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感谢您,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第3课 宋明理学,怀远二中 葛树金,第1页,三教图(清丁云鹏),此图绘佛、道、儒三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画中释氏跌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孔子相对,。,此图表达了当初什么社会思潮?,此思潮在魏晋到唐代时间里发展怎样?,第2页,魏晋南北朝:三家交融(儒、释、道),隋朝:三教合一(儒家),唐朝:三教并行(,尊道、礼佛
2、崇儒),以上材料表明:当初儒家思想因为佛教、道教,发展,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儒家思,想从春秋诞生至此,正面临着又一次严峻考验,。唐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思索:在复兴儒学呼声下,宋以来儒,学最终走向何处,?,第3页,宋明理学,什么是理学?它形成历史背景是什么?,理学,是一个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新儒学,。,含义,道,佛,儒,目标,历史背景,政治:唐中后期以来,长久,分裂,和混乱传统伦理道德遭破坏,经济:宋代农业、手工业快速恢复和发展,科技进步,思想:宋代儒学者勇于疑经改经,大胆立论,讲注义理,第4页,程,朱,理,学,人 物,程
3、颢、程颐,朱熹(集大成者),画,像,理,天理是宇宙万物本原,先理后物;,“人伦者,天理也”,理之源在于天理;,“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格物致知”,明道德之善,,不求科学之真,客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及主张,第5页,陆,王,心,学,人物,陆九渊,王阳明,画像,主张,“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主观唯心主义,第6页,宋明理学特点,1.儒学深入思辨化,2.愈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关键,3.更多吸收了佛、道原因,第7页,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何,不,同,相同,主体思想内容相同,都继承了孔孟
4、仁、礼思想,都属儒家学派,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社会责任和,本质一致,都以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不一样,对世界本原详细认识不一样:“理”vs“心”,把握“理”路径不一样:“格物致知”vs 内心,私欲反省,克服,历史使命,第8页,评价宋明理学,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主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主动:,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重视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庄重。,第9页,程颐(10331107,),故其学派称为“洛派”格犹穷也,
5、称伊川先生,曾在洛阳讲学,,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第10页,程颢(10321085),称明,道先生。也被习称为“大程”,河南,讲学,故其学派称为“洛派”。,青少年时代就学于周敦颐。曾在洛阳,家,北宋理学代表人物之一,。,洛阳人。北宋儒学者,著名哲学,第11页,朱熹(11301200)字远晦,世称晦庵先生,朱熹曾在福建讲学,故其学派称为“闵派”。是二程思想,集大成者。,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孔子集前古学术思想之大成,开创儒学,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主要骨干。北宋
6、理学之兴,乃儒学之重光。朱子,崛起南宋,不但能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并亦可谓,其乃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钱穆,第12页,陆九渊(1139-1193),号象山,先生,江西抚州金溪人。曾与朱熹,在信州鹅湖寺进行学术辩论,史称,“鹅湖之会”,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第13页,王阳明(14721528),名,守仁,浙江余姚人。早年对程朱,“格物致知”深信不疑。他曾面对,翠竹,穷格七天七夜也没有得到,其理,反而因思虑过分而致疾。从此,开始质疑朱熹理学。以后,王阳明,从禅学研究中受到启发,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并用“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来否定“格物致知”说。,第14页,第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