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赣州市十五县市2025-2026学年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言论的出现与下图属于同
2、一朝代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C.“天理即是吾心” D.“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2.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旧贵族阶层不断遭到打击。下列对其权益有较强冲击作用的是 A.“民贵君轻”思想、焚书坑儒 B.“有教无类”思想、中朝的设立 C.“有教无类”思想、郡县制 D.“礼”的思想、郡县制 3. “天下之士群趋而奔向之。上意所向,风俗随之,人才高下、士风之醇漓,率由是出。”材料描述的制度是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4.汉代确立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非禁止诸子百家在社会上流传,只
3、是确立儒学在官学中的“独尊”地位。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思想在汉代以后 A.常被儒家借鉴融合于新儒学 B.因丧失官学地位而逐渐消亡 C.逐步演化为道教与佛教思想 D.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5.在王莽篡汉之前,一般采用五行相克说。五行交替顺序为:黄帝(土)→夏(木)→商(金)→周(火)→秦(水)→汉(土)。王莽篡汉后,采用了刘向父子的五行相生说,并修改汉朝以前诸朝代的德性,交替顺序变为:黄帝(土)→夏(金)>商(水)>周(木)>汉(火)。王莽采用五行相生说 A.主要受到天人感应学说影响 B.为宣扬儒家以德治国的理念 C.出于证明政权合法性的需要 D.有利于儒家学说深入民间 6.“我君
4、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君可玩,而我民不可玩”之呼声,以及“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之檄文,出现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马关条约》签订后 C.台儿庄战役开始前 D.二战末期日本投降前 7.如图是1950年创作的版画《保卫世界和平签名运动》,该作品 A.继承了中国画注重写意的基本风格 B.反映了农民珍惜社会主义建设成果 C.折射了美苏对抗的国际政治局势 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创作精神 8.下表是《英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市场的地域分布》(单位:%) 地区年份 1699—1701 1702—1774 1804—1806 1834—1836 1854—
5、1856 欧洲 83.6 45.0 37.3 36.3 28.9 美国、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岛 13.3 46.9 49.4 34.7 28.1 非洲、近东、亚洲、澳洲和拉美 3.1 8.1 13.3 29.0 43.0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英国逐渐失去了工业垄断的地位 B.国际工业品市场的竞争尚不激烈 C.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作用重大 D.欧洲不再是英国出口的主要市场 9.严复《文钞•原强》:“中国知西法之当师,不自甲午败衂之后始也。海禁大开以还,所兴发者亦不少矣。译署一也,同文馆二也,船政三也……拉杂数之,盖不止一二十事。此中大半皆西洋以富
6、以强之基,而自吾人行之,则淮橘为枳,若存若亡,不能收其效。”据此,严复的主旨是 A.肯定了师夷长技的成就 B.阐释了富国强兵的内容 C.否定了学习器物的价值 D.强调了政治变革的必然 10.《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见下图)是列宾根据1870—1873年间对伏尔加河纤夫进行深入考察后的作品。它反映了当时的俄国社会 A.俄国国内还没有使用蒸汽轮船 B.农奴制改革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C.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十分落后 D.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奴制社会 11.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下图所示两大区域集团组织 ①都建立于东西方冷战结束前夕 ②都由
7、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③都推动了区域内部贸易自由化 ④美国都是两个经济组织的成员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1953年5月,中苏签订“5.15协定”,包含苏联技术援助91个新扩建工业项目,1954年底确定为苏联援华项目156项。1956年,援华苏联专家人数达到高峰,为3113人。“5.15协定” A.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B.使中国坚定了“一边倒”政策 C.帮助中国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D.配合了中国国家发展战略需要 13.马克思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九卷里有这样的论述:“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
8、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这一论述表明 A.马克思没有看清西方国家殖民主义的本质 B.马克思已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C.亚非拉国家应尽早进行无产阶级暴力革命 D.西方扩张推动世界近代化的作用不容忽视 14.2013年10月1日,美国联邦政府因为2013财年结束、2014财年预算没有被国会通过而被迫关门,约80万左右的政府工作人员“被罢工”。这种现象主要表明美国 A.立法权高于行政权 B.发生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C.联邦主权遭到削弱 D.分权制衡原则有利有弊 15.1920年12月,在致新民学会学员蔡和森的信中说:“罗素在长沙演说
9、主张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谓宜用教育的方法使有产阶级觉悟,可不至要妨碍自由,兴起战争,革命流血……我对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评语,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俄国就是个明证,所以我对于中国将来的改造,以为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与方法。”材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 A.认为俄国革命道路要和中国实际结合 B.主张思想启蒙以唤醒中国民众 C.认识到劳工阶级取得政权的必要性 D.主张用宪政手段改造中国社会 16.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某种社会现象。从材料中可以判断,此社会现象是 A.鲜卑贵
10、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 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 C.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 17.1836年,在广州商馆中落脚的外国商人约有50余家,其中英商31家,美商9家,葡萄牙、瑞典、荷兰、法国商人各一家,还有“港脚”商(主要是英印的所谓“自由商人”)11家。这反映出 A.西方列强已经打开中国市场 B.中国成为西方列强争夺对象 C.清朝并未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中国对外贸易潜伏重大危机 18.国际联盟的一份调查表明,华南地区的雇农和半雇农占了农村人口的60%—90%,他们除了将年产庄稼的40%—60%交作地租外,还要替佃主交纳正常的地税和附加税(附加税为正常地税的
11、35%—350%不等)。国民党所做的仅仅是在1930年通过了一项将地租降低到主要作物的37.5%的决定,而即使是这一适度的措施也从未真正兑现。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国民政府迫于内忧外患无力解决农民利益问题 B.华南地区农民的苦难已达到了极端危急的地步 C.国民政府放弃了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思想 D.国民政府统治层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19.以历史事件为素材的诗歌、散文特别是历史剧在16世纪的英国深受欢迎,如托马斯·马洛里的《亚瑟王之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这些作品中关于不列颠的神话起源被不断提及,这有助于 A.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B.文学艺术的大众化 C.摆脱罗马天主教
12、的控制 D.代议制政治的发展 20.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干部必须阅读的12本马列主义著作,其中包含《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确立思想为指导思想 B.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加强对民众的马列主义教育 D.积极为新政权建设培养人才 21.保罗•S•芮恩施在《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一书中评价中国近代某位历史人物“名义是共和主义者,但内心却是专制君主”,该历史人物是 A.梁启超 B.康有为 C.孙中山 D.袁世凯 22.狄德罗曾说:“诗需要一些壮大的,野蛮的、粗犷的气魄,想象力被伤心惨目的景
13、象所激动”;“只有具有强烈情感和天才的诗人才能写出真正的好诗”。这反映出狄德罗的言论 A.具有强烈的反理性色彩 B.体现了浪漫主义精神 C.通过现实主义勾画未来 D.把启蒙运动推向顶峰 23.《民法大全》中规定:一切债务,由于以应给付的物消偿,或经债权入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而消灭。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代为消偿,……债务人仍免除其债务。主债务人清偿时,替他作保的一切人因而免去其债务,相反的情形也一样,即若保证人清偿,不但他本人而且主债务人也免去其债务。这此规定主要是 A.界定了债务人的职责 B.保障了债权人拥有的权利 C.明确了担保人的职责 D.提供解决债务纠纷的依据 24.1
14、898年,清政府同意了总理衙门为扩大税源开设商埠的建议;并规定自开口岸的管理及司法诉讼权归中国政府。到民国初年中国政府自开通商口岸50处左右。这体现了 A.国家致力于摆脱列强控制 B.政局变动提升了国际地位 C.国人对世界认知发生变化 D.贸易政策与格局得到调整 25. “现在的进化论已经有了左右思想的能力,无论什么哲学、伦理、教育,以及社会之组织,宗教之精神、政治之设施,没有一种不受它的影响。”——1922年,陈兼善《进化论发达略史》。至作者评论时,进化论已在中国传播约 A.15年 B.25年 C.35年 D.45年 26.1991年,欧共体12个成员国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
15、建立欧洲统一市场,实现货物、人员、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通;……同时,决定实施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并最终实行共同的防务政策。对上述条约内容的解读,最深刻的是 A.欧洲经济一体化已经达到较高的程度 B.欧洲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迈进 C.欧洲一体化实现需要入盟各国主权的让渡 D.条约内容使入盟各国丧失了完全的独立性 27.殷商时期,巫风弥漫,祭祀鬼神的现象相当普遍;西周时期,当政者认为,执政必须注重重民众需求,即使上帝百神和先公先王也曾是考虑民众愿望的“至上神”。这一变化说明西周时期 A.祭祀对象发生变化 B.民本思想逐渐显现 C.平民地位有所提升 D.族权色彩日渐浓厚 28.如图
16、所示的美国工业生产情况,最早发生于 A.独立战争时期 B.南北战争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罗斯福新政时期 29.苏联长期是谷物净出口国,但白1972年起,除灾年从西方进口大量谷物外,正常年景也需进口相当数量的谷物,为此每年都要支付大量外汇和黄金。据此可知 A.西方的滞胀危机迅速波及世界 B.苏联的发展模式亟需转型 C.苏联已无力维系社会主义阵营 D.布雷顿森林体系遭到打击 30.根据下面的纸币蕴含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可能流通于 A.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苏俄 B.斯大林时期的苏联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根据地 D.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 二、材料解析题
17、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1. 材料:科索沃是南联盟所辖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省,由于历史原因,科索沃的塞族,阿族长期不和。科索沃的民族矛盾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利用,阿族在西方国家策动下进行非法全民公决,宣布独立。科索沃塞族与阿族的军事冲突加剧,美国等而方媒体炮制“科索沃有10万多人下落不明”等假新闻,大肆报道科索沃难民。美国的立场是,“科索沃问题是一个国际问题,不能只把它看成是南联盟的内政”,必要时,北约可以“动用武力解决危机”。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保护人权”之名,对
18、南联盟发动了空袭行动,即科索沃战争。战争不仅给南联盟造成巨大的损失,也对世纪之交的国际形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学者指出,科索沃战争表面上看来是北约东扩遇到了南联盟挡路,实际上更是美国轰炸欧元的一场金融战争,即在欧洲制造紧张局势,阻止欧洲全融资本的回流,使欧元贬值。 ——摘编自芮立平《科索沃战争影响初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制造科索沃危机的步骤。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的目的。 32.古丝绸之路是中外文明交汇的重要通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之时胡风盛行,有一种被称为胡瓶的银带把壶沿丝路传入中原,这便是唐三彩凤首壶的原
19、型,银带把壶有"萨珊(波斯王朝)式"和"粟特(西域古国)式"之分。唐三彩凤首壶在继承"粟特式胡瓶"长颈、扁腹、圈足、单柄特征的基础上,将凤鸟的头部雕塑成具有三维空间特征的立体造型,使得凤首壶多了几分传统意韵,更重要的是,这从整体上改变了壶的形制结构,使之成为一种新的器形,凤首壶腹部两面堆贴纹饰、有弯弓骑射的人物,有翩斑起舞的凤凰,所饰纹样明显汲取了本土化的艺术元素.隋唐以来,风乌纹摆脱了原始迷信和宗教思想的限制,在各种工艺品上展翅鸣舞,是这一时代审美特征的显现。 考古发现的宋代凤首壶主要分布于广东和福建,安徽、江西等地也有零星发现。广州是宋代最早设立市舶司的对外贸易港口。为满足陶瓷外销的市场
20、需求,广州西村窑应运而生,生产的凤首壶数量较多,多远销海外,西村窑是北宋时期一个以生产外销瓷为主的大规模的民间窑场,被称为"仿造各地名窑产品的工场"。 ——摘自罗佳《唐宋陶瓷风首壶所见丝绸之路艺术交流 材料二 丝绸之路沿线的敦煌、吐鲁番、楼兰、尼雅、焉者、库车、和田、穆格山等地都发现过不少各种语言文字书写的文书材料,前人已经利用其中的资料来研究丝绸之路的某些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尤其以姜伯勤《软煌吐鲁番文书与丝拥之路》为集大成之作。但丝绸之路沿线仍然在不断出土新的文书,而国内学人关注不够的西域各种胡语资料中,也有很多是研究丝绸之路的重要材料。出土文献提供了有关丝绸之路交通路线的直接记
21、录,如隋代裴矩的《西城图记》,唐朝贾耽的《皇华四达记》等。如果我们把出土文缺整理一下、可以勾勒出一条详细而贯通的"丝绸之路"。 ―—摘自荣新江《出土文献所见丝绸之路概说》 (1)根据材料一关于凤首壶的论述,概括指出唐朝的时代风格。说明宋代凤首壶产销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作为一个古丝绸之路的研究者,应该具有哪些技能和素质。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5年6月18日,在总统办公室里举行了一次决策会议,参加者有杜鲁门的主要僚属。会议决定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在决定作出后,陪同史汀生出席会议的麦克洛伊提出,是否有可能在掷原子弹前预先给日本一个警告。杜鲁门鼓励他具体谈
22、谈。海军部副部长巴尔德在一份备忘录中建议,应在扔原子弹前三天向日本发出警告,以便给它一个机会投降。但在谈论过程中参谋长们和陆海军部长们都不同意先发警告,理由是说不准原子弹究竟会不会炸。这种看法并非毫无道理的。科学家们当时讲实验弹的当量是2万吨黄色炸药,但在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人对原子弹有无如此威力并没有把握。 ——华庆昭:《从雅尔塔到板门店》 (1)根据材料,指出二战后期美国对日本实施核打击的主要顾虑。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日本投掷原子弹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3、 1、D 【解析】 根据材料“长安”“洛阳”“匈奴”“代郡”“燕、齐”等字可知,材料图片体现了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度,与之同一时代的是董仲舒的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即君权神授思想,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主张,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故A选项错误;“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是明清时期顾炎武的主张,故B选项错误;“天理即是吾心”是宋明时期陆王心学的主张,故C选项错误。 2、C 【解析】 本题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是社会转型期的思想和政治,具体的知识点是春秋战国的转型期,做题的方法是利用知识解读史料。根据设问,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哪些举措
24、冲击旧贵族阶层,这里的旧贵族主要指的是奴隶主贵族。首先是“有教无类”思想,这种思想推动下私学产生冲击了旧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为此冲击旧贵族的教育特权;其次是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措施,打击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故答案选择的是C选项。“民贵君轻”是儒家民本思想的重要体现,焚书坑儒则是打击的术士等人,“礼”是为了维护传统旧贵族的利益,中朝则是为了打击汉初的相权故都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 3、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D. 科举制”才能起到
25、天下之“士”(读书人)群趋而奔向之、人才高下、士风之醇漓的良好的社会效果,所以材料描述的制度只可能是科举制。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详解】 4、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学确立正统地位后其他学说并没有消亡,而是常被儒学借鉴和糅合,A项正确,B项错误;佛教不是由本土思想演化而来,C项错误;汉代已经建立儒学正统地位,D项错误。 5、C 【解析】 王莽不是通过暴力手段推翻了汉朝,而是通过篡夺的方式夺取政权,因此他改五行相克为五行相生是为了给自己的政权提供合法性依据,故选C;五行相生没有体现天人感应,排除A;王莽是为了寻找政权合理性依
26、据,而不是宣扬以德治国,排除B;D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 6、B 【解析】 根据“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可知,这与《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台给日本有关,军民开展了反割台斗争,故B项正确;《南京条约》割让的是香港;台儿庄战役与无关。二战末期日本投降前的情况与材料中的主旨无关。故排除ACD三项。 7、C 【解析】 从《保卫世界和平签名运动》这一标题及1950年的时间来看,此时正处于美苏冷战时期,折射了美苏对抗的国际政治局势,故C项正确;该画是写实的,排除A项;此时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还未显现,排除B项;双百方针于1956年提出,排除D项。 8、C 【解析】 从表格中的
27、数据变化来看,英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到欧洲以外地区的比例越来越大,增速明显,说明英国越来越依赖于殖民地市场来销售工业品,即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作用重大。故答案为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确立了英国的工业垄断地位,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国际市场的竞争状况,排除B项;欧洲仍然占有较大份额,排除D项。 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并联系所学英国在世界各地的殖民扩张情况,比例的变化说明英国越来越依赖于欧洲以外的市场,而这些地方大多是英国的殖民地,据此确定答案。 9、D 【解析】 严复强调的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都只是涉及到如技术、船政之类的东西,可是照搬这些西方的东西都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因
28、此作为维新派的他主张要进行政治变革,故D正确;AB两项与材料所述的内容不符合,排除;C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 10、C 【解析】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作于1873年,反映了当时俄国经济发展与困境并存的状况,是对俄国社会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进行的控诉,表现出俄国发展的落后性,故答案为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俄国尚未使用蒸汽动力,排除A;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主义道路,BD错误。 11、B 【解析】 图中两大区域集团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于苏联解体后,①排除;两个组织都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而且美国都是成员国之一,②④符合题意;两个组织的成立都推动了区
29、域内部贸易自由化,③符合题意。B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D 【解析】 “一五”计划期间,苏联与中国签订“515”协定,制定并实施援华项目,配合了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D项正确;新中国经济恢复的任务在1952年底已经完成,A项错误;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坚持的前提和原则是独立自主,B项错误;中国对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与苏联的技术援助不符,C项错误。 13、D 【解析】 马克思意在表明西方殖民者对殖民地起到了双重作用,客观上促进了被殖民地区的近代化,选项D正确;马克思认为殖民活动有破坏性使命,可见其认识到了西方殖民主义的本质,选项A排除;选项B与题无关,排除;选项C
30、在材料中并未体现,脱离了材料主旨,排除。 14、D 【解析】 美国联邦政府关门实质上体现了国会和总统的相互制约,可见分权制衡在防止专制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弊端。D正确;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立法权高于行政权’的说法错误,A错误;材料中政府工作人员‘被罢工’是因为国会未通过政府的预算,而不是遭遇了财政危机,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而不是联邦制,C错误。故选D。 15、C 【解析】 据材料“罗素在长沙演说,主张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我对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评语,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所以我对于中国将来的改造,以为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与
31、方法。” 可以看出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认为建立劳农专政是必要的,C正确;据所学可知,1920年12月,当时中国共产党正处于建党的筹备阶段,对革命的前途、社会性质还没有明确的认识,A错误;维新变法运动对社会进步有最早的启蒙作用,而材料中没有涉及思想启蒙,B错误;主张用宪政手段改造中国社会是罗素的主张,D错误。 16、C 【解析】 根据材料“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说明三长制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隐匿人口逃避赋役的社会现象,侥幸之人不能再侥幸了,苞荫之户不能再苞荫了,C选项符合题意。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
32、除。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17、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在中国落脚的外商以英商居多,反映了英国的商业利益与中国联系越加紧密,体现了英国工业革命即将完成对原料及市场的需求,中国闭关锁国政策面临严峻挑战,对外贸易潜藏危机,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开放使中国市场被打开,排除A项;此时中国尚为独立主权国家,排除B项;清朝此时仍继续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C项。故选D。 18、D 【解析】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没有为雇农生存条件的改善而采取有效措施,并不是无力解决,也不是放弃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而是其代表的阶级利益决定了国民党维护本阶级和本党
33、的利益,故D选项正确,排除A、C选项;华南地区农民生存艰难,但是无法体现极端危机,故B选项错误。 19、A 【解析】 “关于不列颠的神话起源不断提及”强化了对不列颠的认同和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从而有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故选A;B项说法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摆脱罗马天主教控制的说法与题意无关,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代议制发展的内容,排除D。故选A。 20、D 【解析】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建设具有重大作用,要求干部阅读马列主义著作就是为新中国的成立培养人才的表现,故D正确。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是1945年的中共七大,故A错。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
34、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故B错。材料是提到要求干部阅读书籍而非民众,故C错。 21、D 【解析】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撕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独裁专制统治,故D符合题意;梁启超和康有为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故AB不符合题意;孙中山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2、B 【解析】 狄德罗认为诗人作诗要有“想象力”,诗人要具有情感,才能创造出好诗,体现了文艺的浪漫主义精神,故答案为B项;狄德罗作为法国卓越的启蒙思想家,崇尚理性,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狄德罗的浪漫主义情绪,排除C项;D项从材料信息解读不出来,排除。 浪漫主义作家往往把理想作为
35、现实加以描写和歌颂,用美好的憧憬代替对现实的批判;注重内心生活的描写,着重描写他们认为最美好的,也是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生活。浪漫主义文学表现出这样的特点,是因为当时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的弊端暴露得还不充分,文学家们虽然感到有点失落,但对资本主义未来还有割舍不掉的向往与憧憬。 23、D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材料旨在明确在主债务人或代偿担保人以应给付的物消偿债务后,主债务人或代偿担保人之债务即行终止,为解决债务纠纷提供了可行方案,故D项正确;题干明确解决债务问题的方案并非强调债务人或担保人的职责问题,排除AC项;题干信息未涉及有关保障债权人权利的信息,排除B项。故选D。 24、
36、C 【解析】 根据材料,晚清末年时期,清政府主动自开商埠,并具有对这些通商口岸的管理权;到民国初年中国政府自开通商口岸达到了50处左右,由闭关锁国到主动开放商埠,这些措施体现了国人对世界认知发生变化,主动融入世界,C项正确;晚清政府时期清政府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国的国际地位的变化,B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贸易政策与格局的调整,D项错误。故选C。 25、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进化论是通过维新派的严复传入中国的,大约是19世纪末,结合材料中的时间“1922年”可推算出大约是25年,故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项。 26、C 【解析】 外交、安全和防务政策,是
37、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事项,“决定实施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并最终实行共同的防务政策”,需要成员国让渡一定的主权,说明欧洲一体化的实现需要入盟各国主权的让渡,故答案为C项;材料主旨不是反映经济一体化程度,排除A项;材料主旨不是反映欧盟成立的标志性意义,排除B项;“丧失了完全的独立性”说法绝对,排除D项。 27、B 【解析】 由殷商到西周,由祭祀鬼神相当普遍到执政必须注重民众需求,说明到西周时期民本思想逐渐显现,故选B项;注重民众需求并不意味着祭祀对象发生变化和平民地位上升,排除A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族权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 28、C 【解析】 图中数据说明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对石油工业
38、实行了垄断,杜邦火药公司对火药工业实行了垄断。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垄断现象最早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C正确;独立战争时期指的是1775年—1783年,南北战争时期指的是1861—1865年,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故ABD错误。 29、B 【解析】 自1972年起,除灾年从西方进口大量谷物外,正常年景也需进口相当数量的谷物,这是由于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落后的结果,因此,苏联需要转变发展模式,故答案为B项;20世纪70年代西方的滞胀现象没有影响到当时的苏联,排除A项;C项答非所问且不符合70年代史实,排除;布雷顿森林体系遭到打击与苏联无关,排除D项。 30
39、C 【解析】 根据图片纸币上面的文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可知这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各革命根据地的中央政权的名称,故C项正确,D错误;图片与苏联无关,故AB两项错误。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1、(1)步骤:充分利用科索沃的民族矛盾;误导舆论,损害南联盟形象,为插手科索沃制造依据;把一国内政问题国际化;以“保护人权”之名,发动科索沃战争。 (2)目的:实现北约东扩计划;打击南联盟这一挡路虎;打压俄罗斯在东欧的原有势力圈;在欧洲制造紧张局势,打击欧盟、欧元对美国
40、的威胁;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 【解析】 (1)综合材料内容可知,美国制造科索沃危机的步骤主要是利用科索沃内部的民族矛盾,误导舆论,把一国内政国际化,以“保护人权”的名义发动战争。 (2)根据“科索沃战争表面上看来是北约东扩遇到了南联盟挡路,实际上更是美国轰炸欧元的一场金融战争,即在欧洲制造紧张局势,阻止欧洲全融资本的回流,使欧元贬值”等内容可知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的目的是打击阻碍北约东扩的南联盟,打击欧盟、欧元对美国的威胁,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 32、(1)特点:开放包容;富于创新;豪放大气。变化:主要分布于南方,海上出口活跃。原因:经济重心的南移;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政府的推动;陶瓷工艺的
41、发展等。 (2)熟悉考古学,熟悉各族语言文字;多种途径收集资料,了解前大有关研究成果及文献史料;善于研究等。 【解析】 (1)时代风格:据“在继承"粟特式胡瓶"长颈、扁腹、圈足、单柄特征的基础上,将凤鸟的头部雕塑成具有三维空间特征的立体造型,使得凤首壶多了几分传统意韵”得出开放包容,富于创新;据“凤首壶腹部两面堆贴纹饰、有弯弓骑射的人物,有翩斑起舞的凤凰”得出豪放大气。变化:据“宋代凤首壶主要分布于广东和福建,安徽、江西等地也有零星发现”得出主要分布于南方;据“生产的凤首壶数量较多,多远销海外”得出海上出口活跃。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代凤首壶产销的变化主要和经济重心的南移、海上丝绸之路
42、的发展、政府推动和陶瓷工业的发展等因素有关。 (2)素质:据“发现过不少各种语言文字书写的文书材料”得出熟悉考古学和各族语言文字;据“丝绸之路沿线仍然在不断出土新的文书,而国内学人关注不够的西域各种胡语资料中,也有很多是研究丝绸之路的重要材料。出土文献提供了有关丝绸之路交通路线的直接记录”得出多种途径收集资料,了解前人的有关研究成果和文献等。同时还要善于研究。 33、(1)要不要给日本一个机会投降;原子弹爆炸的威力无法预测;向日本本土投掷原子弹是否能发生爆炸。 (2)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减少了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伤亡;提高美国在尖端科技方面的国际声望,也为战后的核讹诈、实施霸权主义提供条件。 【解析】 (1)根据材料“预先给日本一个警告”“以便给它一个机会投降”可得出要不要给日本一个机会投降;根据材料“说不准原子弹究竟会不会炸”“对原子弹有无如此威力并没有把握”可得出原子弹爆炸的威力无法预测,向日本本土投掷原子弹是否能发生爆炸。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每个对日本投掷原子弹,给予日本极大的打击,这直接加速了日本的投降和二战的结束进程,同时减少了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伤亡,提高美国在尖端科技领域的声望等可结合日本无条件投降、战后美国的核讹诈、科技革命的发展等角度进行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