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济源靠什么争当‘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 传说中的北山愚公,面对“方七百里,高万仞”的太行、王屋二山,叩石垦壤、开山辟路、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终于“帝感其诚”、移走大山,打通一条融入外界的道路,凿开一条造福子孙的大道! 如今的愚公后人,脚踏实地、敢闯敢试、干劲十足、风范依旧,让济源从一个封闭落后、鲜为人知的边陲小城,跃升为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城市,担当起经济隆起带、核心增长板块、区域合作前沿的重任! 是什么,支撑济源连奏凯歌、屡创奇迹?是什么,成就济源始简今巨、由弱到强? 市委书记何雄说:“过去,济源人弘扬敢想敢干、锲而不舍的愚公移山精神,在发展史册上写下了自强
2、不息的传奇。现在,济源争当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需要把‘开放包容’放到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的首位,推进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多元化的合作,引领济源务实重干、勇于担当、开拓创新、持续提升,在中原大地上再创‘三化’协调发展‘新传奇’!” 开放包容是一种眼光和胸怀,是一种行动和姿态。建设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不管是区域经济合作、新型社区建设,还是企业外引内联、产业融合发展,都需要开放包容的胸襟,需要海纳百川的情怀 愚公移山的目标是走出大山,融入外面的世界;愚公移山的过程是多方合作,汇聚力量。愚公,不是一个人在移山,而是激发全家老少、左邻右舍、热心村民共同的力
3、量。这个寓言的本身就诠释着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内涵。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从济源的历史演进来看,我们的发展不乏开放包容之举——— 虽然偏居一隅、相对闭塞,但济源早在1985年就与中原地区4省13市建立了中原经济区市长联席会议制度,着力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对接协调、互动联动。去年10月份,济源又与运城、长治、晋城签订深度合作的战略框架协议。 固然地域狭小、资源匮乏,但济源工业原料输入和产品出口却拓展到外市、外省乃至世界上50余个国家和地区。大“进”大“出”的产业,在济源这个“弹丸”之地,孕育出了“中国企业500强”,孕育出了世界级的大公司。
4、 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但是旅游客源不足,济源就联合周边城市,共建资源互补、线路互通、客源共享的区域旅游市场,与新乡、菏泽等10市联合发行中原经济区旅游惠民卡,与洛阳、登封联手推广旅游品牌,多角度拓宽客源市场…… 省委书记卢展工在省九次党代会上参加济源代表团讨论时说:济源是改革开放的成果,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激发活力,为全省发展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深化区域合作,统筹区域发展,不仅是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更是站位全局的责任和义务。 争当中原经济区 “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不仅仅是沿边开放合作,我们的新型社区建设、企业外引内联、产业融合发展……都
5、需要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将开放包容的精神根植于生产、生活实践中,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 打造沿边开放合作示范区,必须树立中原经济区“一盘棋”的思想,做到高点站位、着眼全局、突出特色、优势互补,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而不能重“留住”轻“流出”,要求别人“友好合作”,自己心里却打着小算盘,不愿与周边地区分享发展一杯羹。只有彰显各自优势、推行错位发展,才能和周边地区握指成拳、抱成一团,共同弹奏好区域合作发展“协奏曲”。 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必须紧盯市域总体规划的“指挥棒”,树立大社区理念,要勇于打破镇与镇、村与村的界限,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融合发展,而不能“你拉你
6、的弦,我唱我的调”,胸中没有大局,阻碍发展脚步。只有树立开放包容的理念,通过合理规划建设,才能真正让新型社区发挥作用,让更多的农民走向社区、走向集聚,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多地享受城镇公共服务。 加强企业外引内联,必须树立市场意识、合作意识、共赢意识,致力于培育行业龙头、打造地方名牌、提升品牌价值,而不是多家企业不顾技术重复、产品雷同,竞相高价投入同类产品的技术研发,重复增设相同的生产设备;更不是怕别人沾光、怕自己吃亏,光想单打独斗,不愿与人合作。只有克服狭隘的、片面的思想观念,树立开放合作、兼收并蓄的发展理念,才有利于济源打造特色鲜明的工业产业基地。 强化产业融
7、合发展,必须在城乡大视野中通盘考虑,树立农业、工业、服务业互相衔接、互促共进的发展机制,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合作的新局面,而不是互设“樊篱”、互相掣肘、形成壁垒。只有勇于打破行业、区域界限,让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合理流动产生更大效益,让“三化”协调发展的理念融入骨髓,才能真正促进‘三化’联动、三业互动、三轮驱动、和谐共进。 纳四海新风,集中原精粹!这是济源的城市品格,这是济源的活力之源。 让我们在开放包容中把握新机遇,在勇于担当中谋求新跨越,在合作共赢中实现大发展! 标杆是一面镜子,标杆是一面旗帜。标杆的高低,很快会在经济发展中分出“经纬”。面对兄弟市持续发力、
8、扩权县(市)态势逼人,济源正瞄准先进地区、巧用它山之石、拉高发展标杆、谋求新的跨越 愚公移山精神内涵中有重要的一点,就是 “拉高标杆”、“跳起来摘桃子”。大家都知道,依靠人的力量,将大山移走谈何容易,但愚公仍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不顾劝阻、志在移山。就济源争当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来讲,也是拉高标杆、志在先行。 随着“省管县”改革的深入推进,区域发展竞争愈加激烈,各地发展招数异彩纷呈,我市特殊的体制优势、发展优势也正在逐步弱化。济源,是甘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传说”,还是勇创中原经济区建设大潮中的新“传奇”? 一个理智的声音——— “持续求进,力求先行”
9、在玉川大地回荡; 一个自觉的行动——— “瞄准先进,拉高标杆”,在济源城乡展开。 去冬今春,济源党政领导一次次开阔视野、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解放思想之行次第展开,奔湖南、走湖北、赴豫南、去安徽、到四川,看城乡、看项目、看产业、看文化、看创新……先进地区思想解放力度之大、经济发展后劲之足、产业转型升级之快、城市建设环境之美、三次产业融合共进,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位考察团成员的心灵。差距找到了,思路开阔了!一股解放思想的热流在玉川大地涌动,干部群众的认识开始在一个新的高度聚焦! 争当“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济源如何“跳起来摘桃子”? 机遇就在眼前,
10、竞争日趋激烈,群众寄予厚望,要想在新一轮的发展竞争中继续保持优势,就必须拉高标杆、快走一步。2012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与会人员人手一份漯河、开封、沁阳等市县的发展材料。何雄要求大家经常拿出来研究、拿出来对比,学习兄弟市县的好经验、好办法,巧用它山之石发展自我。 4个镇进入全省百强乡镇,5个镇办进入地方财政收入“亿元俱乐部”,125个村进入全省新农村建设500强。“标兵渐行渐远,追兵越赶越近”。走在前面的要继续保持优势、争取位次再往前移;落在后面的要持续加压奋进、力争入围全省先进,这都需要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培育打造亮点,争取实现跨越。 虎岭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年度“十快
11、产业集聚区,高新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川在全省产业集聚区排名中前移97个位次。在“闻鸡起舞”、“披星戴月”的“跑争拼抢”中,济源产业集聚区建设屡创佳绩。要持续保持优势,就必须继续瞄准全省 “十强”、“十快”等目标,力争在产业集聚、主营业务收入、税收、就业增速上实现新突破。 济源人均GDP是全省人均水平的两倍还多,农民人均收入位居全省第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位居全省第三。人均水平在全省占有优势,但工作水平、经济总量与先进地市相比却仍有差距。济源各部门的工作质量、工作特色如何实现与人均水平在全省的位次相匹配,三次产业如何互联互促、协调发展,实现效益再攀升、总量再扩张,
12、关键看我们如何拉高标杆、奋力争先。 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济源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在中原经济区争当先行,济源有差距、有不足、需提升。只有拉高标杆,才能干出质量、干出效率、干出协调;只有奋发进取、力争上游,才能超常发展、先行先试、勇创一流。 “干”,是愚公家乡的传统;“干”,是愚公儿女的品格。“干”,已经成为济源传递给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的形象标识和“精神名片”。争当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愚公儿女必须“干”、“大干”、“好好干” 愚公移山精神的精髓,重在一个“干”字,踏踏实实地干,不畏艰险地干。愚公家乡几十年来的发展经验,也是一个“干”字,干中闯新路,
13、干就干最好。济源争当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靠的还是“干”,咬定青山不放松,奋发有为求先行。 建设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的号角已吹响!发展时不我待,形势催人奋进。各级干部群众要创新思想观念,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工作作风,确保与新型“三化”协调发展步伐相适应,切实担当起争当“先行区”的光荣使命。 争当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需要学深学透“三化”协调内涵,需要团结奋斗、务实重干,需要站位全局、找准定位,需要立足基层、以人为本。只有认真干好每一天,扎实干好每件事,才能在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中先行一步、走在前头、争做示范。 愚公家乡靠“干
14、起家,“三化”协调“干”字当头。在新型“三化”协调发展这项涉及面广、事关全局的系统性工程面前,如何进一步激发干的热情、营造干的氛围、树立干的导向? 机制来引领———把新型“三化”协调发展内容纳入目标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增加统筹城乡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质量效益提升、社会民生改善等方面的考核权重;通过持续开展镇办结对竞赛、项目观摩、工业企业“四赛”、农村新老典型村互学竞赛等,用机制杠杆撬动城乡发展,激发干群投身“三化”协调发展的热情。 环境来护航———发展环境的优化关系到部门工作效率的高低、招商成果的落地、项目建设的快慢、城市形象的提升。要通过持续深入开展“一创双优”活动、“满
15、浮散懒庸”治理,营造优质高效的行政环境、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建设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开好道、护好航。 用人树导向———能否选好人、用好人,关系到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科学决策能否在基层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以想干不想干、会干不会干、干成干不成衡量人,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地位,干成事者有前途,激发各级干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营造服务“三化”协调、投身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一个“干”字,顶天立地,豪气冲天,内涵丰富;一个“干”字,蕴涵气势,体现魄力,彰显精神。争当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
16、行区,就是要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靠实干建真功,以实效论英雄, “干”、“大干”、“好好干”!济源,这个中原大地“试验田”里培育出的城乡一体化“先锋”,正以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为引领,以只争朝夕的锐气、舍我其谁的勇气、争创一流的豪气,在建设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的征途中,挥笔谱写更加绚丽的华章! 春天,是孕育希望的季节;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春天,是振臂大干的季节!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春之交响”,已经在玉川大地精彩开演!相信只要干部带起来,群众动起来,全市干起来,把握节奏、上下齐心、内外联动、倾情投入,愚公家乡就一定能迎来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完美绽放,奏出万物争荣、活力无限的春之声、春之韵、春之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