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__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南华大学船山学院《制药工程工艺设计》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3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机制中,主要是通过抑
2、制体内的某种物质发挥作用。以下关于其作用机制,不准确的是?( ) A. 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B. 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C. 直接降低体温 D. 具有抗炎作用 2、药物的致畸作用是孕妇用药时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在妊娠的不同阶段,胎儿对药物致畸作用的敏感性有所不同,以下哪个阶段胎儿对致畸药物最为敏感?( ) A. 妊娠早期 B. 妊娠中期 C. 妊娠晚期 D. 整个妊娠期敏感性相同 3、对于药学中的药物稳定性研究,关于影响药物稳定性的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以及提高药物稳定性的方法,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 ) A. 温度升高会加速药物的降解 B. 湿度对固体药物的稳定性影
3、响较小 C. 加入抗氧化剂可提高药物稳定性 D. 药物的化学结构对稳定性没有影响 4、在临床药学的实践中,药物治疗的个体化是重要的原则之一。对于一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要使用一种抗凝血药物,在确定给药剂量时,以下哪个因素通常不是首要考虑的?( ) A. 患者的年龄和性别 B. 患者的饮食习惯 C. 患者的肝肾功能 D. 患者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 5、关于药物的合成路线选择,以下哪种因素需要重点考虑,以确保合成工艺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 A. 原料的易得性 B. 反应的选择性 C. 反应条件的温和性 D. 以上因素均需考虑 6、在药代动力学的模型中,三室模型
4、相较于一室模型和二室模型更为复杂。对于一种药物,若其在体内的分布和消除过程符合三室模型,以下关于其特点的描述,哪一项不准确?( ) A. 药物在体内分为三个不同的隔室,分布和消除过程更加复杂 B.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现出三个不同的阶段 C. 计算药物的参数较为困难,需要更多的数据和复杂的计算方法 D. 三室模型适用于所有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 7、在药剂学的教学中,混悬剂的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对于一种混悬剂,若要提高其物理稳定性,以下哪种方法不太可行?( ) A. 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 B. 减小药物粒子的粒径 C. 升高混悬剂的储存温度 D. 使用助悬剂 8、
5、在药物化学的新药研发流程中,对于靶点发现、先导化合物筛选、结构优化等环节的方法和挑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发现靶点 B. 高通量筛选有助于获得先导化合物 C. 结构优化过程简单且快速 D. 新药研发面临高风险和高投入 9、在药物的临床研究伦理审查中,以下哪个原则是首要遵循的,以保障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 ) A. 尊重自主原则 B. 不伤害原则 C. 有利原则 D. 公正原则 10、在生物制药的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成分和培养条件对细胞的生长和产物表达有显著影响。当培养一种用于生产抗体的哺乳动物细胞时,以下哪种培养基添加剂对提高抗体产量的作
6、用可能最小?( ) A. 氨基酸 B. 维生素 C. 生长因子 D. 抗生素 11、在免疫药理学的范畴内,关于免疫调节剂的分类和作用特点,以下哪种描述是恰当的?( ) A. 免疫调节剂种类单一,作用机制相似,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有限 B. 免疫调节剂包括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抑制剂,它们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发挥治疗作用,具有特异性高、副作用小等特点 C. 免疫调节剂的疗效不确切,安全性也存在很大问题,不建议在临床使用 D. 研究免疫调节剂对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病没有帮助 12、在中药药学的中药鉴定中,性状鉴定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对于一种根茎类中药材,以下哪个性状特征对于鉴
7、别其真伪和优劣最为重要?( ) A. 形状 B. 颜色 C. 质地 D. 气味 13、对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以下哪种药物转运蛋白在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常常是药物相互作用的靶点?( ) A. P-糖蛋白 B. 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 C. 葡萄糖转运蛋白 D. 以上蛋白均重要 14、在药剂学中,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是一个关键问题。对于一种易氧化的药物溶液,如果将其制备成脂质体剂型,以下关于稳定性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 A. 可以减少药物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降低氧化速度 B. 脂质体的包封能够完全阻止药物的氧化降解 C. 有助于提高药物在储存和运
8、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D. 可能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影响药效 15、关于药物的靶向输送,若要实现药物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靶向,以下哪种策略能够利用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标志物提高药物的选择性?( ) A. 抗体介导的靶向 B. 受体介导的内吞 C. 磁靶向 D. 以上策略均可 16、在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的基因工程药物生产中,表达系统的选择至关重要。对于一种需要大量表达且要求翻译后修饰准确的蛋白质药物,以下哪种表达系统可能最为合适?( ) A.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B. 酵母表达系统 C. 昆虫细胞表达系统 D.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 17、在药剂学的教学中,表面活性剂
9、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广泛且多样。对于一种难溶性药物的混悬剂制备,以下哪种表面活性剂更适合作为助悬剂,以提高混悬剂的稳定性?( ) A.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B.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C.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D.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18、对于临床药学的内容,以下关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药物监测的重要性,哪一个是正确的?( ) A. 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可以随意,不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药物监测也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实际作用 B. 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状况、药物特性、合并用药等因素,并通过药物监测及时调整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C. 临床
10、药师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不大,医生可以独立完成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D. 药物监测成本高、效率低,不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19、在药学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中,以下哪种评价方法能够综合考虑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成本,为医疗决策提供参考?( ) A. 成本-效果分析 B. 成本-效益分析 C. 成本-效用分析 D. 以上分析方法均可 20、在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研究中,生物碱的分离和鉴定是重要内容。对于一种混合生物碱的样品,以下哪种分离方法可以根据生物碱的碱性差异进行分离?( ) A. pH 梯度萃取法 B. 硅胶柱色谱法 C. 凝胶过滤色谱法 D. 大孔吸附树脂法 21、
11、对于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若一种药物能够调节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从而发挥治疗作用,以下哪种途径最有可能是其作用靶点?( ) A. 钙通道 B. 钙泵 C. 钙结合蛋白 D. 以上均有可能 22、在药物的质量控制中,杂质的检测和限量控制是确保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对于一种化学合成药物,以下哪种杂质分析方法更能灵敏地检测出微量的潜在有害杂质?( ) A. 薄层色谱法 B.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C.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 D. 红外光谱法 23、在药物分析中,准确测定药物的含量均匀度是确保药物质量的重要内容。以下哪种分析方法常用于药物含量均匀度的测定?( )
12、A. 高效液相色谱法 B. 紫外分光光度法 C. 容量分析法 D. 重量分析法 24、药物的剂型设计需要考虑药物的靶向性和生物利用度。以下哪种药物剂型可以实现药物的靶向作用?( ) A. 脂质体制剂 B. 纳米粒制剂 C. 微球制剂 D. 以上都是 25、关于药物的剂型设计,对于一种在胃肠道中容易被破坏的药物,以下哪种剂型能够有效地保护药物,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 A. 肠溶胶囊 B. 脂质体 C. 微球 D. 渗透泵片 26、在药学领域中,药物代谢是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变化的重要过程。对于大多数药物,其在肝脏中的代谢主要通过细胞色素 P450 酶系进行
13、以下关于细胞色素 P450 酶系的作用特点,哪一项描述更能准确反映其在药物代谢中的重要性?( ) A. 具有广泛的底物特异性 B. 其活性不受个体差异影响 C. 对所有药物的代谢速率相同 D. 只参与药物的氧化反应 27、在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研究中,加速试验常用于预测药物的有效期。以下关于加速试验条件的选择,不准确的是?( ) A. 高温 B. 高湿 C. 强光照射 D. 低氧分压 28、在内分泌系统药物中,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以下关于胰岛素的使用注意事项,不准确的是?( ) A. 可以口服给药 B. 应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 C. 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 D. 保存时要
14、注意温度 29、在药理学的研究中,药物的作用机制多种多样。当一种降压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来发挥作用时,以下关于其降压效果和潜在副作用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 能有效降低血压,但可能引起干咳 B. 降压作用平稳持久,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C. 可能导致血钾升高,需定期监测 D. 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高血压患者,无禁忌证 30、在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中,药物的吸收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一种口服难溶性药物,以下哪种方法不太可能显著提高其吸收效率?( ) A. 增加药物的粒径,使其更容易在胃肠道中分散 B. 制成固体分散体,提高药物的溶解度 C. 与表面活性剂合用,
15、改善药物的润湿性 D. 对药物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增加其亲脂性 31、在临床药学的实践中,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对于一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时,以下哪种调整策略不正确?( ) A. 减少给药剂量 B. 延长给药间隔 C. 增加给药频率 D. 监测血药浓度 32、在药学的药物设计中,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和基于配体的药物设计是常用的方法。对于一个已知靶点结构的疾病,以下哪种药物设计方法更有可能快速获得具有高活性和选择性的候选药物?( ) A. 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 B. 基于配体的药物设计 C. 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D. 取决于具体的疾病和靶点
16、特征 33、在药物的临床应用中,对于一位患有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以下哪种情况需要考虑调整抗生素的用药方案,以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 A. 治疗效果不佳 B. 患者出现过敏反应 C. 用药疗程过长 D. 以上情况均需考虑 34、关于药学中的药物临床试验,对于临床试验的分期、目的和受试者的选择,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A. 临床试验分为 I 、II 、III 、IV 期 B. I 期临床试验主要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C. 所有受试者都可以参加任何阶段的临床试验 D. 各期临床试验的目的和重点不同 35、在药物的临床应用中,个体化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一位基因多态性导致
17、药物代谢酶活性差异的患者,以下哪种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的方法最为合理?( ) A. 根据基因检测结果调整药物剂量 B. 更换药物种类 C. 增加联合用药 D. 缩短给药间隔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非甾体抗炎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其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以下关于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可能导致胃肠道黏膜损伤,甚至出血、穿孔 B.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肾功能损害 C. 长期使用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D. 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2、对于药物的量效关系,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效能反映药
18、物的内在活性 B. 效价强度用于比较同类药物的作用强度 C. 量效曲线可以反映药物的安全性 D. 半数有效量越大,药物的疗效越好 3、对于药物的后遗效应,以下特点包括: A. 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出现 B. 是药物的毒性反应 C. 通常是短暂的 D. 可能是有益的 4、在研究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关系时,以下哪些模型可能会被应用: A. 房室模型 B. 生理药动学模型 C. 统计矩模型 D. 药效学模型 5、在药物制剂的研发和生产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以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疗效。以下关于药物制剂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缓释制剂可以减少给药次数,提
19、高患者的依从性。 B. 肠溶制剂可以避免药物在胃内被破坏或对胃产生刺激。 C.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较高,需要进行严格的无菌和热原检查。 D. 复方制剂可以同时发挥多种药物的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6、在药物的质量标准制定中,以下哪些指标是需要明确规定的: A. 性状 B. 鉴别 C. 检查 D. 含量测定 7、在抗凝血药中,以下属于新型口服抗凝血药的是: A. 达比加群酯 B. 利伐沙班 C. 阿哌沙班 D. 华法林 8、抗生素的分类方法众多,以下关于抗生素分类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根据化学结构,抗生素可分为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等
20、 B. 根据抗菌谱,抗生素可分为窄谱抗生素和广谱抗生素 C. 根据作用机制,抗生素可分为抑制细胞壁合成、抑制蛋白质合成、影响核酸代谢等类型 D. 根据来源,抗生素可分为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半合成抗生素 9、有关中药的配伍禁忌,以下叙述准确的是( ) A. “十八反”和“十九畏”是中药配伍禁忌的重要内容 B. 违反配伍禁忌会增强药物的疗效 C. 甘草与海藻属于“十八反”的配伍禁忌 D. 人参和五灵脂属于“十九畏”的配伍禁忌 10、药物的质量控制是保证药物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以下关于药物质量控制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药物的纯度检查包括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 B. 药物的稳定
21、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 C.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是确保药品生产质量的重要标准 D. 药物的鉴别试验用于判断药物的真伪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15分) 1、(本题5分)在药物制剂的新剂型开发中,论述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等的设计原理、制备方法和临床应用优势。 2、(本题5分)在药物研发中,药物的溶出度研究对于制剂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请阐述溶出度的定义、研究方法以及影响溶出度的因素。 3、(本题5分)传染病的康复治疗药物需要根据病原体特点选择,请探讨传染病康复治疗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以及用药注意事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1、(本题10分)请详细论述药物制剂的黏膜给药系统(如口腔黏膜给药、鼻腔黏膜给药、直肠黏膜给药等)的特点、优势及研究进展。 2、(本题10分)结合药物制剂的中试放大研究,分析从小试到中试放大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如工艺参数调整、设备选型等)及解决方法。 3、(本题10分)分析药物研发中的药物晶型控制技术,探讨其在药物研发中的重要性。 第8页,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