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前儿童体格生长 课件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学前儿童体格生长”部分,详细内容包括:体格生长的基本概念、影响儿童体格生长的因素、儿童体格生长的评价方法以及促进儿童体格生长的策略。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体格生长的基本概念,掌握影响儿童体格生长的主要因素。
2. 使学生学会评价儿童体格生长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关注儿童体格生长,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儿童体格生长的评价方法及促进策略。
教学重点:影响儿童体格生长的因素及其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P
2、PT课件、实物模型、身高体重秤。
2. 学具:学习笔记、教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长曲线,引发学生对体格生长的兴趣。
2. 知识讲解:
(1)讲解体格生长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体格生长的内涵。
(2)分析影响儿童体格生长的因素,让学生认识到各种因素对儿童体格生长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评价儿童体格生长。
(2)展示评价方法:教师讲解并演示评价儿童体格生长的常用方法。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运用生长曲线图评价儿童体格生长。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绘制
3、生长曲线图,并分析儿童体格生长情况。
6. 促进策略讲解:讲解如何通过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促进儿童体格生长。
六、板书设计
1. 学前儿童体格生长
2. 内容:
(1)体格生长基本概念
(2)影响儿童体格生长因素
(3)儿童体格生长评价方法
(4)促进儿童体格生长策略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简述体格生长的基本概念。
(2)分析影响儿童体格生长的因素,并举例说明。
(3)绘制一个36岁儿童的身高生长曲线图,并进行分析。
2. 答案:
(1)体格生长基本概念:体格生长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各部位的长度
4、宽度、围度等指标的逐渐增长。
(2)影响儿童体格生长的因素:遗传、营养、运动、睡眠、心理、环境等。
(3)生长曲线图示例:
年龄(岁) 身高(cm)
3 94
4 105
5 116
6 125
根据生长曲线图,分析该儿童身高生长情况:36岁期间,该儿童身高逐年增长,生长速度正常。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儿童体格生长的相关知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
(1)了解国内外关于儿童体格生长的研究动态。
(2)探讨如何
5、将儿童体格生长评价方法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3)关注儿童体格生长异常情况,了解相应的干预措施。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儿童体格生长的评价方法及促进策略。
2.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和展示评价方法。
3. 例题讲解:生长曲线图的绘制与分析。
4. 促进策略讲解: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的具体建议。
5. 作业设计:生长曲线图的绘制与分析。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儿童体格生长的评价方法
a. 生长曲线图的类型:包括身高曲线图、体重曲线图、身高体重曲线图等。
b. 生长曲线图的绘制方法:选择适当的坐标系,将年龄(横坐标)与生长指标(纵坐标)绘制在图上
6、连接各点形成曲线。
c. 生长曲线图的分析:观察曲线走势,了解儿童生长速度、生长高峰期等。
a. 生长速度的计算方法:生长速度=(现测量值前测量值)/时间间隔。
b. 生长速度的正常范围: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生长速度正常范围,以便判断儿童的生长状况。
二、促进儿童体格生长的策略
a. 营养均衡:确保儿童摄入充足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b. 餐次分配:合理安排一日三餐,避免暴饮暴食。
c. 食物种类:增加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摄入。
a. 运动类型:鼓励儿童参加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
7、b. 运动时间:保证每天至少1小时的户外运动时间。
c. 运动强度:根据儿童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
a. 睡眠时间:保证儿童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
三、作业设计
a. 作业题目: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生长曲线图绘制与分析题目,使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b. 答案解析:详细解释生长曲线图的绘制方法和分析要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时注意语速适中,语调亲切,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在强调重点和难点时,适当提高音量,加强语气。
二、时间分配
2. 在实践环节,
8、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和操作。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提问的难易程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 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生动的实例、图片或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本节课内容涵盖了学前儿童体格生长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及促进策略,教学内容充实。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运用了讲解、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学生参与度:课堂提问、实践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仍有个别学生积极性不高,需要进一步关注。
4. 教学效果: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但部分学生在生长曲线图绘制与分析方面仍存在困难,需在课后进行针对性辅导。
5. 课堂氛围:整体课堂氛围较好,学生兴趣浓厚,但仍需注意调节课堂氛围,避免过于沉闷或喧闹。
6. 教学改进:针对学生在生长曲线图绘制与分析方面的困难,可在下一节课中增加相关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