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__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山东中医药大学 《遥感原理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批阅人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遥感图像的
2、信息提取中,以下关于面向对象分类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 面向对象分类以图像中的对象(如斑块、区域)为基本单元进行分类 B. 与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相比,面向对象分类能够更好地利用地物的空间和纹理特征 C. 面向对象分类需要先进行图像分割,将图像划分为不同的对象 D. 面向对象分类只适用于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对中低分辨率图像效果不佳 2、在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中,以下关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描述,哪一项不准确?( ) A. 多源数据融合将不同传感器、不同分辨率、不同时相的数据进行综合利用 B. 深度学习技术在多源数据融合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 多源数据融合可以提高
3、遥感数据的信息量和应用价值 D. 多源数据融合只在数据处理阶段进行,对遥感传感器的设计没有影响 3、在进行遥感图像的镶嵌处理时,为了使相邻图像之间过渡自然,以下哪种方法通常被采用?( ) A. 羽化处理 B. 色彩平衡调整 C. 几何校正 D. 辐射校正 4、在冰川监测中,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冰川的面积、厚度和运动速度等信息。当研究一个高山冰川的退缩情况时,以下哪种遥感手段能够更精确地测量冰川厚度的变化?( ) A. 机载激光雷达,直接测量冰川表面高程 B. 卫星重力测量,间接推算冰川质量变化 C.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监测冰川表面形变 D. 光学遥感影像
4、的立体测量 5、在遥感图像的分类精度评价中,混淆矩阵是常用的工具。如果一个分类结果的混淆矩阵中,对角线元素的值较大,说明分类结果怎样?( ) A. 精度很高,大部分样本被正确分类 B. 精度很低,存在大量错分 C. 精度一般,需要进一步改进 D. 无法判断精度,还需其他指标辅助 6、在遥感数据处理中,几何校正对于提高图像的精度至关重要。假设我们获取的一幅遥感图像存在明显的几何变形,可能是由于传感器姿态、地形起伏等因素引起的。为了消除这种变形,以下哪种方法通常是首先考虑的?( ) A. 多项式校正法,通过建立多项式模型来拟合变形 B. 共线方程校正法,基于摄影测量的共线条
5、件进行校正 C. 基于地面控制点的校正法,利用已知坐标的控制点来校正 D. 有理函数模型校正法,通过有理函数来描述图像的几何关系 7、在遥感监测海洋环境中,不同的遥感参数可以反映海洋的不同特征。假设要监测大面积海域的叶绿素浓度分布,以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以下哪个遥感参数是最直接相关的?( ) A. 海面温度 B. 海水盐度 C. 海洋水色 D. 海浪高度 8、在遥感图像处理中,图像增强的目的是突出有用信息。以下关于图像增强方法的描述,哪一项不准确?( ) A. 对比度拉伸可以扩展图像的灰度级范围,增强图像的对比度 B. 空间滤波可以通过平滑或锐化操作来改善图像
6、的质量和突出特征 C. 彩色变换可以将灰度图像转换为彩色图像,提高人眼对图像的分辨能力 D. 图像增强会改变图像的原始信息,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9、在遥感监测农田土壤质地时,需要分析土壤的反射光谱特征。假设某农田的遥感图像在特定波段的反射率较高,而在其他波段反射率较低。这可能反映了该农田土壤的什么质地特点?( ) A. 砂土质地 B. 黏土质地 C. 壤土质地 D. 无法确定 10、在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湿地保护规划时,需要了解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假设某湿地的遥感图像显示,湿地内部的水系连通性较好,周边有丰富的植被。这对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何影响
7、 ) A. 增强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的功能 B. 降低生物多样性和栖息地质量 C. 削弱洪水调节和气候调节作用 D. 减少土壤保持和固碳能力 11、在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壤侵蚀监测时,以下哪种遥感数据可以提供地表粗糙度和地形坡度等关键信息?( ) A. 地形测绘卫星数据 B. 资源三号卫星数据 C. 环境一号卫星数据 D. 高分二号卫星数据 12、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估算森林蓄积量和生物量,以下哪种遥感参数更为关键:( ) A. 森林的覆盖面积 B. 树冠的形状和大小 C. 植被的光谱特征 D. 树干的直径和高度 13、在遥感用于
8、土壤侵蚀监测中,需要综合考虑地形、植被和土地利用等因素。假设我们要对一个丘陵地区的土壤侵蚀情况进行评估,以下哪种遥感数据源和分析方法的组合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最能准确地反映土壤侵蚀的程度?( ) A. 高分辨率光学遥感与地形分析结合,确定坡度和坡向 B. 多光谱遥感与植被指数计算结合,评估植被覆盖度 C. 雷达遥感与土地利用分类结合,分析人类活动影响 D. 以上三种数据源和方法综合运用,全面评估土壤侵蚀状况 14、遥感图像的分类后处理可以提高分类结果的准确性。以下哪种后处理操作常用于消除分类结果中的孤立像元?( ) A. 聚类分析,将相似像元归为一类 B. 形态学滤波,膨胀和腐蚀
9、操作 C. 小区域去除,删除面积较小的类别区域 D. 以上操作均可 15、在遥感地质调查中,要识别不同的岩石类型和地质构造。以下哪种遥感数据源在揭示深部地质结构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 A. 可见光遥感影像,清晰显示地表特征 B. 红外遥感影像,反映物体的热辐射特性 C. 合成孔径雷达(SAR)遥感影像,具有穿透能力 D. 高光谱遥感影像,提供连续的光谱曲线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15分) 1、(本题5分)请阐述遥感技术在湖泊水质监测中的应用,如叶绿素 a 浓度、总磷、总氮等水质参数的遥感反演。分析湖泊水体在遥感图像上的光谱特征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建立有效
10、的水质监测模型。 2、(本题5分)详细分析遥感技术中的热红外遥感原理和应用。阐述热红外遥感的物理基础,即物体的热辐射特性与温度的关系。讨论热红外遥感在城市热岛效应研究、地表温度反演、火灾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方法和技术手段。举例说明热红外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过程。 3、(本题5分)解释什么是遥感图像的分类精度评价指标,列举常用的精度评价指标并说明其计算方法。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25分) 1、(本题5分)论述遥感技术在生态工业园区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包括园区选址、产业布局优化、环境监测等,探讨如何实现园区的可
11、持续发展。 2、(本题5分)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论述遥感技术在森林类型划分、森林蓄积量估算、森林火灾监测和森林健康评估等方面的应用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遥感数据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精度和不确定性因素。 3、(本题5分)论述遥感图像融合的目的、意义和主要方法(如像素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决策级融合),分析不同融合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并结合实际应用需求,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融合策略以获取更丰富、更准确的遥感信息。 4、(本题5分)在遥感应用中,大气校正对于获取准确的地表信息具有重要意义。请论述大气校正的原
12、理和方法,分析大气成分和天气条件对遥感图像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大气校正提高遥感数据在土地利用、植被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效果。 5、(本题5分)遥感技术在沙漠化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请深入论述遥感技术在沙漠化土地类型识别、沙漠化动态监测、沙漠化驱动因素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分析沙漠化遥感监测中的技术挑战和不确定性,如沙漠化边界的确定、沙丘移动的监测等,探讨如何利用遥感技术实现沙漠化的有效防治和生态恢复。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1、(本题10分)一个沿海城市的海平面上升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需要进行评估,利用遥感技术获取
13、海岸线变化和地面沉降等信息。遥感影像显示,海平面上升导致部分沿海道路和建筑物受到威胁。请分析海平面上升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危害,并提出应对策略。 2、(本题10分)在一片山区的道路建设中,需要利用遥感技术评估路线选择和环境影响。获取了山区的地形数据、地质数据和生态敏感区数据。请分析如何运用这些数据,选择最优的道路路线,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施工难度和成本。 3、(本题10分)某地区计划建设新的交通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和铁路,需要对路线选择进行前期的地质和地形勘察。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获取了该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土地利用等数据。阐述如何综合分析这些数据,为交通线路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包括避开地质灾害区域、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并讨论在交通规划中遥感技术与传统勘察方法的结合应用。 第6页,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