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骨科常规诊断技术,主讲人:丁昆,一,.X,线诊断,原理:骨组织密度高,与周围软组织有良好的自然对比,骨本身的皮质骨、松质骨和骨髓腔之间也有足够的对比度。,优缺点:简单、费用低廉,是骨关节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对软组织的密度分辨力差;,X,线是二维影像,对于复杂结构和重叠区域的骨骼显示不佳。,摄影体位:四肢长骨、关节,正侧位,脊柱 正侧位、双斜位、过伸过屈位,手足短骨 正斜位,肋骨 正侧位加斜位,髌骨及跟骨 正侧位加轴位,摄影范围:四肢长骨至少包括临近一个关节;脊柱要包括相邻的脊柱阶段;患侧,X,线征象不明确的
2、加摄对侧对比观察。,常见不同位置,X,片,手的正斜位,下肢的正侧位,常见不同位置,X,片,肩关节正位,肘关节正侧位,常见不同位置,X,片,脊柱的正侧位,跟骨的侧位及轴位,常见不同位置,X,片,髋关节正位及蛙式位,膝关节正侧位,长骨及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成人,儿童,成人及儿童骨的,X,片对比,成人,儿童,解剖异常的,X,线表现,籽骨及副骨,骨岛及软骨岛,解剖异常的,X,线表现,生长障碍线,永存骨骺,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一)骨骼的基本病变,1.,骨质疏松,概念: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含量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两者比例仍正常,病因: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全身性见于:
3、先天性基本;内分泌紊乱;医源性,长 期使用激素;老年及绝经后;营养性火代谢性疾病;酒精中毒;,局限性见于:肢体失用、炎症、血管神经障碍及肿瘤等。,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2.,骨质软化,概念: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钙盐含量减少,骨质变软,病因:维生素,D,缺乏;肠道吸收障碍;钙磷排泄过多;碱性磷酸酶活性减低,为全身性疾病,发生于生长期为佝偻病,发生于成人期为骨质软化症,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与骨质疏松区别是骨小梁及骨皮质因含有大量未钙化的骨样组织而边缘模糊,3.,骨质破坏,概念: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取代而造成的骨组织缺失,病因:多见于炎症、肉芽肿、肿瘤或肿瘤样变,X,线表现:骨质局限
4、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正常骨结构消失,溶骨性骨质破坏:急性炎症或恶性肿瘤,骨质破坏快,性质不规则,边缘模糊,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膨胀性骨质破坏:慢性炎症或良性肿瘤,骨质破坏慢,边界清晰,边缘有硬化带,靠近骨外膜是,可造成骨轮廓的膨胀,炎症 肉芽肿 肿瘤,4.,骨质增生硬化,概念: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病因:多为局限性,见于慢性炎症、退行性变、外伤后修复及某些成骨性肿瘤。少数为全身性,常见于代谢性骨病、金属中毒或遗传性骨发育障碍,X,线表现:骨质密度增高,骨小梁增多、增粗,小梁进行变窄、消失,髓腔变窄。可形成故此、骨桥、骨唇等赘生物,及骨质增生。,5.,骨膜增生,/,骨膜反应,概念:病理情况下
5、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产生的骨膜新生骨,病因:多见于炎症、肿瘤、外伤、骨膜下出血等,X,线表现:早期表现位与骨皮质平行、长短不一的细线样致密影,与骨皮质有,1-2mm,的透亮间隙。,6.,骨质坏死,概念: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成为死骨,病因:多见于炎症、外伤、梗死、某些药物、放射性损失等,X,线表现:早期无阳性反应,,1-2,月后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7.,软骨钙化,概念:软骨机制的钙化,标志骨内或骨外有软骨组织或瘤软骨存在,病因:分为生理性(如喉软骨和肋软骨的钙化)和病理性(瘤软骨钙化),X,线表现:大小不同的环形或半环形的高密度影,可融合成片呈蜂窝状。良性的环影清楚完整,恶性的
6、环影不清不完整,良性 恶性,(二)关节基本病变,1.,关节肿胀,概念:由于关节积液或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充血、水肿、出血和炎症所致,病因:常见于炎症、外伤和出血性疾病,X,线表现:关节周围组织肿胀,密度增高,关节积液可见关节间隙曾宽,2.,关节破坏,概念:关节软骨及其下方骨质被病理组织侵犯、代替,病因:急慢性关节感染、肿瘤、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X,线表现:只破坏关节软骨时,仅见关节间隙变窄,累及关节面下骨质时,可出现骨质破坏和缺损,可引起关节变形和半脱位,3.,关节退行性变,概念:关节软骨变性坏死,逐渐被纤维组织取代,病变可进一步累及软骨下骨质,引起关节面骨质增生硬化、关节囊肥厚、韧带骨化等
7、改变,病因:常见于老年人、慢性关节损失、长期过度负重、化脓性关节炎等,X,线表现:早期关节面模糊、中断和部分消失,中晚期,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下骨质囊变,骨赘形成,关节变形,4.,关节强直,概念:滑膜关节骨端之间被异常的骨连接或纤维组织连接,可分为骨性和纤维性两种,病因:骨性见于化脓性关节炎、强直性关节炎;纤维性见于关节结核、类风湿关节炎,X,线表现:骨性表现为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或消失,骨小梁通过关节连接两侧骨端;纤维性表现位关节间隙变窄,但仍可见,无骨小梁贯穿,5.,关节脱位,概念:构成关节的骨端对应关系发生异常改变,不能回到正常位置,可分为全脱位和半脱位,病因:分为外伤性、先天性和病理性,X
8、线表现:关节结构改变,正常 脱位,(三)软组织基本病变,1.,软组织肿胀:炎症、出血、水肿或脓肿等原因引起的软组织肿大,,X,线表现位部位密度略高于正常组织,2.,软组织肿块:软组织的肿瘤和肿瘤侵犯到软组织和某些炎症引起的软组织包块,3.,软组织内钙化和骨化:软组织因出血、退变、坏死、肿瘤等原因在软组织中发生的钙化或骨化,,X,线表现为不同形状的高密度影,4.,软组织内气体:外伤、手术或产气杆菌感染等所致的软组织内积气,,X,线表现为软组织内出现不同形状的气体性极低密度影,钙化 积气,二,.CT,诊断技术,原理:用,X,线束环绕人体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经
9、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息输入计算机,经计算机重建程序,排列成数字矩阵,再通过数,/,模转换器构成,CT,图像。,CT,值:,CT,图像也是用组织的黑白灰度反映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对密度的量化就是,CT,值。人体组织结果及病变的,CT,值范围为,-1000,至,+1000Hu,(亨氏单位),窗宽:指可现实组织的,CT,值范围,越宽现实的组织层次越多,组织间对比减少,反之,越窄显示的组织层次越少,对比增加。,窗位:是窗宽上下限,CT,值得平均数,一般选择要观察的组织的,CT,值为窗位。窗位的高低可影响显示图像的亮度,提高窗位图像变黑,降低窗位图像变白,常用检查方法:平扫和增强扫描,平扫:普通
10、扫描,增强扫描:指应用高压注射器经外周静脉注入含碘対比剂后,根据需要进行动脉期、静脉期或延迟扫描,用于显示病变血供情况、确定病变范围、发现病变有无坏死等,用来定性诊断。,后处理技术: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VR,),CT,的应用:是,X,线摄影的重要补充,空间分辨力低于,X,线,对早期层状骨膜反应和骨小梁的显示不及,X,线,密度分辨力优于,X,线,对,X,线难以发现的淡薄骨化和钙化显示明细,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区分不同性质的软组织,CT,的横断面成像避免了解剖结构的重叠,可以作为骨盆、髋部、脊柱等部位首先检查方法,增强扫描可以了解病变的血供情况,利于定性诊断
11、图像重建技术的应用,可以逼真地再现骨骼系统及其周围结构的空间关系和形态,更直观及避免漏诊,三,.MRI,(磁共振)检查技术,原理:利用人体内一定的原子核(主要为氢质子)在外加磁场及射频脉冲的作用下受到激励而发生的磁共振现象,当终止射频脉冲后,质子在驰豫过程中感应出,MR,信号,经过对,MRI,信号的接收、空间编码和图像重建等处理,产生,MR,图像,驰豫:纵向驰豫(,T1,)横向驰豫(,T2,)两者能反映物质的特性,不同组织数值不同,这种差别是,MRI,成像的基础,T1,加权成像(,T1WI,):主要反映组织间,T1,的差别,,T1,短则信号强度高,表现为白影,,T1,长则信号强度低,表现为黑
12、影。,T2,加权成像(,T2WI,):主要反映组织间,T2,的差别,,T2,短则信号强度高,表现为白影,,T2,长则信号强度低,表现为黑影。,几种正常组织在,T1WI,和,T2WI,图像上的信号强度和影像灰度,图像,骨皮质,骨髓,韧带,肌肉,脂肪,水,关节软骨,T1WI,信号强度,低,高,低,中等,高,高,中等或略高,T1WI,成像灰度,黑,白,黑,灰,白,白,灰,T2WI,信号强度,低,中等,低,中等,中等,较高,中等,T2WI,成像灰度,黑,灰,黑,灰,灰白,灰,灰,骨关节在,MRI,上的表现,膝关节,脊柱,MRI,的应用: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可以任意方向成像,对骨、骨髓、关节和软组织
13、病变的显示较,X,线和,CT,更具有优势,对早期骨质破坏、骨挫伤和骨膜的显示较,X,线和,CT,更敏感,能显示,X,线和,CT,不能显示或者显示不佳的一些组织和结构,如软骨、韧带和肌腱等,对脊柱解剖结构和病变的显示,尤其是椎管内的显示优于,CT,在长骨纵向切面和脊柱的矢状面图像上更容易发现恶性肿瘤的跳跃病灶和骨转移瘤,更容易显示软组织结构和病变,但在显示骨结构的细节方面不如,X,片和,CT,,对确定骨和软组织内的钙化和骨化不敏感,四,.,关节穿刺及关节液检查,关节穿刺,应用于四肢关节,,是骨科临床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临床操作技术之一,作用:抽出关节积液,进行必要的检查;同时达到减压止痛的目的;也
14、能通过注射药物进行治疗,穿刺前准备:与患者充分沟通;准备穿刺物品;选好穿刺点;对穿刺区域的无菌消毒;对穿刺点局部麻醉,各个关节穿刺术,肩关节,:,体位:仰卧位或坐位,进针点:前路,-,喙突与肱骨小结节连线的中点,垂直进入;或从喙突尖端向下,找到三角肌前缘向后外方进入,后路,-,尖峰后外侧角下方,2cm,、,内侧,1cm,,朝向喙突尖端进入,肘关节,体位:坐位,进针点:后外侧入路,-,肘关节屈曲,90,,紧贴,桡骨头近侧,于肱桡关,节间隙进入,鹰嘴上入路,-,肘关节屈曲,45,,紧邻,尺骨鹰嘴尖端上方,穿,过肱三头肌肌腱,向前,下方进入,腕关节,体位:坐位,进针点:外侧入路,-,紧邻桡骨茎突尖端
15、垂直进入,内侧入路,-,紧邻尺骨茎突尖端垂直进入,髋关节,体位:仰卧位,进针点:前侧入路,-,下肢中立位,腹股沟韧带,下方,2cm,,股动脉外侧垂,直进入;或髂前上棘下方,2cm,,股动脉搏动点外侧,3cm,,向后内方,60,进入,外侧入路:下肢轻度内收,从股骨大,转子尖端上缘,平行于股,骨颈前上方进入,膝关节,体位:仰卧位或坐位,进针点:髌上入路,-,仰卧位,髌骨上极和髌骨,外缘两条相切线交点,向,内下后方进入,髌下入路,-,坐位,屈膝,90,,从关节,线上方,1cm,,髌韧带内外,侧,1cm,,向髁间窝方向进入,踝关节,体位:仰卧位,进针点:前内侧入路,-,踝关节轻度跖屈,在胫距,关节水平
16、胫骨前肌肌腱,内侧,向后上方进入,经内踝入路,-,内踝尖前方,5mm,向外上后,方进入,经外踝入路,-,外踝尖前方,5mm,向内上后,方进入,关节穿刺注意事项,严格的无菌操作,预防关节感染,一边进针,一边抽吸注射器,可以凭借注射器内有液体抽出或者负压减小判断是否进入关节腔,进入关节腔后再进入少许,防止操作时脱出关节腔,注射药物时,阻力大,应该调整针头,防止不在关节腔内或者穿入关节腔内软组织中,动作不可粗暴,防止损失关节软骨,关节积液较多,穿刺后应加压包扎,并患肢制动,关节液检查,外观,正常,-,淡黄色或者澄清透明液体,骨性关节炎,-,深黄色,轻微浑浊液体,化脓性关节炎,-,明显浑浊,脓黄色,
17、混有血色液体,损伤,-,血性液体,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红酒样血性液体,黏性和黏蛋白,骨性关节炎,-,黏性降低,且黏性与关节炎反应程度成反比,其他炎症性关节炎,-,粘度增高,滑膜软骨瘤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粘度明显增高,白细胞:,白细胞计数,2*10,9,/L,:骨性关节炎,白细胞计数,2*10,9,/L,:关节内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晶体:,羟基磷灰石晶体,-,骨性关节炎,胆固醇晶体,-,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单尿酸盐晶体,-,痛风性关节炎,葡萄糖和电解质,生理和病理状况下变化不大,五,.,骨组织穿刺活检术,骨组织穿刺活检术是骨组织是骨组织肿
18、瘤活检的首选,也应用于骨组织坏死等骨病,方法:抽吸活检,-,对肿瘤成分均一细胞丰富的骨髓源性肿瘤和转移癌阳性率高,芯针活检,-,套管针能获得长,2cm,的组织,鉴别良恶性肿瘤准确率高,步骤:,并发症:疼痛、出血、感染、损失血管神经、穿刺通道肿瘤播散、病理结果,阴性等,注意事项:临床影像学能确诊的良性肿瘤不需要活检,必须和临床、影像学紧密结合,入路选择要离肿瘤近,要避开重要的血管和神经,要遵循无菌原则,患者要无穿刺禁忌症,能耐受,穿刺时要同时获取同一肿瘤不同部位的标本,增加诊断准确性,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签署同意书,体位,穿刺点定位,消毒铺巾,麻醉,钻取活检,固定送检,伤口包扎,六,.,腰椎穿
19、刺术及脑脊液检查,腰椎穿刺术,是获得脑脊液的方法,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骨科应用主要包括脊椎椎管造影、脑脊液检查及椎管内注射药物和细胞等治疗,腰椎穿刺术,操作步骤:体位:侧卧位,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胸部屈曲,双手抱膝紧贴,腹部,穿刺点: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汇处为穿刺点,也可以选,第,3-4,腰椎棘 突间隙,穿刺过程:,适应症: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脑血管意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测定颅内压力和了解蛛网膜下腔是否阻塞,椎管内给药、细胞注射移植,脊柱椎管造影了解椎间盘突出和神经根压迫情况,消毒铺巾,麻醉,进针,收集脑脊液,伤口包扎,去枕平
20、卧,禁忌症:可疑颅高压,可疑颅内占位病变,休克等危重患者,穿刺部位有炎症,有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并发症:低颅压综合征,脑疝形成,原有脊髓、脊神经根的症状加重,神经损伤、感染,注意事项:严格把握禁忌证,患者有不是反应,停止穿刺,给药时,应先放出等量脑脊液,在等量注入药液,脑脊液检查,概念:,脑脊液时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内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循环流动于脑和脊髓表面,,70%,来源于脑室系统脉络膜丛的超滤和分泌,其余由脑室的室管膜和蛛网膜下腔产生,通过蛛网膜绒毛回收入静脉。,标本采集,脑脊液检查,测压(脑脊液压力卧位),成人为,0.78-1.76kPa(80-180mmH,2,O),儿童为,0.4
21、1.0kPa(40-100mmH,2,O),收集(分别收集三管),第一管做细菌培养,第二管做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做一般形状及显微镜检查,压力检查,动力学检查,升高:过度紧张;充血性心力衰竭;脑膜炎;上腔静脉综合征;脑水肿等,检查方法:颈静脉压迫试验;压腹试验;双针联合穿刺试验;单侧颈静脉压迫试验等,降低:脊髓蛛网膜下腔阻塞;退税;循环衰竭及脑脊液漏等,终压检查,正常人放液,2-3ml,后压力不变或降低不超过,10-20mmH2O,放液,3-5ml,压力下降大于,50mmH2O,,考虑椎管内或枕骨大孔出有不同程度梗阻,梗阻部位越低,下降越明显,放液后下降很少或很快恢复初压水平,提示有交
22、通性脑积水或颅内压增高,七,.,关节镜诊断技术,关节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肩、肘、腕、髋、膝和踝关节的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关节镜设备,成像系统、光源系统、动力系统、射频消融系统、资料采集系统以及一系列的手动手术器械,术前准备,患者的心理准备;患者的全身准备;患者的局部准备,适应症,滑膜性疾病的组织活检以及关节镜下切除;关节内游离体取出;关节内软骨损伤的评估和镜下治疗;肌腱、关节囊及韧带损伤的评估和镜下治疗;化脓性关节炎的镜下清理和置管引流;关节粘连的清理和松解;关节内骨折的的评估和治疗,常规检查,颜色,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及硬膜下血肿,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化脓性脑膜炎、脑梗
23、塞及脑和脊髓的肿瘤及结核性脑膜炎,乳白色:化脓性脑膜炎,微绿色: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褐色或黑色: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凝固物,正常不会出现凝块和薄膜;炎性渗出时会出现,透明度,微混: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混浊: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毛玻璃状: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凝块: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薄膜:结核性脑膜炎,化学检查,酸碱度:参考值为,7.13-7.34,,比动脉血,PH,值低,比较恒定,在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时降低,化脓性脑膜炎时更低,蛋白质:含量不到血浆中的,1%,,主要清蛋白,含量增高见于脑膜炎、出血性脑病及蛛网膜下腔梗阻
24、性疾病,葡萄糖:参考值,2.5-4.4mmol/L,,减低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性、真菌性感染等,氯化物:为血浆中含量的,1.2-1.3,倍,参考值为,120-130mmol/L,,减低主要见于细菌性或真菌性脑膜炎等,显微镜检查,正常无红细胞,有极少的白细胞,脑血管疾病导致的出血,可见红细胞和白细胞增多,脑膜有刺激征或炎症,白细胞显著增多,细菌学检查,正常无病原体,诊断化脓性、结核性及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可分别采用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及墨汁染色,免疫学检查,正常情况血清酶不能通过血脑屏障,故含量低,乳酸脱氢酶:细菌性脑膜炎时明显增高,肌酸激酶:可见于脑梗塞、脱髓鞘疾病、炎症或脑缺氧,腺苷脱氨酶:可见结核性脑膜炎,溶菌酶:见于细菌性脑膜炎,但结核性脑膜炎,溶菌酶明显高于化脓性脑膜炎,蛋白电泳,前清蛋白,增高见于脑积水、脑萎缩及中枢神经系统变化疾病;,清蛋白,增高见于脑血管病变;,和,球蛋白,增高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急性期和脑肿瘤;,球蛋白,增高见于脑动脉硬化、脑血栓等脂肪代谢障碍性疾病;,球蛋白,增高见于多发性硬化症,脑肿瘤时明显增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