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要为学而服务
——“名师教学观摩暨教改交流会”心得
庙沟门中心小学 杨俊平
2015年5月31日学区安排我们去庙沟门第二幼儿园参加培训学习,本来还以为是枯燥的说教和简单的文件学习,所以有点兴趣不高,但是去了一看原来是山西太谷县有名的课改专家的教学观摩暨教改交流会,而且还请到了三位名师,让我倍感兴奋。怀着激动的心情细心聆听了三位老师的三节教学观摩课,有王老师的《岳阳楼记》、吴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褚老师的《Unit7 SectionB》,最后还
2、进行了学科交流。
吴老师用实际的课堂教学让我们明白怎样的一堂课是好课,让我们通过表象观察课堂上的学习是否真的发生了,让我们明白教是为了学,让我们明白了,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只有给了学生充分的尊重,适当的放手,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指导下适度的自己思考,并通过相互交流、动动手、动动脑、演一演、说一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去学得知识,学会思考,让人感受到学生在变化,在提高在进步。
吴老师还用他们学校的课改经验告诉大家备课时先考虑教什么,还是先考虑怎么教。让大家明白了,为什么教(明确目标)?教什么(内容为目标服务)?怎么教(如何组织内容,实现目标)?我们知道了
3、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上,只顾形式上的热闹,要寻根究底,切忌广而浅,要精而深。使我们在现实的教学中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已启发学生思考为中心”,让我知道了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启发孩子思考。那么课堂上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了,老师做什么?老师就是通过引导、指导学生,为学生的学习把握好方向,及时提供必要线索,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逐步从直观中剥进而走向抽象,并能再根据抽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提高自己今后教学的几点要求:
1、信念
信念是成功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只有拥有强大的信念,才能忍受住经济大潮对当代教师群体的冲击,只有强烈的信念才能使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的进步,不断的
4、提高。可以说:信念的坚定与否决定了我们在教育的路上能走多远、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2、规划
很多时候我们拥有了强烈的信念,但是却走了很多的弯路才取得了成功,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做到有序的规划,没有明确的目标,使我们在阻止前进的大浪里迷失了方向。我们要想让自己在专业成长上不断进步,就要制定发展规划(目标)并落实到位,就是让自己不断地走到另一个更高的平台,让自己站在更高的位置,不要在一个圈子里转来转去。
3、反思
及时的对自己的现状做一个深刻的反思,是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而且反思是促进人不断成长,不断纠正自己在前进中的错误做法和想法,不断的提高我们应对挫折的方
5、法,并为我们的前进提供大量的经验和教训,使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4、阅读
阅读是获取知识最广泛的做法,我们通过不断的阅读增长自己的知识,获取别人的经验,经验应该是每个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他是一种生命方式,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终身阅读。通过阅读,不停获取更多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来武装自己,让自己在前进的道路山能披荆斩棘。
5、写作
写作是个人成长的有力武器,通过写作可以记录我们前进路上的点滴,让我们能随时反思过去,并可以规划未来,写作为我们提供了很好地方式,使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会孤独,而且写作还可以给别人帮助,更能提高自己,让我们学会写作,学会进步。
6、
二、交流后的几点困惑与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
2、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多样化,但对于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少,以至产生学生算得慢,容易错,计算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不可忽视。
3、
7、新教材有的内容编排较难,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认知规律。如第二册“估一估,量一量”中的m、 cm对学生很抽象,要求过高。如元、角、分的认识、二十四时计时法等内容,对于学生是难点,课时又少难掌握。
4、教学班规模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商榷的问题。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有限的40分钟时间若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又与课时进度发生矛盾,如何把握给予“时间”的度?
5、课堂活动与缺少教、学具的问题。在我们农村地区,虽然大部分学校都拥有计算机,但不可能每节数学课都用计算机来上。新课标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有很多学习内容需要学生动手去实践、操作,也就特别需要相应的教具。尽管有些教具可以让学生自制,但是,也有一些教具自制起来比较困难或自制的教具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很不方便。
6、我校的“16字”教学模式(自主质疑、合作交流、分享成果、拓展延伸)在一些课堂中不适应的问题。在这一教学模式的指引下,全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全都一个模式,这就产生了很多问题,如低年级学生和一些复习课不适合这种模式等。有模式可循固然好,但怎么按模式上课还值得商榷。
以上就是我这次参加培训的一些体会,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我将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课改活动中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