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嵊州市高级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下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遗传病可以是人类的白化病或红绿色盲 B.Ⅱ-2、Ⅱ-4都可能是纯合或杂合的 C.Ⅱ-2和
2、Ⅱ-3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5/12 D.Ⅲ-2与表现正常的女性结婚,不会生出患病的孩子 2.如图为某高等雄性动物的精原细胞染色体和基因组成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细胞在一次正常的减数分裂中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可产生2种配子,比例为1 : 1 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都可发生A与A基因、B与B基因的分离 C.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A、a、B、b基因在分裂后期移向同一极 D.该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中,A和a基因、B和b基因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 3.在植树造林工程中,应当特别注意运用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 A.物种多样性原理和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和
3、物种多样性原理 C.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系统工程学原理 4.某植物可以完成下图所示反应,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适宜条件下,该反应也可发生在试管中 B.若图示代表二糖水解,则可表示蔗糖水解的过程 C.若图示代表二糖水解,则可表示麦芽糖水解的过程 D.若图示代表二肽水解,则水解过程中需要1个水分子 5.高渗性脱水是指机体中水和钠同时丧失,且失水多于失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后,大脑皮层会产生渴觉 B.由垂体释放到血浆中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C.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水增多,使尿量减少 D.若机体继续失水,细胞外的水向细胞内流动
4、 6.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导致细胞丧失全能性 B.细胞凋亡是细胞癌变的结果 C.幼年个体生长需要细胞增殖,成年后不需细胞增殖 D.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是细胞的含水量降低,色素含量增加 7.某研究小组在25 ℃、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测定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与蛋白质等相关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需将大豆种子一直浸没在水中以保持湿润 B.种子萌发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可能是糖类分解后转化合成的 C.可分别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测定蛋白质与还原糖含量 D.在此条件下继续培
5、养,幼苗中蛋白质和糖类等有机物总量将增加 8.(10分)下列有关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种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B.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 C.无法进行基因交流的生物之间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D.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二、非选择题 9.(10分)如图是四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从结构上看,________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且只有一种细胞器,就是____________。 (2)图中结构③是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因为Ⅳ既含有③又含有叶绿体和细胞壁,所以确定Ⅳ是________________细胞。 (3)四类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均依赖于____________。 (4)图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以叶绿体为光合作用场所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 (5)图中的______可代表人体的胰岛B细胞,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 (6)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具有色素的细胞器有 __________,与能量转化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7、 (7)通常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 10.(14分)红细胞含有大量血红蛋白,红细胞的机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完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携带O2和CO2,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要切记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洗涤红细胞时要用______(填溶液)反复洗涤、离心。要让红细胞破裂,释放血红蛋白时要加入_________。 (2)得到的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中透析,即血红蛋白的粗分离,目的是除去_______。
8、3)然后通过_____(填方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最后进行纯度鉴定,使用最多的是______(填方法)。 11.(14分)下图所示为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及化合物(其中a、b、c、d代表小分子物质,X,Y,Z代表大分子物质,C、H、O、N、P代表化学元素)。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________,检验物质a的常用试剂是_____。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X作用最似的物质是______。与物质X组成元素相同,在动物、植物细胞中均可含有的最理想的储能物质是______。 (2)物质b是________。若某种Y分子含有2条直链肽链,由18个b分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组成,
9、则该Y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______。 (3)物质c在人体细胞中共有________种,分子中________的不同决定了c的种类不同。 (4)物质d是________,d和________、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类物质。 12.应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人们需要的生物新品种或新产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培育转人生长激素基因牛过程中,②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采用___________技术可以获得多头基因型相同的转基因牛。 (2)转人生长激素基因牛可通过乳腺细胞分泌乳汁来生产人生长激素,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人生长激素基因的首端必须含有_____
10、 (3)prG能激发细胞不断分裂,通过基因工程导入该调控基因来制备单克隆抗体,Ⅲ代表的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在抗虫棉培育过程中,④过程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⑤过程采用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分子水平上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来检测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基因是否成功表达。 (5)下面是获取目的基因的几种方法,其中需要模板的是______________。 ①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②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③构建cD
11、NA文库 ④通过DNA合成仪利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6)当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时,首先发生________,释放出有关的酶直接溶解卵丘细胞间的物质,形成精子穿越放射冠的通路.防止多精入卵的生理反应依次有透明带反应、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C 【解析】 1.伴性遗传是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方式与性别相联系称为伴性遗传。 2.伴X染色体显、隐性遗
12、传病的特点是所生后代男女发病率不同,前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后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常染色体上的显、隐性遗传的特点是后代男女发病率相同,前者常常代代有患者,后者往往出现隔代遗传。 3.判断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在X染色体上主要是看子代男女发病率是否相同,前者所生子代男女发病率相同,后者不同。 【详解】 A、由题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由于Ⅰ-3患病,如果是伴性遗传,则Ⅱ-3一定患病,但是遗传系谱图中Ⅱ-3没有患病,因此不可能是红绿色盲,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A错误; B、Ⅱ-2可能是纯合或杂合的,Ⅱ-4只能是杂合子,B错误; C、该病用A、a来表示其基因型,则Ⅱ-2为
13、2/3Aa或者1/3AA,Ⅱ-3为Aa,该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1-2/3Aa×Aa×1/4aa)×1/2=5/12,C正确; D、由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有可能是携带者,人群中表现正常的女性也有可能是携带者,如果两个携带者结婚,就会生出患病的孩子,D错误; 故选C。 2、D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高等雄性动物的精原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 A、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正常减数分裂,只能形
14、成2种4个精细胞,所以该细胞在一次减数分裂中进行自由组合,可产生2种配子,比例为1:1,A正确; B、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A与A基因、B与B基因的分离,B正确; C、精原细胞的形成是有丝分裂的过程,有丝分裂后期,A、a、B、b基因移向同一极,C正确; D、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若发生交叉互换,则A和a基因、B和b基因也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D错误。 故选D。 3、B 【解析】 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因此植树造林的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运用物种多样性原理;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15、之一,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因此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还应当特别注意运用协调与平衡原理。综上分析可知,B项正确,A、C、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生态工程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C 【解析】 据图分析,植物体内某物质水解形成两种小分子的化合物,可代表蔗糖水解形成一分子的葡萄糖和一分子的果糖,二肽水解形成两分子的氨基酸,ATP水解形成ADP和磷酸等。 【详解】 A、水解反应可发生在试管中,只要环境条件适宜,A正确; B、若图示代表二糖水解,如蔗糖水解形成一分子的葡萄糖和一分子的果糖,B正
16、确; C、由于麦芽糖水解形成两分子的葡萄糖,而图中反应后得到两分子的化合物不同,C错误; D、图示代表二肽水解,二肽中含有一个肽键,所以水解过程需要1分子水, D正确。 注意:蔗糖水解得到的两分子产物不同,麦芽糖水解得到的两分子产物相同。 5、D 【解析】 高渗性脱水失水大于失盐,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高于细胞内液,细胞内的水分进入细胞外液而致的细胞内脱水。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详解】 高渗性脱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感受
17、到刺激,产生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从而产生渴觉,A正确;失水多于失钠,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B正确; 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多,尿量减少,C正确;若机体继续失水,细胞外渗透压大于细胞外,故细胞内的水分向外流出多些,D错误;故选D。 6、D 【解析】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详解】 细胞分化会导致细胞全能性降低,不会丧失全能性,A错误;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B错误;幼年个体和成年生长都需要细胞增殖,C错误; 衰老细胞的含水量降低,色素含量增加,D
18、正确。故选D。 7、B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题目通过图示信息显示了在大豆种子的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先增加,然后是稳定不变的;而总糖的含量是在不断的下降中的,与之相伴随的是蛋白质合量的增加,由此说明糖类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转化为蛋白质,糖类转化蛋白质是糖类呼吸作用产生的中间产物通过氨基转换作用转化为对应氨基酸的结果。 【详解】 种子萌发的条件需要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等;如果完全浸没在水中,会导致缺氧,A错误;图中显示,总糖的含量是在不断的下降,与之相伴随的是蛋白质含量的增加,由此说明糖类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转化为蛋白质,B正确;蛋白质的鉴定应用双缩脲试剂,颜色反应为
19、紫色,还原性糖用本尼迪特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C错误;在25℃、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D错误,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8、C 【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形成新的物种,A错误;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B错误;仅存在地理隔离也无法进行基因交流,C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 9、Ⅲ 核糖体
20、 中心体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低等植物 细胞膜 Ⅱ、Ⅲ和Ⅳ Ⅱ和Ⅳ Ⅰ 核糖体 ②④ ④⑤ ②④ 差速离心法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Ⅰ表示动物细胞,Ⅱ表示植物的绿色细胞,Ⅲ表示蓝藻细胞,Ⅳ表示低等植物细胞;①表示核糖体,②表示线粒体,③表示中心体,④表示叶绿体,⑤表示液泡,⑥表示高尔基体,⑦表示内质网。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Ⅲ表示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且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③表示中心体,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的有些分裂过程中纺
21、锤体的形成有关;因为Ⅳ既含有③中心体,又含有④叶绿体和细胞壁,因此该细胞是低等植物细胞。 (3)四类细胞的系统的边界都是细胞膜,通过细胞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4)图中的Ⅱ、Ⅲ和Ⅳ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其中Ⅱ和Ⅳ都含有④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5)人体的胰岛B细胞是动物细胞,只能用图中的Ⅰ表示;①表示核糖体,是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6)图中②线粒体、④叶绿体都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其中叶绿体中还含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此外⑤液泡中也可能含有色素;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因此与能量转化有关的细胞器有②④。 (7)不同的细胞器
22、比重不同,因此常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名称和各结构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0、(1)防止血液凝固 生理盐水 蒸馏水和甲苯 (2)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3)凝胶色谱法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解析】 本题是对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的考查,回忆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②血红蛋白的释放,③分离血红蛋白。(2)粗分离:①分离血
23、红蛋白溶液,②透析。(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详解】 (1)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4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采取血液时要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以防止血液凝固。样品处理又包括红细胞洗涤、血红蛋白释放、分离血红蛋白溶液和透析4步。洗涤红细胞时要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离心。要让红细胞破裂,释放血红蛋白时要加入蒸馏水和甲苯。 (2)透析即是血红蛋白的粗分离,透析的目的是除去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透析的原理是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大分子则保留在袋内。 (3)样品的纯
24、化是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使用最多的是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对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的实验原理和具体操作方法的掌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1、葡萄糖 斐林试剂 糖原 脂肪 氨基酸 2016 4 含氮碱基 性激素 胆固醇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X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可能是淀粉,Y是蛋白质,因为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Z是RNA;进而得出a是葡萄糖,b是氨基酸,c是核糖核苷酸,d是雄性激素。 【详解】 (1)由分析可知,X是淀粉,基本组成单位a是葡萄糖,葡萄糖是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检验;
25、动物细胞中与淀粉相似的物质是糖原。在动物、植物细胞均可含有,并作为细胞内的最理想的储存能量的物质,不仅含能量多而且体积较小的物质是脂肪。 (2)b是氨基酸, n个b脱水缩合形成2条肽链,脱去的水分子数是(n-2),若某种Y分子由n个b分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组成的2条链组成,则该Y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128×18-(18-2)×18=2016。 (3)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构成,c是核糖核苷酸,因为碱基有A、U、C、G四种,所以c有4种,分子中碱基的不同决定了c的种类不同。 (4)d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激发并维持动物的第二性征,所以d是性激素。固醇包括性激素、维生素D、胆固
26、醇。 分析此题图解关键在于根据物质XYZ和d的功能以及是否为生物大分子,确定其具体的物质种类,从而以此解答本题。 12、(1)显微注射法 胚胎分割 (2)牛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只答启动子不得分) (3)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抗体 (4)农杆菌转化法 植物组织培养 抗原﹣﹣抗体杂交 (5)B (6)顶体反应 卵细胞膜的封闭作用 【解析】 试题分析:⑴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利用胚胎分割可以获得遗传物质相同的胚胎。⑵利用乳腺生物发生器时,需要在启动子前加入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⑶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抗体。⑷在获得转基因抗虫棉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若将目的基因导入到植物的体细胞中,需要经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转基因个体;目的基因表达是指通过转录和翻译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因此可以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⑸在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中,PCR扩增和构建cDNA文库,需要使用模板。⑹精子与卵细胞相遇时,首先发生顶体反应;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是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的封闭作用。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