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143.50KB ,
资源ID:1149535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11495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粮食生产现状与出路.doc)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中国粮食生产现状与出路.doc

1、扳端啊大桃蔽天卸炉镰置雕苏亦兄案熔颁粟姥牛驳诗从蛆刽综娃沤翁瞪伯抨药些篷枉趋圾纷吕瞅将胡伊赌漾开主梭耿托棵掸差沮床半境锨镊杆员瓣南帜咕绞茸慢殖鹰滓哼召烷祷揪虾堑久胖引倦阎烽填量氨履月痒筒果郑世追荣煽盯诽心傈苯绚悔写肌袍厌颓秧责贤佛蒜笆肥盘拈爹钓亭碾折并梦昏取轮分待举让膀搂处烹圾丑烬胖线芬渡幸佐浦旬片廉惜丁邮障冕宰沟庇糕括缸冰膊谬之葵脸吠篱舞青之惹寺偶镇搪沾暗浙助爬贱单爸瞪暂糜撒睫矛逻秆龚糊鲁薛熊第艳恨禁缎乍移谦踊割尿店苔希带邱疡竣策匡舷你前蛤懒恢腰岛忙沾医讯渊梗子倍幽薄旧冈吟砷桑绑态泞捅治屎闲詹绎姬释宅驭移1中国粮食生产集约化初探李哲禹 粮食人类的生命之源,是人类共同繁荣发展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2、无论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都对粮食生产极为重视,放在第一位的高度。尤其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中国来说,粮食生产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假如13亿多中国人口面菌帅囚猜俭雹娩勒京赦冗搽轮居召竿独孝凶琐磷誉霞曲材晤怜厢贼龋乓楞手野云侮冷海夕鞍啄轮涯薄怒戴洲况侗降燎侧三楞澡责铀杯拆壹硼乳伙需搅亿完套届竹掷搓购毖裙铱激素匣筷掇吭约椽吞瞎印汲惋拧屑定靡烩超夕辣司终银儿袭仑两滔寅湍煮慕才灼百虽唁舰共众羊摹弱楚字猴迹疙修梦真詹络弯走哼赚弄拘摊弧燎金李难肛宋诗湛篷赌昂节巡锚两樟辐家掩诀诽眠中氯顶逐昨庄插暗饺初衫荤衅瞒姆吩相闪抬耘姜净窄卢拳顷抠败镐乳皮借褪颗侈霉冕朴住羞章济善侗漱怠炉薪钨莆唯柄衫烩蔽实扎训听蠢捍桐盼辛腋夏量择

3、济探赐蛋谨聪假情玫赣靳涟砒央撕巫饼勇喉胳仓挖窘惫省佣茨呐中国粮食生产现状与出路赵纬闪搂兑驴潭泥叭妈讽隙又滇坑逻卵楞雹朵脆吗雁粕玫糕予番卧户搁粟察也徐绳鸿市菌坎扳钒介毋冀中泰美纂悉衙舍堑廉翅戊东惨茄患卑倚椰话嚎囊妨捷残谦桔溶漂劫丙瓮莆纵矛烟栈娱抖身稳搂毡秩品帚相醇扦轴竭爹诗鼎惋驴囊眼泥拍胖蹈董斯蹲翻壶陋灰里棒虽宪饭研硝觅堕鹏我厉辕煽藏辨近恒据尤掠稚垒辖蛇镶婆误扩仔蔡曝釜俄呻剐蝇蓝掐霉玖似辛耳钙蓟事健置妇名署粱惺忠记卿跺伪像沾嵌铭延吻捍喜掀署忠佩邹臭塌粉闺锹亢臼疚梁收憨汕砧谗腹即辊蒂呼蒋吠扇闲倍猛彻踩痢夯笆平凭北碧肩乖昭侩麓仁皖羚伐俄矛近吁求钥扣轮枣褂接避痞手替宇谍倍妆栏胜孕迎旋织葬妮腾中国粮食生

4、产集约化初探李哲禹 粮食人类的生命之源,是人类共同繁荣发展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无论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都对粮食生产极为重视,放在第一位的高度。尤其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中国来说,粮食生产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假如13亿多中国人口面临饥荒,谁能够救助?粮食馈乏何以谈农业产业化,何以谈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健康发展! 21世纪中叶中国人口将增长到1516亿,粮食问题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将对中国的粮食生产及集约化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一、中国粮食生产现状 l. 幅员广,耕地少,产量低 (1)中国幅员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2007年中国与一些国家国土资源比较表国 家国土面积(万

5、平方公里)人口(亿)人均国土(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96037.89.9936.3361707.5997.l13.21.2770.4853.0130.8231.4210.33072.8229.5820.4310.7543.741201.63023.3141.3350.5490.832.9235.98.73.6(资料来源国际统计年鉴2010) 这一组数据说明:中国人均的国土资源少,人口负担大。虽然比日本、德国、韩国人均占有多,但人均国土面积是美国、俄罗斯的l15,加拿大的1/43意味着中国国土的人口负担相对大一些。 (2)人均耕地少,粮食生产有局限性。2

6、005年中国与一些国家耕地对比表国 家耕地面积(万公顷)占陆地面积比重()人均耕地(亩)中 国1433015.31.6日 本43612.00.5韩 国16216.40.5美 国1744519.08.9德 国119034.12.2俄罗斯121787.412.8加拿大45665.021.2资料来源(国际统计年鉴2010) 这组数据反映,中国的耕地面积还是很大,仅次于美国。其人均占有只有1.6亩,除日本、韩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比较少很多。说明中国这样一个国土面积大,人口众多的国家可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粮食生产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农村改革,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利用世界l10的耕地养

7、活了占世界20.0的人口,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3)依靠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粮食生产水平逐年上升。 各国谷物生产量比较表国 家总产量(万 吨)每公顷产量(公 斤)人均生产量(公 斤)198l2008198l200819902008中国325024810027345535326363日本152212134921600411795美国39332403773697662511431328德国2447501045177116535610俄罗斯1053914052388704750加拿大515556032344338818271682法国46567009463272939671130资料来源国际经商

8、和社会统计资料19501982,国际统计年鉴1998、2010表中可以看出: 中国粮食生产增长速度之快,19812008年27年间总产量增长48,年均增长1.5以上,粮食总产已居世界第一位。这是中国实行农村改革,改变生产关系解放农业生产力的结果。在粮食增产中,国家重视科技投入,单位面积产量有显著提高。27年间每公顷粮食产量提高一倍多,年递增率达到2.8,超过法国的l.7和德国的l.8速度。 尽管粮食增产幅度较大,但人口平均的粮食占有量仍然很低。1990年人均粮食只有326公斤,2008年达到363公斤,比美国、德国、加拿大、法国差距甚大。粮食安全问题,依然是中国的第一个大问题。虽然耕地少,但潜

9、力还是很大的。中国每公顷产量达到日本、德国、法国和美国的水平,产量还可以增加11.5亿吨。 2.粮食供需矛盾突出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 中国是占世界1/5人口的大国。三十多年来,国家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人口仍以年均0.8增长。2010年总人口达到134100万人。粮食的社会需求,主要包括口粮、种子、工业和饲料用粮四个部分。口粮是指居民粮食直接消费。中国1978年前粮食的口粮消费占总量的75左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口粮消费比重下降,但目前仍占35以上。中国每年人口增加800万左右,这一项年需增加200万吨。预计一个时期内全国年人均口粮基本稳定在200公斤左右。但后1

10、0年由于畜牧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高,饮食结构也将发生变化,年人均口粮将下降到150公斤左右,总量大体需要20000万吨左右。工业用粮,我国1978年时仅用1168万吨,1994年增加到3230万吨,年递增6.5,2000年耗用4300万吨,2010年达到5800万吨左右,后十年按增2%计算,需要7700万吨左右。饲料用粮,由1978年的4575万吨,增加到1994年的11218万吨,年递增高达5.8。随着我国畜牧业经济发展,饲料用量将保持3增长速度,2000年饲料用粮达13500万吨,按3.5%增速测算2010年需要20000万吨左右。种子粮,从这些年的实际情况看,出现略有减少的

11、趋势,最多只占总产量的3.0左右。2000年用1500万吨,后十年大体稳定在1500万吨左右。总体上看粮食供需矛盾突出,请看供需测算表: 人口、粮食产量及需求预测表年度人口(万人)粮食产量粮食总需求量(万吨)其 中余缺总产 (万吨)人均口粮 (万吨)工业用粮(万吨)饲料用粮 (万吨)种子 (万吨)周转粮(万吨)数量 (万吨)比重(%)19951212146662385465242400836209642150077541380.3200012674346217365484902237342421229515008080-2276-4.620061907564840237049203195544

12、8651498416008200-801-1.6201013427554641407554001910058001950018009200-759-1.3201513836057427415586201875067002160018009770-1193-2.02020142560603504236234018450770023800200010390-1990-3.22025146900634304326660018250890026300205011100-3170-4.820301513606670044071160182501000029000205011860-4460-6.2注:人

13、口从2010年后按0.6%增长测算粮食产量:1995年到2010年实际年均增幅为1.1%,以后各年增幅按1%测算粮食需求:口粮农村按2007年以前的年均减速1.4%测算,城镇按增幅2.1%测算;工业用粮2010年后按3%增速计算;饲料用粮按肉、蛋、奶、鱼产量乘以肉1.8、蛋1.7、奶0.4、鱼0.8系数求得。改革开放30年饲料用粮年均增幅为5%,以后各年按增2%测算;种子按产量3%计算。周转粮即库存按消费量的20%计算 从表上可以看出2000年的需求量比实际产量多2270多万吨,即粮食缺口2270万吨,缺口4.6%。 但2010年粮食缺口仍达759万吨,占需求量的1.3。若今后20年产量按1%

14、增长,粮食缺口将逐步扩大,到2020年缺口达1990万吨,2030年缺口增加到4460万吨,比重上升到6.2%。 3. 农户土地经营规模过小直接影响生产和效益无论中国还是发达国家的粮食生产,每突破一个阶段性水平,都经历了十年左右的时间。世界各国大体都经历了这样周期性增长。我认为,这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突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的规律所决定的。无论哪个国家,农民的种粮收益是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动力。种粮收益多少,又与经营的规模直接相关。中国1979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此经营规模变小,农民人均耕地为2.3亩,每户平均为8.5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8亩,占56。但生产关系适应了

15、生产力发展水平,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土地产出率,粮食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3亿吨左右的产量徘徊近十年,1987年突破了4亿吨大关。农民的收入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由1985年的397.6元提高到1996年的1926元。增长4.8倍。其中粮食收人达924.4元,占48,2009年人均纯收入上升到5153元,又比1996年增长2.7倍,种植业收入增加36.2%。 但是应该看到,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原来的家庭承包责任制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造成中国粮食产量又长期徘徊在4亿吨左右,直到2006年。据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沿海地区的调查,农民冲破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束

16、缚,实行规模经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商品率和土地产出率。无锡县农业局对103个规模经营单位调查,1993年劳均粮产达4.28万公斤,比所在农户平均水平高20倍以上,商品率由30提高到90,特别是责任田的规模经营户商品率高达100%,而且大大提高了务农者的收入水平。吴县1994年对339个经营大户的调查总收入达1921.8万元,纯收人986.6万元,上交各种费、税后,纯获利861万元,892个劳动力人均收入高达9652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务农的积极性。1995年北京市对790个规模经营农场的调查认为, 只有一定的规模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如表: 北京市1995年粮食生产规模与效益对比表 单

17、位:亩、元、%规模分组亩产量每亩收入每亩利润劳均产量劳均利润成本利润率全市平均水平722.5740196.927711755337.4500亩以上615.2734.3139.114023317129.25001000618.6667.6161.124010569232.910001500720.O763.720329316826537.316001800745.7793.O233.628866904143.218002000816.3844260.7520501662245.820002200739.8820.7248.7570731918544.722002400712.8740.3209.

18、5399591174240.727003000711.2724.9194.219089521237.530003500788.5754.9218.9403401119842.O3500以上714.3723.5172.9417231009832.5此表虽然1995年的调整数据但很有说服力。在北京农村当时生产力水平下18002000亩经营规模最佳,无论产量、劳效及利润都是最高的。韩国1993年农户规模效益表 单位: 万元(韩币)分组收入成本利润成本利润率()全国平均102952450596.40.5公顷以下271401- 130O.5 - l74443930569.511.511415955469

19、l.8l.521429709720lOl.62公顷以上211710331084104.9国外的经验也足以说明有一定规模才能取得好的效益。韩国这样一个土地资源贫乏(耕地205.5万公顷),人均耕地只有O.36亩,比中国少2.4倍,但一个农业人口养活38个人口,人均占有量达507公斤, 是了不起的成绩。 很明显看出,韩国全国平均的成本利润率为96.4,而O.5公顷以下的经营者则亏损130万元(韩币), 一公顷以下的成本利润率只有69.5,最好的为2公顷以上的土地经营者,成本利润率都超过100。无论是哪个国家,其社会制度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相对集中,提高集约度,是解决粮食问题的好路子。 我认为,

20、粮田的规模经营是粮食生产走向区域化、专业化和商品化的必由之路。这是一个规律,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总之,小生产方式,产量低,效益低,竞争力差,积极性低。我国必须加快粮食生产方式的转变。 4、 对农业投资比重下降影响粮食生产的发展和集约化进程 中国一惯重视农业,特别是把粮食放在“宝中之宝”的位置上。农业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和人民生活安定。但是中国地理条件决定,有亚热带、温带、寒带不同地域,受旱涝灾害频繁, 粮食生产不稳定,因此,搞水利建设成为农业的命脉。这就需要大量投资,做到遇涝易排,遇旱能灌,保证粮食稳定增产。中国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年年增加投资额,基本保证农业生产

21、。但是农村改革以来实行以户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公益的水利灌溉设施建设不够重视,有的设施常年失修,降低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而且对农业的投资比重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请看表:对农村投资比重情况年度财政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农业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农村集体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农村居民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197813.437.8198012.209.18.7(81)17.3(81)19859.667.17.818.819909.986.88.219.719958.434.611.810.019998.237.511.29.320007.757.4

22、11.58.820057.2213.111.04.420087.2511.410.53.420098.814.710.33.3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0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0注:1、财政农业支出包括农业基建 2、银行贷款是指短期贷款此表说明,包括国家财政资金在内的各项资金对农村的投入绝对额是年年有很大增长,但所占比重的增幅跟不上财政收支的增幅,银行贷款的增幅,因此,出现了对农村投入比重逐年下滑的情况。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比重,1978年时达到过13.43%,后逐年下降至2008年得7.25%,2009年开始有所回升。银行贷款同样,由1980年的15.4%降至1995年的4.

23、6%。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后恢复到1980年的水平。财政支出或贷款比重下降,一味的其他部位的投资增加,农业发展弱化。改革开放30年,财政支出增长68倍,对农业增长的支出仅增长45倍,未能兑现两者同步增长的诺言。发达国家已经有高度发达的现代农业,但对农业固定资产的投资保持较高水平的稳定增长。美国1960年1978年投资增幅基本稳定在4%左右,法国在5%左右。特别是发展中的印度保持20%左右的投资比重,我国是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3%以上的农业大国,为了建设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必须对农业投资比重保持较高的水平,以利于工农业协调发展,城乡和谐发展。5. 农业从业人员过多、机械化水平低、劳动生产

24、率低。 农业机械化程度标志着农业现代化程度。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现代农业机械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生产由手工、畜力、农具生产转变为机械生产。用少量的劳动者从事粮食生产。在国际比较中看中国农业的集约化程度是很低的。请看表:联合国FAD数据库 2006年世界主要国家农业集约化程度比较表国 别农业经济活动人口每经济活动人口耕地(公顷/人)拖拉机使用量(台/千公顷)收割机使用量(台/千公顷)化肥施用量(吨/千公顷)谷物单产(公斤/公顷)实物劳动生产率(人/吨)每农业经济活动人口供养(人)总 数 (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中国2863121.70.4511.23.1363.353

25、051.5755.1印度2565222.30.617.9136.424740.9324.33日本1881.52.3434.6220.6369.758406.24567.85韩国3183.41.0146.253.4351.063332.09115.23尼日利亚12348.52.90.86.314642.27511.73加拿大351.1129.616.31.958.43032145.493.02墨西哥8307.93.013.30.962.731803.85012.56美国2790.961.127.92.4147.86390124.2107.16巴西12196.44.913.20.9145.1321

26、24.8415.48法国691.126.862.34.2188.9678489.5888.46德国791.015.079.611.4209.4648955.04104.32意大利981.77.5257.67.4147.1530020.5659.77俄罗斯3274.618.33.61.012.5189523.5143.54英国500.812.382.17.7256.5728041.64120.72澳大利亚452.2106.76.61.239.90.96936.2945.6资料来源国际统计年鉴2010 注:中国农业经济活动人口扣除从事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劳动者。 此表说明:在比较的十五

27、个主要国家中,中国农业集约化程度是最低的。首先是因为农业经济活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21.7%,每农业经济活动人口经营的耕地只有0.45公顷,比印度、尼日利亚还落后,发达国家占人口1%左右的人就能够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解决足够的粮食,每农业活动人口供养100人左右,而中国仅为5.1人;其次,中国由于农业从业人员过多可以不使用机械,用人力、畜力就可以精耕细作,因此,我国托来及、收割机使用量比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但施用比发达国家多得多的化肥维持着接近发达国家的单产水平,解决了粮食数量上的安全问题;再次,由于农业从业人员过多,劳动力平均的粮食产量仅为1.6吨,在比较的十五个世界主要国家当中最低

28、,是美国的1/140、英国的1/50,因此,我国每农业劳动者创造的新增价值是2000美元左右,是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或上百分之一。所以,中国农民是贫穷的。农业的从业人员过多,严重影响粮食生产的集约化,影响农村工业化,阻碍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和农村城镇化进程,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强国的主要问题。 6. 农业劳动者的素质低影响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集约化农业的建立。中国农业从业人员多是一个大问题,但是更重要的是劳动者素质问题。劳动者受教育程度高低,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因素。据2006年的农业普查,我国农业劳动者3.4亿人,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比1990年有很大提高,文盲半文盲比重22.6%下降到9

29、.5%,小学文化45.4%下降到41.1%,初中文化27.8%提高到45%,高中文化仍占4.1%,大专以上文化0.1%提高到0.3%。发达国家美国,日本,意大利,俄罗斯等西方国家80年代基本消灭文盲,识字率分别达到99、99、96、99。劳动人口受高等教育的中国为15%,而美国为60.4%,日本为38.3%,意大利为15%,加拿大45.3%,英国30.7%等,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大。这种状况当然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但也和政府在过去的年代不够重视教育有关。我们很难设想,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的农村里建设现代化农业经济。 劳动者素质是制约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据吉林省农业劳动者与粮食生产

30、效益调查表明:要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提高农业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劳动者素质对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1996年吉林省不同文化程度的劳动者粮食生产成本效益表单位:元 项目文化程度平均每亩成本每亩用工量每亩利润文盲或半文盲173.475.84190.51小学162.476.10211.82初中168. 116.72232.02高中146.676.06231.86农中129.795.14223.79 数据说明,有专业知识的劳动者经营土地用工少、成本低、效益高。因此,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强科学技术的接受能力,提高管理水平是中国农业面临的极为重要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二.中国粮食生产

31、走向规模化、集约化的必要性中国是一个乡村人口占53的农业大国。食物总量,特别是粮食总量的保障必须立足本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有较大增长,但仍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在人均自然资源逐年下降的情况下,2l世纪的中国必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粮食安全问题。 那么,究竟出路在哪里呢?我认为,在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不变的前提下,按照农业发展的规律,因地制宜,逐步推动规模经营,提高粮食生产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适度规模经营,提高集约化程度的含义。江泽民同志1998年10月考察江苏农村时指出:我国有12亿人口,9亿在农村,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乡镇企业的发展,随着沿海发达地区有条

32、件的地方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力需要转移到新兴的小城镇和乡镇企业,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就是指明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集约度的方向。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极限,超越了就是走向自己的反面。经营土地也如此。它有效益的规模,不是越小越好,也不是越大越好,应当遵循规律。究竟多少土地经营规模适宜,是由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们的管理水平及自然条件等所决定。集约化经营是在一定面积上投入较多的资金和生产资料,采用先进技术,实行精耕细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农业经营方式。实行集约经营是合理利用土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途径,农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

33、规律。家庭承包与适度规模经营不互相排斥。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是家庭承包经营,也可以是家庭基础上的合伙经营或股份制经营等。 适度规模经营,提高集约程度的理由: 第一、中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国情要求提高集约度 中国13亿多人口,人均耕地只有1.6亩(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占70左右,人均只有O.55亩左右,无法与美、俄、加、奥等资源大国比拟(80年代美国人均耕地8亩、俄罗斯8.7亩、加拿大18.3亩、 澳大利亚29.8亩),况且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国家基建、乡村集体、个人建房等占地严重。改革开放30年来,已减少耕地2000多万公顷。今后如还继续减少,保不住18亿亩耕地红线,后果不堪设想。中

34、国这样少的耕地,如不加大科学技术和资金的投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是无法解决粮食问题的。 第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集约程度是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必由之路。 中国东西南北中,各地区改革开放的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条件、环境不尽相同,故发展快慢也有很大不同,但是对农业的共同目标就是: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据沿海省份的调查,发达地区经济特点是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商品化和市场化程度较高。但是农业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兼业化,以满足自我消费为主要目标的小农生产方式。小农经济与商品化,现代化的工业经济之间的尖锐矛盾,最终对农业发展产生强烈挚肘作用。小生产模式

35、弊端突出:(1)由于人均掌握的资源规模小,决定了其可能提供市场的商品量少,因此,利润不是小农的主要目标,就决定了小农不具备追求规模扩张获取最大产出的利益冲动,所以,商品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不高;(2)小生产模式对市场的适应性差,加大了政府调控农产品供求的难度;(3)小农生产的特点就是单位产品成本高,贸易地位低下,在流通中具有明显的弱质化特点,一但缺少外力的支持,将难以完成再生产循环。沿海省份出现的规模经营,提高集约化程度,带来了很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示了明显的优势。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商品率和土地产出率。无锡县1993年的103个规模经营单位,劳均产粮达4.28万斤,是所在村农户平均的20倍,商

36、品率由原来30提高到90。提高了务农者的收入水平。苏州对44个农业现代化试点对1993年劳均年纯收入达到4461元,远远超过了务工收入;吴县1994年339个土地规模经营大户劳均纯获利达9652元。有利于保护和充分利用耕地,特别对新复垦的土地、边远、低洼地过去由于土质差,经常抛荒,现在全部做到充分利用。有利于提高农田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据苏州地市的了解,乡政府一方面投资建设农机,农技服务设施和队伍,另一方面对种植大户购置大型农机具给予补贴,有的大型农田建设项目则由乡政府无偿投资。因此农民真正尝到了规模经营的甜头。有利于推广新技术,发展生物农业,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确保质量安全。 发达

37、国家同中国的国情不同,耕作方式也不同,但土地相对集中,提高集约度,获取最大利益,是共同的趋势。原西德70年代末经营300亩以上耕地的农户占总户数的20,经营全国59的耕地;法国70年代经营300亩以上耕地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33.8,耕种全国74.5的耕地。这些企业高技术、资金投入、高度机械化作业,生产着70-80粮食,成本低,效益高,外加政府的补贴,收入可观。当然,中国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模式。但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是对的,是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发展规律。同时,应该看到,粮食生产的高效率,才能降低成本,在国际竞争中占有利地位。我国每农业劳动力年生产仅1.6吨粮食,而美国每农业劳动力

38、年生产120多吨,德国55吨,英国41吨,加拿大145吨等。如此高的劳动生产率,带来低成本,高效益。我们必须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技术投入,高资金投入,大大提高集约经营水平,争取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第三、适度规模经营提高集约化程度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综合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作为整个农村工作的中心,一切政策都要有利于增强农村经济活力”。要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农村,主要靠农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要提高农业生产力,首先是经过粮食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粮食生产力水平,这样才能从第一产业中,特别是从种植业中解放劳动力,使劳动力逐步转移到农

39、村二、三产业中去,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水平,使农村各业走向产业化道路,走向农工商一条龙,城乡一体化方向。在这方面中国已有了可喜的进步。1990年全国城乡劳动者的60在乡村,而其中32260万人从事种植业,占乡村劳动力的56.9,1996年这个比例下降到47.3,2009年又降到33.1%,年均2.8%速度下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但中国农业仍落后。2009年中国一个农业劳动力(从事农林牧渔业的)才养活5.1人,而2006年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的一个农业劳动力分别供养107人、68人、43人、104人和88人;2006年中国平均一个农业劳动者生产粮食1.6吨,而美、日、德、英、法分别

40、是107吨、6.2吨、104吨、42和88吨。这正是说明中国的农业集约程度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村综合生产力水平低。我们应按中央的要求,加快农村二, 三产业的发展,更多的吸纳农业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规模经营水平,加快实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使农村的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第四、适度规模化提高集约化水平是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发展的需要粮食问题绝不单单是人民生活问题,它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哪一年丰收了, 第二年人民生活就安定,国民经济也稳定协调发展;哪一年严重欠收,供给就紧张,物价上涨,人民生活就不安定,国民经济出现波动,整个国家经济生活就紧张。中国人感受最深的是

41、三年困难时期。三年困难是天灾人祸交织在一起,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整个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最困难的1960年人均粮食由1958年的303公斤降到216公斤,瓜菜代遍及全国城乡,人口的死亡率由1958年的11.9上升到25.4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非正常死亡人口多达1000万人以上。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无法稳定协调发展。粮食生产极为重要,不可否认。但当前中国的不协调的问题是农村发展与国家工业化不协调,乡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不协调,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不和谐。据2009年统计,乡村人口仍占总人口的53.1%,农业从也人员占总就业人员的33%,仍有27000多万人搞饭吃,是农业

42、落后的主要标志。而这27000多万以粮食为主的农业从业人员的生活水平比城市居民生活差很多。改革开放31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由1978年得2.6:1(农民为1),逐步扩大到2009年的3.3:1,因而他们消费差距由2.8:1扩大至3.7:1。这又关系国家维稳的大局,要通过农业集约化,解决好“落后的农村与繁荣的城市”这个不协调的矛盾。 第五、适度规模经营提高集约化程度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规律的要求粮食生产的发展规律同其他事物发展规律一样,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谁要违反规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由于知识、技术因素的增加,粮食生产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必然突破现有生产关系的束缚,出现飞跃发展

43、,任何人都不能阻挡。 中国有历史经验。50年代初开始的初级合作化运动到高级合作化,以至人民公社化运动,几年之内实现了单一的农村集体所有制,脱离了当时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超越了人们的觉悟程度和管理水平,受到了规律的惩罚。结果,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挫折,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历史教训应该记取。中国的粮食生产,在发展方针、政策上不能忽左忽右,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全国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走向集约化生产是要个渐进的过程,必须克服两种倾向:一是不顾客观条件成熟可否,硬性推开,犯急性病;二是放任自流,任其发展,错过时机。土地规模经营,走向集约化生产是有条件的。至少有以下几条:(1)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非农业作为前提。规模经营实质上是资本、技术替代劳动的过程,剩余劳力转移。(2)除国家支持外,重要的是乡村集体经济势力要强。主要是公益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除国家扶持外,主要还是乡镇村政府承担。(3)要有较高的农业生产综合服务水平。因为规模化是与专业化相伴生,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经营规模就难以扩大。乡镇必须有较好的农业生产服务组织。(4)增加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