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__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社区思想政治教育》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中,关于历
2、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 B. 偶然性对历史发展的进程不起任何作用 C. 历史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D. 要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中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 2、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以下哪种文化建设方针能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A.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D. 以上方针均是 3、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以下关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表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 ) A.
3、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但不是主要标准 4、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识论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以下哪一项更能深入地加以理解?(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 B. 实践只是认识的来源,对认识的其他方面没有影响 C. 认识可以独立于实践而存在和发展 D. 实践对认识的作用是有限的 5、在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时,以下哪种观点指出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暴力机构?( ) A. 国家是公共权力的代表 B. 国家是调和阶级矛盾的
4、机构 C. 国家是独立于社会各阶级的实体 D. 以上观点均不正确 6、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在现代经济中,以下哪种劳动形式对于创造价值的作用日益突出?( ) A. 体力劳动 B. 脑力劳动 C. 简单劳动 D. 复杂劳动 7、马克思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对于理解现代市场经济具有重要价值。在市场经济中,以下哪种商品的价值量最难确定?( ) A. 标准化生产的工业产品 B. 个性化定制的服务 C. 农产品 D. 金融衍生品 8、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以下关于历史决定论的理解,哪一项不准确?( ) A. 历史发展
5、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人类可以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并利用规律来推动社会进步 C. 历史决定论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D. 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普遍的,但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可能有特殊的表现形式 9、在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中,对于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和批判性,以下理解不准确的是( ) A. 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社会的真实矛盾和不平等 B.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C. 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意味着它完全脱离了社会现实 D. 对意识形态的批判有助于揭示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10、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人类社会
6、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以下哪个原则被认为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关键?( ) A.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B. 实行按劳分配 C. 实现共同富裕 D. 加强计划经济的调控作用 11、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为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演进提供了重要框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下哪个方面的任务最为艰巨和紧迫?( ) A. 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水平 B. 完善政治制度,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C. 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民素质 D.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差距 12、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中,关于质量互变规律的内涵和意义,以下哪种表述是正确的?( ) A. 质量互变规律认为事
7、物的发展是连续性的,没有阶段性的变化 B.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质量互变规律对事物的发展没有实际的指导作用,只是一种抽象的理论 D. 事物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独立的,没有内在的联系 13、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强调实践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对于科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以下哪种说法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A. 科学知识是科学家头脑中纯粹的理性思考的结果 B. 科学知识是通过对前人理论的继承和总结得来的 C. 科学知识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检验和修正而形成的 D. 科学知识是由权威机构和专家认定的
8、14、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矛盾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 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基本矛盾,是一种完美和谐的社会形态 B.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得到解决 C.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对抗性的,必须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来解决 D.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完全相同的 15、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论,以下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哪一个是准确的?( ) A. 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实行按需分配,人们的思想觉悟极高,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B. 共产主
9、义社会是一个物质极度匮乏、人们精神空虚的社会 C. 共产主义社会仍然存在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 D. 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没有任何现实可能性 16、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解放理论,以下哪种解放是人的全面解放的重要方面,包括摆脱宗教束缚、实现思想自由?( ) A. 政治解放 B. 经济解放 C. 思想解放 D. 以上解放均是 17、马克思主义的资本循环理论认为,资本循环是资本实现价值增殖的重要环节。以下关于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在空间上并存 B.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在时间上继起 C
10、 产业资本的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D. 只要保证其中一种职能形式的循环,就能实现资本的正常循环 18、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以下哪种国际关系准则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破坏了国际公平正义?(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实力原则 C. 平等互利原则 D. 以上原则均不是 19、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中,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职能也在不断演变,以下哪种职能在现代国家中日益凸显?( ) A. 政治统治职能 B. 社会管理职能 C. 经济调节职能 D. 文化引领职能 20、在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
11、辩证法时,以下哪个观点强调了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 A. 质量互变规律 B. 否定之否定规律 C. 对立统一规律 D. 以上规律同等重要 21、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以下对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产生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B. 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流通过程不产生剩余价值 C. 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就能必然获得剩余价值 D.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所在 22、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社
12、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下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观点的阐述,哪一项更能准确揭示其内在逻辑?( ) A.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 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C. 先进的生产力必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生产关系 D. 生产力的要素构成决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23、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经济上的表现包括哪些方面?( ) A.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B.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 C.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D. 以上都
13、是 24、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在现实社会中,以下哪种因素最制约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 A. 科技发展水平 B. 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 C.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D. 个人的能力和素质 25、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中,文化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非意识形态属性。以下关于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理解不准确的是?( ) A. 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 B.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C. 是文化的全部内容 D. 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20分) 1、(本题5分)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发展的社会参与理
14、论,解释社会参与的途径和意义。 2、(本题5分)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请详细阐述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以及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举例说明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本题5分)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发展的社会治理创新的调适机制理论,解释调适的内容和意义。 4、(本题5分)详细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论,阐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实现的必然性。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25分) 1、(本题5分)材料:“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表面上强调民主和平等,但实际
15、上权力往往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剖析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本质,揭示其形式与实质之间的矛盾,思考实现真正民主的条件。 2、(本题5分)阅读以下关于社会阶层流动的材料:“在资本主义社会,阶层固化现象严重,社会底层向上流动的机会有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理论,分析资本主义社会阶层流动的障碍和机制,探讨促进社会阶层合理流动的策略。 3、(本题5分)材料: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法治的要求越来越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法治观,分析法治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探讨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4、(本题
16、5分)材料:“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请结合具体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深入分析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关系,探讨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 5、(本题5分)材料:“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事物的联系性和发展性,以及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看待和处理问题。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1、(本题10分)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步观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体现。 2、(本题10分)论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阶段划分理论,阐述其对认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特征的作用。 3、(本题10分)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理论,论述其对以科技创新驱动社会发展的意义。 第6页,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