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__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桂林理工大学 《西方流行音乐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批阅人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 19 世纪
2、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请问,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 A. 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B. 贸易竞争 C. 海上霸权的争夺 D. 以上都是 (分值:5 分) 2、中国古代的文学体裁丰富多样,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表述,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A.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 唐诗、宋词、元曲代表了不同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C. 明清小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 D.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毫无关系 3、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夏商周的世袭制、分封制到秦朝的中
3、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对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A. 加强君主专制 B. 巩固国家统一 C. 促进经济发展 D. 维护社会秩序 4、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以下对科举制度的作用,阐述全面的是:( ) A. 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了平等的晋升机会,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 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为国家的治理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C.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普及 D. 以上选项均正确 5、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以下对于多极化趋势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4、 A. 多个力量中心崛起,如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B. 多极化趋势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C. 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能够独自主导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 D. 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充满了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性 6、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和宪法确立了共和制。那么,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重要文件是什么?( ) A. 《人权宣言》 B. 《独立宣言》 C. 《1787 年宪法》 D.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5、 7、工业革命对 19 世纪的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工业革命也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交通和通信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铁路和蒸汽轮船的出现缩短了地区之间的距离。那么,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 )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德国 8、中国近代史上,戊戌变法是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运动。以下关于戊戌变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B. 戊戌变法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取得了成功 C. 戊戌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最终以失败告终 D. 戊
6、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9、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对社会经济和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随后扩展到其他国家 B.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是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 C. 工业革命导致了工人阶级的贫困和劳动条件的恶化,没有带来任何好处 D. 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10、古希腊的雅典民主政治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对后世民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 A. 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直接民主,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
7、和管理 B. 只有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被排除在民主之外 C. 雅典民主政治通过抽签和选举等方式产生公职人员,保证了政治的公平和公正 D. 雅典民主政治强调公民的平等和自由,但也存在着权力滥用和多数人的暴政等问题 11、中国古代的明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独特的发展。以下关于明朝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废除丞相制度,加强了皇权 B.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交流 C.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D. 以上选项均正确 12、美国独立战争不仅为美国赢得了独立,还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关于美国独立战争意义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8、 ) A. 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B. 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C. 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激发了其他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 D. 美国独立战争彻底解决了美国的种族问题和社会不平等现象 13、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请问,明治维新在政治方面的主要改革措施有哪些?( ) A. 废藩置县 B. 建立君主立宪制 C. 实行征兵制 D. 以上都是 (分值:5 分) 14、在古代印度,种姓制度是社会的基本结构。以下关于种姓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种姓
9、制度将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 B. 不同种姓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不能通婚和交往 C. 种姓制度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保障了每个人的权利和机会 D. 种姓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的流动和发展 15、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破坏性最强的一次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以下关于二战爆发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经济危机的冲击使得德、意、日等国试图通过对外侵略来转移国内矛盾 B.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未能妥善处理战后问题,埋下了战争的隐患 C.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和扩张,以及其极端的种族主义和侵略政策 D. 国际联盟的有效干预和协调,
10、成功遏制了战争的爆发 16、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辉煌,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科技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 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能够预测地震 B. 祖冲之精确计算出圆周率 C.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 D. 中国古代科技注重理论研究,轻视实践应用 17、文艺复兴是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一场变革,以下关于文艺复兴运动的描述,哪一项是不符合史实的?( ) A. 强调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 B. 产生了众多杰出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 C. 只在意大利兴起,没有在其他欧洲国家产生影响 D. 对欧洲的思想解放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8、近代
11、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不断扩大。英国在 19 世纪成为世界工厂,其商品畅销全球。那么,英国在国际贸易中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 A. 自由贸易政策 B. 保护贸易政策 C. 重商主义政策 D. 闭关锁国政策 19、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请问,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 A. 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C.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D. 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 (分值:5 分) 20、工业革命对19世纪的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还对社会结构和人
12、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冲击。以下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 A.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机器生产逐渐普及,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B. 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环境恶化 C. 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逐渐形成,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D. 工业革命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差距缩小,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15分) 1、(本题5分)请阐释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中的主要国际组织及其作用。 2、(本题5分)简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经过、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对中国的危害。 3、(本题5分)阐释十月革命
13、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25分) 1、(本题5分)材料:“新航路开辟,世界连成一体,商业革命。”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主要航海家及成就、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2、(本题5分)以下是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人运动的记载:“19 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工人阶级发起了宪章运动,要求取得普选权,参与国家管理。宪章运动虽然失败,但为工人阶级的斗争积累了经验。”依据这段材料分析宪章运动的原因、诉求和历史影响。 3、(本题5分) “日本明治维新后的文化教育改革对日
14、本现代化进程有何重要意义?”结合材料谈谈日本明治维新后的文化教育改革措施、目的以及对日本现代化进程中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影响。 4、(本题5分)以下是有关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描述:“古代印度实行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不同等级在社会地位、职业、权利等方面有着严格的区分。”请依据此材料分析种姓制度的内容、特点以及对印度社会发展的影响。 5、(本题5分)以下是一段关于近代中国辛亥革命的叙述:“1911 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请根据这段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爆发原因、主要过程以及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20分) 1、(本题10分)分析20世纪以来世界医疗技术的进步、公共卫生体系的发展以及面临的挑战。 2、(本题10分)论述古希腊民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6页,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