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几何》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重点词汇。
2、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感觉人物形象。
3、 学习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3。
教学难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默读法、自学法、导学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二课时教案
一、 感知课文内容
1、 教师提问:上节课,同学们预习了这篇课文,那文章写的是谁,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
2、 教师提问:文章为什么不以“我的几何老师”为题,而用老师的绰号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以人物绰号为题,既点明了本文的写作对象,又设置了悬念,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
2、吸引力。
3、 教师提示:第一次几何课上,王老师有哪些表现,学生有哪些反应?请默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教师表现 学生反应
挤进门,快速站到讲台上(外貌、动作描写) 大吃一惊,更安静了
长时间哑笑(神态描写) 哄堂大笑
反手作画(动作、神态描写) 震惊发呆
写出自己的大名(动作、神态描写) 屏息静听
介绍自己的绰号 哄堂大
3、笑
请同学们上台作图 笑得泪流满面
告诉大家学习的道理 (语言、神态描写) 鸦雀无声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4、 教师讲解:记叙文中描写的两种角度: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二、 再读课文,细心品味
1.“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功夫就站到了讲台上。”这句话主要采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句中的“挤”、“眨眼功夫”有何表达作用?
明确:外貌描写、动作描写。一个“挤”字,突出了老师的胖
4、眨眼功夫”写出了老师虽然胖而动作却十分敏捷的特点。
2、阅读第5段,思考:这段写王老师的哑笑,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明确: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极力写王老师的哑笑,既表明老师性情温和、幽默,同时也表明老师深谙学生心理,制造出喜剧效果,使学生身心放松,充分享受课堂带来的乐趣
3.“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位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这句话用的是什么描写?表现了王老师怎样的特点?
明确:语言描写。突出了王老师语言幽默、风趣的风格,也表现了王老师的思想的民主与开放
4、 王老师请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用意是什么
5、文章的这段描写,在结构和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用意:让同学们体会学科学习的基本要求,激发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通过画图,让学生明白:看似简单的画图并不容易,老师之所以能把圆和三角形画得又标准又好看,“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的体现。
结构:既是对前文的顺承,也是为后文铺垫,引出下文。
内容:老师让同学们画图,比较中学生发现,画图并不容易,从而对王老师充满敬畏,自然认真聆听他的“结束语”。王老师也就达到了教育目的——让学生在快乐中明白学习的道理。
5、结合全文,说说王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明确:王老师是一位业务水平极高,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笑和严肃集于一身,受学生尊敬和喜爱的好老师。
三、 总结全文
本文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描写方法,通过回忆初一时上第一节几何课的情形,刻画了一位精于几何教学,幽默风趣,平易近人,受学生尊敬和喜爱的老师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王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四、 作业
请从以下提供的词语中选用至少三个词语写一段课堂情景的话,要求句子通顺,语意完整,合乎情理,字数在40——60之间。
兴致盎然 对答如流 味同嚼蜡 充耳不闻 昏昏欲睡 渊博 惬意 烦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