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考点精题训练1单选题1、为了探究“烧不坏的手帕”原理,将滤纸(着火点130)浸在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中,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并收集实验过程滤纸中心温度,绘制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1在20s时温度突然升高的原因是滤纸燃烧B曲线2的温度始终没有达到滤纸的着火点,滤纸不燃烧C曲线3所示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是酒精没有与氧气接触D“烧不坏的手帕”原理是液体汽化吸热使其温度达不到着火点答案:CA、由图可知,曲线1在20s时温度突然升高,是因为温度达到了滤纸的着火点,滤纸燃烧,不符合题意;B、曲线2的温度先升高后下降,是因为酒精燃烧完后,始终没有
2、达到滤纸的着火点,滤纸不燃烧,不符合题意;C、曲线3所示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是因为酒精的浓度太低,酒精没有燃烧,酒精与氧气接触,符合题意;D、“烧不坏的手帕”原理是液体汽化吸热使其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故手帕不能燃烧,不符合题意。故选C。2、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C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答案:CA、纸张是可燃物,能燃烧,不符合题意;B、灯罩却没被点燃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是空气不足,纸张不会燃烧的原因,不符合题意;C、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
3、点,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符合题意;D、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本身的属性,一般不能改变,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3、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B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C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D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答案:C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若没有明火或高温,可燃性气体就不会燃烧,也就不会爆炸,A选项错误;B、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
4、低了油的温度,使温度降至油的着火点以下,B选项错误;C、木柴架空后,木柴之间的空隙被空气填补,因此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选项正确;D、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体的灭火应不留痕迹,尽量减少损失,因此应选用二氧化碳灭火器,D选项错误;故选C。4、“清洁能之火,让奥运之光飞扬”,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传递火炬首次用氢气作燃料。为确保火炬在极寒和大风等恶劣条件下持续燃烧,设计火炬需重点考虑的因素是A持续不断地释放氢气B温度不低于氢气的着火点C火炬外壳隔热性能好D氢气与空气保持充分接触答案:B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有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点,三个条件要同时达到才能燃烧,极寒和大风
5、等恶劣条件会使可燃物表面热量被快速带走,温度易降低到可燃物燃点以下,故要保证持续燃烧,就要保证温度不低于氢气的着火点。故选B。5、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C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D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答案:D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水不能扑灭油着火,反而引起油滴的飞溅,导致火势的蔓延,故A错误;B、室内起火不能开门窗,会加快气体流通,加剧火势,故B错误;C、燃气容易和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打开排气扇容易产生静电,电火花,发生爆炸,故C错误;D、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有
6、毒有害气体,且远离着火区域,故D正确。故选:D。6、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煤B乙醇C石油D天然气答案:BA、煤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错误;B、乙醇可用植物的秸秆等发酵制取,属于可再生能源,不属于化石燃料,正确;C、石油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错误;D、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错误。故选B。7、酸雨对农作物以及一些建筑有不利影响。下列措施中与酸雨的防治有关的是A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B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C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D减少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答案:DA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酸雨无关,故A错误;B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防止环境污染,与酸雨无关,故B错误;C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回收
7、再利用资源,与酸雨无关,故C错误;D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防治酸雨,应减少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故D正确;故选D8、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废弃塑料会污染土壤、地下水和海洋B农业要禁用化肥、农药以防止水污染C车辆尾气的氮氧化物会造成空气污染D可用有些垃圾生产煤气、乙醇等燃料答案:BA、废弃塑料会污染土壤、地下水和海洋,故A正确;B、农业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以防止水污染,不能禁用,故B不正确;C、车辆尾气的氮氧化物会造成空气污染,故C正确;D、可用有些垃圾生产煤气、乙醇等燃料,故D正确。故选B。9、
8、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B醋的酿造C食物的腐烂D水的蒸发答案:DA、动植物的呼吸是体内有机物在酶的作用下与氧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符合缓慢氧化的特点,选项错误;B、酒和醋的酿造是植物籽粒中的糖与氧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符合缓慢氧化的特点,选项错误;C、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则包含缓慢氧化,选项错误;D、水的蒸发属于物理变化,不包含缓慢氧化,选项正确。故选D。10、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且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6.5%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78%C防止金属的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唯一途径D人们正在利
9、用和开发许多其他能源,如氢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答案:DA、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海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6.5%,但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选项A不正确;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为0.94%,选项B不正确;C、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比如还可以通过寻找金属的代用品,选项C不正确;D、由于化石燃料不可再生面临枯竭,且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大,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其他能源,如氢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选项D正确。故选D。11、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
10、的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D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答案:CA、隔绝氧气使可燃物不再与氧气接触,切断了一个燃烧条件,能达到灭火的目的,选项正确;B、清除可燃物,使可燃物远离火源,能达到灭火的目的,选项正确;C、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性质,轻易是不变的,只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目的,选项错误;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质而使资料损坏,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选项正确,故选C。12、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A煤B风能C石油D天然气答案:BA、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煤属于化石燃料,不符合题意;B、化石燃料包括煤、
11、石油、天然气,故风能不属于化石燃料,符合题意;C、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符合题意;D、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13、火灾救援离不开化学知识,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路线前清理出一片隔离带,大火会逐渐熄灭。该灭火方法的原埋是A隔绝氧气B隔离可燃物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以上都有答案:B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燃烧。故选B。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
12、热量C燃料充分燃烧,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可以缓解面临的化石能源危机答案:B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说法正确;B、在化学反应中不是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缓慢氧化、酸碱中和反应等也会放出热量,说法不正确;C、燃料充分燃烧,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说法正确;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可以缓解面临的化石能源危机,说法正确。故选B。15、以科学武装头脑,用知识打造生活。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B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进入古井前,应先做灯火试验D为了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炭火盆边放一盆水答案:CA
13、、天然气不是可再生能源,故错误;B、用水灭火,目的是将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错误;C、进入古井前,应先做灯火试验,防止氧气不足,故正确;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放水并不能吸收一氧化碳,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错误。故选C。多选题16、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以下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A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蜡烛燃烧-放热反应高温下碳与二氧化碳反应-吸热反应B元素与物质的组成组成水的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C化学与能源煤、石油、天然气-为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风能、核能、太阳能-未来充分利用的绿色能源D化学与安全进入未开发的溶洞探险-用手电筒
14、照明清理沼气池-用火把照明AABBCCDD答案:BDA、蜡烛燃烧-时放出热量,所以蜡烛燃烧是放热的反应,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才能反应,证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归纳正确;B、水电解水后生成氢气与氧气,氢气与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证明水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归纳错误;C、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燃料,风能、核能、太阳能不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与烟尘,是未来充分利用的绿色能源,归纳正确;D、进入未开发的溶洞探险应用火把照明,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过量存在,避免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导致人窒息发生意外,清理沼气池用火把照明会导
15、致火把引燃沼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归纳错误。故选:BD。17、有关生活中或实验中的化学问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因为二者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物体热胀冷缩,因为温度越高,分子间间隔越大C木块劈碎成小木条更易燃烧,因为氧气的浓度越大,反应越快D用水能灭火,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ABA、由于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A正确。B、一般的说温度越高,分子间间隔越大,温度降低,分子间间隔变小。所以,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B正确。C、木块劈碎成小木条更易燃烧,因为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C错。D、用水能灭火,因为水
16、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D错。综上所述:选择AB。18、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B用燃着的木条点燃酒精灯,燃着的木条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增大灶具的进风口D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二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答案:BC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才会发生爆炸,不是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不符合题意;B、物质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用燃着的木条点燃酒精灯,燃着的木条
17、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此时氧气不足,燃气不完全燃烧,这时应调大进风口(增加氧气),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二者均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C。19、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5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A温室效应B白色污染C酸雨的产生D农药、化肥的污染答案:AC煤燃烧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水力发电时不产生
18、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和酸雨的形成,白色污染、农药、化肥污染与水力发电无关。故选:AC。20、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则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变答案:BCA、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还可能是质子、电子,选项错误;B、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选项正确;C、由同种元素组成得纯净物是单质,选项正确;D、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加快或减慢)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反应过程中会改变)都没有
19、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变,是错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C。21、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加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B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答案:ACA、将固体燃料粉碎,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的燃烧,故A正确;B、火柴梗斜向下时,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易达到着火点,而不是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故B错误;C、由点燃的
20、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非金属单质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C正确;D、由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蜡烛燃烧发出的热量少,扇子扇来的冷空气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一扇就熄,而不是因为闪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故D错误。故选AC22、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甲中红磷不燃烧;乙中红磷燃烧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甲集气瓶中纸花不变色;乙集气瓶中纸花变红色。证明二氧化碳能够与水反应D产生大量气泡,天平不再保
21、持平衡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AABBCCDD答案:DA、实验中甲不加热,乙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对比甲中红磷不燃烧;乙中红磷燃烧,能够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B、实验证明氢气燃烧生成物只有水,组成氢气的氢元素和组成氧气的氧元素,反应后氢、氧元素组成了水,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C、通过实验能够观察到甲集气瓶中纸花不变色,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纸花喷水后形成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色;乙集气瓶中纸花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新物质,该物质显酸性,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D、碳酸钠与盐
22、酸反应生成气体,实验装置不密闭,产生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最终导致天平不平衡,无法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图示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故选D。2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D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答案:BD解析:A、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质子带正电荷。故A错误;B、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23、。故B正确;C、有能量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放热存在着能量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属于化合物。故D正确。故选:BD。24、一定质量的CH4可与常见物质M反应,同时放出少量热量;将所得产物Cu2O与O2反应又生成M,同时放出较多热量。其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比Cu2O中的高B理论上反应每生成44gCO2,同时生成18gH2OC理论上每16gCH4参与反应,最终消耗64gO2D过程可将CH4中的部分能量储存于Cu2O中答案:CD如图所示,CH4与常见物质M反应生成Cu2O、二氧
24、化碳和水,Cu2O与O2反应生成M,则M为CuO,则有:A、CuO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64+16100%=80%,Cu2O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2642+16100%88.9%,Cu2O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比CuO中的高,A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根据反应过程、由元素守恒可知生成物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来自于甲烷,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甲烷,44gCO2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212+162100%=12g,则参加反应的甲烷的质量为12g1212+14100%=16g,设16g甲烷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x,由氢元素守恒则有16g1412+14100%=x1212+16100%,解得x=36g,
25、因此理论上反应每生成44gCO2,同时生成36gH2O,B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反应过程可知,CH4与常见物质CuO反应生成Cu2O、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H4+8CuO一定条件CO2+2H2O+4Cu2O,由方程式可知每16份质量的甲烷与640份质量的氧化铜恰好反应,Cu2O与O2反应生成CuO,反应的方程式为2Cu2O+O2一定条件4CuO,由方程式可知每32份质量的氧气参与反应生成320份质量的氧化铜,由两个反应之间的关系可知理论上每16份质量的CH4参与反应,最终消耗64份质量的O2,即理论上每16gCH4参与反应,最终消耗64gO2,C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
26、一定质量的CH4可与氧化铜反应,同时放出少量热量,将所得产物Cu2O与O2反应又生成氧化铜,同时放出较多热量,由放出热量多少可知,过程可将CH4中的部分能量储存于Cu2O中,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D。25、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下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B该天然气中不含硫元素C煤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D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有温室气体产生答案:AD分析:根据天然气和煤燃烧后的产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A.煤与天然气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等质量的煤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比等质量的天然气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多
27、很多,因此煤燃烧更容易导致酸雨,故选项正确;B.天气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说明天然气中含有硫元素,故选项错误;C.等质量的天然气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比等质量的煤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少很多,煤影响比较大,故选项错误;D.煤与天然气燃烧都会产生导致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正确。故选AD。填空题26、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气候异常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并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1)“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物质是_。(2)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煤、_和天然气的过度使用。(3)植树造林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
28、重要途径,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的_作用,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4)生活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有助于完成目标。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_(填字母)。A不用电器时及时关闭电源B外出时多步行或骑自行车C产生纸质垃圾时焚烧处理答案:二氧化碳或CO2石油光合C(1)“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物质是二氧化碳;(2)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3)植树造林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减少温室气体;(4)A、不用电器时及时关闭电源,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不符合题意;B、外出时多步行或骑自行车
29、,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题意;C、产生纸质垃圾时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符合题意。故选C。27、如图是教材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图,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X是_。(2)铜片上不能燃烧的物质是_(填名称)。(3)要使烧杯底部的白磷燃烧起来,需要将_通过导管通入白磷处。答案:水红磷氧气(1)图中X是水,起到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的作用,故填:水;(2)铜片上的红磷,没有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240),不满足燃烧所需条件,故图1中铜片上不燃烧的物质是红磷,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红磷;(3)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0、使烧杯底部的白磷燃烧起来,需要将氧气通过导管通入白磷处,故填:氧气。28、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问题。(1)实验A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_(填“能”或“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2)实验B中,仪器a的名称是_;澄清石灰水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实验C中,观察到气球浮起,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_(填“大”或“小”),因此实验室里常用向_排空气法收集CO2。答案:(1)不能(2)试管Ca(OH)2+CO2=CaCO3+H2O(3)大上(1)木炭与氧气发生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前后,气体的体积变化不大或无变化,瓶内气压变化不准确,导致实验结果不正确,所以实验A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1、,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故填不能。(2)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故填试管;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OH)2+CO2=CaCO3+H2O。(3)实验C中,观察到气球在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烧杯中浮起,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填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则收集二氧化碳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故填上。29、西沙群岛及附近海域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域,海底蕴含着大量的可燃冰,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可燃冰属于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2)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3)甲烷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一定条
32、件下与CO2反应生成CO和H2,CO和H2又可化合成液体燃料CH3OH,则参加反应的CO和H2的分子数之比为_。答案:不可再生CH4+2O2点燃CO2+2H2O1:2(1)可燃冰属于一次性能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2)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4+2O2点燃CO2+2H2O;(3)CH3OH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所以CO和H2可合成液体燃料CH3OH,反应中CO和H2的分子数之比为1:2。30、某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1)装置X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装置Y是将_能转为_能(填“电”或“化学”)。答案:(1)2H2O通电2H2+O2(2)化学电解析:(1)装置X中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所以答案是:2H2O通电2H2+O2;(2)在装置Y中构成燃料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作用于马达实现了电能与机械能的转化,所以答案是:化学;电。20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