐作坊石刻(如下图),
7、其中表现了浸豆、磨豆、过滤、点浆和镇压成形等生产工序。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豆腐确实为淮南王刘安所发明 B.民间传说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C.豆制品是汉代民间的主要食物 D.石刻成为技术推广的重要手段 12. “为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年轻的共和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历程中经历了很多挫折。‘大跃进’、 、 等 ,先后都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困难”。材料中空格处可以填写的内容是 A.三大改造、人民公社 B.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 C.一五计划、“文化大革命” D.农业生产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32
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东亚秩序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种典型的“陆海分离型”秩序架构东亚大陆地区(主要包括中国及毗邻的朝鲜和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和美国卵翼下的东亚沿海地区(主要包括韩国和泰国等沿海国家及地区,以及日本和东南亚岛屿国家,在某种程度上还涵盖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政治上,中国主导的东亚大陆地区与美国卵翼下的东亚沿海地区在意识形态上相互对立,外交上互不承认:经济上,美国对新中国实施经济禁运和贸易封锁,中国与东亚沿海国家的传统经济联系也几乎割裂:安全上,美国在东亚沿海地区建立起双边军事同盟体系,对新中国进行军事包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际局势的变化,这一“陆海分离型
9、秩序逐渐发生变化,出现了政治和解、经济融合的积极势头。 ——韦宗友《二战后东亚秩序:历史演进与转型瓶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东亚秩序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应对这一“陆海分离型”秩序架构而采取的重大政治举措。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最后三十年促使这一秩序“出现了政治和解、经济融合的积极势头”的主要因素。 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里根上任不久,美国经济就陷入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里根随即推行了一系列被称为“里根经济学”的举措。里根坚定地支持美联储以控制货币增长量为
10、主要目标的方针,即使因利率过高触发了经济危机也没有手软,从而抑制了严重的通货膨胀。1983 年10月,美国经济开始复苏。这次复苏比战后历次复苏都更强劲有力。究其原因,主要受益于里根对企业实行的加速折旧政策和原来的投资课税扣除等优惠,从而刺激了非住宅固定投资异常迅猛的增长。 里根在促进经济复苏的同时,其六年任期所造成的预算赤字超过了1981 年以前历届总统欠债的总和。造成如此庞大的预算赤字的根本原因是,减税与增加军费同时并举,为美国财力所不堪负担,而里根经济班子的计算失误又加剧了这一事实。从1985年起,里根政府着手从干预美元汇率、对外贸易和缩减赤字三个方面调整政策,这使得美国企业界再次沉浸于
11、乐观的情绪之中,美国经济增速随之提高。 (1)根据材料归纳里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里根经济学的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B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鸦片战争以后,上海成为《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1845年11月,以《虎门条约》为主要依据的《上海土地章程》订立。按照土地章程,租界作为西人的居留地,实行华洋分处原则,即华人可以到租界里进行买卖交易,但不得入内租地、造房、租房、居住。1853年,响应太平天国运动的小刀会起
12、义爆发。起义军占领上海县城,清政府为了切断城厢附近居民与小刀会的联系,强令居民迁徙,并放火焚烧十六铺一带的民宅、商铺,逼迫大量难民流入租界。于是,租界里中国居民激增,造成了事实上的华洋杂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考点:天朝的危机•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五口通商与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详解】 2、C 【解析】 由题意,西周建立后一方面减轻刑罚,体现了其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的意图。另一方面,对于违背西周统治基础宗法制的“不孝不友”的行为,仍然严加惩处。实际上也体现了巩固统治的需要,因此综合来看,C正确;A片面解读材料,排除;法律的野蛮主要体现在肉刑占据比例及施行频率,题干中未提供类似信
13、息,无法得出法律由野蛮走向文明,排除B;D项“确保”过于绝对,排除。 3、D 【解析】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企业利润全部上缴国家,开支则由国家财政下拨。随着改革开放的启动,国家着手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利改税”,扩大了企业财权,较好地处理了企业与国家的关系,故选D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排除A项;按劳分配是分配个人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原则,排除B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在1993年之后,排除C项。故选D。 4、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这一宪法是君主派和共和派妥协的结果,这符合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一宪法规定总统有权任命文武官员、
14、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选项D正确;选项A是美国1787年宪法,排除;选项B表述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参议院可以否决众议院的法律,排除;选项C是德意志帝国的宪法,排除。 5、C 【解析】 试题分析:从小苏州到小上海,上海于20 世纪 20~30年代获得发展。因上海较早开放为通商口岸,自然经济较早瓦解并程度更深。故选C。内河航运的衰败影响最深的是长江沿岸的城市,而非上海;B项错误,在近代民族工业虽然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总体很薄弱,不足以支撑一个城市的繁荣;D项明显错误,说法太绝对。 考点: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点评:代在列强的商品倾销下,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自然
15、经济开始解体,出现了民族工业和洋务企业,这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由此开始,这也使得中国近代的城市得到一定的发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是中国的洋务企业的作用和近代民族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这是考试的重点。 6、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①是核电站,图②是电灯,图③是原子弹,图④是互联网。其中属于二战及以后科学技术革命成果的是①③④,故C正确;图②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BD错误。 7、C 【解析】 依据材料中“国民议会既有权制定国家法律,也有权制定政府法规”、“国王手下的大臣必须对议会负责,国王没有解散议会的权力,司法机构不能对议会的立法提出异议”等信息可以看出法国大革命期间的议会
16、集立法与行政于一身,权力凌驾于政府、国王和司法机构之上,带有浓厚的议会专制倾向,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中出现了“国王”,表明不是民主共和体制,结合所学可知,法国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在1875年;B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议会专制不符合他的主张;D选项错误,虽然国民议会被认为是“法兰西民族的化身”,但并不表明民族国家最终形成。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8、A 【解析】 银币上铸造体育运动的竞技场景反映了古希腊人对智慧和勇敢的追求,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故选A;材料无法反映当时是否是民主政治,也无法体现对货币的需求量,排除BC;追求理性是在启蒙运动中,排除D。故选A。
17、 9、D 【解析】 材料中那件睡袍引起狄德罗生活不断改变,这是生活过于感性化的结果,狄德罗感觉“被胁迫了”,故材料意在告诚人们要理性对待生活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治问题,且狄德罗的态度不是顺应,而是不能盲目追随,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不是对财富的追求,而是对生活环境不做判断的改变,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封建神学,更不能说明其对人们精神的束缚,排除C项。 10、D 【解析】 桃园结义之事史籍未载,但是在明代小说中描述的极为详细,且在水陆码头有“结义庙”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对商业诚信较为重视,而桃园结义恰好成为典型的象征,D正确;题干只列举了一部小说,不能得出市
18、民文学快速发展的结论,排除A;束缚人性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B;桃园三结义这一事件与大同思想无关,排除C。 11、B 【解析】 汉墓出土的豆腐作坊石刻,证明了豆腐在汉代就已经被发明,这说明“民间相传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民间传说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故B正确;但汉墓中没有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的证据,故A错误;出土的史料无法说明豆制品是否为汉代民间的主要食物,故C错误;石刻成为技术推广的重要手段不是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 12、B 【解析】 试题分析: 有材料可知,横线要求填写类似‘大跃进’的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困难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人民公社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
19、生产力,“文化大革命”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破坏,故选B。三大改造是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排除A;一五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的初步基础,排除C。农业生产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排除D。 考点: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挫折。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1)历史背景: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美苏“冷战"格局逐渐形成;朝鲜战争爆发。 (2)重大政治举措:积极开展外交,同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实施“一边倒”,加人社会主义阵营;开展抗美援朝运动;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20、发展友好关系;提出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积极发展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3)主要因素: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中美战略和解与中日建交;苏东剧变后,冷战结束;全球化背景下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中国改革开放与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等。 【解析】 (1)背景:根据材料“它是一种典型的“陆海分离型”秩序架构东亚大陆地区和美国卵翼下的东亚沿海地区”可归纳出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和美苏“冷战"格局逐渐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鲜战争爆发也是其重要的背景。 (2)措施:可结合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进行分析即可,如同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
21、系、实施“一边倒”、开展抗美援朝运动、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和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等。 (3)因素:可结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国际格局变化、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改善及国际地位的提高、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14、(1)奉行货币学派控制货币增长量以抑制通货膨胀(或里根坚定地支持美联储以控制货币增长量为主要目标的方针,即使因利率过高触发了经济危机也没有手软,从而抑制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奉行供给学派减税刺激企业投资以促进经济复苏(或里根对企业实行的加速折旧政策和原来的投资课税扣除等优惠,从而
22、刺激了非住宅固定投资异常迅猛的增长);抑制巨额财政赤字以维持经济复苏(或里根政府着手从卡预美元汇率、对外贸易和缩减赤字三个方面调整政策)。 (2)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美国经济的滞胀(或抑制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并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复苏);造成庞大的预算赤字(或减税与增加军费同时并举,为美国财力所不堪负担);加速了冷战的结束(或加重了对苏联的军事压力导致苏联因军备竞争最终解体;或为美国贏得冷战的胜利奠定物质保证)。 【解析】 (1)据材料信息“里根坚定地支持美联储以控制货币增长量为主要目标的方针”概括出控制货币增长量以抑制通货膨胀;据材料信息“对企业实行的加速折旧政策和原来的投资课税扣除等优惠,从而刺激了非住宅固定投资异常迅猛的增长”概括出减税刺激企业投资以促进经济复苏;根据材料信息“着手从干预美元汇率、对外贸易和缩减赤字三个方面调整政策”概括出抑制巨额财政赤字以维持经济复苏。 (2),根据材料信息“从而抑制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可知,里根的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美国的“滞胀”,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里根的经济政策造成了庞大的预算赤字,加速了冷战的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