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 选择题 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 A.科技水平 B.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C.资源状况 D.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2、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在于是 ( ) A. 导农业生产的发展 B.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C. 限制消费水平的提高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 3、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 ( ) A.人口素质 B.人口增长状况 C.人口数量 D.人口发展状况 4.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2、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消费水平 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5.下列因素中,会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有( ) ①人口的消费水平 ②资源和科技发展水平 ③社会政治制度 ④婚姻、生育观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原始社会的环境人口容量( ) A.比现在小得多 B.比现在大得多 C.与现在相当 D.无法比较 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
3、是( )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人口容量 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 8.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9-10题: 9.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较低生产
4、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0.图示反映了(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11-12题: 11.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地排列,三种模式的顺
5、序依次为(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12.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面解决环境问题的四种思路中你最赞成的是( )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 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 D.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任其发展,顺乎自然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
6、图”,回答13-14题: 13.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8 000 B.10 000 C.6 000 D.4 500 14.对于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 D.内蒙古——水资源 15.日本、荷兰等国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原因是( ) A.气候适宜 B.自然灾害少
7、C.大量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 读“木桶效应图”,回答16~17题。 16. 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8 000 B.10 000 C.6 000 D.4 500 17.对于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C.黑龙江——矿产资源 D.内蒙古——水资源 日本以不足2%的世界人口、0.25%的世界面积,创造了17%的世界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8~1
8、9题。 18.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我国,主要得益于( ) ①资源丰富 ②科技发展水平高 ③对外开放程度高④生活消费水平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9.下图为“人口适度曲线图”,当日本处于第Ⅲ阶段时,制约其适度人口数继续增加的关键因素( ) A.生产力水平 B.社会体制 C.资源(土地、水等) D.科技水平 有些学者以每平方千米陆地可承载人数的分析为基础,研究得出:渔猎时期为0.02~0.03人km2,农业时期为40人/km2,工业时期为160人/km2。据此回答20~21题。 20.该资料反映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一
9、个重要因素是( ) A.资源 B.科技发展水平 C.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D.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21.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 ②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③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尽管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但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基本相同 ④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的基础之上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2.21世纪末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
10、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
11、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回答25~26题。 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 约14~15亿 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约15~16亿 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15.1亿或16.6亿 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 约8~9亿 25.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 A.约15~16亿 B.15.1亿或16.6亿 C.约8~9亿 D.约14~15亿 26.
12、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地区开放程度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D.国家人口政策 读下面材料,完成。27-28题。 材料一 美国人口每增加一亿所用的时间。 材料二 美国人口数量及部分消费品总量占世界的比重。 27.根据材料一可以判断 ( )。 A.美国的自然增长率不断提高 B.美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在加快 C.美国城市化水平高于中国 D.1915年~1967年的美国人口增长速度比1967年~2006年快 28.下列因素与人口合理容量呈负相关的是( )。 A.资源 B.地区开放程度 C.科技
13、水平 D.消费水平 29.关于世界人口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人口稠密地区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B.世界上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地区 C.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洲为欧洲 D.世界人口稀疏地区有冰原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沙漠地区、高山和高原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 30.形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于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达 B.开发历史长 C.气候条件优越 D.资源丰富 读右边“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31~32题。 31.下列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
14、正确的是( ) A.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B.P′为环境承载力 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D.P为环境承载力 32.图中反映了( ) 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成正相关关系 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成负相关关系 C.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成正相关 D.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33.右图为不同人口 增长方式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口规模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唯一指标 B.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资源 C.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方式属于甲方式 D
15、.乙方式不会出现人口问题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34~35题。 34.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地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35.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由好到差的顺序依次为( ) A.Ⅰ Ⅱ Ⅲ B.Ⅱ Ⅰ Ⅲ C.Ⅲ Ⅱ Ⅰ D.Ⅰ
16、 Ⅲ Ⅱ 二、填空题 1、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 的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在可预见的 ,利用 及 、智力和 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制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世界的人口问题:人口的过快增长所引发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 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必要性 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多,现今人均消费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耗的资源数量将增大
17、 发达国家:虽然人口少,但人口生活水平较高,消耗的资源总量很大 三、综合题 1.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因素表示 ,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图中B因素表示 ;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 的变化。 (3)图中C因素表示人口的 ,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
18、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 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耕地(公顷) 森林面积(公顷) 淡水(立方米) 0.1 0.1 2 000 表2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人口 (万) 面积 (平方千米) 耕地 (平方千米) 森林面积 (平方千米) 年径流总量 (立方米) 6 200 22万 8万 8.5万 5 105亿 材料二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1)未来对该地区环境
19、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 ,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 ,但是在这种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3、.读“人口与资源漫画图”和“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人口流动示意图” , 回答问题。 (1) 甲图漫画说明了什么地理问题? (2) 图中显示人口负担最轻的省区是________,从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入手,试分析其主要5. 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0、材料1: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批判反思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环境污染的代价,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材料2:2006年8月11日,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在北京《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新书发布会上表示,一味减少人口数量规模不一定是好事,中国应适当适时调整人口政策。 材料3:新华社拉萨2007年6月28日电 自青藏铁路通车近一年来,有150万人次选择乘火车进藏旅游,就是在所谓“淡季”的今年1月至5月,还接待67万人次,同比增长82.7%。 (1)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判断下列国土空间属于禁止开发的是( ) A.东北湿地
21、 B.内蒙古的草原 C.华北的耕地 D.南方低山丘陵 (2)胡鞍钢先生的“一味减少人口数量规模不一定是好事,中国应适当适时调整人口政策”这番话可能是出于什么原因提出的? (3)青藏地区地广人稀,而我国东部则地狭人稠,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否可以大量向青藏地区移民?为什么? (4)依据我国国情,谋求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我国环境承载力的措施又有哪些? 1、答案:(1)资源 (2)科技发展水平 环境人口容量 (3)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2、答案:(1)耕地
22、①在城市公共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②积极开发宜农荒地;③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④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2)淡水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工程 3、(1)人口与资源的深刻矛盾,说明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 (2)广东省 气候宜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人口的环境容量大。 (3)努力发展经济,转变以自然条件主导人口承载力的现状。以经济投入调控人口承载能力;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这两项基本国 4
23、1)美国人口持续增长,人口总量较大;人均寿命不断提高,人均寿命长。 (2)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 人口老龄化 (3)老年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多。 (4)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占世界比重较大,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将使其环境人口容量减少。 5.答案:(1)A (2)考虑到我国计划生育的实施也确实带来了一些弊端,如老龄化速度快、当前性别比例失调以及一系列后续影响。 (3)不可以。因为青藏地区虽然地广人稀,但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落后、文化科技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得环境人口容量相对较小,不适合大规模移民。 (4)坚定不移地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发展科技,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保护生态环境等。 加大科技和经济投入,开源节流,挖掘资源潜力;提高对外开放程度;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