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2012-06-29,发布,2012-11-01,实施,大连渤海医院检验科,王 祎,1,辽宁东港丙肝感染事件,1,月,28,日,接到群众举报,多名患者在东港市社保门诊部接受静脉曲张治疗后,疑似感染丙肝病毒。经调查,先后有,120,人在该门诊接受过治疗,这,120,人全部进行了血样样本检测,检出感染丙肝病毒,99,人,该门诊部一支针头多名患者使用,是导致集体感染的一个主要原因。,2,主要修订内容,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术语,修改了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
2、医护人员手卫生标准,修改了医疗用品卫生标准,修改了使用中消毒液卫生标准,删除了无菌器械保存液卫生标准,增加了治疗用水、防护用品、消毒剂和消毒器械、疫点(区)消毒的卫生要求,修改了污物处理卫生标准和污水排放标准,增加了医院消毒管理要求,修改了原附录,A,“,采样机检查方法,”,增加了新附录,B,“,试剂和培养基,”,3,医院消毒卫生标准,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医院消毒卫生标准,5,、医院消毒管理要求,附录,A,采样及检查方法,附录,B,试剂和培养基,4,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医院消毒管理要求以及检查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3、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参照执行。,5,2,、规范性引用文件,GB 4789.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GB/T 4789.11,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溶血性链球菌检验,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918.4,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 绿脓杆菌,GB 7918.5,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GB 18466,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9082,医用一次性防护数服技术要求,GB 1908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 19193,疫源地消毒总则,GB 19258,紫外线杀菌
4、灯,GB 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WS 310.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1,部分:管理规范,WS 310.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310.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T 311,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YY 0469,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YY 0572,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6,3,、术语和定义,3.1,消毒产品,3.2,医疗器材,3.2
5、1,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材,进入正常无菌组织、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如血液)流过,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将导致极高感染危险的器材。,3.2.2,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直接或间接接触粘膜的器材。,3.2.3,低度危险性医疗器材,3.3,灭菌,3.4,高水平消毒,3.5,中水平消毒,3.6,低水平消毒,3.7,多重耐药菌,7,4,、医院消毒卫生标准,4.1,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4.2,医务人员手,4.3,医疗器材,4.4,治疗用水,4.5,防护用品,4.6,消毒剂,4.7,消毒器械,4.8,污水处理,4.9,疫点(区)消毒,8,重新划分四类环境,类环境为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诊疗场所,分洁净手术部和其他
6、洁净场所。,类环境为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区,;,新生儿室,等。,类环境为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血液透析中心(室);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类环境为,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注射、换药等)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9,10,4.2,医务人员手,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10cfu/cm,2,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5cfu/cm,2,11,4.3,医疗器材,高度危险性器材,应无菌。,中度危险性器材,的菌落总数应,20cfu/,件(,
7、cfu/g,或,cfu/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低度危险性器材,的菌落总数应,200cfu/,件(,cfu/g,或,cfu/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30,多年前,,Earle H.Spaulding,设计的一种用于区分诊疗物品和器械消毒灭菌的方法。根据器械和物品在,使用时的感染危险度,,分高度危险性器材、中度危险性器材和低度危险性器材。,12,医疗器材的定义,医疗器材,:用于诊断、治疗、护理、支持、替代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总称。依据使用中造成感染的危险程度,分高度危险性器材、中度危险性器材和低度危险性器材。,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材,:,进入正常无菌组织、脉管系统或有无菌
8、体液(如血液)流过,,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将导致极高感染危险的器材,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牙科手机及其配套器械;心导管;植入物等。,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直接、间接接触粘膜,的器材,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体温表(口腔测温表和肛门测温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膈固定环等。,低度危险性医疗器材,:仅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粘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尿壶和便器等。,13,4.4,治疗用水,血液透析相关治疗用水,应符合,YY 0572,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要求;,其他治疗用水,
9、应符合相应卫生标准。,14,4.5,防护用品,医用防护口罩、外科口罩和一次性防护服等防护用品应符合,GB1908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YY0469,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和,GB19082,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要求。,15,16,4.6,消毒剂,灭菌剂、皮肤粘膜消毒剂,应使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纯化水或无菌水配制,,其他消毒剂,的配制用水应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使用中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应符合使用要求。,连续使用的消毒液,每天,使用前,应进行有效浓度的监测。,灭菌用消毒液,的菌落总数应为,0cfu/ml,;,皮肤粘膜消毒液,的菌落总数应符合相应标准要求;
10、其他消毒液,的菌落总数应,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17,关于消毒液微生物污染控制建议,被污染的消毒剂偶尔成为医疗机构感染和流行传播的媒介已有,50,年历史。已有报告描述污染消毒剂导致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是从污染的消毒剂中分离的最常见的菌株,它们在稀释消毒剂中继续生存生长的能力是空前的。,实施下列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消毒剂的污染:,1,),正确配制,消毒剂,使其达到生产商建议的使用稀释数;,2,)防止消毒液使用中的,外源性污染,(例如医疗机构诊疗场所配制和,/,或使用消毒液的容器污染,或表面污染);,3,)消毒剂必须按产品说明,储存,、使用。,美国,CDC,医疗机构消毒
11、灭菌指南,2008,18,4.7,消毒器械,使用中消毒器械的,杀菌因子强度,应符合使用要求。紫外线灯应符合,GB19258,紫外线杀菌灯,要求,使用中紫外线灯(,30W,)的辐射照度值应,70,w/cm2,。,工作环境中消毒器械产生的,有害物浓度,(强度)应符合相关规定。产生臭氧的消毒器械的工作环境的臭氧浓度应,0.16mg/m3,。环氧乙烷灭菌器工作环境的,环氧乙烷浓度,应,2mg/m3.,19,压力蒸汽灭菌需要关注问题,设备、人员、操作、监测!,关注管腔器械的灭菌,如何验证蒸汽的穿透!,关注蒸汽质量和,NCG,!,关注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分类!,20,4.8,污水处理,医院污水排放应符合,G
12、B18466,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污水及污水处理,站产生的废气和污泥的污染物控制项目及其,排放限值、处理工艺与消毒要求、取样与监,测和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等。,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有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部分,并取代,GB18466-2001,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新、扩、改医疗机构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按本标准实施管理,现有医疗机构在,2007,年,12,月,31,日前达到本标准要求。,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和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21,4.9,
13、疫点(区)消毒,消毒效果应符合,GB19193,疫源地消毒总则,规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疫源地消毒的卫生标准总则,基本处理原则和消毒效果评价。,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中规定的需要进行疫源地消毒的甲、乙、丙类传染病。,22,5,、医院消毒管理要求,医院建筑布局和隔离;,消毒产品的使用管理;,重复使用医疗器材的清洗程序;,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环境、物体表面消毒;,通风换气和空气消毒;,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污水污物处理;,疫点(区)消毒。,23,5.1,建筑设计和工作流程,应符合传染病防控和医院感染控制需要,,消毒隔离设施,配
14、置应符合,WS/T 311,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有关规定。,5.1.1,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消毒供应中心(室)、手术部(室)、重症监护病区、透析中心(室)、新生儿室、内镜中心(室)和口腔科等重点部门的,建筑布局和消毒隔离,应符合相关规定。,5.1.2,洁净场所,的设计、验收参照,GB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要求,竣工全性能监测应由有资质的第三方单位完成。,5.1.3,类环境和门(急)诊、病区等诊疗场所应按,WS/T 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配置合适的,手卫生设施,,提供满足需要的洗手清洁剂、手消毒剂以及干手设施等。,24,25,5.2,使用的
15、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等管理规定,并按照批准或规定的范围和方法使用。,5.2.1,含氯消毒液、过氧化氢消毒液等,易挥发的消毒剂,应现配现用;过氧乙酸、二氧化氯等,二元、多元包装的消毒液,活化后应立即使用。采用化学消毒、灭菌的医疗器材,使用前应用无菌水(消毒后内镜可用经过过滤的生活饮用水)充分,冲洗以去除残留,。,不应使用,过期、失效的消毒剂。,不应采用,甲醛自然熏蒸方法消毒医疗器材。,不应采用,戊二醛熏蒸方法消毒、灭菌管腔类医疗器材。,5.2.2,灭菌器如需进行,灭菌效果验证,,应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消毒鉴定实验室进行检测。灭菌物品的,无菌检查,应在,100,级洁净实
16、验室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无菌检查法进行。使用消毒器械,灭菌的消毒员,应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26,医院消毒剂使用应注意的问题,限制戊二醛的使用范围;,万不得已,不应选择化学浸泡灭菌方法!,美国,CDC,指南,“,高水平消毒剂,/,液态化学灭菌剂不建议用于消毒低度危险性物体表面。,B,类,”,;,国外环境、物表消毒使用,复合季铵盐消毒液,为主。,血液污染、芽孢污染时考虑使用含氯消毒液;,27,多重耐药菌对目前消毒液使用剂量是,敏感的!,一些研究发现,常见的医疗相关病原体中的耐药菌株(即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消毒剂的敏感性和敏感菌株一
17、样。糖肽类中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敏感性和万古霉素敏感菌株、,MRSA,是一样的。,基于这些数据,不需要修改常规的消毒管理方案,因为消毒方法对耐药菌株是有效的。,美国,CDC,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指南,2008,28,29,30,5.3,重复使用医疗器材的清洗,清洗程序应按,WS310.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有特殊要求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材应先消毒再清洗。,31,5.4,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材,使用前应灭菌。,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使用前应选择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消毒。,低度危险性医疗器材,使用前可选择中、低水平消毒或保持日常清洁。,
18、耐湿、耐热的医疗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带管腔和,/,或带阀门的器材应采用经灭菌过程验证装置(,PCD,)确认的灭菌程序或,外来器械,供应商提供的灭菌方法。,玻璃器材、,油剂和干粉类,物品等应首选干热灭菌;其他方法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规范。,不耐热、不耐湿,的医疗器材应选择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低温灭菌方法。,氧气湿化瓶、吸引瓶、婴儿暖箱水瓶、加温加湿罐,等宜采用高水平消毒。,32,消毒灭菌术语,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的处理。灭菌的无菌保证水平应达到,10,-6,。,高水平消毒,: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
19、中水平消毒,: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的消毒方法,,低水平消毒,:仅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消毒方法。,33,5.5,环境、物体表面消毒,5.5.1,环境、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当受到肉眼可见污染时应及时清洁、消毒。,5.5.2,对治疗车、床栏、床头柜、门把手、灯开关、水龙头等,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5.5.3,被病人血液、呕吐物、排泄物或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中水平以上消毒方法。对于少量的溅污(,10ml,),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然后再清洁和消毒。,5.5.4,人员流动频繁、拥挤的诊疗场所每天应在工作
20、结束后进行清洁、消毒。感染性疾病科、重症监护病区、保护性隔离病区(如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多重耐药菌污染的诊疗场所应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5.5.5,拖布头和抹布,宜清洗、消毒,干燥后备用。推荐使用脱卸式拖头。,34,5.6,通风换气和空气消毒,5.6.1,应采用自然通风和,/,或机械通风保证诊疗场所的空气流通和,换气次数,;采用机械通风时,重症监护病区等重点场所宜采用,“,顶送风、下侧回风,”,,,建立合理的气流组织。,5.6.2,呼吸道发热门诊和隔离留观病室(区)、呼吸道传染病收治病区如采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应在,通风系统安装空气消毒装置,。未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手术室、监护病区
21、保护性隔离病区(如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等场所宜在通风系统安装空气消毒装置。,5.6.3,空气消毒方法应遵循,消毒技术规范,规定。,不宜常规采用化学喷雾进行空气消毒。,35,36,5.7,消毒供应中心(室)的建筑布局以及清洗、消毒灭菌和效果监测应执行,WS310,要求。,37,5.8,污水污物处理,5.8.1,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建设和管理应符合,GB18466,和,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要求。,5.8.2,医疗废物的管理应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要求。,38,5.9,疫点(区)消毒,应符合,GB19193,疫源地消毒总则,规定。,39,附录,A,:采样
22、及检查方法,采样和检查原则;,空气微生物污染检查方法;,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检查方法;,医务人员手卫生检查方法;,医疗器材检查方法;,消毒剂检查方法,治疗用水检查方法;,紫外线灯检查方法;,消毒器械检查方法;,消毒器械检查方法;,医院污水检查方法;,40,A1,采样和检查原则,采样后应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4h,;若样品保存于,04,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不推荐医院常规开展,灭菌物品的无菌检查,,当流行病学调查怀疑医院感染时间与灭菌物品有关时,进行相应物品的无菌检查。常规监督检查科不进行,致病性微生物检测,,涉及疑似医院感染爆发、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或工作中怀疑
23、微生物污染时,应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可使用经验证的,现场快速检测仪器,进行环境、物体表面等微生物污染情况和医疗器材清洁度的监督筛查;也可用于医院清洗效果检查和清洗程序的评价和验证。,41,A2,空气微生物污染检查方法,1,、采样时间,类环境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类环境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2,、检测方法,类环境科选择平板暴露法和空气采样器法。,、,、,类环境采用平板暴露法,:室内面积,30m,3,,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m,3,,设,4,角及中央,5,点,,4,角的布点部位应距离墙壁,1m,
24、处。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放置各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类环境暴露,15min,,,、,类环境暴露,5min,)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将送检平皿置,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3,、结果计算,平板暴露法按平均每皿的菌落数报告:,cfu/,皿,暴露时间。,42,附录,B,试剂和培养基,1,、,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2,、洗脱液,3,、生理盐水,4,、革兰染色液及染色方法,5,、人(兔)血浆,6,、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7,、血琼脂培养基,8,、需、厌氧菌培养基,9,、,SCDLP,液体培养基,43,谢谢!,谢谢!,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