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敬告 l 初次使用本测斜仪前,请详细阅读本说明书 l 本仪器所用之传感器为石英挠性加速度计,是非常精密的部件,在使用和运输过程中要注意轻拿轻放,严禁磕碰 l 测读仪每次充电时间应在15-16小时,方可保持最优使用效能 l 此数据处理软件兼容CX-01测读仪 目 录 第1章 概述 4 1.1 系统组成 4 1.1.1 测头 4 1.1.2 测读仪 4 1.1.3 数据处理软件 4 1.2 性能指标 4 1.2.1 总体技术指标 4 1.2.2 测头技术指标 5 1.2.3 测读仪技术指标 5 第2章 系统原理 6 2.1 测头结构描述 6 2
2、2 系统原理 6 2.2.1 位移计算 6 2.2.2 方位角定义 7 第3章 测读仪的使用 8 3.1 充电 8 3.2 与测头连接进行测孔 8 3.2.1 测孔步骤 8 3.2.2 设置工程参数 9 3.2.3 数据重测 10 3.3 状态测试 10 3.4 数据显示 10 3.5 数据删除 10 第4章 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 11 4.1 安装与卸载 11 4.1.1 运行环境 11 4.1.2 安装 11 4.1.3 卸载 11 4.2 测值保存方式 11 4.3 界面窗口介绍 11 4.3.1 菜单 12 4.3.2 工具栏 12 4.3.3
3、 记录显示区 13 4.3.4 列表区 13 4.3.5 绘图区 13 4.4 获取数据的几种方式 13 4.4.1 读取测读仪数据 13 4.4.2 手工输入数据 14 4.4.3 读取TXT和DAT文件 14 4.4.4 导入2.0版的数据库记录 14 4.5 导出数据 14 4.5.1 导出TXT文件 14 4.5.2 导出DAT文件 14 4.6 记录管理 14 4.6.1 打开记录 14 4.6.2 保存记录 15 4.6.3 新建记录或目录 15 4.6.4 删除记录或目录 15 4.6.5 复制记录或目录 15 4.7 数据处理 15 4.7.
4、1 选择初测记录 15 4.7.2 修改数据 16 4.7.3 数据修正 16 4.8 图表绘制 16 4.8.1 深度-位移曲线 16 4.8.2 位移速率曲线(最大位移) 18 4.8.3 位移速率曲线(深度选择) 18 4.9 报表的签署 18 4.10 打印 18 第5章 维护保养及故障诊断 20 5.1 使用后的保养 20 5.2 常见故障诊断及排除 20 5.2.1 常见故障及原因 20 5.3 率定 21 5.4 各连接器针脚定义 21 第6章 售后服务 22 第1章 概述 CX系列钻孔测斜仪是专门用于岩土地基位移测量的仪器。适用于各种岩土地
5、基横向位移的测量,如水利库坝、堤防、岩土边坡、城市建设地基、基坑开挖、打桩、铁路、公路交通边坡、煤田、矿井、电力建设以及各种地下结构工程的内部水平位移的测量。 在城市建设中,存在着深层土体位移的现象,测斜仪的测量数据可以反映出支护结构位移和应力的变化及基坑形状,从而可以知道周围建筑设施的安全状况。测斜仪对于工程建设的安全施工和长期稳定性检测都是十分必要的,它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地方已经制订或正在制订有关规范,明确要求在较深基坑施工中必须进行水平位移的监测。 1.1 系统组成 CX系列钻孔测斜仪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测头、测读仪、数据处理软件。 1.1.1 测头 测头是测斜仪系统的
6、核心,其内部装有精密传感器,用以敏感不同深度测点相对于地垂线之间的角度,进而计算出各测点之间的位移变化量。 测斜仪系统的测量精度取决于测头的测量精度,测头中的核心部件是石英挠性加速度计,加速度计应用在测读仪系统上也可以称之为角度传感器。 注意:石英挠性加速度计是非常精密的传感器,在使用和运输过程中要注意轻拿轻放,严禁磕碰。 1.1.2 测读仪 测读仪是测斜仪数据输出的二次仪表,用以完成测头数据的接收、显示、存贮功能,并向PC机输出测量数据。 1.1.3 数据处理软件 此软件运行于PC机Windows环境下,主要完成从测读仪中接收数据并进行偏移量计算和图表的绘制。 1.2 性能指标
7、 1.2.1 总体技术指标 1) 工作时间:电池充满电之后,可使测斜仪连续工作6~8小时。 2) 测量范围:测孔斜度≤50º; 3) 综合误差:≤±4mm/15m深度; 4) 对称性:≤0.001V; 5) 工作环境温度:-10℃~50℃; 6) 耐压:7.845×105Pa~9.806×105 Pa(相当于水深80m~100m的压力); 7) 抗冲击:100g,半正弦波,输入输出轴各三次; 8) 电缆各芯线之间及各芯线与外壳之间的绝缘度不低于50MΩ; 1.2.2 测头技术指标 1) 传感器灵敏度:0.02mm/8〞; 2) 标度因数:2.5±0.01v/g; 3)
8、 导轮间距:500mm; 4) 测头尺寸:Φ32mm×660mm; 1.2.3 测读仪技术指标 1) 数据显示: 位4行液晶显示; 2) 内部电源:1.2V×4可充电电池,容量7.5Ah; 3) 充电电源:交流220V,50Hz,输出直流7V; 4) 测读仪尺寸:205mm×145mm×170mm。 第2章 系统原理 2.1 测头结构描述 测头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测头内装有石英挠性伺服加速度计作为传感器。当测头处于垂直状态时,传感器的灵敏轴处于零位,此时的输出信号称为零偏。为了消除零偏的影响,采取正反两次测量,取其代数和作为一个方向上的测量结果。 根据测头的规定,在实
9、际测量时建议用户将测头的高轮对准北或东,作为测试的正方向。 2.2 系统原理 2.2.1 位移计算 当测头的敏感轴与基准轴(地球的重力轴)有一个角度时,测头中的加速度计就有一个输出值,如下式所示: …………………………式2.1 式中: A 加速度计的偏值(零偏) K 加速度计的标度因数 G 地球重力加速度 θ 倾角 为了消除加速度计零偏的影响,在测试时采用正反两次测试,比如分别在东西方向上进行测试,可以先测试东方向上的数据,记作U1,再进行西方向上的测试,记作U2,将U1-U2得到式2.2 ………………..式2.2 从图2
10、1中可以看出 ………………..式2.3 式中: L 导轮轮距500mm △i 水平位移(单位:mm) θ 倾斜角 将式2.3代入式2.2可以得到 ………………..式2.4 对于一个测孔,在确定的方向上,各测试点的位移总和即为 以上测量原理的描述见图2.1 图 2.1 测量原理图 2.2.2 方位角定义 方位角的定义如下图所示: 第3章 测读仪的使用 3.1 充电 1. 对于新电池,初期使用时,应完全充放电三次才能使电池达到最佳工作状态。 2. 当测读仪电源电压降至4.5V以下时,继续使用将不能保证其可靠地工作,此时应及时
11、对电池充电。充电电压为交流220V。 3. 充电时,面板上“充电指示”灯会不断的闪烁。充满电后,“充电指示”灯不再闪烁,指示电已充满。 注意:由于系统原因,有时“充电指示”灯不再闪烁时,虽然电压已达到额定值,但电池容量尚未满额。建议每次充电时间应坚持15小时以上。 4. 充满电后,电池电压一般在5.5V以上。 5. 充电时,测读仪可以边充电边工作。 3.2 与测头连接进行测孔 3.2.1 测孔步骤 1. 将测试电缆的大接头与测头连接,并用扳手拧紧,防止进水。将测试电缆的小接头插入测读仪上的“传感器”插头,顺时针旋转,直至定位销到位。 2. 按下电源开关,测读仪发出一声鸣叫,之
12、后显示“请输入命令!”,测读仪进入初始工作准备状态。 3. 按“功能”键进入“设置工程参数”状态,液晶屏显示如下图。此时可以对孔号,测试方位,测试方式,深度起测点,测量步长依次进行设置。 4. 测孔状态下液晶屏显示和含义如下图所示:在测孔状态,按测量步长提升或下放探头,待数据稳定后按“存储”键存贮。重复操作,直到停止测量的深度位置为止。按“确认”键,再改变探头方向,重复上述操作,当再次测量到上次的停止测量位置时,显示屏将提示“换方向”,这时请按“确认”键。 不同测量方位的操作: ① 测量两个方位:第二个方位测量完毕时,显示“换方向”,按“确认”键将结束该孔测量。 ② 测
13、量四个方位:第二个方位﹑第三个方位测量完毕时,均显示“换方向”,每次按“确认”键,都会转入下一个方位的测量。第四个方位测量完毕时,显示“换方向”,按“确认”键将结束该孔测量。 注意:如果测量方式为从下到上,那么当深度小于步长时,按“存储”键,数据将不能被存储。 3.2.2 设置工程参数 当选择了要设定的参数时,此参数就会不断的闪烁。在进行工程参数的设置时,按“清除”键即可返回到“请输入命令!”状态。 1. 设置孔号:按 或 键设置孔号,设置完毕,按“确定”键,进入测量方位的设置。 2. 设置测量方位:按 或 键在“东西”和“北南”之间选择。 注:系统默认的四个方向测量顺序为
14、先“东西”,后“北南”。 不同的测量方位操作如下: ① 只测“东西”或“北南”方向:按 或 键选取并按“确认”键,再按“功能”键,即可进入测量方式的设定。 ② 测四个方向上的数据: 如果测量顺序为先东西,后北南,则“东西”开始闪烁后,按“确认”键,然后“北南”开始闪烁,再按“确认”键,即可进入测量方式的设定。 如果测量顺序为先北南,后东西,则“东西”开始闪烁后,按“∧”或“∨”键先选择“北南”,按“确认”键,然后“东西” 开始闪烁后,再按“确认”键,即可进入测量方式的设定。 3. 测量方式的设定:(↑ 表示从下到上测孔 ; ↓ 表示从上到下测孔) 按 或 键来选择“
15、↑”或“↓”,选取完毕,按“确认”键,进入深度起测点的设定。建议测量方式采用“↑”,即从下到上的方式。 4. 起测深度点的设定 先从深度的百位开始设定,百位数只能为0或1,深度值的小数位只能为0或5,可通过 或 键调节数字。深度起测点设定完毕,按“确认”键,进入测量步长的设定。 5. 测量步长的设定 通过 或 键选取“.5”米或“1”米测量步长,选好后,按“确认”键。检查所设置的工程参数无误,按“确认”键,进入测孔状态进行实际测量。 6. 测量参数的修改 若以上参数设置有误,则按“功能”键进入参数修改状态,然后通过“功能”键选择要修改的参数。修改完毕按“确认”键,再按“功能”键
16、逐个修改参数,直至“测量步长”,按“确认”键存贮。 3.2.3 数据重测 在测孔过程当中如果想要修正已存储但有疑问的点,可按“重测”键。利用“∧”或“∨”键观察,找到该点,将探头放到该点所对应的深度,按“存储”键即可修改该点数据。此时,显示屏第三行显示的为当前测量值,第四行显示的为该点已存的数据值。修正后,按“重测”键退出,并将探头再次放到被中断的(未存储的)深度点,按“存储”键记录此点的数据,然后继续进行测量。 注:可疑点的修正只能在测量中的方位上进行,已测方位不可修改。 3.3 状态测试 “测试”状态用于对测读仪本身进行功能性检查。 当显示屏上显示“请输入命令!”时,按“测试”
17、键将进入测试状态,再按“测试”键,退回到上一级提示行“请输入命令!”。 3.4 数据显示 1. 当显示屏上显示“请输入命令!”时,按“调显”键将进入调显状态,按“功能” 键可返回上一级。 2. 通过 或 键选择孔号,按“确认”键进入显示状态。 3. 若操作者不知所存的孔号,在“输入孔号”的状态时再次按“调显”键就可以显示所有已测孔号。按“调显”键可以翻页显示,直至显示“※”为止,此时表示所有已存储的孔号显示完毕,操作者记住所要调显的孔号,按“确认”键返回到“输入孔号”状态,输入所要调显的孔号,按“确认”键即可。 4. 通过 或 键选择不同深度进行观察。若所存仅为两个方位,按“确
18、认”键将返回到“请输入命令!”状态。若所存为四个方位,按“确认”键后将显示另外两个方位北南的数据,观察后,再次按“确认”键将返回到“请输入命令!”状态。 3.5 数据删除 当显示屏上显示“请输入命令!”时,按“清除”键将可进行删除操作 1. 按“功能”键,显示“输入要删除孔号:”,通过“∧”或“∨”键选择孔号后按 “确认”键,显示“确认删除吗?”,若确认要进行删除,则按“清除”键;若放弃删除,则按“功能”键则并返回到“请输入命令!”状态。 2、按“清除”键,显示“确认删除吗?”,按“清除”键,将会删除全部已存数据。 如不想全部删除,除“存储”、“背光”键外,任何键都将退出删除操作
19、 注:该命令应用要慎重,数据删除后将无法恢复。 第4章 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 4.1 安装与卸载 4.1.1 运行环境 1) 操作系统 Windows95/98/XP 2) 最低配置 CPU: 奔腾133Mhz 内存: 32MB 显示卡:标准VGA,256色显示模式以上 硬盘: 300MB 驱动器:倍速CD-ROM以上 4.1.2 安装 如果已经安装过2.0版的软件,请在安装新软件前,把安装路径下 “Support”文件夹下的db1.mdb保存到另一个目录下。 双击Setup.exe,点击“下一步”即可完成安装,安装的默认路径为“C:\Program Files\
20、CX测斜仪”,安装完毕,将会给出“成功”提示,并在桌面生成图标。 4.1.3 卸载 点击“开始”→“程序”→“测斜仪”→“删除 cx-03”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是”,软件将被自动卸载。 4.2 测值保存方式 1. 测斜仪测量值保存在数据库中,每一次的测量值即一条记录。 2. 目录则分为三级,第一级为A目录(红色的文件夹图标),第二级为B目录(蓝色文件夹图标),第三级为C目录(黄色文件夹图标),而C级目录下存放的是测斜仪的测量记录。 3. 要注意的是:A级目录下只能保存B级目录,B级目录下只能保存C级目录,C级目录下只能保存记录。 4.3 界面窗口介绍 软件的主窗口界面如
21、下图所示: 整体窗口分为五个大部分,即菜单、工具栏、记录显示区、列表区、绘图区。 4.3.1 菜单 主菜单各项说明如下: 文件:包含记录的新建、保存、关闭、打印等功能。 编辑:包含复制、粘贴、删除记录或目录,修改及修正记录数据,选择初测记录,修改工程信息。 查看:选择不同的数据处理结果进行查看,选择深度位移图或位移速率图进行显示。 图表:修改图形的坐标,增删曲线等。 数据:接收测读仪数据,导入外部数据。 系统设置:设置仪器型号等。 4.3.2 工具栏 如下图所示: 工具栏中前几个按钮从左到右分别为新建、打开、保存、复制、粘贴、打印、帮助,下面把后几个按钮
22、详细介绍一下: 绘图比例框:选择不同的比例,对绘图区的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显示。 选择曲线框:在显示深度位移图或位移速率图时,可通过此框选择不同的曲线来改变它的属性。 选择线型:改变当前选择曲线的线条样式。 选择线宽:改变当前选择曲线的线条粗细。 选择颜色:改变当前选择曲线的线条颜色。 4.3.3 记录显示区 在软件开始运行时,所有数据库中的记录会被显示在此区域内。 在使用中,可以通过记录区的右键菜单进行打开、复制、粘贴、删除等操作。选中记录区的任何一个记录或目录点击右键,就会立刻弹出右键工具菜单,如右图: 4.3.4 列表区 单击了记录显示区的A、B、C级目录后,列表区会显
23、示此目录下的详细信息,当打开了某条记录后,此区域就会显示打开记录的测量数据 及处理数据,不同类型的数据可通过“查看“菜单来选择显示。 4.3.5 绘图区 打开了某条记录后,在此区域会显示深度位移图或位移速率图。 4.4 获取数据的几种方式 添加新的测斜仪数据到数据库中,有以下种方式,分别为:读取测读仪数据、手工输入数据、读取TXT和DAT文件、导入2.0版的数据库记录,下面将逐一进行说明。 4.4.1 读取测读仪数据 1) 在断电状态下,将通讯电缆的两头分别与测读仪的“传感器”插头和计算机的COM口连接好 2) 按下测读仪电源开关,测读仪显示“北京航天万新科技有限公司”,并且会发
24、出一声鸣叫,之后测读仪显示“请输入命令!”。 3) PC机上电,双击桌面图标,启动数据处理软件。 4) 单击“系统设置”菜单下的“仪器设置”命令,设置串口及仪器类型,确定。 如果每次接收数据的串口和仪器类型都是相同的,那么不需要每次都设置。 5) 单击“数据”菜单下的“接收数据”命令,弹出如图 4-3-1所示对话框: 6) 输入测孔编号后,点击“接收”按钮,测读仪发出第一声鸣叫,表示数据传输开始,发出第二声鸣叫,表示数据传输结束。 7) 数据传输完毕后直接返回到主界面。 4.4.2 手工输入数据 1) 新建一个记录。 2) 打开此记录,并选择“编辑“菜单下的“修改”项,将数
25、据输入即可。 注:新建记录和修改数据可参考4.6.3和4.7.2小节。 4.4.3 读取TXT和DAT文件 单击“数据”菜单下的“数据导入”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相应的数据类型,然后点击“打开”按钮即可,下面分别介绍: 1) TXT文件 这里能导入的文本文件包括V1.0,V2.0系列软件输出的文本文件。 2) DAT文件 这里的*.dat 文件只是指V3.0软件导出的dat文件,不能导入v1.0系列的dat文件。 4.4.4 导入2.0版的数据库记录 单击“数据”菜单下的“数据导入”命令,在弹出对话框的文件类型中选择MDB,选择mdb文件后,点击“打开”按钮,弹出如右图所
26、示的对话框。 在名称框中输入一个新的A级目录名,单击“开始”按钮,开始导入数据,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可能较长,需耐心等待。 4.5 导出数据 4.5.1 导出TXT文件 在列表区单击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输出文本”命令,选择一个路径,点击“保存”按钮即可。 4.5.2 导出DAT文件 1) 如果导出的是记录则可以跳过此步,直接执行第二步。选择“系统设置”菜单下的“导出路径”命令,选择保存的路径,点击“确定”按钮。 2) 在记录区选择要导出的目录或记录,单击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数据导出”命令即可。 4.6 记录管理 4.6.1 打开记录 有以下两种方式打开记录: 1)
27、 在记录区双击要打开的记录即可。 2) 在记录区选中要打开的记录,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打开”项即可。 4.6.2 保存记录 要保存当前打开的工程记录,请单击“文件”菜单下的“保存”命令,或单击“另存为”命令将记录保存到另一个目录下。 4.6.3 新建记录或目录 新建有两种方式,分别为: 1)单击“文件”菜单下的“新建”命令,弹出如右图所示对话框: 在左侧的项目选择列表中选择你要新建的项目,然后单击位置后的“...”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一个新建的目录,返回后,输入新建名称,单击“确定”即可 2)在记录区中选择要新建记录或目录的项目,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
28、择“新建”命令即可。 4.6.4 删除记录或目录 在记录区选择要删除的记录或目录,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删除: 1) 单击“编辑”菜单下的“删除”命令进行删除。 2) 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删除”项进行删除。 注:不能对当前打开的记录进行删除。 4.6.5 复制记录或目录 步骤如下: 1) 在记录区选择要复制的记录或目录,单击“编辑”菜单下的“复制”命令。 2) 在记录区选择要粘贴此项的目录,单击“编辑”菜单下的“粘贴”命令即可。 但需要注意:A级目录下只能粘贴B级目录,B级目录下只能粘贴C级目录,C级目录下只能粘贴记录。 例如:在记录区选择了一个C级目录,单击“复制
29、命令,然后再在记录区选择一个B级目录,单击“粘贴”命令,这样这个C级目录就被复制到了B级目录下。如果你粘贴时选择的不是B级目录而是A级目录,那么软件将会给出“一级目录下只能复制二级目录”的提示。 4.7 数据处理 4.7.1 选择初测记录 有以下两种方式来选择初测记录: 1) 选择“编辑”菜单下的“初测记录”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一条记录即可。 2) 在记录区选择要作为初测的记录,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作为初测值”命令即可。 4.7.2 修改数据 如果要修改个别的数据,请单击“编辑”菜单下的“修改数据”命令,弹出如下对话框,单击要修改的项,在编辑框中输入新值即可。
30、 注:只能修改东、西、北、南测值。 4.7.3 数据修正 如果要对数据进行整列的修改,请单击“编辑”菜单下的“数据修正”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你所要修正的测值,然后输入修正值,点击“确定”按钮,数据处理成果列表自动更新。 4.8 图表绘制 4.8.1 深度-位移曲线 只有打开了一个工程记录或接收了新的数据,才可以查看“深度位移曲线图”。 1) 显示 单击“查看”菜单下的“深度位移曲线图”命令即可。 2) 添加曲线 有两种方式添加曲线: 一 在记录区选择要添加的记录,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添加为位移曲线”命令即可。 二 单击“图表”菜单下的“绘图格式
31、命令,弹出如下所示对话框: 选择“位移曲线”选项卡,点击“添加曲线”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一条记录即可。 3) 删除曲线 单击“图表”菜单下的“绘图格式”命令,弹出如上所示对话框,选择“位移曲线”选项卡,在“选择曲线”框中选择要删除的曲线,点击“删除曲线”按钮即可。 4) 属性设置 曲线的线型,线宽,颜色等可直接在主窗口的工具栏中改变,也可以在上述的对话框中改变。 5) 坐标设置 单击“图表”菜单下的“设置坐标”命令,弹出如下所示对话框: 其中“刻度”前的“自动”核选框表示:如果选中,那么软件会根据输入的最大和最小值计算刻度值;如果不选,那么软件会根据输入的最小值
32、及刻度值计算出最大值。 4.8.2 位移速率曲线(最大位移) 1. 显示:单击“查看”菜单下的“时间速率图(东向)”或“时间速率图(北向)” 项下的“最大位移”命令即可。 2. 最大位移的时间速率图的原理如下: 设添加了N条曲线,将这N条曲线按时间先后进行排序。设排序后它们的观测时间依次为T1,T2…Tn(T1≤T2≤…≤Tn),初测记录的观测时间为T0。这N条曲线的最大位移依次为S1,S2…Sn,那么每条曲线的位移变化速率为 Di=(Si –Si-1)/(Ti-Ti-1) 在速率图中,横坐标为观测时间Ti,纵坐标为位移变化率Di(单位:mm/天) 。 4.8.3 位移速率曲线
33、深度选择) 1) 显示 单击“查看”菜单下的“时间速率图(东向)”或“时间速率图(北向)”项下的“深度选择”命令即可。 2) 添加 单击“图表”菜单下的“绘图格式”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速率曲线”选项卡,点击“添加曲线”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某一深度即可。 3) 删除 单击“图表”菜单下的“绘图格式”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速率曲线”选项卡,在“选择曲线”框中选择要删除的深度,点击“删除曲线”按钮即可。 深度选择的时间速率图的原理如下: 设填加了N条曲线,将这N条曲线按时间的先后进行排序,设排序后它们的观测时间依次为T1,T2…Tn(T1≤T2≤…≤Tn),初测
34、记录的观测时间为T0。设对应某一深度值Di,这N条曲线的位移值依次为S1,S2…Sn,那么每条曲线在这一深度处的位移变化速率为 Di=(Si –Si-1)/(Ti-Ti-1) 在图中,横坐标为观测时间Ti,纵坐标为位移变化率Di(单位:mm/天) 。 4.9 报表的签署 单击“图表”菜单下的“绘图格式”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报表签署”选项卡,输入“监测评价”和“测量单位”两项,“测试者”和“校对者”两项需要责任人亲笔签名。 4.10 打印 1) 纸张大小为A4(210×297毫米)。 2) 选择“文件”菜单下的“打印”命令,数据表和图形将一起被打印。 3) 如果只想打印数
35、据表 或图形,那么在相应的区域内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打印”命令即可。 4) 打印数据表时,根据列表区内调整的各项间的宽度来打印数据表。 第5章 维护保养及故障诊断 5.1 使用后的保养 1) 保持清洁:每次使用测斜仪后,应当用清水冲洗探头,将泥沙等污物清理干净并吹干,给轮轴上润滑油,避免生锈,一旦生锈后应当及时除锈; 注:在上润滑油时,不要给各电缆接头的针或孔上涂油,以免影响导电性能。 2) 测头要轻拿轻放 测斜仪属于精密仪器,应当轻拿轻放,特别是测头。测头中的传感器是石英挠性加速度计,耐冲击100g,在受到强烈撞击时,可能损坏传感器。 3) 电池的保养 当测斜仪不
36、使用时,为了不损坏电池,应当隔半个月进行一次充电,长期不充电可能造成电池的损坏。 5.2 常见故障诊断及排除 5.2.1 常见故障及原因 常见故障 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显示字迹不清晰 显示屏老化,或受环境温度及电源电压影响。可调整W3电位器,改变数据显示的对比度,使显示字迹清晰可辨。最好在电源电压为4.5V时调整其对比度效果最佳。 显示屏无信号 电池电压低或电池损坏。检查供电电路是否开路。 没有数据显示 信号传输电路不通;测头损坏。 显示的数据值太大或固定不变 测头中传感器损坏或供电电压不正常。 显示数据时有时无 信号传输通路接触不良。 “正”、“负”方向测试数
37、据差别太大(在室内短测试管检测中) 测斜仪参数变化,应进行不对称性调整。 “正”、“负”方向测试数据差别太大(在工地测试管中) 测斜管埋设不良;管中有异物;因电缆盘绕,使测头受到扭转力矩。 数据不稳定(在室内短管中) 测头传感器受潮;电缆绝缘性差;测读仪电压低,受潮。 充不上电 电池损坏;充电器工作不正常;保险丝断路。 测斜仪工作时间短 充电时间短,一般充电时间不应少于15小时。 与PC机不能正常通讯 通讯电缆中导线折断或PC机、测读仪的通讯接口损坏。 5.3 率定 测斜仪和其它工程监测仪器一样,需要定期检定(率定),一般一年一次。 率定时,主要是对测头的灵敏度
38、标度因数、零偏、正反向不对称性、电缆绝缘度等进行检定和调整。 率定工作要求在有检定资质或行业授权的单位进行。 5.4 各连接器针脚定义 针 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传感器 连接座 测头输 出信号 电源地 -15V (空) +15V 信号地 通讯连接器 测读仪插头 数据接收 数据发送 地 —— —— —— 计算机插头 —— 数据接收 数据发送 —— 信号地 —— 第6章 售后服务 凡有三十三所质量管理部门开出的合格证产品,厂家对产品实行一年保修,在一年之内凡因质量问题造成的故障,由厂家免费维修或更换,凡因使用
39、不当造成的故障,实行有偿维修。 注:测头上的导轮、电池不在保修范围,加速度计若是人为损坏(摆片折断)也不在保修范围。 电话:010-63791786转705或615 手机:13911360670 13911360675 13910197109 传真:010-63791783 网址: E-Mail:wonew@ 保养及操作要点手册 保养: a. 测读仪 1. 轻拿轻放,避免摔撞 2. 使用完毕,保持仪表键面清洁 3. 电池正常使用电压为4.8v以上,充电时间宜在15~16小时; 当测斜仪不使用时,为了不损
40、坏电池,应当隔半个月进行一次充电,长期不充电可能造成电池的损坏。 b.电缆 1. 请保存好上下接头插孔的护帽,每次使用完后盖好,避免进入泥沙和水渍防止短路。 2.使用时,应用扳手拧紧电缆下接口和测头连接处,避免水压过大测头进水。 3. 电缆两端的接头长期使用容易损坏,在拆卸时不要横向折或用力拉。 c.测头 1. 测斜仪属于精密仪器,应当轻拿轻放,特别是测头。测头中的传感器是石英挠性加速度计,耐冲击100g,在受到强烈撞击时,可能损坏传感器。 2. 每次使用测斜仪后,应当用清水冲洗探头,将泥沙等污物清理干净并吹干,尤其是轮子,轮子内的轴承为精密轴承,沙粒等细小杂质容易使滚
41、珠磨损,所以给轮轴上润滑油,既可避免生锈,也可延长使用寿命,一旦生锈后应当及时除锈;(注:在上润滑油时,不要给电缆的上下接头的针或孔上涂油,以免影响导电性能。) 操作要点: 1、 读数仪每次充电要在12个小时以上,电压一般在5.5V左右,可保证一天的正常使用。若电压在4.6V以下时,则需要充电。 2、 打开测读仪电源开关后,出现“请输入命令”,即可进行“测试”、“调显”、“功能”、“清除”等四项操作。 3、 在接上探头后,使用“测试”键才显示有效数据(未接通探头时显示的数字没有意义)。用此命令可以了解电池电压,观察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 4、 在使用“功
42、能”键进行参数设置时,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1) 系统的默值分别是: 孔号:25 方向:东西北南 测量方式:♂ 深度:125.5米 步长:0.5 (2) 如果要改变以上的某项设置,都必须以“确认”键来进行。 (3) 关于“方向”的设置,系统的默认值是“东西北南”四个方向都要测量,如果只需测其中的“东西”或“北南”两个方向,就需要重新设置。 设置步骤如下: 在光标跳到“东西”时, 若只需选“东西”方向,则在“东西”出现后,按“确认”键,此时出现“北南”,按“功能”键跳过。 若需选“北南”方向,则需首先按“∧”或“∨”键,选择“北南”方向后按“确认”键,此时出现“东西”,按“功能”键跳过。 ●选择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就必须全部测量。如果只测量了其中的两个方向,则数据将出现乱码,是无效数据。 ●“确认”选择了两个方向,就必须测量两个方向;“确认”选择了四个方向,就必须测量四个方向。否则,数据将出现乱码。 (4) 深度和步长要匹配。当孔深出现0.5米时,步长不能设置为1米,若设置数据将出现乱码。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