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儿童各年龄段的性格特点及分析,1,在童年、青少年甚至成人的身上,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幼儿期的生活在人身上留下的痕迹。如有个二年级的小女孩,为了让许多小朋友跟她玩,就买了一些小玩具,并告诉周围的人,谁跟她玩就可以玩这些玩具。从她妈妈那儿得知,用玩具等新鲜物品来作为结交伙伴的手段在她上幼儿园时就有。因为这个女孩长得非常矮小,在班里的玩伴较少,为了和别人有更多的机会玩,她就经常从家里拿些好的玩具,去贿赂那些在班里较有地位的孩子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你同意这个观点吗?,2,性格的发展,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
2、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2岁:性格萌芽,3-7岁:性格开始形成,8-12岁:性格逐步定型,18岁:成熟,3,(0-2岁)儿童性格的启蒙期,两岁左右,随着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出现了最初性格的萌芽,认知易受引导,大脑属于空白,全盘接受外界信息,没有是非黑白之分,4,(3-7岁)儿童性格的形成期,五大天性(好吃、好动、好奇、好胜、好表现),模仿能力很强,思维想象力丰富,性格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爱提问,有各种各样的兴趣,注意力比较稳定,善于把开始的事一直做到底。,富于友爱感:爱和其它小朋友一起玩,玩时能友好相处,善于把自己的愿望与集体相结合。,5,(3-
3、7岁)儿童性格的形成期,爱劳动:自主力强,穿衣、吃饭都要求自己做,主动帮成人做事。,有同情心:关心老人愿意帮助他人,不欺负比自己小的孩子。,道德感和美感:具有爱人民、爱祖国的萌芽,喜爱唱歌、跳舞、朗诵诗等。,克服困难的态度:遇到困难努力去克服,并想出办法去完成任务。,独立性逐步得到发展。,6,(8-12岁)儿童性格的逐步定型期,易冲动,自制力差,模仿性强,易受暗示,有了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个性突出,表现自我,即将步入青春期,性格叛逆,7,“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性格并非天生,更重要的是后天环境的影响!,儿童的性格是在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成人的抚养方式和教育在儿童性格的最初
4、形成中有决定性意义。,8,把儿童分为三种类型:,易带的孩子(75%):,生理机能活动由规律,节奏性强,容易适应新环境,总是情绪愉快,爱玩,对成人的反应较强,积极强化。,难带的孩子(10%):,总是在哭,不易抚慰。进食烦躁不安,睡眠不规则。对新刺激畏缩,接受变化难。不愉快,与成人关系不密切,成人需要花费大气力才能使他接受抚爱,迟缓的孩子(15%):,常常安静地退缩,对新事物适应缓慢,如果坚持给他积极地接触,会逐渐产生良好的反应。,9,对儿童性格的培养,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独立性:一是日常生活的独立性;二是精神生活方面的独立性。,培养果断性:即在遇到困难时,能明确而及时地作出决定,这需要有勇敢
5、沉着冷静的性格,要在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培养,培养自制能力:要将其与培养自觉性联系起来,明确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养成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的好习惯。,培养坚持性:平时要培养儿童坚持完成作业,坚持为集体做事的性格。,培养交往能力:培养小孩子和别人相处好,多照顾别人,要从小训练,认真去做。,10,对儿童性格的培养:,活泼好动,教育:组织力所能及的劳动,不过多限制和干涉,好奇好问,教育:正确引导,使其勤奋好学,不冷漠讽刺,易冲动,自制力差,教育:引导深入思考,易受暗示,模仿性强。,教育:树立好榜样,不提供错误榜样。不说反话,11,易受暗示,模仿性强,12,菜花,上酸菜!,不要为孩子提供反面典型教学,1
6、3,个性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家庭,1 家庭系统论,主要观点:认为家庭是一个复杂的互动的社会系统,各系统之间发生着,双向的调节,作用,任一子系统的变化都会对其他子系统发生影响。,14,1 家庭系统论,家庭系统的特点,:,儿童不是被动的受影响者,抚养行为与儿童行为之间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任何两个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都会受到第三个家庭成员态度与行为的影响。,15,父母关系,教养方式,儿童的行,为与发展,16,家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儿童的个性不是由单一的因素决定的。,直接因素父母的教养方式;,间接因素家庭关系、家庭结构、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等,17,系统具有调节功能,随着儿童的发展,父母的教养
7、方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家庭系统是社会大系统的一部分,并受到社会系统的影响。,18,2 父母的教养方式,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命令/控制,:父母对孩子限制和控制的程度,接纳/反应,:父母对孩子提供支持、对孩子的需要敏感的程度,19,父母的教养方式的四种类型,命令/控制,接纳/反应,权威型,合理的要求,一致的强化,敏感对待、接纳孩子,专制型,许多的规则和命令,对孩子的需要和要求的极少解释和不敏感,冷漠型,很少的规则和要求,父母不管孩子且对孩子的要求不敏感,放任型,较少的规则和要求,父母给予孩子很多的自由,20,权威型教养方式总是和积极的社会性、情感及智力发展相关相联系。,原因:,权威型父母对孩子
8、是关爱和接纳的,以一种合理的方式实行控制,他们会在考虑孩子观点的同时谨慎解释自己的观点,权威型父母会根据孩子控制自身行为的能力调整要求,21,不同的控制方式所带来的不同结果(Brian Barber,1996),行为控制、心理控制,行为控制:是通过严格且合理的纪律规范儿童的行为,并监控儿童的活动。如:收回特权或停止玩耍或拿走玩具。,心理控制:通过心理策略如收回关爱或引发自责或罪恶感而试图控制儿童青少年的行为。,22,最理想的教养方式是权威型,但即使是权威型的教养方式,也,需要随着儿童的成长,在具休的教养策略和方式上进行调整,,这样才能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总体来看,适应性的变化趋势为:,在对儿
9、童关心和爱护的基础上,父母赋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利,而对孩子的直接控制日趋减少。,23,家庭教养方式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以中国和美国为例),父母对子女的情感表达方式:,对家庭成员关系的定位:,教育方式上:,24,3 家庭结构,主要包括核心家庭、大家庭、破裂家庭,25,隔代教育,据一项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在北京,有70%左右的孩子接受着隔代教育;而上海,目前0-6岁孩子中有50%-60%由祖辈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则占到总数的一半。,26,隔代教育的优势,祖父母们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比较有耐心去陪伴和教育孙辈,老人有一种“儿童心理”,喜欢与孩子玩乐,易与孙辈建立融洽的感情,隔代教
10、育不仅可以缓解老人的孤寂,从孙辈们的成长中获得生命力,与孙辈玩耍的天伦之乐对老人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态也大有裨益,27,隔代教育的误区,溺爱,造成亲子间的隔阂,父母与祖辈观念不一致,活动范围封闭,易重静轻动,易重物质轻精神,扬长避短 实现新型隔代教育,28,离异家庭对子女心理的影响,短期效应:,父母离异对不同年龄儿童的影响,不同性别儿童对父母离异作出不同的反应,长期效应:,离异家庭中的儿童在整个青少年期以至于成人早期都表现出学业困难和心理抑郁。,来自离异家庭的青少年害怕自己的婚姻也会不幸福。,如何帮助儿童适应单亲生活,减少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的带来影响?,29,加强与孩子的沟通,避免在儿童面前公开矛盾,指责对方,理解孩子的情绪反应,给予支持,尽量不要改变孩子习惯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节奏,离异双方要协调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要求,与学校老师取得联系,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情感上支持,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