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辅导讲义 年 级: 辅导科目: 数学 课时数:3 学生姓名: 教师姓名: 上课日期: 课 题 集合的含义及表示、集合的基本关系 教学目的 1.了解集合的概念及表示,理解集合中元素的三个性质; 2.理解子集及真子集的定义; 3.理解集合相等的定义,并能用其解题. 教学内容 一、上节课作业检查及纠错 二、上节课内容再现 三、巩固练习 四、知识点梳理 (一)集合的含义及表示 1.集合
2、及元素的含义: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表示:集合用大括号或大写字母表示,元素用小写字母表示. 3.常见数集: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或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4.元素三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5.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6.集合的分类:按元素个数分有限集和无限集,按元素属性分数集、点集、图像集. 7.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二)子集及性质 1.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及,如果集合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的元素,则集合是集合的子 集,记作,读作包含于或包含;不是的
3、子集,记作,读作不包含于或不 包含. 2.真子集:对于集合及,如果并且,则集合是集合的真子集. 3.性质:(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若,必须考虑是空集的情况) (2)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 传递性:,. (4) ,.(证两集合相等用此) 五、例题讲解 类型一 集合的含义及表示 【例1】已知,且,求实数的值. 【例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0,2,4,6,8}; (2){3,9,27,81,…}; (3); (4)被5除余2的所有整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例3】设表示集合,表示集合,若已知,且,求实
4、数的值. 【例4】已知集合. (1)若A中有两个元素,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若A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类型二 集合的基本关系 【例5】设集合,,且,求. 【例6】已知,,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例7】已知,,当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例8】,,,求: (1)使的的值; (2)使,成立的的值; (3)使成立的的值. 【例9】已知集合,满足,求所取的一切值. 六、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方程组的解
5、集是() A.B.{x,=3且y=-7} C.{3,-7}D.{(x,y)=3且y=-7} 2.集合的元素个数为() A.4 B.5C.10 D.12 3.集合{一条边长为2,一个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其中的元素个数为() A.2 B.3C.4 D.无数个 4.已知为非零实数,代数式的值所组成的集合为M,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0MB.-4MC.2∈MD.4∈M 5.在直角坐标系内,坐标轴上的点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 A. B. C. D. 6.集合的意义是( ) A.第二象限内的点集B.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C.第二、四象
6、限内的点集D.不在第一、三象限内的点的集合 7.方程组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 A.(5,4) B.{5,-4}C.{(-5,4)} D.{(5,-4)} 8.集合中的三个元素是△的三边长,那么△一定不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9.设,集合,则等于( ) A.1 B.-1C.2 D.-2 10.设集合,,若集合,则集合P中元素个数为( ) A.3个 B.6个C.9个 D.8个 11.集合,,集合满足,.则满足条件的集合的个数是( ) A.8 B.2C.4 D.1
7、 12.设集合,,则( ) A.B.C.D.及的关系不确定 13.集合的真子集的个数是( ) A.16 B.8 C.7 D.4 14.已知全集,则正确表示集合和关系的韦恩()图是( ) 15.如果集合满足{0,2}⊆{-1,0,1,2},则这样的集合A个数为( ) A.5 B.4C.3 D.2 (二)填空题 16.设都是非零实数,可能取的值组成的集合是. 17.已知,且,则的值为. 18.对于集合,若,则,那么的值为. 19.给出下面三个关系式: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20.集合,则集合中元素的个
8、数是. 21.设A={正方形},B={平行四边形},C={四边形},D={矩形},E={多边形},则A、B、C、D、E之间的关系 是. 22.集合,,则集合及集合的关系为. 23.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b,a};{(a,b)};{a,b,c}{a,b}; {2,4}{2,3,4};{a}. 24.已知集合,,.则集合 满足的关系是(用,,=,,中的符号连接A,B,C). 25.设是整数集的一个非空子集,对于,如果,那么是的一个“孤立元”.给定S={1,2,3, 4,5,6,7,8},由的3个元素构成的所有集合中,不含“孤立元”的集合共有个.
9、 (三)解答题 26.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1)平方等于16的实数全体; (2)比2大3的实数全体; (3)方程x2=4的解集; (4)大于0小于5的整数的全体. 27.判断如下集合及之间有怎样的包含或相等关系. (1),; (2),. 28.已知集合,,要使,求满足条件的 集合. 29.设,,则及应具有何种关系? 30.已知集合A={2,4,6,8,9},B={1,2,3,5,8},又知非空集合C是这样一个集合:其各元素都加2后, 就变为A的一个子集,若各元素都减2后,则
10、变为B的一个子集,求集合C. 七、课堂小结 八、家庭作业 (一)选择题 1.对于集合,,“”不成立的含义是( ) A.是的子集B.中的元素都不是的元素 C.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D.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 2.集合,,那么( ) A.PMB.C.M=PD. 3.设集合,,,,则集合中元素最少有( ) A.2个 B.4个C.5个 D.6个 4.若集合,且,则满足条件的实数的个数是( ) A.1 B.2C.3 D.4 5.已知集合和集合,则两个集合间的关系是( ) A.B.C.M=PD.M、P互不包含 6.下面四个命题
11、1)集合中的最小元素是1:(2)若,则;(3)的解集为{2,2}; (4)0.7,其中不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0 B.1 C.2 D.3 7.下列各组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 A.B. C., D. 8.下列方程的实数解的集合为的个数为( ) (1);(2); (3);(4). A.1 B.2 C.3 D.4 9.集合,, , 其中是空集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下列关系中
12、表述正确的是( ) A. B.C. D. 1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B. C.D. 12.下面四个命题:(1)集合中的最小元素是1;(2)方程的解集含有3个元素; (3)(4)满足的实数的全体形成的集合.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0 B. 1 C. 2 D.3 (二)填空题 13.将集合用列举法表示为. 14.已知,,则=. 15.对于集合,若,则,那么的值是. 16.用列举法表示不等式组的整数解集合为. 17.已知集合用列举法表示集合为. 1
13、8.已知集合,又列举法表示集合为. (三)解答题 19.集合,写出的真子集. 20.集合,. (1)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当时,求的非空真子集个数; (3)当时,没有元素使及同时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五、例题讲解 类型一 集合的含义及表示 【例1】解:或. 或. 但当时,,及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 . 【例2】解:(1){x∈0≤x<10,且x是偶数}. (2){=3n,n∈}. (3){=,n∈}. (4){=5n+2,n∈Z}. 【例3】解:∵,且
14、 ∴ 即 ∴a=-4. 【例4】解:(1)∵A中有两个元素,∴关于x的方程2-3x-4=0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即a>-且a≠0. (2)当a=0时,A={-};当a≠0时,关于x的方程2-3x-4=0应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或无实数根, ∴Δ=9+16a≤0,即a≤-. 故所求的a的取值范围是a≤-或a=0. 类型二 集合的基本关系 【例5】解法一:∵A=B,∴或 解方程组,得或或a=1,b为任意实数. 由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得a≠1, ∴a=-1,b=0,故=1. 解法二:由A=B,可得 即 因为集合中的元素互异,所以a≠0,a≠
15、1. 解方程组得,a=-1,b=0.故=1. 【例6】解:如图 ∵,∴a+4≤-1或者a>5. 即a≤-5或a>5. 【例7】解:∵A={<-1或x>2},B={4x+a<0}={<-}, ∵A⊇B,∴-≤-1,即a≥4,∴a的取值范围是a≥4. 【例8】解:(1)∵A={2,3,4},∴x2-5x+9=3. 解得x=2或3 (2)若2∈B,则x2++a=2. 又,所以x2-5x+9=3得x=2或3, 将x=2或3分别代入x2++a=2中得a=-或-. (3)若B=C,则 ①-②,得x=a+5. 代入①解得a=-2或-6.此时x=3或-1. 【例9
16、解:因{26=0}={2,-3}, 当0时,{1=0}=,成立. 又当a≠0时,{1=0}={},要成立, 则有=2或3,或. 综上所述,0或或. 六、课堂练习 1.D 解析:解方程组得 用描述法表示为{(x,y)=3且y=-7},用列举法表示为{(3,-7)},故选D. 2.D 解析:12能被x+3整除.∴y=±1,±2,±3,±4,±6,±12,相应的x的值有十二个:9,-15,3,-9,1,-7, 0,-6,-1,-5,-2,-4.故选D. 3.C 解析:两腰为2,底角为30°;或两腰为2,顶角为30°;或底边为2,底
17、角为30°; 或底边为2,顶角为30°.共4个元素,因此选C. 4.D 解析:a、b、c皆为负数时代数式值为-4,a、b、c二负一正时代数式值为0,a、b、c一负二正时代数式值为0, a、b、c皆为正数时代数式值为4,∴M={-4,0,4}. 5.C 解析:在x轴上的点(x,y),必有y=0;在y轴上的点(x,y),必有x=0,∴=0. 6.D 解析:∵≤0,∴<0或=0. 当<0时,则有或,点(x,y)在二、四象限, 当=0时,则有x=0或y=0,点(x,y)在坐标轴上,故选D. 7.D 解析:首先A,B都不对,将x=5,y=-4代入检验知是方程组的解.∴选D. 8
18、.D 解析:由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知,a、b、c两两不等. 9.C 解析:∵{1,a+b,a}={0,,b}, ∴a≠0,∴a+b=0,∴a=-b,∴=-1, ∴a=-1,b=1,∴b-a=2.故选C. 10.D 解析:解法一:x∈A,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3个值及之对应,但由于x≠y,∴x=1,y=1,不合题意, 故共有3×3-1=8个. 解法二:可用列举法一一列出: P={(0,-1),(0,1),(0,3),(1,-1),(1,3),(2,-1),(2,1),(2,3)}. 11.C 解析:∵A⊆B,A⊆C,∴集合A中的元素只能由a或b构成.∴这样的
19、集合共有22=4个. 即:A=,或A={a},或A={b}或A={a,b}. 12.B 解析:解法一:用列举法,令k=-2,-1,0,1,2…可得 M={…-,-,,,…},N={…0,,,,1…}, ∴,故选B. 解法二:集合M的元素为:x=+=(k∈Z),集合N的元素为:x=+=(k∈Z),而2k+1为奇 数,k+2为整数,∴,故选B. 13.C 解析:因为0≤x<3,x∈N,∴x=0,1,2,即A={0,1,2},所以A的真子集个数为23-1=7. 14.B 解析:由N={2+x=0}={-1,0}得,,选B. 15.C 解析:集合A里必含有元素0和2,且至少含
20、有-1和1中的一个元素, 故A={0,2,1},{0,2,-1}或{0,2,1,-1}. 16. 17. 18.2或4 19.2 20.3 21. 22. 解析:P={=a2-4a+5,a∈N*}={=(a-2)2+1,a∈N*} ∵a∈N*,∴a-2≥-1,且a-2∈Z,即a-2∈{-1,0,1,2,…},而M={=a2+1,a∈N*},∴. 23.,,,, 24.=C 解析:由-=+,得b=c+1,∴对任意c∈Z有b=c+1∈Z. 对任意b∈Z,有c=b-1∈Z,∴B=C. 又当c=2a时,有+=a+,a∈Z.∴.也可以用列举法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21、 25.6 解析:由题意,要使k为非“孤立元”,则对k∈A有k-1∈A.∴k最小取2. k-1∈A,k∈A,又A中共有三个元素,要使另一元素非“孤立元”,则其必为k+1.所以这三个元素为相邻的三个数.∴共有6个这样的集合. 26.解:(1){-4,4} (2){5} (3){-2,2} (4){1,2,3,4}. 27.解:(1)因{21,k∈Z},{21,m∈Z},故A、B都是由奇数构成的,即. (2)因{2m,m∈Z},{4n,n∈Z},又42·2n, 在2m中,m可以取奇数,也可以取偶数;而在4n中,2n只能是偶数. 28.解:由{x∈2-34=0}=,{x∈(1)(x2
22、34)=0}={-1,1,-4}, 由知集合P非空,且其元素全属于B,即有满足条件的集合P为{1}或{-1}或{-4}或{-1,1}或{-1,-4} 或{1,-4}或{-1,1,-4}. 29.解:因{0,1},{},故x为,{0},{1},{0,1},即{0,1}是B中一元素.故A∈B. 30.解:由题设条件知C⊆{0,2,4,6,7},C⊆{3,4,5,7,10},∴C⊆{4,7}, ∵,∴C={4},{7}或{4,7}. 八、家庭作业 1.C 解析:“A⊆B”成立的含义是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B的元素.不成立的含义是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 B,故选C. 2.C
23、 解析:由>0知x及y同号,又x+y<0, ∴x及y同为负数.∴等价于∴M=P. 3.C 解析:A={-1,1},B={0,1,2,3},∵A⊆C,B⊆C, ∴集合C中必含有A及B的所有元素-1,0,1,2,3,故C中至少有5个元素. 4.C 解析:∵B⊆A,∴x2∈A,又x2≠1, ∴x2=3或x2=x,∴x=±或x=0.故选C. 5.D 解析:由于两集合代表元素不同,因此M及P互不包含,故选D. 6.D7.B8.B9.B 10.D11.B12.C 13.{(2,4),(5,2),(8,0)} 解析:∵3y=16-2x=2(8-x),且x∈N,y∈N, ∴y为偶
24、数且y≤5,
∴当x=2时,y=4,当x=5时y=2,当x=8时,y=0.
解析:当x=1时,y=1;x=0时,y=0;x=-1时,y=1;x=2时,y=2,∴B={1,0,2}.
14.{1,0,2}
15.2或4
解析:∵a∈A,∴a=2或a=4或a=6,而当a=2和a=4时,6-a∈A,∴a=2或a=4.
16. 17. 18.
19.解:因-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