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紫金矿业学院 131620007 郭万富
关于“在中国实现强国目标是否必须提高国家
文化软实力”的讨论稿
文化软实力指的是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然而在中国这个社会系统尚未完善,经济发展并不均匀,贫富分化比较分明的国情下,我认为,在中国,实现强国目标并不需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首先,从历史角度看,历史上的强国其实都不是因为文化繁荣而兴盛起来的,从秦代的商鞅变法到汉代的罢黜百家,每一个例子都是压抑文化发展,却得到国家更加富强的效果。
再者,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文
2、化能够带动的经济效应可谓微乎其微,而且文化产业的拥有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难以持久发展,比如题材选择不合适就有可能让某部影视作品有所亏损。更为揪心的是,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挣扎在温饱线上,他们虽然才华横溢,却鲜有舞台展示,流浪歌手,驻站画家等一系列令人深思的人群早已出现,对社会已经构成一定程度的负担。
第三,文化软实力虽然很好,但与切实靠谱的法律相比,其起到的所谓维护社会安定的作用,着实微乎其微,越来越多让人触目惊心的实例发生了,高文化的高官南京市市长季建业落马,他的博士论文也处在造假风波中。
另外,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也屡屡做出违禁之事,从简单的闯红灯到恶劣的打架斗殴,从逃课去网吧到流连夜
3、店,接触社会阴暗面;作为企业大肆宣扬的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个摆设,员工除了背诵它,基本不会以企业文化作为其行动准则,所以说,提文化软实力真的很虚。
第四,文化身上带有的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其实是与我们社会主义的核心目标相违背的,文化从来就不平等,拥有更良好教育背景,拥有更好的生活条件的人,往往能够得到更加丰富的文化生活。在上流社会已经进入喝着咖啡讨论村上春树的境界时,很多人却还吃着馒头说着村头那抹红花如此娇艳。
综合以上四点,我觉得,在中国实现强国目标不需要提高文化软实力!
虽然提高文化软实力并不能使我们强国,但是,讨论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措施也是十分重要的,根据十七大,十八大报告等文件的内容
4、以及我们的群策群力,觉得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必须关心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文化教育情况,努力推进每个人都能获得受教育权利的宏图大业。当然,我们也要关注伟大的民族文化大融合,其实,汉族人很少关注少数民族的文化,从这点上看,其实少了很多的乐趣和体会。最后,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我们也当顺应,并做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便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包括文化科研的创新,形式的创新,内容的创新,传播与传授的创新,其中的重中之重是文化内容和文化科研的创新,众所周知,新的科研项目和新的内容,可以让文化产业出现新的种子,这些种子若是好
5、好培育,将来会有许许多多的参天大树。
第三,推进和谐文化和民生文化的构建。这方面和党的领导下的一些政策不谋而合,这里我们会提出一些好的建议,首先是坚持党的政策,包括加强社会文化产业建设,加强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加强社会文化氛围建设,再者呢,当我们在努力推进和谐文化和民生文化的构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因人而异的特点,毕竟,每个人的品味和习惯都是不一样的。
第四,一定要推进文化事业的产业化。如果文化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它将不会是国家的拖累,而是国家的香饽饽。文化的产业化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出版业,影视产业,教育培训和旅游业,这些方面的产业化其实由来已久,怎么搞得更好,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第五,
6、加强文化区域间合作。区域合作是必要的,毕竟一般人对于文化方面的视野并不开阔,加强区域合作,可以让人们接触到更加丰富和新鲜的有生材料。而且,区域合作是全方位的,可以文化交流,可以产业合作,更可以兼而有之。进行区域合作,既可以增进区域之间的友谊,更可以服务大众和经济发展,何乐而不为。
第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这点其实是政府部门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国有文化单位的改革,文化市场的整顿和繁荣,许许多多,纷纷扰扰的问题,让我们头疼,我们必须尽快出台更多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必须尽快整改落后的组织构建形式,才能让我们的文化体制跟上正在蓬勃发展的文化事业。
综合以上六点,我们的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方向明确,可道路还很漫长。
综上所述,尽管,发展文化软实力并非我们强国的必由之路,但却是大势所趋,符合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安定的必由之路,我们应当加强文化意识,争取提升自身的文化道德素养,并在需要我们出场的时候,尽情展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