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榆林市教育教学微型课题申请·评审表 负责人 李士梅 工作 单位 店塔第一小学 联系电话 13619129688 主要 参加者 姓 名 职 称 学 历 工 作 单 位 王 严 一级教师 本科 神木县店塔第一小学 李士菊 一级教师 本科 神木县第六小学 课 题 名 称 小学信息技术有效自主学习探究 选 题 缘 由 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信息
2、技术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学科之一,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互、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作为一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阐述解决问题的方案,改变传统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营造一种自主探究式学习的环境,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现代社会对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几乎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学生的学习更离不开电脑,上网查找资料,下载文件,与学生、教师交流,讨论等等,但对于电脑的知识学习却是有限的,学校所提供
3、的时间和学习的内容都是有安排的,远远这够学生生活学之用。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研 究 设 想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小学生现在学到的信息技术,等其走入社会时可能早已面目全非,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他们掌握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将来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单位 审查 意见 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完全属实,该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业务素质适合承担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学校提供完成本课题所需的时间、条件以及经费,同意
4、承担本课题的管理任务和信誉保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县教育中心 审核 意 见 (盖章) 年 月 日 注:1.课题组成员不得超过三人(含课题负责人),且当年只能承担参与一项课题研究; 2.正文宋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2页的范围内。 《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名称: 小学信息技术有效自主学习探究
5、 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选题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限2000字内)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探究式学习方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在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培养和发展信息素养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我们是农村小学,相对而言,软硬件都比较落后,教学资源短缺,教学中往往是两三个学生共用一台电脑,而且信息技术课一个星期中仅有一节,不能保证充足的上机操作时间,这给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带来困难。再加上农村家庭购置电脑
6、的也很少,学生没有机会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只有在课堂中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才能为将来更好的学习奠定基础。如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小学生现在学到的信息技术,等其走入社会时可能早已面目全非,因此,如何使学生掌握自主探究式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他们掌握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将来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假设: (一)研究目标 1、长期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2
7、短期目标 ⑴、培养学生浓厚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 ⑵、学生能自觉利用信息技术搜集资料,为己所用。 ⑶、学生学会自我总结与自我评价,及时调整与改进学习方法,做学习的主人。 (二)研究内容 1、“趣味引路”的教学思想方法 造性地设计趣味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小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创造性、灵活性,使学习变成一种新景象:不再是“苦读圣贤书”,而是“学无止境,其乐无穷”。其趣味方法有:演示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竞赛教学法、逆向教学法。 2、搭建
8、自主学习的平台,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提供机会,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选取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 3、使用“任务驱动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可以从完成某一“任务”着手,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总结归纳——完善创新”等过程来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提高,在具体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进行实践和锻炼,增强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
9、广阔的空间。 (三)研究假设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小学生现在学到的信息技术,等其走入社会时可能早已面目全非,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他们掌握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将来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研究的方法、思路和对象 (一)研究方法 1、理论学习法 为搞好课题研究,不断提高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自身理论水平,做到认真钻研新课标,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有关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先进理念。 2、行动研究法 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宗旨,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
10、育教学的前提下,采取行动研究方式做到教研即教学,教学即教研,以教学促教研,以教研指导教学。 3.调查法 以问卷、访问、听课等形式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的成败。 (二)研究思路 我们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研究思路,从当前现实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并采取多种形式多方位论证所提出方案,再将课题提出方案运用到实践中去检验,及时修正,最后推广,指导实际工作。 (三)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本校四至六年级学生。 四、研究的步骤及进程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11、 2014.9.1—2014.11.30 ) 1.课题的理论研究与学习期,搜集有关自主学习方面的相关资料并做好留档材料。 2.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 2014.12.1—2015.5.31 ) 1.分析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2.将所研究内容渗透到自己的课堂中。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评价( 2015.6.1—2015.9.31 ) 1、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有关《小学信息技术有效自主学习探究》成功资料或案例。 2.相关教学论文发表或获奖。 3.学生信息技术教学成果展示。 4
12、.课题研究报告。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限800字内,本页不够可加页) 课题负责人及参与者在探索如何准确把握学生学习起点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与大量尝试,在提高课堂效益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有多篇论文在省、市、县级刊物发表或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 课题由学校和课题成员联合研究,课题负责人和成员共同组成,形成了科学合理的研究力量。课题组成员具有以下特点: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素养较深,研究能力较强,科研水平和热情较高。 学校具有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拥有存书30000余册的图书室、100多种报纸杂志,有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语音室等,查找、搜集资料较为方便,所有参与者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学校为课题研究组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