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速公路网规划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 2004年12月17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已经国务院审议通过 交通部规划研究院 二○○四年九月 组织单位: 交通部综合规划司 研究单位: 交通部规划研究院 主管院长: 张剑飞 戴东昌 主管总工: 杨文银 关昌余 陈胜营 项目负责人: 关昌余 肖春阳 参加人员: 金敬东 胡贵麟 信红喜 杨爱国 范振宇 曾学福 徐 丽 徐华军 陆晓华 庞俊达 王开山 彭汉秋 孙贵安 李海峰 李 颖 张立
2、彬 马 骥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专题研究及承担单位 专题之一: 国家高速公路网概念研究 承担单位: 交通部规划研究院 专题之二: 发达国家高速公路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承担单位: 交通部科学研究院 交通部规划研究院 专题之三: 我国城镇发展趋势及其对高速公路布局的影响 承担单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交通部规划研究院 专题之四: 主要公路通道交通需求分析 承担单位: 交通部规划研究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题之五: 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研究 承担单位: 交通部规划研究院
3、 长沙理工大学 专题之六: 国家高速公路网路线命名与编号 承担单位: 交通部规划研究院 目 录 1概述.. 1 1.1 规划的目的.. 1 1.2 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5 1.3 规划工作过程.. 6 1.4 规划研究内容框架.. 8 1.5 规划概要.. 9 2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回顾与评价.. 16 2.1 公路发展概况.. 16 2.2 高速公路发展历程.. 19 2.3 高速公路发展现状评价.. 23 3发达国家高速公路发展经验与启示.. 27 3.1 发展历程.. 27 3.2 经验与启示.. 34 4面临的形势和需求.. 4
4、1 4.1 公路交通面临的形势.. 41 4.2 公路交通需求趋势分析.. 48 4.3 高速公路规模需求分析.. 51 5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功能定位与规划目标.. 60 5.1 战略取向.. 60 5.2 功能定位.. 61 5.3 规划目标.. 66 6布局规划.. 68 6.1 布局思路和方法.. 68 6.2 布局原则.. 70 6.3 布局研究.. 71 6.4 布局方案.. 82 6.5 布局效果.. 89 7路线命名编号.. 92 7.1 公路命名、编号的一般宗旨.. 92 7.2 国外干线公路编号简介.. 93 7.3 我国公路命名、编号现状..
5、 98 7.4 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编号方案.. 99 8实施设想.. 107 8.1 建设进展与资金需求.. 107 8.2 近期建设目标.. 107 9措施建议.. 110 附表.. 114 1概述 1.1 规划的目的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服务性产业,是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基础,是将世界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深刻地指出:“在一切改良中,以交通运输改良最为有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交通运输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高速公路是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出现的为汽车运输提供特别服
6、务的交通基础设施,是20世纪新技术成果在交通运输基础领域的重大突破和具体应用。美国“国家工程院”评选出的20世纪20项重大科技成就和突破中,汽车名列第二,高速公路系统名列第十一。由此可见,汽车和为之服务的高速公路在现代文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内外经验表明,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适等经济技术特点,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交通安全性,对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经过7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目前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了20万公里。其中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构筑起与本国经济社会发展
7、相适应的高速公路网。审视世界高速公路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以“快速、安全、舒适、大容量”为特征的高速公路如同汽车一样,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深刻影响着它所服务的每一个人和触及的每一寸土地。高速公路是重要的国家资源,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国家安全等都具有重要价值。高速公路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和现代生活的组成部分。发达的高速公路网不仅是交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近十多年来,伴随着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我国陆路、航空、水路交通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高速公路建设成就尤其令世人瞩目。从1988年我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通车开
8、始,经过16年的发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接近3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位。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拥有了高速公路,有15个省区的高速公路里程超过1000公里。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公路网的整体技术水平,优化了交通运输结构,对缓解交通运输的“瓶颈”制约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是,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总量和民用汽车保有量都处于高速增长时期,运输需求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目前交通紧张状况的缓解还是相对于较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运输水平而言的,公路交通总体上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稳定的。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9、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加快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安全、高效、可持续的交通运输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高速公路网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现有的高速公路不论是数量,还是服务水平,都远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坚定不移地继续加快发展高速公路,是今后公路建设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从发展战略方面看,规划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也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条件。高速公路的发展可以直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实施“五个统筹”发展战略服务,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按照十
10、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将有利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充分竞争。同时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对缩小地区差别、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长远看,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对于我国保持发展后劲,实现长期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从发展规划方面看,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高速公路的发展必须以科学规划为指导,这是由高速公路本身的网络性决定的。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最初是连接主要城市,近几年转向大规模跨省贯通,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带,高速公路发展目前已开始进入网络化的关键阶段。现今建成和在建的高速公路,主要是依据1990年前后制定的“五纵七横”国
11、道主干线规划,这个规划是在当时的社会经济和交通发展背景下提出的,仅有12条路线,覆盖能力有限,与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比已明显不能适应。为确保我国高速公路快速、持续、协调发展,处理好全局与局部利益、近期与长远发展、行业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迫切需要制定全国统一的高速公路网规划,以明确我国高速公路网的远景发展目标、布局框架,指导未来全国高速公路的发展。 从建设方面看,我国公路建设体制以地方为主,在全国高速公路网发展目标和布局框架尚不明确,中央投资比例不高、宏观调控有待加强的情况下,适时制定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有利于合理利用交通通道资源,搞好跨区域通道的布局和衔接;有利于增强中央政府
12、宏观调控能力,整合整体资源优势,更好地指导、协调各省(市、自治区)高速公路建设,以形成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全国性高速公路网络。作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高速公路网规划也是国土利用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行最严格的土地制度的背景下,为保证资源使用的严肃性,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也迫切需要尽快出台高速公路网规划。 从管理方面看,制定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有利于规范高速公路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由于我们没有全国性的高速公路网规划,大量已投入使用的高速公路还没有明确的“身份”和统一的命名编号,与国道网的关系不明确,高速公路网络性的优势没有充分体现,特别是标志的混乱和不规范给使用者带来许多不便,也
13、给高速公路的行政管理、资产管理、运营管理等方面带来了许多困难和问题。随着高速公路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这些现实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依赖于一个系统的总体规划。 总结中外高速公路发展的实践经验,针对当前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保障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安全,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增强中央政府控制力,规划建设国家级的高速公路网络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研究制定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不是就具体工程项目进行决策,而是要从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出发,立足于建立完善的综合运输系统,整合资源、强化功能、提高效率,合理布局国家层次上的统一的高速公路网络。通过规划,力求为我国高速公路的长远发展,构造一个
14、相对稳定的远景框架。在此基础上,促进与之相关政策法规体系的完善,依法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职能和权限,增强各级政府和部门决策的一致性、协调性,更好地适应深化行政体制管理改革的要求。规划的制定,将有利于提高高速公路建设决策的科学性,对于防止重复建设、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总之,在我国构筑完善的国家高速公路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客观需要和迫切要求;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国家安全等都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对交通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而且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积极的影响。 1.2 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2.1 指
15、导思想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基本要求,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国家安全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完善,按照“把握全局、突出重点,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注重效率、兼顾公平”的方针,构建适应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国家高速公路网。 1.2.2 基本原则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要充分体现战略性和全局性,前瞻性和可行性,高效性和协调性。 1.战略性和全局性。规划的制定,要从国家意志和整体利益出发,不仅要立足于公路交通发展,更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综合运输发展、环境
16、保护和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等要求,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服务。要把事关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国防等战略性、全局性的利益作为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前瞻性和可行性。规划的制定,既要着眼于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未来公路交通长远发展需求,充分体现规划的前瞻性,同时也要立足于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实际,注重规划的连续性和在一定时期内的可行性。 3.高效性和协调性。规划的制定,既要适应市场需求,追求效率,为东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也要充分考虑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的现实,注重公平,为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创造
17、条件,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1.3 规划工作过程 本规划由交通部综合规划司组织,交通部规划研究院为主承担研究编制工作,各省(市、自治区)交通厅(局、委、办)成立工作组参与。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实地调查等方式,广泛收集了各类资料,征求地方意见和用户建议;邀请相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世界银行等机构进行咨询,充分吸纳、融汇各领域具有远见卓识的专家和学者的意见与建议。整个研究编制工作体现了开放透明、交流协商、科学严谨的特点。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采用横向联合、纵向结合、国际咨询等开放式的研究方式进行研究。 横向联合:结合交通部确定“十一五”重大课题研究,充分利用行业内外科研、咨询机构
18、资源,加强合作,充实规划研究力量。同时积极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和综合运输研究所、中科院有关研究所、大专院校等单位和专家参与相关课题研究。 纵向结合:请各省(市、自治区)交通厅(局、委、办)成立“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工作组”,参与规划研究工作,使规划方案更符合各地交通发展的实际,并为今后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国际咨询:以召开“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国际研讨会等形式,邀请国外专家和学者进行咨询。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工作从2001年开始,历时近三年: 2001年,交通部规划研究院组建课题组,开展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预研究工作。重点对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必要性、可行性
19、规划应包含的内容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2002年,交通部正式启动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研究编制工作。6月,交通部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由国务院研究室、国家计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交通部有关司局、以及5个省区交通厅的专家和学者参加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研讨会。9月,交通部分华东、华南、西部三个片区,组织有15个省(市、自治区)参加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工作调研,广泛征询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高速公路用户的意见。张春贤部长亲自参加了华南片区的调研工作。2002年底,课题组完成了阶段性研究报告。 2003年3月,交通部在向国务院领导所做的“关于国道主干线建设问题”专题汇报中着重说明了编制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
20、设想,温家宝、黄菊、曾培炎等国务院领导对这一设想给予充分肯定,就编制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问题分别作出了重要批示。温家宝总理批示:“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由国务院审批”。为此,部党组要求加快本规划工作的进度。 2003年10月,张春贤部长主持召开部务会议,对本规划的初步成果进行了审议并予以充分肯定。会议就一些重大问题提出了明确意见和要求,为本规划的完善指明了方向。同月,部综合规划司在西安组织召开会议,征求地方交通主管部门对本规划的意见。11月交通部组织召开行业内外专家会议,对本规划进行了审查。 2003年12月29日,黄菊、曾培炎副总理召集专题会议,听取了张春贤部长就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问题所作的专
21、题汇报,会议原则同意布局的框架,并就规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及相关的重大问题作出重要指示。 2004年4-8月,国家发改委先后主持召开3次专家论证和征求意见会,并就规划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 课题组在广泛吸纳各个方面的领导、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基础上,经过近3年的深入、审慎研究,完成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研究报告。 1.4 规划研究内容框架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由一个总报告和6个专题研究报告组成。 专题一-国家高速公路网概念研究:重点研究高速公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在综合运输体系及公路运输中的作用、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必要性,研究提出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指导思
22、想、基本原则以及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功能定位、技术标准等。 专题二-发达国家高速公路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分析发达国家高速公路的发展背景、过程,总结在高速公路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专题三-我国城镇发展趋势及其对高速公路布局的影响:以各省(市、区)“城镇体系发展规划”等成果为基础,分析未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势、主要区域的城市规模、分布、功能,为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专题四-主要公路通道交通需求分析:鉴别我国主要公路运输通道,分析交通需求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专题五-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研究:从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功能与定
23、位出发,根据我国城市、人口、经济、交通枢纽等布局和交通区位分析,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论证国家高速公路网的规划目标和布局方案。 专题六-国家高速公路网路线命名与编号:借鉴高速公路命名编号的国际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确定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命名与编号方案。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总报告分9个章节: 第一章是规划的概述,简要说明规划的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工作过程、研究内容框架以及规划的主要结论。 第二、三、四章是规划的基础,从分析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总结发达国家的经验、分析未来面临的形势与挑战等3个方面,阐述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为确定国家高
24、速公路网规划目标和布局提供依据。 第五、六、七章是规划的核心,以第二、三、四章的分析为基础,研究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功能定位、规划目标、布局方案和命名编号。 第八、九章是规划的实施设想与政策措施,根据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进程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实施设想和保障措施。 1.5 规划概要 1.5.1 国家高速公路网功能定位 1.宏观层面上,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功能定位可概括为:国家高速公路网具有支撑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保障国家安全、服务可持续发展等重要作用,是国家意志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具体体现。 ——支撑经济发展:提高运输能力和质量,促进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加快信息化,服
25、务现代化; ——推动社会进步:优化运输布局和服务,强化国土均衡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保障国家安全:增强运输可靠性和安全性,确保国家稳定,提高国防能力,维护经济安全,保障抢险救灾; ——服务可持续发展:改善运输效率和效益,完善综合运输,集约利用土地,降低能源消耗,加强环境保护。 2.微观层面上,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功能定位可概括为:国家高速公路网是我国公路网中层次最高的公路主通道,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军事意义的重要干线公路,主要连接大中城市,包括国家和区域性经济中心、交通枢纽、重要对外口岸和军事战略要地;能够承担区域间、省际间以及
26、大中城市间的中长距离运输,为全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安全、舒适、高效、可持续的运输服务,并为应对战争、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提供快速交通保障。 ——在法律概念上,国家高速公路网是属于国道范畴并相对独立的系统,是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军事意义的重要干线公路,主要连接首都、直辖市、各省区首府、区域经济中心、大中城市以及主要港站枢纽、对外口岸和军事战略要地; ——在路网功能上,国家高速公路网是全国公路网中层次最高的公路主通道,同时也是全国综合运输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承担区域间、省际间以及大中城市间的中长途客货运输,并为应对战争、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提供快速交通保障; ——在技术标准上,国家高速
27、公路网全部由高速公路组成,即至少修建双向四个车道,具有完善的安全保障、通信监控和综合服务体系,并将逐步建立起智能化管理系统。在交通量特别大的重要通道上,修建六车道以上高速公路。 需要说明的是,国家高速公路网是符合以上功能定位且按法定程序由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高速公路网络。它并不是未来我国所有高速公路的总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围绕这个规划,还要规划修建连接国家高速公路网或主要用于地方发展需要的高速公路。 1.5.2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目标 国家高速公路网的规划目标是:连接所有目前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形成高效运输网络。 1.连接省会城市,形成国家安全保障网络 满足国家稳定、国防安
28、全和抢险救灾需要,提高军事机动性,形成首都便捷连接省会、沟通各大战区的国家安全保障网络。 2.连接各大经济区,形成省际高速公路网络 支撑经济增长,适应产业布局,协调区域发展,形成各大经济区之间、相邻省会城市之间的省际高速公路网络,强化西部地区、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对外联系通道。实现800~1000公里以内相邻省会城市之间当日到达。 3.连接大中城市,形成城际高速公路网络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满足旅游需要,形成省会连接地市、覆盖重要县市和重要旅游城市以及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区域内城际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实现省会到地市东中部地区当日往返,西部地区当日到达。 4.连接
29、周边国家,形成国际高速公路通道 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需要,形成连接周边国家、与亚洲公路网相配合的国际高速公路通道。 5.连接交通枢纽,形成高速集疏运公路网络 满足现代物流发展,提高运输效率,保障有效衔接,形成连接主要公路枢纽、港口、机场、铁路枢纽的高速集疏运公路系统。 1.5.3 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方案和效果 1.通过多方案的比选、优化和专家咨询,我们确定的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方案可以归纳为“7918”网,采用放射线和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形式,包括7条北京放射线、9条纵向路线和18条横向路线组成,总规模约8.5万公里,其中主线6.8万公里,地区环线、联络线等其它路线约1.7万公里(见表
30、1-1及附图)。 表1-1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方案 北京放射线 南北纵线 东西横线 序号 起终点 里程 序号 起终点 里程 序号 起终点 里程 1 北京-上海 1245 1 鹤岗-大连 1390 1 绥芬河-满洲里 1520 2 北京-台北 2030 2 沈阳-海口 3710 2 珲春-乌兰浩特 885 3 北京-港澳 2285 3 长春-深圳 3580 3 丹东-锡林浩特 960 4 北京-昆明 2865 4 济南-广州 2110 4 荣成-乌海 1820 5 北京-拉萨 3710 5
31、 大庆-广州 3550 5 青岛-银川 1600 6 北京-乌鲁木齐 2540 6 二连浩特-广州 2685 6 青岛-兰州 1795 7 北京-哈尔滨 1280 7 包头-茂名 3130 7 连云港-霍尔果斯 4280 8 兰州-海口 2570 8 南京-洛阳 710 9 重庆-昆明 838 9 上海-西安 1490 10 上海-成都 1960 11 上海-重庆 1900
32、 12 杭州-瑞丽 3405 13 上海-昆明 2370 14 福州-银川 2485 15 泉州-南宁 1635 16 厦门-成都 2295 17 汕头-昆明 1710 18 广州-昆明 1610 2.国家高速公路网形成后将实现的以下效果和作用: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总体上贯彻了“东部加密、中部成网、西部连通”的布局思路,建成后可以在全国
33、范围内形成“首都连接省会、省会彼此相通、连接主要地市、覆盖重要县市”的高速公路网络。国家高速公路网的作用和效果表现在: (1)将覆盖10多亿人口,直接服务范围东部地区超过90%、中部地区达83%、西部地区近70%,覆盖地区GDP占到全国总量的85%以上,人们将可以直接感受到高速公路运输系统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2)将实现东部地区平均30分钟上高速,中部地区平均1小时上高速,西部地区平均2小时上高速,从而大大提高全社会的机动性; (3)连接全国所有的省会城市(含港、澳、台三个特殊地区)以及目前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大中城市; (4)连接全国所有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包括铁路枢纽50个、
34、航空枢纽67个、公路枢纽140多个和水路枢纽50个,将有助于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形成综合运输大通道和较为完善的集疏运系统; (5)加强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联系,使大区域间有3条以上高速通道相连,并特别加强了与香港、澳门的衔接,在三大都市圈内部将形成较完善的城际高速公路网,为进一步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大都市圈的形成、以及东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 (6)将显著改善和优化西部及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公路路网结构,提高区域内部及对外运输效率和能力,进一步强化西部地区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长江上游经济带、南贵昆经济区之间的快速联系,改善东北地区内部及进出关交通条件,为
35、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加快西部大开发和实现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7)将连接主要的国家一类公路口岸,进一步加强了对外联系通道,并将连接国内主要的AAAA级著名旅游城市; (8)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将进一步促进国土资源的集约利用,有效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据测算,每公里高速公路的土地占用面积为一般二级公路的2~3倍,但通过能力为其5~7倍,在提供相同路网通行能力条件下,修建高速公路的土地占用量仅为一般公路的40%左右,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比修建普通公路可节省土地1000万亩左右; (9)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将对促进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等做出重要贡献。据测算
36、公路建设每投资1亿元,可以最终创造大约3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直接创造的公路建筑业就业岗位可达2000个。按静态投资匡算,完成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建设任务需要投资2.2万亿元,可累计创造国内生产总值6.6万亿元,创造就业岗位4400万个,将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1.5.4 实施设想 1.在规划的8.5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目前已建成2.5万公里、在建1.6万公里、待建4.4万公里,分别占总里程的29%、19%和52%。要实现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需投资约2.2万亿元(静态投资),其中东部地区4300亿元、中部地区5700亿元、西部地区12000亿元。 2.到“十五”末,国家高速
37、公路网建成3.5万公里,占总里程的40%以上;到2007年本届政府任期内,建成4.2万公里,占总里程的近一半,全面完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中的高速公路;到2010年,建成5~5.5万公里,占总里程的60%~65%。 3.到2010年,国家高速公路网总体上实现“东网、中联、西通”的目标。东部地区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形成较完善的城际高速公路网络;中部地区对外连接通道全面建成,地区内部中心城市间实现高速沟通;西部地区实现东西互动、通江达海。 1.5.5 措施建议 1.将国家高速公路正式纳入国道,并研究建立规范、协调、高效的国家高速公路管理体制。 2.明
38、确国家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和渠道,为国家高速公路建设提供长期、稳定、充足的资金。 3.理顺国家高速公路网与各地现有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机制,制定计划,保证国家高速公路网管理方案的实施。 4.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智能化、信息化建设。 6 布局规划 6.1布局思路和方法 依据国家高速公路网的战略取向,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布局要服务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服从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因此,对国家高速公路网路线的选择总体上要依据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需求进行布局,同时考虑土地、地理、环境等约束性条件,对路线进行优化。 根据国家高速公路
39、网规划战略性和全局性、可行性和前瞻性、高效性和谐调性原则以及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功能定位,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更侧重于功能规划,因此在布局规划中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由于城市节点是政治、经济、社会等驱动性因素的综合体,考虑如何对城市节点进行有效连接以实现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目标,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的基本出发点。 不同城市节点对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实现功能不同,决定了不同城市节点将具有不同的层次,进而决定了不同层次的城市对路网的连接也具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大的城市要优先考虑与大的区域中心以及其它大的城市节点之间的便捷连接,参与国家范围内的分工协作,然后考虑向周围小城市节点
40、的辐射,组织区域的分工协作。 城市节点对连接的层次要求,决定了路网布局也要有层次。在进行路网布局时,要优先考虑大的节点之间的便捷连接,构建基本路网;然后再考虑小的节点与相近大的节点的连接或小的节点与基本路网的便捷连接,所构建的初步网络是进一步优化的基础。 某些城市节点除具有政治、经济等功能以外,还具有其他功能,比如交通枢纽功能、对外贸易功能、旅游功能等,这些功能在局部城市甚至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在考虑路网布局时,还要考虑具备特殊功能城市的连接需要,完善路网布局。对特殊功能节点的连接通过单因素分析的方式来布局。 综上所述,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的主要思路和方法归纳为:以规划目标为指向、
41、以布局原则为依据、以逐层展开为主线、以单因素分析为补充,结合经济和城镇布局、交通区位、地形条件、环境条件、路段重要度分析、主要通道交通需求分析等对路线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征询专家意见,综合确定路线方案。 6.2布局原则 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国家高速公路网战略取向和功能定位以及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目标要求,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布局的总体原则是:与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生产力布局相适应,满足经济发展运输需求;与国家城镇体系发展格局和人口布局相吻合,满足人民便捷出行的要求;与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协调,与国家综合运输枢纽相衔接,满足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需要;与高速公路建设实际相衔接,统
42、筹考虑已建成和在建的高速公路线路布局以及自然环境条件。 具体布局原则是: 1.规划路线总体上采用放射加方格网状布局,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大通道。 2.以城市为节点,连接所有目前城镇人口在20万以上的城市;依据经济和人口分布情况,总体上按照“东部加密、中部成网、西部连通”的原则布局。 3.强化首都与省会之间、各大经济区之间以及距离在800~1000公里以内相邻省会城市(直辖市、自治区首府)之间的便捷连接;突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经济区之间以及三大经济区与其他经济区之间的便捷连接;完善省会城市与地市之间、城市群内部主要城市之间的相互连接;注重西部地区
43、东北老工业基地内部保持合理密度和对外的连接。 4.加强对国家主要港口、枢纽及干线机场、铁路枢纽、公路枢纽、著名旅游城市和主要公路口岸的连接。 5.加强主要军事战略区域与内陆腹地的连接。 6.注重避让环境敏感区,减少对环境影响,加强与景观协调。 6.3布局研究 依据布局规划的基本思路,选择逐层展开的方法对路线方案进行研究,结合单因素分析进行补充完善。 逐层展开布局的主要步骤是:(1)依据布局原则进行节点选择,依据城镇体系现状及发展规划进行节点分类;(2)依据不同层次节点对路网连接的不同要求,逐层展开路线布局;(3)依据单因素分析,完善路网布局;(4)依据地形条件、环境条件、路段重要
44、度、主要通道交通需求分析等对路线方案进行优化选择。 6.4布局方案 通过多方案的比选、优化和专家咨询,我们确定的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方案可以归纳为“7918”网,采用放射线和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形式,包括7条北京放射线、9条纵向路线和18条横向路线组成,总规模约8.5万公里,其中主线6.8万公里,地区环线、联络线等其它路线约1.7万公里(见表6-4)。 表6-4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布局方案 北京放射线 南北纵线 东西横线 序号 起终点 里程 序号 起终点 里程 序号 起终点 里程 1 北京-上海 1245 1 鹤岗-大连 1390 1 绥芬河-满洲里
45、 1520 2 北京-台北 2030 2 沈阳-海口 3710 2 珲春-乌兰浩特 885 3 北京-港澳 2285 3 长春-深圳 3580 3 丹东-锡林浩特 960 4 北京-昆明 2865 4 济南-广州 2110 4 荣成-乌海 1820 5 北京-拉萨 3710 5 大庆-广州 3550 5 青岛-银川 1600 6 北京-乌鲁木齐 2540 6 二连浩特-广州 2685 6 青岛-兰州 1795 7 北京-哈尔滨 1280 7 包头-茂名 3130 7 连云港-霍尔果斯 4
46、280 8 兰州-海口 2570 8 南京-洛阳 710 9 重庆-昆明 838 9 上海-西安 1490 10 上海-成都 1960 11 上海-重庆 1900 12 杭州-瑞丽 3405 13 上海-昆明 2370 14 福州-银川 2485 15 泉州-南宁 1635
47、 16 厦门-成都 2295 17 汕头-昆明 1710 18 广州-昆明 1610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布局具体路线是: 1.北京放射线 (1)北京-上海 北京-天津-沧州-德州-济南-泰安-临沂-淮安-江都-江阴-无锡-苏州-上海 (2)北京-台北 北京-天津-沧州-德州-济南-泰安-曲阜-徐州-蚌埠-合肥-铜陵-黄山-衢州-南平-福州-台北 (3)北京-港澳 北京-保定-石家庄-邯郸-新乡-郑州-漯河-信阳-武汉-咸宁-岳阳-长沙-株州-衡阳-郴州-韶关-广州-深
48、圳-香港(口岸) 并行线:广州-中山-珠海-澳门(口岸) (4)北京-昆明 北京-保定-石家庄-太原-临汾-西安-汉中-广元-绵阳-成都-雅安-西昌-攀枝花-昆明 (5)北京-拉萨 北京-张家口-集宁-呼和浩特-包头-临河-乌海-银川-中宁-白银-兰州-西宁-格尔木-拉萨 (6)北京-乌鲁木齐 北京-张家口-集宁-呼和浩特-包头-临河-额济纳旗-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 (7)北京-哈尔滨 北京-唐山-秦皇岛-锦州-沈阳-四平-长春-哈尔滨 2.南北纵线 (1)鹤岗-大连 鹤岗-佳木斯-鸡西-牡丹江-敦化-通化-丹东-大连 联络线:①鹤岗-伊春-绥化-哈尔滨
49、 ②集安(口岸)-通化-梅河口-辽源-四平-双辽 ③丹东(口岸)-本溪-沈阳-新民-阜新 (2)沈阳-海口 沈阳-辽阳-鞍山-海城-大连-烟台-青岛-日照-连云港-盐城-南通-常熟-太仓-上海-宁波-台州-温州-宁德-福州-泉州-厦门-汕头-汕尾-深圳-广州-佛山-开平-阳江-茂名-湛江-海口 并行线:常熟-苏州-嘉兴-绍兴-台州 联络线:①日照-曲阜-济宁-荷泽-兰考 ②宁波-嵊州-金华 ③温州-丽水 ④宁德-上饶 (3)长春-深圳 长春-双辽-阜新-朝阳-承德-唐山-天津-黄骅-滨州-青州-临沂-连云港
50、-淮安-南京-溧阳-宜兴-湖州-杭州-金华-丽水-南平-三明-龙岩-梅州-河源-惠州-深圳 联络线:①新民-彰武-通辽-鲁北 ②阜新-锦州 ③淮安-宿迁-徐州 (4)济南-广州 济南-荷泽-商丘-阜阳-六安-安庆-景德镇-鹰潭-南城-瑞金-河源-广州 (5)大庆-广州 大庆-松原-双辽-通辽-赤峰-承德-北京-霸州-衡水-濮阳-开封-周口-麻城-黄石-吉安-赣州-龙南-连平-广州 联络线:①龙南-河源 (6)二连浩特-广州 二连浩特-集宁-大同-太原-长治-晋城-洛阳-平顶山-南阳-襄樊-荆州-常德-娄底-邵阳-永州-连州-广州 联络线: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