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觉遵守考场纪律如考试作弊此答卷无效 密 封 线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新时代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院(系)_______ 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3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政治文化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以下哪种研究方法侧重于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来了解政治文化?( ) A. 案例研究
2、 B. 实证研究 C. 历史研究 D. 比较研究 2、在研究政治稳定的影响因素时,以下哪个方面的变化最容易引发社会政治的不稳定?( ) A. 经济政策 B. 人口结构 C. 政治制度 D. 文化传统 3、国际政治中的联盟理论认为,国家会基于共同利益结成联盟。以下哪种情况下国家更倾向于结成联盟?( ) A. 国际形势稳定 B. 自身实力强大 C. 面临共同威胁 D. 文化差异较小 4、对于政治改革的动力,以下哪种因素常常是推动政治体制进行改革的重要外部压力?( ) A.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B. 民众的政治诉求 C. 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 D. 政治领导人的个人
3、意志 5、在思考政治权力的制约方式时,以下哪种方式通过法律规范来约束权力的行使?( ) A. 法律制约 B. 道德制约 C. 社会舆论制约 D. 内部监督制约 6、对于政治文化的教育传播,以下哪种教育方式在培养公民的政治素养和价值观方面效果显著?( ) A. 学校教育 B. 家庭教育 C. 社会教育 D. 以上都是 7、在国际政治中,地缘政治理论强调地理位置对国家政治和战略的影响。以下哪个地区因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而备受关注?( ) A. 南极洲 B. 非洲 C. 中东 D. 南美洲 8、政治制度的变迁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推动。以下哪种因素可能引发政治制度的根
4、本性变革?( ) A. 领导人更替 B. 经济危机 C. 文化交流 D. 科技进步 9、政治制度的适应性对于其存续和发展至关重要。以下哪种情况表明一个政治制度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 A. 拒绝变革,维持现状 B. 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 C. 忽视民众需求,独断专行 D. 排斥外部经验,自我封闭 10、关于政治决策的民主化,以下哪种方式能够确保决策过程充分反映广大民众的意愿和利益?( ) A. 广泛征求意见 B. 专家论证 C. 领导拍板 D. 以上都是 11、关于政治民主的保障机制,以下哪个机制为公民的政治权利提供了法律上的保护?( ) A.
5、宪法保障 B. 政党制度 C. 选举制度 D. 监督制度 12、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基础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有所不同。在封建社会,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主要来源于什么?( ) A. 宗教神权 B. 人民授权 C. 法律规定 D. 武力征服 13、对于政治合法性的基础,以下哪个方面是现代政治体系获得民众支持和认可的重要依据?( ) A. 政治制度的公正性 B. 政府的治理绩效 C. 领导人的个人魅力 D. 传统文化的延续 14、在探讨政治权力的分配原则时,以下哪种原则强调权力应根据个人的能力和贡献进行分配?( ) A. 平等原则 B. 公正原则 C. 贤能原则 D. 多
6、数原则 15、关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以下哪种现象体现了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政治发展进程中的巨大差异?( ) A. 政治制度的差异 B. 政治文化的不同 C. 政治参与程度的高低 D. 以上都是 16、在国际关系中,理想主义理论强调通过国际合作和国际法实现和平。以下哪个观点不符合理想主义的主张?( ) A.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核心 B. 道德原则应该指导国家行为 C. 建立国际组织可以解决争端 D. 国际秩序应该基于公平正义 17、政治发展的道路具有多样性。以下哪个国家的政治发展模式具有独特性?( ) A. 美国 B. 英国 C. 日本 D. 中国 18
7、在探讨国际政治中的区域一体化时,以下哪个组织在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A. 北约 B. 欧盟 C. 非盟 D. 东盟 19、政治决策的科学化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和信息。以下哪个环节在政治决策科学化过程中最为关键?( ) A. 问题界定 B. 方案拟定 C. 后果预测 D. 方案抉择 20、对于政治沟通的方式,以下哪种手段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成为政治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 ) A. 传统媒体 B. 社交媒体 C. 政府公告 D. 学术研究 21、政治决策过程涉及众多因素和参与者。在一个民主国家中,以下哪个机构通常在政策制定中发挥主导作用?(
8、 A. 利益集团 B. 立法机关 C. 司法机关 D. 媒体 22、在研究政治体系的功能时,以下哪个功能是确保政治体系稳定运行和社会秩序良好的基础?( ) A. 利益整合功能 B. 政治动员功能 C. 社会控制功能 D. 文化传承功能 23、政治参与是公民表达政治意愿和影响政治决策的重要途径。以下哪种政治参与方式属于间接参与?( ) A. 参加选举投票 B. 街头示威游行 C. 个人直接向政府提出建议 D. 暴力抗争 24、国际政治中的相互依存理论认为,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日益紧密。以下哪种现象体现了国际政治中的相互依存?( ) A. 贸易保护
9、主义加剧 B. 全球气候变化合作 C. 军事对抗不断升级 D. 文化交流减少 25、对于政治社会化的效果评估,以下哪个指标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个体对政治体系的认同和支持程度?( ) A. 政治知识水平 B. 政治参与意愿 C. 政治信任度 D. 以上都是 26、在思考政治制度的创新时,以下哪种因素为制度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动力?( ) A. 技术进步 B. 社会需求 C. 文化交流 D. 以上都是 27、对于政治权力的集中与分散,以下哪种观点认为在特定情况下适度的权力集中有助于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 ) A. 集权主义观点 B. 分权主义观点 C. 平衡论观点
10、D. 以上都不是 28、政治权力的来源具有多样性。在现代民主国家,政治权力的最终来源通常被认为是哪里?( ) A. 君主 B. 政府 C. 人民 D. 宗教领袖 29、关于政治冲突的解决方式,以下哪种方法更注重通过和平、协商的途径化解矛盾?( ) A. 武力镇压 B. 政治谈判 C. 经济制裁 D. 外交孤立 30、在探讨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时,以下哪种方式对个体政治观念和行为的形成影响最为深远?( ) A. 家庭 B. 学校 C. 工作场所 D. 大众传媒 31、政治文化的差异会导致不同国家的政治行为和政策选择有所不同。以下哪种政治文化因素可能影响一个国家的外
11、交政策?( ) A. 对权力的态度 B. 对民主的理解 C. 宗教信仰 D. 以上都是 32、在思考政治制度的评价标准时,以下哪个因素是判断制度优劣的首要考量?( ) A. 制度的效率 B. 制度的民主性 C. 制度的稳定性 D. 制度的适应性 33、政治意识形态对政治行为和政策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以下哪种意识形态强调自由市场和最小化的政府干预?( ) A. 社会主义 B. 保守主义 C. 自由主义 D. 法西斯主义 34、政治制度的设计需要考虑权力分配、机构设置等多方面因素。以下哪种权力分配模式更有利于防止权力滥用?( ) A. 高度集中 B. 分
12、散制衡 C. 行政主导 D. 立法至上 35、在政治发展理论中,现代化理论认为政治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以下哪个方面的现代化通常被视为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 A. 政治文化的世俗化 B. 政治权力的世袭化 C. 政治决策的神秘化 D. 政治参与的有限化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于政治文化中的政治信仰,以下哪些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 A. 对政治制度的坚定信念 B. 对政治领袖的崇拜 C. 对政治理想的追求 D. 对政治原则的坚守 2、对于政治稳定与政治变革的关系,以下表述恰当的有:
13、A. 政治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政治变革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B. 政治变革是推动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但必须在保持政治稳定的前提下进行。 C. 合理的政治变革可以促进政治体系的自我完善和适应能力,有助于维护长期的政治稳定。 D. 政治稳定和政治变革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 3、在分析中国的民族政策时,以下哪些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 A.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B. 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C. 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14、D. 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加强民族地区人才队伍建设 4、在分析中国的质量强国战略时,以下哪些是推动质量提升、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途径? A. 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质量技术支撑能力 B. 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推动企业质量管理创新 C. 加强质量监管,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 D. 推进质量文化建设,营造重视质量的社会氛围 5、在分析政治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关系时,以下哪些观点是合理的? A. 政治文化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演变 B. 社会变迁推动政治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C. 政治文化对社会变迁具有一定的引领和塑造作用 D. 社会变迁必然导致政治文化的彻底变革 6、全
15、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全面从严治党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A.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B.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 C.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 D.坚决反对腐败,保持党的肌体健康 7、对于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以下哪些方面是改革的重点和目标? A.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B.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的优势 C.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D. 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8、在研究政治稳定与政治变革的
16、关系时,以下哪些观点是恰当的? A. 适度的变革有助于维护稳定 B. 稳定是变革的前提 C. 变革必然导致不稳定 D. 稳定和变革可以相互促进 9、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A.增强党和国家活力 B.调动人民积极性 C.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D.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0、对于政治参与中的精英参与和大众参与,以下哪些表述是准确的? A. 精英参与在某些情况下能够提高决策效率 B. 大众参与能够体现民主的广泛性 C. 两者需要相互结合和平衡 D. 精英参与必然导致政治不平等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15分) 1、(本题5分)解释政治心理学中的政治
17、动机,探讨政治动机的类型、形成机制和对政治行为的驱动作用。 2、(本题5分)详细阐述政治经济学中的政治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探讨政治因素如何影响资本市场的运行和监管。 3、(本题5分)分析政治革命中的革命动员策略,探讨如何有效地动员民众参与革命并实现革命目标。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1、(本题10分)详细阐述政治制度的设计原则和评价标准,探讨如何根据国情和时代需求构建科学合理、富有活力的政治制度。 2、(本题10分)论述政治制度的比较优势与借鉴融合,分析不同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相互借鉴和融合,推动政治制度的创新发展。 3、(本题10分)分析政治文化中的历史记忆,探讨历史事件、人物和传统对政治文化形成和演变的影响,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历史记忆,塑造积极的政治文化。 第7页,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