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49KB ,
资源ID:1172139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注册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117213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开通VIP折扣优惠下载文档

            查看会员权益                  [ 下载后找不到文档?]

填表反馈(24小时):  下载求助     关注领币    退款申请

开具发票请登录PC端进行申请

   平台协调中心        【在线客服】        免费申请共赢上传

权利声明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可先查看【教您几个在下载文档中可以更好的避免被坑】。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联系平台进行协调解决,联系【微信客服】、【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0574-28810668;投诉电话:18658249818。

注意事项

本文(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化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深化调研仙桃座谈会汇报材料.doc)为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9-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化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深化调研仙桃座谈会汇报材料.doc

1、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化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深化调研座谈会汇报材料 仙桃市人民政府 根据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通知精神,我市组成工作专班,就提升仙桃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可能性进行了深化研究。现将研究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一汇报。主要汇报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基本情况 仙桃地处汉江平原腹地,北依汉水,南靠长江,东临武汉,西毗荆州,市域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东西长78公里,南北宽35公里,市域人口150万人,辖3个街道办事处、15个建制镇,有4个省级工业园。其中城区面积4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46万人。 仙桃有着 5000 多年的历史。梁天监二年 ( 公

2、元 503 年 ) ,仙桃始置沔阳郡,唐、五代、宋为复州,元朝时期改为沔阳府,明朝时期为沔阳州,民国时期为沔阳县。新中国成立初期设沔阳专署。 1951 年,沔洪分治,沔阳专署撤销,沔阳县改属荆州专区。 1986 年,沔阳撤县建市,成立仙桃市。 1994 年列为省直管市。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多年位居湖北县域经济前列,先后获得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市、中国最佳粤商投资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中国中小城市科

3、学发展百强等殊荣。2007年底,我市被湖北省纳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2010年成为湖北省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城市,为仙桃提升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创造了重大的历史机遇和势在必得的条件。 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1.9亿元,对比上年增长14.9%,经济总量继续居全省县市首位;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值106.6亿元,增长24.8%;财政总收入达到11.8亿元,增长18.9%,其中工商税收突破10亿元大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1亿元,增长40.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05亿元,增长20.8%;外贸出口2.58亿美元,增幅高达36.4%,高出全省平均增幅51.2个百分点;实际利用

4、外资5778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81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55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亿元。 二、仙桃提升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有利条件 ㈠十分明晰的城市定位 定位决定进位,仙桃市一直作为中心城市进行规划。 1、在省政府批复的汉江流域综合开发规划中的发展定位是:汉江中下游区域性的中心城市,与武汉配套发展的先进制造业加工配套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深加工基地,江汉平原商贸物流次中心。 2、在省政府批复的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中的定位是: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人口规模在50-100万的大城市,是以纺织服装为主,医药、精细化工、食品加工、机电等产业较发达的轻工业城市,是江汉平

5、原中部的交通中心之一、商贸中心之一、综合性的区域物流中心和汉江中下游重要水运枢纽。 3、在省政府批复的仙桃市总体规划修编和仙桃市城乡总体规划中,均把仙桃城市性质定位为江汉平原中部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其中,《仙桃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中的城市性质为:江汉平原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以发展轻型工业和商贸物流为主导产业的滨江城市;《仙桃市城乡总体规划(2008-2030)》中的城市性质为:江汉平原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贸城市,环境优美的水乡城市。 我们始终按照这些定位实施,取得良好效果。 ㈡体制创新的先发效应 体制优势是最重要的优势,体制活力是最重要的活力

6、建立区域性中心城市必须在体制上取得突破。近年来,我市在行政体制、经济体制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在行政体制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仙桃成为江汉平原首批撤县建市的新兴城市,并于1994年成为省直管市。近些年来,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也逐步按地级城市配备。如汉江中级法院、汉江中级人民检察院、湖北消防总队汉江支队、湖北省公安厅汉江技侦支队、仙桃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湖北移动江汉分公司、湖北联通江汉分公司等机构纷纷落户,为仙桃成为江汉平原中心城市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经济体制上,企业改革率先突破,走出了一条具有仙桃特色的发展路子。从1999年开始,仙桃在全省率先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企业改革,600多

7、家工商企业实施了整体转制,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全面实现租赁经营,国有棉花收购企业成功实现整体出让、民有民营,“1+X”的经济模式传遍荆楚大地。同时大力推进资产重组,例如:丝宝集团与德国拜尔斯道夫公司实现跨国合作,丝宝集团受让毛纺集团全部股权,“1+X”中的1仙桃商城集团公司也于2010年被浙江银泰百货集团有限公司收购。 ㈢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地理优势+交通优势=区位优势,利用区位优势承接武汉辐射的同时,又能带动周边城市发展。 1、地理优势 仙桃紧靠中部特大城市武汉,位于武汉的向西发展轴上,沪渝高速公路、318国道、随岳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京珠、沪渝高速在市区边缘交汇互通,距环渤海、长三角

8、珠三角、成渝新区四大发展极核心城市的距离都在1000公里半径范围内。仙桃是天门、潜江、洪湖、监利等地直达武汉的必经之地,已成为江汉平原的中心枢纽,发挥着重要的承接作用。 仙桃距离武汉105公里,距离荆州132公里,距离天门49公里,距离潜江62公里,距离洪湖78公里。按照城市发展的规律,在周边县市城市特别是武汉与荆州之间应该有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仙桃正处于武汉、荆州两座大城市的核心位置,也处于周边市县的中心位置,最有条件成为区域中心城市,以此辐射和带动周边县市的发展。 2、交通及基础设施优势 铁路:汉宜高速铁路分别在仙桃城区汉江以北7公里处和仙桃境内三伏潭镇雷场村(随岳高速公路东3公里

9、设置客运站,目前已开工建设。长荆铁路东起汉丹线的长江埠车站,西至焦柳线的荆门车站,是沪汉蓉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长荆货运铁路是由天门市皂市镇引专线铁路至仙桃市,在我市南城新区东侧7KM处设货运站,目前正在组织评审项目建议书。 轨道交通: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武汉至潜江线途经我市,十二五期间将开工建设武汉至仙桃段,在我市西流河镇、中心城区、胡场镇、三伏潭镇、毛嘴镇均设有站点。 高速公路:呈现“一横两纵”结构。“一横”即沪渝高速公路:在仙桃境内长约75.5公里,现有两个高速出入口。“两纵”即市域西部一纵为随岳高速公路:在仙桃市毛嘴镇、陈场镇各设有一个出入口,并与沪渝高速公路有一枢纽互通。市域东部

10、一纵为武汉城市圈外环线,由孝昌县经仙桃市至嘉鱼县的高速公路(孝仙嘉高速公路),与沪渝高速公路互通,在我市南城新区、西流河镇、沙湖镇均设置出入口。 公路:呈现“两横三纵”结构。两横即318国道和仙监公路。三纵即仙天公路、仙洪公路、仙汉公路。市域交通实现了镇镇通二级公路,村村通水泥路的交通网络,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半小时交通圈”。 水运:航道疏通后汉江航道升级为三级航道,有1000T/年的航运能力,拟投资5.5亿元在汉江仙桃城区下游2KM处建设鄢湾深水码头,规划年吞吐量500万吨,泊位2个,靠泊能力为1000T级,主要装卸大宗货物和大型机械设备,辐射仙桃、潜江、天门、汉川等城市。 基础设施:

11、给水:三个水厂,一、二水厂分别5万吨/日,三水厂近期10万吨/日,远期20万吨/日。排水:二个污水处理厂,城东6万吨/日,城南湿地6万吨/日。垃圾处理:位于仙桃城区东北部袁市的垃圾处理厂目前正在建设中,日处理能力为600吨/日。电力:2个220KV变电站(袁市、沔阳各30万MVA),5个110KV变电站(仙桃、杜台各6.3MVA、襄河1.35、干河、刘口),2009年授电量10.4亿度(千瓦时)。天然气:忠武输气(城北)中石油2010年供气量为2500万方;西气东送(城南)中石化,设计供气量6000万方/年。热电联供:项目计划投资28亿元,征地800亩,新上2台35万千瓦热电联供机组。项目建成

12、后,年发电40亿度以上,每小时产蒸汽1500吨以上,将极大地改善仙桃地区基础设施,提升投资和生活环境。 ㈣领先一步的城市建设 1、格局决定结局,格局能否拉开,决定城市未来的走向。区位优势+城市优势=发展优势。截止目前,我市建成区面积已达到45平方公里,人口4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8%,城市绿化率达到45%以上。2007年经营土地收入9000万元,2008年经营土地收入1.8亿元,2009年经营土地收入3.3亿元,2010年目前三宗地计200亩,拍卖了3.6亿元,这些数字说明有了领先一步的城市建设,我们的城市也在增值。 2、大举开发南城新区。2007年底,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

13、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仙桃成为武汉城市圈的一员,2010年,我市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之一。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新区开发作为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南城新区建设。以“五主、五次、九辅道”为主体的新区道路网络全面拉开建设,“两横两纵”四条主干道路基本贯通。34栋13.5万平方米安置房建成并交付使用,9栋4.9万平方米安置房进展顺利,搬迁居民652户。道路管线预埋和水系恢复调正工程相继按计划展示,和平路高架桥建设正式启动,南城新区已初现雏形。大力引进第三方市场主体共同推进新区开发,先后与武汉东湖高新区达成协议共建中国光谷·仙桃产业园,引进惠州纳伟仕新建惠州工业园,引进

14、武汉现代城建集团,引进台湾健鼎电子有限公司,引进富士和机械工业(昆山)有限公司,建设富士和机械工业(湖北)有限公司,联合加拿大贝祥投资公司,合力兴建现代·中加科技城,引进天津天士力新建天士力生态健康城、现代物流产业园和保健产品生产基地。南城新区的开发建设,拉开了仙桃新一轮大开发、大发展的序幕。 3、城市格局已经拉开,旧城改造正在加速推进。城市功能趋于完善,先后投入30多亿元,加快交通、市政、水利、电力、通讯等五大板块建设,使城市基础设施整体改善、全面升级; “武汉后花园”的城市定位,大力推进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相继建成了以天怡大酒店、天诚国际大酒店为代表的一批高档次的星级酒店,引进和培

15、育了中商、中百、好邻居、仙桃商城、富迪物流等一批商业物流大鳄,使仙桃成为江汉平原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建成了市体育馆、体操广场、文化步行街、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一批精品和亮点工程,丰富了城市内涵,提升了城市品位。 ㈤日益凸显的经济实力 2009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大举开发建设南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仙桃市三年内步入快速发展的周期。根据“马太效应”,按照财政收入达到1-3亿元、3-5亿元、5-10亿元、10亿元以上分为四个层次,当财政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的城市,则进入快速发展的周期,仙桃2009年的财政收入为11.8亿元,按照经济学规律,发展会越来越快。近年来,

16、我市在工业、农业、商贸流通领域都展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1、农业农村形势持续向好,特色产业和骨干群体逐渐形成。仙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境内沃野千顷,动植物种类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猪、鱼、蛋生产基地,是全省重点建设的两大水乡板块之一。近几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牢牢把握国家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和“两个试验区”建设加速推进等重大机遇,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保持和发展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初步形成了以优质粮油、名特水产、生态畜禽和绿色蔬菜四大农业特色产业;总结推广了鱼莲共生、虾稻连作、鱼鹅共养等一批高效种养模式;

17、香港真巧、东莞华美、福建海新、嘉士伯、武汉直通车等一批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仙桃,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38家;亲亲、旺旺、恒泰、海圣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突破80亿元,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被评为湖北省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先进县市。在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下,农业标准化生产也取得新的进步,在第七届中国果蔬产业发展论坛上,我市被评为“中国果蔬无公害十强市”,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在第六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和全国第十八届食品博览会上,我市襄江春食品获农产品金奖,绿生科技、九珠蛋业、盛胜鹅业、德丰禽业、外婆家水产、万荷堂莲业等企业产品获农产品全国知名品牌,

18、成为“全省农业优势产业板块建设先进市”,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和农业产业化先进市。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我市杨林尾、郭河、通海口、沔城等镇分别挤进了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和全省新农村建设暨旅游兴镇重点调度镇行列。在抓好仙洪新农村试验区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2009年,新修通村公路450公里,新建沼气池1万口,血防改厕2.5万户,造林植树459万株,完成工程造林4.2万亩,创建绿色家园60个村,新建农村书屋40家,完善甲级村卫生室130个,3.3万特困对象纳入农村低保,解决了11万人吃水难的问题。 2、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迈亚丰联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以彭场为代表的无纺布卫材

19、以旺旺、亲亲、真巧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以富士和、健鼎为代表的机械电子、以丝宝、宜化为代表的精细化工等五大产业集群。五大产业集群板块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迈亚公司、丝宝集团共获得3个中国名牌产品和1个中国驰名商标,彭场镇成为“中国非织造布制品名镇”。引进项目不断扩规裂变、上档升级,招商项目的高科技性、搞附加值日益凸显。 3、商贸流通活跃。2009年仙桃市社会销售零售总量127亿元,工商税收突破10亿元;我市有四星级酒店3家,三星级酒店13家;各类商场、市场51个;湖北富迪实业有限公司是全国“万村千乡试点工程”企业,湖北农副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是湖北富迪实业有限公司于2

20、009年投资新办的一家产业实体,是集农产品加工、包装、冷藏、配送于一体的专业性的农产品流通企业,总占地面积 12000平方米,总投资5800万元,内设富迪豆制品加工厂、富迪香蕉加工厂和冷库等独立经营的厂家,并且建有功能完善的信息网络、物流配送、储藏保鲜等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年交易农副产品25000万元,为食品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已位列全国农村连锁业态的前三名,物流配送中心规模名列全国连锁行业的前十名。富迪公司围绕“立足仙桃,依托江汉,面向农村,服务荆楚”的企业发展战略,2009制订了第一个三年发展计划,计划三年内将连锁网络辐射至整个武汉“1+8”城市圈中的乡镇农村,在现有400多家门店的基础

21、上,在城市圈内再发展400家门店,于2011年前在武汉东西湖设立二级总部,专门负责城市圈内业务的拓展。 ㈥吸引眼球的城市名片 市场经济某种情况下就是眼球经济,谁能吸引人的眼球,谁的发展就快。目前,我市正在形成和正在打造以下名片: 1、中国体操之乡 仙桃培养了李小双、李大双、杨威、郑李辉、廖辉5位奥运冠军,获得了7块奥运金牌,被誉为“中国体操之乡”。 2、夯实省级食品产业园基础,着力打造中国食品加工业之都。 目前仙桃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38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突破80亿元,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被评为湖北省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先进县市。 3、仙洪

22、新农村试验区 仙洪新农村试验区在我市范围内包含“四镇一办”,即张沟镇、郭河镇、通海口镇、杨林尾镇和工业园区。按照“科学规划引领、特色产业支撑、基础设施拉动、村庄整治起步、先进文化引导、基层组织保障”的工作理念,从本地实际出发,从农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力争探索出仙桃模式的新农村建设经验。 4、南城新区——“两型”社会试验区 仙桃市将面积为23.86平方公里的南城新区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已获省政府批复,其核心主题是建设低碳产业园、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仙桃市拟设

23、立10亿元的低碳产业扶持基金,努力建设国家级的低碳产业园。“十二五”规划期间,南城新区低碳产业园总产值达到260亿元,年创税收15亿元;新区人口规划达到20万,容纳10万人就业。在建设中,仙桃将全力争取国家和省政策扶持、试点确认,探索经济社会低碳模式发展。 5、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 2010年5月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会议在鄂州召开,会议决定:将仙桃、洪湖、监利、宜都、大冶、掇刀等六个市区纳入试点范围,这标志着湖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进入了由点到面的新阶段。 三、扶持区域性中心城市,必须要有实质性举措 1、扶持仙桃建设国家级低碳产业园,将仙桃纳入发展方式转型示范区建设规划。 2、土

24、地、电力、天然气等资源的配额少,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应增大资源的配额。 3、鼓励和支持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 4、支持仙桃建设中国食品加工业之都。 5、国家、省级重大项目布局仙桃。 6、受行政区划影响,目前仙桃城市建设仅限于汉江以南发展,并不符合城市建设的规律。根据周边相关规划分析,仙北位于仙桃城区的上风上水,应避免布局工业,特别是污染工业。但仙北工业园目前的规划对仙桃城区存在交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不利影响,随着汉宜铁路及仙天站(距仙桃城区7KM,距天门城区42KM)的建设,发展条件更加成熟。建议跨越行政障碍,将仙北与仙桃市城区整合,统一规划。 二〇一〇年六月六日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