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2024学年九上数学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没有交点,则( ) A. B. C. D. 2.如图:已知AB=10,点C、D在线段AB上且AC=DB=2;P是线段CD上的动点,分别以AP、PB为边在线段AB的同侧作等边△AEP和等边△PFB,连接EF,设EF的中点为G;当
2、点P从点C运动到点D时,则点G移动路径的长是( ) A.5 B.4 C.3 D.0 3.如图,A、B、C三点在正方形网格线的交点处,若将△ABC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C′B′,则tanB′的值为( ) A. B. C. D. 4.把抛物线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所得到的抛物线是 A. B. C. D. 5.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其六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5,6,投掷一次,朝上一面的数字是偶数的概率为( ). A. B. C. D. 6.矩形ABCD中,AB=10,,点P在边AB上,且BP:AP=4:1,如果⊙P是以点P 为圆
3、心,PD长为半径的圆,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点B、C均在⊙P外 B.点B在⊙P外,点C在⊙P内 C.点B在⊙P内,点C在⊙P外 D.点B、C均在⊙P内 7.下面四个图是同一天四个不同时刻树的影子,其时间由早到晚的顺序为( ) A.1234 B.4312 C.3421 D.4231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抛物线向上平移1个单位后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A. B. C. D. 9.若正方形的外接圆半径为2,则其内切圆半径为( ) A.2 B. C. D.1 10.如图,直线l1∥l2∥l3,两条直线AC和DF与l1,l2,l3分别相交于点A、
4、B、C和点D、E、F,则下列比例式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代数式+2的最小值是_____. 12.若方程的解为,则的值为_____________. 13.点A(﹣5,y1),B(3,y2)都在双曲线y=,则y1,y2的大小关系是_____. 14.如图,矩形中,,,是边上的一点,且,点在矩形所在的平面中,且,则的最大值是_________. 15.如图,在由10个完全相同的正三角形构成的网格图中,∠α、∠β如图所示,则sin(α+β)=_____________. 16.如图,⊙O经过A,B,C三点,P
5、A,PB分别与⊙O相切于A,B点,∠P=46°,则∠C=_____. 17.如图,的半径为,的面积为,点为弦上一动点,当长为整数时,点有__________个. 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如果抛物线与线段AB有公共点,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三、解答题(共66分) 19.(10分)如图,直线y=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点C,经过B、C两点的抛物线y=﹣x2+mx+n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A,顶点为P. (1)求3m+n的值; (2)在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以C,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有符合条件的点Q的坐
6、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将该抛物线在x轴上方的部分沿x轴向下翻折,图象的其余部分保持不变,翻折后的图象与原图象x轴下方的部分组成一个“M“形状的新图象,若直线y=x+b与该“M”形状的图象部分恰好有三个公共点,求b的值. 20.(6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分别为边、的中点,是对角线,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 (1)求证:; (2)若,求证:四边形是菱形. 21.(6分)下面是小华同学设计的“作三角形的高线”的尺规作图的过程. 已知:如图1,△ABC. 求作:AB边上的高线. 作法:如图2,
7、 ①分别以A,C为圆心,大于长 为半径作弧,两弧分别交于点D,E; ② 作直线DE,交AC于点F; ③ 以点F为圆心,FA长为半径作圆,交AB的延长线于点M; ④ 连接CM. 则CM 为所求AB边上的高线. 根据上述作图过程,回答问题: (1)用直尺和圆规,补全图2中的图形; (2)完成下面的证明: 证明:连接DA,DC,EA,EC, ∵由作图可知DA=DC =EA=EC, ∴DE是线段A
8、C的垂直平分线. ∴FA=FC . ∴AC是⊙F的直径. ∴∠AM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依据), ∴CM⊥AB. 即CM就是AB边上的高线. 22.(8分)某中学准备举办一次演讲比赛,每班限定两人报名,初三(1)班的三位同学(两位女生,一位男生)都想报名参加,班主任李老师设计了一个摸球游戏,利用已学过的概率
9、知识来决定谁去参加比赛,游戏规则如下:在一个不透明的箱子里放3个大小质地完全相同的乒乓球,在这3个乒乓球上分别写上、、(每个字母分别代表一位同学,其中、分别代表两位女生,代表男生),搅匀后,李老师从箱子里随机摸出一个乒乓球,不放回,再次搅匀后随机摸出第二个乒乓球,根据乒乓球上的字母决定谁去参加比赛。 (1)求李老师第一次摸出的乒乓球代表男生的概率; (2)请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恰好选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参赛的概率. 23.(8分)如图,在Rt△ABC中,AB=AC,D、E是斜边BC上的两点,∠EAD=45°,将△AD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FB,连接EF. (1)求证:E
10、F=ED; (2)若AB=2,CD=1,求FE的长. 24.(8分)如图,是□ ABCD的边延长线上一点,连接,交于点.求证:△∽△CDF. 25.(10分)用配方法解方程:﹣3x2+2x+1=1. 26.(10分)己知:如图,抛物线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 点是线段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 (1)求抛物线解析式: (2)当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的面积最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C 【分析】若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没有交点,则,解出关于m、n的不等式,再分别判断即可; 【详解】解:与轴无交点,, ,故A、B错误; 同理:; 故选
11、C. 本题主要考查了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掌握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是解题的关键. 2、C 【分析】本题通过做辅助线构造新三角形,继而利用等边三角形性质求证四边形HFPE为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结合点G中点性质确定点G运动路径为△HCD中位线,最后利用中位线性质求解. 【详解】延长AE与BF使其相交于点H,连接HC、HD、HP,如下图所示: 由已知得:∠A=∠FPB=60°,∠B=∠EPA=60°, ∴AH∥PF,BH∥PE, ∴四边形HFPE为平行四边形, ∴EF与PH互相平分, 又∵点G为EF中点, ∴点G为PH中点, 即在点P运动过程中,点G始终为PH的中点,故点G的
12、运动轨迹为△HCD的中位线MN. ∵,, ∴, ∴,即点G的移动路径长为1. 故选:C. 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性质以及动点问题,此类型题目难点在于辅助线的构造,需要多做类似题目积累题感,涉及动点运动轨迹时,其路径通常是较为特殊的线段或图形,例如中位线或圆. 3、D 【解析】过C点作CD⊥AB,垂足为D,根据旋转性质可知,∠B′=∠B,把求tanB′的问题,转化为在Rt△BCD中求tanB. 【详解】过C点作CD⊥AB,垂足为D. 根据旋转性质可知,∠B′=∠B. 在Rt△BCD中,tanB=, ∴tanB′=tanB=.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旋转后对应角
13、相等;三角函数的定义及三角函数值的求法. 4、D 【解析】根据平移概念,图形平移变换,图形上每一点移动规律都是一样的,也可用抛物线顶点移动,根据点的坐标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顶点(-1,0)→(0,-2).因此,所得到的抛物线是.故选D. 5、B 【分析】朝上的数字为偶数的有3种可能,再根据概率公式即可计算. 【详解】依题意得P(朝上一面的数字是偶数)=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概率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知概率公式进行求解. 6、A 【分析】根据BP=4AP和AB的长度求得AP的长度,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得圆P的半径PD的长;根据点B、C到P点的
14、距离判断点P与圆的位置关系即可 【详解】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连接PC,PD,如图所示 ∵AB=10,点P在边AB上,BP:AP=4:1 ∴AP=2 , BP=8 又∵AD= ∴圆的半径PD= PC= ∵PB=8>6, PC=>6 ∴点B、C均在⊙P外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根据点和圆心之间的距离和半径的大小关系作出判断即可 7、B 【解析】由于太阳早上从东方升起,则早上树的影子向西;傍晚太阳在西边落下,此时树的影子向东,于是可判断四个时刻的时间顺序. 【详解】解:时间由早到晚的顺序为1.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平行投影:由平行光线形成
15、的投影是平行投影,如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形成的影子就是平行投影. 8、B 【分析】根据抛物线的平移规律:括号里左加右减,括号外上加下减,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将抛物线向上平移1个单位后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故选B. 此题考查的是求抛物线平移后的解析式,掌握抛物线的平移规律:括号里左加右减,括号外上加下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9、B 【解析】试题解析:如图所示,连接OA、OE, ∵AB是小圆的切线, ∴OE⊥AB,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E=OE, ∴△AO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故选B. 10、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6、即可进行判断. 解:∵l1∥l2∥l3, ∴,,,. ∴选项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是一道关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题目,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1 【分析】由二次函数的非负性得a-1≥0,解得a≥1,根据被开方数越小,算术平方根的值越小,可得+1≥1,所以代数式的最小值为1. 【详解】解:∵≥0, ∴+1≥1, 即的最小值是1. 故答案为:1. 本题是一道求二次根式之和的最小值的题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12、 【分析】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出、,将其
17、代入式中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解:∵方程的两根是, ∴、, ∴.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牢记如果一元二次方程有两根,那么两根之和等于、两根之积等于是解题的关键. 13、y1<y1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满足函数解析式,即可得到y1,y1的值,进而即可比较大小. 【详解】∵点A(﹣5,y1),B(3,y1)都在双曲线y=上, 当x=﹣5时,y1=﹣, 当x=3时,y1=, ∴y1<y1. 故答案是:y1<y1. 本题主要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大小比较,掌握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满足函数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
18、 14、5+. 【分析】由四边形是矩形得到内接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直径BD的长,由确定点P在上,连接MO并延长,交于一点即为点P,此时PM最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M,再加上OP即可得到PM的最大值. 【详解】连接BD, ∵四边形ABCD是矩形, ∴∠BAD=∠BCD=90,AD=BC=8, ∴BD=10, 以BD的中点O为圆心5为半径作, ∵, ∴点P在上, 连接MO并延长,交于一点即为点P,此时PM最长,且OP=5, 过点O作OH⊥AD于点H, ∴AH=AD=4, ∵AM=2, ∴MH=2, ∵点O、H分别为BD、AD的中点, ∴OH为△ABD的中位线, ∴
19、OH=AB=3, ∴OM=, ∴PM=OP+OM=5+. 故答案为:5+. 此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确定PM的位置是重点,再分段求出OM及OP的长,即可进行计算. 15、 【分析】连接DE,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出∠α=30°,同理可得出:∠CDE=∠CED=30°=∠α,由∠AEC=60°结合∠AED=∠AEC+∠CED可得出∠AED=90°,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则AE=2a,DE=a,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出AD的长,由三角函数定义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连接DE,如图所示: 在△ABC中,∠ABC=120°,BA=
20、BC, ∴∠α=30°, 同理得:∠CDE=∠CED=30°=∠α. 又∵∠AEC=60°, ∴∠AED=∠AEC+∠CED=90°. 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则AE=2a,DE=2×sin60°•a=a, ∴AD=a, ∴sin(α+β)= =. 故答案为:. 此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图形的变化规律,构造出含一个锐角等于∠α+∠β的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16、67° 【分析】根据切线的性质定理可得到∠OAP=∠OBP=90°,再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求出∠AOB,然后根据圆周角定理解答. 【详解】解:∵PA,PB分别与⊙O相切于A,B两点, ∴∠O
21、AP=90°,∠OBP=90°, ∴∠AOB=360°﹣90°﹣90°﹣46°=134°, ∴∠C=∠AOB=67°, 故答案为:67°. 本题考查了圆的切线的性质、四边形的内角和和圆周角定理,属于常见题型,熟练掌握上述知识是解题关键. 17、4 【分析】从的半径为,的面积为,可得∠AOB=90°,故OP的最小值为OP⊥AB时,为3 ,最大值为P与A或B点重合时,为6,故 , 当长为整数时,OP可以为5或6,根据圆的对称性,这样的P点共有4个. 【详解】∵的半径为,的面积为 ∴∠AOB=90° 又OA=OB=6 ∴AB= 当OP⊥AB时,OP有最小值,此时OP= AB=
22、 当P与A或B点重合时,OP有最大值,为6,故 当OP长为整数时,OP可以为5或6,根据圆的对称性,这样的P点共有4个. 故答案为:4 本题考查的是圆的对称性及最大值、最小值问题,根据“垂线段最短”确定OP的取值范围是关键. 18、 【解析】分别把A、B点的坐标代入得a的值,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得到a的取值范围. 【详解】解:把代入得; 把代入得, 所以a的取值范围为.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 三、解答题(共66分) 19、 (1)9;(2)点Q的坐标为(2,1﹣2)或(2,1+2)或(2,﹣)或(2,﹣
23、7);(3)b=﹣3或﹣. 【分析】(1)求出B、C的坐标,将点B、C的坐标分别代入抛物线表达式,即可求解; (2)分CP=PQ、CP=CQ、CQ=PQ,分别求解即可; (3)分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 【详解】解:(1)直线y=x﹣3,令y=0,则x=3,令x=0,则y=﹣3, 故点B、C的坐标分别为(3,0)、(0,﹣3), 将点B、C的坐标分别代入抛物线表达式得:,解得: , 则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4x﹣3,则点A坐标为(1,0),顶点P的坐标为(2,1), 3m+n=12﹣3=9; (2) ①当CP=CQ时, C点纵坐标为PQ中点的纵坐标相同为﹣3, 故
24、此时Q点坐标为(2,﹣7); ②当CP=PQ时, ∵PC=, ∴点Q的坐标为(2,1﹣)或(2,1+); ③当CQ=PQ时, 过该中点与CP垂直的直线方程为:y=﹣x﹣, 当x=2时,y=﹣,即点Q的坐标为(2,﹣); 故:点Q的坐标为(2,1﹣2)或(2,1+2)或(2,﹣)或(2,﹣7); (3)图象翻折后的点P对应点P′的坐标为(2,﹣1), ①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直线y=x+b与该“M”形状的图象部分恰好有三个公共点, 此时C、P′、B三点共线,b=﹣3; ②当直线y=x+b与翻折后的图象只有一个交点时, 此时,直线y=x+b与该“M”形状的图象部分恰好有
25、三个公共点; 即:x2﹣4x+3=x+b,△=52﹣4(3﹣b)=0,解得:b=﹣. 即:b=﹣3或﹣. 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综合运用,涉及的知识点有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二次函数的翻折变换及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难点在于(3),关键是通过数形变换,确定变换后图形与直线的位置关系,难度较大.本题也考查了分类讨论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0、(1)见解析;(2)见解析 【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证明BE=DF,BE∥DF,从而得出四边形DFBE是平行四边形,即可证明DE∥BF, (2)先证明DE=BE,再根据邻边相等的平
26、行四边形是菱形,从而得出结论. 【详解】证明:(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B=CD. ∵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 ∴BE=AB,DF=CD. ∴BE=DF,BE∥DF, ∴四边形DFBE是平行四边形, ∴DE∥BF; (2)∵∠G=90°,AG∥BD,AD∥BG, ∴四边形AGBD是矩形, ∴∠ADB=90°, 在Rt△ADB中 ∵E为AB的中点, ∴AE=BE=DE, ∵四边形DFBE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DEBF是菱形.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比较
27、综合,难度适中. 21、(1)补图见解析;(2)90,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分析】(1)根据要求作出图形即可. (2)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圆周角定理证明即可. 【详解】解:(1)如图线段CM即为所求. 证明:连接DA,DC,EA,EC, ∵由作图可知DA=DC =EA=EC, ∴DE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 ∴FA=FC . ∴AC是⊙F的直径. ∴∠
28、AMC==90°(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 ∴CM⊥AB. 即CM就是AB边上的高线. 故答案为:90°,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2、(1)李老师第一次摸出的乒乓球代表男生的概率为;(2)恰好选定一名男生和t名女生参赛的概率为. 【分析】(1)共3个球,第一次摸出的乒乓球代表男生的有1种,即可利用概率公式求得结果; (2)列树状图即可解答. 【详解】(1)共有3个球,第一次摸出的乒乓球代表男生的有1种情况, ∴第一次摸出的乒乓球代表男生的概率为; (2
29、树状图如下: 共有6种等可能的情况,其中恰好选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参赛的有4种, ∴P(恰好选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参赛)=. 此题考查事件概率的求法,简单事件的概率可直接利用公式计算,复杂事件的概率可利用列树状图解答,解题中注意事件是属于“放回”或是“不放回”事件. 23、(1)见解析;(2)EF=. 【解析】(1)由旋转的性质可求∠FAE=∠DAE=45°,即可证△AEF≌△AED,可得EF=ED; (2)由旋转的性质可证∠FBE=90°,利用勾股定理和方程的思想可求EF的长. 【详解】(1)∵∠BAC=90°,∠EAD=45°, ∴∠BAE+∠DAC=45°, ∵将
30、△AD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FB, ∴∠BAF=∠DAC,AF=AD,CD=BF,∠ABF=∠ACD=45°, ∴∠BAF+∠BAE=45°=∠FAE, ∴∠FAE=∠DAE,AD=AF,AE=AE, ∴△AEF≌△AED(SAS), ∴DE=EF (2)∵AB=AC=2,∠BAC=90°, ∴BC=4, ∵CD=1, ∴BF=1,BD=3,即BE+DE=3, ∵∠ABF=∠ABC=45°, ∴∠EBF=90°, ∴BF2+BE2=EF2, ∴1+(3﹣EF)2=EF2, ∴EF= 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
31、股定理等知识,利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 24、详见解析 【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即可证明. 【详解】证明: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 ∴∠∠. ∴△∽△ 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5、或 【分析】本题首先将常数项移项,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继而方程两边同时加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最后配方求解. 【详解】∵, ∴, ∴, ∴, ∴, ∴或. 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核心步骤在于方程两边同时加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解答完毕可用公式法、直接开方法、因式分解法验证结
32、果. 26、(1);(2)点运动到坐标为,面积最大. 【分析】(1)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抛物线解析式. (2)设点P横坐标为t,过点P作PF∥y轴交AB于点F,求直线AB解析式,即能用t表示点F坐标,进而表示PF的长.把△PAB分成△PAF与△PBF求面积和,即得到△PAB面积与t的函数关系,配方即得到t为何值时,△PAB面积最大,进而求得此时点P坐标. 【详解】解: (1) 抛物线过点, , 解这个方程组,得, 抛物线解析式为. (2)如图1,过点作轴于点,交于点. 时,, . 直线解析式为. 点在线段上方抛物线上, 设. . . = 点运动到坐标为,面积最大.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利用二次函数求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关键在于把原三角形分割成有一边平行于y轴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