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物流系统规划及其分析设计 授课学期 2012 学年至 2013 学年 第 二 学期 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 工业工程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肖燕 成绩 日 期 2013. 4.
2、 23 重庆理工大学 前言 在大三的下期,很幸运的学习了由肖燕老师讲授的关于《物流规划及其分析设计》这门课程。作为工业工程系的一名学生,不仅学习了物流规划方面的内容,也接触了精益生产,丰田生产方式,以及各种解决工程问题的系统方法,我觉得受益匪浅。今天,主要结合网络,完成一篇关于物流规划的课程论文。 家乡物流园区规划与分析 规划背景 重庆市是我国第四个,也是管辖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经济综合实力西部领先。2011年重庆市 GDP 6527亿元 ,居全国第七,增长14.9
3、 。两江通衢,交通便利,是西南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和长江上游最具活力的商贸中心。 重庆位于中国西部和中部结合处偏西南,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打造的第四大经济板块(成渝经济区),是规划并在实施的西部交通枢纽;是撬动“连接中国11个省市区,跨越东、中、西三大经济带,辐射近4亿人口长江流域”这一杠杆的支点,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和战略核心。近年来,重庆市的经济更是呈快速发展之势。随着重庆市经济的发展,对物流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 据了解,在实施物流重大项目方面,重庆已筛选出重点物流项目117个,总投资将在“十一五”期间完成383亿元。目前投资已完成大约20亿元。 统计显示,从“十五
4、期间到现在,重庆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在重庆工商登记注册的物流企业已达489家,其中41家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 园区运营思路 园区控制面积33平方公里,首期启动控规22.33平方公里。坚持“跳出重庆看重庆,跳出重庆求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实施“整体规划,按需入住”的开发理念。利用城乡统筹先行先试权和土地专项储备权整体对外,内部平衡,坚持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适时结合,引入人力资本或财务、运营管理公司共同打造西部现代物流高地。 战略目标 园区按照“资源整合、产业融合、运作创新、典型示范”的理念,
5、依托“一江两片”(长江沿线经济带、西南和西北两大经济区域)的物流腹地产业支撑,立足重庆、服务西部、辐射全国、接轨世界,打造成为以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为支撑,集多式联运、现代仓储、货运配载、物流装备、商贸流通、物流社区、保税物流、城市配送等九大功能区域于一体的铁路枢纽型经济试验区、全国一流的物流综合发展区和区域经济增长引擎。 1、全力打造欧亚大陆桥物流通道中心节点 重庆地处中国中心位置,承东启西,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东出直达长三角;西进兰渝、陇海连通欧亚大陆。无论从经济物流成本还是运输效率来讲,重庆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构建贯通欧亚经济便捷的物流通道。 2、三大功能板
6、块布局 园区采取“服务功能集聚、区块有机结合”的规划思路,依托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有层次地打造重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区“1心3带9区”的功能布局和物流产业服务体系,从而形成物流核心功能区、市场商贸区和城市配套区三大板块结构分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3、致力打造四大中心 为抢占西部物流高地,园区致力打造物流管理信息中心、企业注册中心、交易结算中心、国际会展中心等四大中心支撑园区发展。 (1)物流管理中心:按信息的价值和经济性,多模块推进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不断推进该系统的建设;打造中国西部物流信息集成、信息发布、信息咨询的多式联运信息化平台。 (2
7、企业注册中心:一流的软硬件条件、10年免税费返还的优惠政策,成为吸引企业进驻的有效筹码;企业在西部和重庆的企业注册中心。 (3)交易结算中心:承接主城专业市场外移、形成复审西部的特大型专业市场,利用专业市场产生的强大现金流及结算需求,形成西部物流园独有的融资渠道及融资能力。 (4) 国际会展中心:会展经济被称为朝阳产业;重庆需要会展经济体现其开放性和影响力;西部物流园有成为重庆国际会展中心的条件。 (5) 总体定位 1、打造重庆物流资源整合平台。 2、打造区域物资分拨分销与集散平台。 3、打造国际物流网络中的重要中转枢纽节点、西部区域多式联运网络的
8、中心节点。 4、打造集“物流企业孵化、物流总部经济、物流人才培训、物流居住服务、物流商业流通和物流公共配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物流社区。 物流优势 (一)新特区的政策优势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胡锦涛总书记的“314”讲话和新特区的成立,表明了国家对重庆直辖十年以来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新的国家战略对重庆市的重新定位。重庆将建设成为全国五大铁路枢纽和西部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这依托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区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独特的
9、地理区位条件 重庆经济的结构性差异和西部物流成本的现实决定了重庆本地区远距离货物运输量和西部地区货物中转流通量十分巨大,重庆是中国西部唯一集水、公、铁、空运输方式为一体的交通枢纽 。随着产业东西转移进程的不断加快,相关物流量将会快速上升,从而为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发展铁路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完善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公路方面:多层次协调发展的公路网初步形成。“8小时重庆、半小时主城”目标顺利实现,以重庆内环高速和成渝、渝黔、渝邻、渝武、渝万为骨架的“一环五射”高速公路网全面形成,高速路通车里程达到779公里,一、二级公路里程6309公里;
10、 港口方面:长江年货运量13亿吨以上,是密西西比河的1.6倍、莱茵河的2.3倍。居世界之首。长江的运能相当于10条京广铁路。重庆是长江三大港接点之一,是西部最大的通海港,已实现江海联运。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重庆境内有大小通航河流30余条。 航空方面:重庆现有机场三个,其中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可起降波音747大型货机。目前已开通至日本名古屋、美国西雅图、泰国曼谷、法国土鲁兹、韩国汉城、新加坡,中国香港、澳门等地的国内国际(地区)1lO多条航线。江北国际机场8.4万平方米的第二候机楼建成投运,形成年吞吐700万人次的能力; (四) 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 随着重庆交通等基础
11、设施的改善,经济的高速发展,重庆的现代物流产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园区控制面积33平方公里,首期启动控规22.33平方公里。坚持“跳出重庆看重庆,跳出重庆求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实施“整体规划,按需入住”的开发理念。利用城乡统筹先行先试权和土地专项储备权整体对外,内部平衡,坚持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适时结合,引入人力资本或财务、运营管理公司共同打造西部现代物流高地。 ( 五)物流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从2000年以来,重庆GDP呈快速增长态势,2007年重庆GDP达到4 1 11.82亿元L2 J。作为西部最重要的工业基地,重庆的汽车
12、摩托车、装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内燃机)、化工、冶金等行业发达,对现代物流的需求急剧增长;各类交易市场、连锁、超市、便利店等商业态的快速发展对现代物流产生了巨大的需求,特别是百货连锁、医药连锁和餐饮连锁的发展非常突出,重庆连锁经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7%,连锁业态在商业中所占比例的逐步提高,对城市物流配送系统产生了旺盛的需求;农业产业化深入推进,生猪、榨菜、柑桔、中药材等产业还形成了龙头企业集群,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物流提出了新的需求。 物流劣势 (一) 现代物流观念薄弱,产业规模较小 重庆物流业起步较晚,近几年凭借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物流业得天独厚的区域优
13、势发展较为迅速。但总体来看,产业规模较小,2006年重庆物流业增加值252亿元,而相邻的四川省2006年实现物流业增加值650亿元,是重庆的2倍万方数据多。 (二) 核心支撑功能不完善 重庆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虽然已初步形成水路运输为龙头,以空港快捷运输为窗口,以铁路运输为骨干,以公路运输为网络和各大型场站为集疏枢纽的综合运输体系,具备了把重庆打造成西部现代物流中心的基本优势,但核心支撑功能不完善。 (三) 专业物流园区规模不够 重庆是西部最重要的工业基地,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内燃机)、化工、冶金等行业发达,物流服务需求也较大,但目前重庆相关的专业物流园区如
14、汽车物流园、化工物流园等发展滞后,仅有化工物流园建设刚刚起步。 (四) 国际航线开通较少,建设国际现代化航空港步伐受阻 (五)物流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相对于国内比较发达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来说,重庆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较小,运输网络密度较低,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物流中心还比较缺乏,严重影响着物流集散和运输效率的提高。 (六)物流企业服务水平不高 目前重庆大部分物流企业缺乏现代物流经营理念、规模小、装备旧、信息化程度低、行业竞争大、经营状况不佳.只能提供单一的服务并且服务水平不高。绝大多数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不能
15、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因而也造成物流成本过高。从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来看.全国总体上保持在20%左右,上海约为12%,青岛约为13%,重庆约为18%,与沿海发达地区差距不小。与发达国家8%至10%的先进水平差距更大。并且尚未引进和培育出在国际上有影响、在全国或者区域物流中具有带动和示范作用的龙头企业。 (七)物流市场管理混乱 重庆目前的物流市场非常混乱。条块分割现象很严重,还没有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的供应链条。重庆市还没有建立全市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各类物流信息资源没有得到整合,造成物流资源浪费、货物通关效率低。工商企业无法借助网络信息掌控货物流动过程中的实时信息.致
16、使工商企业对物流企业缺乏信任,推进企业物流业务分离工作难以开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企业缺乏滋生发展的外部环境。 建议和观点 (一)打造西部现代物流中心的核心载体 充分利用水路、公路、铁路和航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寸滩港口群,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建设市域配送物流体系、区域物流体系、口岸物流体系相结合的现代物流网络平台。物流网络覆盖全市,融合周边,畅通国内外。 (二) 建设一个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 以重庆市政府为主导建设重庆物流信息平台,实行企业会员制。会员企业可以通过平台发布广告和承接物流业务.客户可以通过平台获取物流信息和办理委托物流业务.实时
17、了解货物的运输、储存情况,海关、检验检疫、外经贸、工商、税务、公安、金融、交通等部门可以通过平台对会员进行管理,资源配置与共享。 (三) 加强物流通道的建设在 公路运输网络方面,充分发挥公路网络优势,依托“三环十射十连线”高速公路网络,畅通与周边省市大通道 铁路运输网络方面,积极利用铁路资源,依托成渝、兰渝、襄渝、万宜、渝怀、渝黔等干线铁路、支线铁路和重庆都市圈铁路环线,发挥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枢纽作用 航空运输网络方面,积极推进航空货运发展,依托江北国际机场和万州、黔江“一大两小”机场,拓展货运航线,满足重庆本地及腹地高科技、高附加值、时效性产品的物流需
18、求 (四) 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具有重庆特色的专业物流 紧密围绕工业、商贸流通业、农业,结合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大型工业企业和大型市场等物流服务需求点,抓住重庆建成长江上游交通枢纽的机遇,大力发展专业物流。如汽车摩托车物流 、化工物流、冶金物流、高新技术产业物流、农产品物流等。 (五) 整合现有资源。培育现代物流主体。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 整合现有重庆市的客户资源、能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重点引导规模大、效益好的钢铁、汽车等大型生产企业如重钢、长安铃木等剥离自营物流功能.形成以钢铁及大宗原材料、汽车及零部件配送为主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物流供应社会化、集约化,全面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 (六) 建立健全现代物流体系的法制法规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制定重庆物流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将其纳入重庆整体经济规划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做好城市现代物流体系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将其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制定重庆物流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将其纳入重庆整体经济规划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做好城市现代物流体系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将其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 注:文中数据部分自网上, 重庆西部物流园区规划问题来自网站“重庆西部物流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