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__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批阅人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关于植物的激素调节,假设要研究一种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以下哪个实验方法是有效的?( ) A. 去除植物体内产生该激素的组织,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B. 向植物施加外源性的该激素,观察其对不同器官和发育阶段的作用 C. 利用基因突变技术,获得缺乏该激素合成或响应能力的植株,分析其表型 D. 以上方法都可以有效地研究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通过对比不同处理条件下植物的形态、生理和生化指标,揭示激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2、激素调节是生物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人体中,各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例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调节血糖平衡。以下关
3、于激素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B. 激素的分泌受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影响 C.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 D. 激素的作用具有微量高效、特异性强等特点,因此激素的含量越多,对生物体的调节作用越强 3、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以下关于细胞结构的描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 ) A.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同时还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 细胞质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含有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C. 线
4、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它们都具有双层膜结构,且含有 DNA 和核糖体 D.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细胞核中的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 4、基因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以下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可能导致基因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B. 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和多害少利性等特点 C. 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包括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 基
5、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够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性状,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5、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它为人类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提供了可能。例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生产胰岛素等药物,改良农作物的性状等。以下关于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和应用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 A.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包括获取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B. 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它们必须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标记基因等 C. 基因工程可以用于生产药物、改良农作物品种、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D. 基因工程操作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风险和伦理问题,应该大
6、力推广和应用 6、在微生物生态学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当一个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微生物群落会如何响应?( ) A. 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可能会发生改变,以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B. 微生物群落保持不变,不受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 C. 微生物群落会立即崩溃,导致生态系统的功能失调 D. 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是随机的,与环境条件无关 7、在植物病理学的范畴里,当探讨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规律时,以下哪个因素对于病害的传播和扩散起着重要作用?( ) A. 病原微生物的种类 B. 寄主植物的抗性 C. 环境条件 D. 农业栽培措施
7、8、在微生物学领域,对于细菌和病毒的结构与繁殖方式,以下哪一种比较是最详尽的?( ) A. 细菌具有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等,通过二分裂方式繁殖;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依靠宿主细胞进行复制。细菌能够独立生存和繁殖,而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完成其生命活动 B. 细菌和病毒在结构和繁殖方式上非常相似,都属于简单的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C. 病毒比细菌结构更复杂,繁殖方式也更高级,因为病毒能够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实现更有效的遗传物质传递 D. 细菌的结构和繁殖方式相对稳定,病毒则容易发生变异,导致其难以被有效控制和治疗 9、在细胞生
8、物学的研究中,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当我们探讨真核细胞中内质网的功能时,以下哪种描述是最为准确和全面的?( ) A. 内质网主要负责蛋白质的合成和初步加工,以及脂质的合成 B. 内质网只是细胞内的一种膜结构,没有实际的生理功能 C. 内质网仅参与脂质的合成,对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没有作用 D. 内质网的功能仅限于储存细胞内的物质,不参与代谢过程 10、在生物遗传变异的研究中,对于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的贡献,以下哪种观点是恰当的?( ) A. 基因突变是罕见的事件,对生物进化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B. 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大多数是有害的,只有极少数有利的突变能够被自然选择保留下
9、来,从而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 基因突变总是导致生物性状的显著改变,直接推动生物的进化 D. 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非编码区域,对生物的表型和进化没有实质性影响 11、在动物行为学中,关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以下描述不准确的是?( ) A.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如蜜蜂的采蜜、鸟类的迁徙等 B. 学习行为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如小狗算算术、鹦鹉学舌等 C.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和繁衍的基础,学习行为则使动物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D. 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并且会取代先天性行为,成为动物行为
10、的主要方式 12、对于生物的酶促反应,以下关于酶的特性、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的描述,哪一项是恰当的?( ) A. 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其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加速反应进行。温度、pH、底物浓度、酶浓度等因素都会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 B. 酶的作用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始终保持高效和稳定 C. 酶的专一性意味着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反应 D. 酶促反应的速率只取决于酶的浓度,其他因素影响不大 13、对于生物的种群特征和增长模型,在分析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时,以下哪一种解释是最全面的?( ) A. 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空
11、间内的个体数量;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的增减。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增加;反之,种群数量减少。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种群的动态变化 B. 种群的增长模型只有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蒂增长两种,指数增长适用于资源无限的理想环境,逻辑斯蒂增长则考虑了资源有限和种内竞争等因素。通过分析种群的增长模型,可以预测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的数量变化趋势 C.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其他因素如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D. 种群数量的变化是随机的,不受这些因素的规律控制,而是受到各种偶然因素的综合影响 14、在微生物的生态作
12、用研究中,对于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性,以下哪种描述是准确的?( ) A. 微生物在碳、氮、磷等元素的循环中作用微小,主要由大型生物完成物质循环 B. 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固氮、硝化和反硝化等过程,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或将一种化合物转化为另一种化合物,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C. 微生物的活动对物质循环有一定影响,但受到环境因素的严格限制,难以发挥重要作用 D. 微生物只在特定的生态系统中参与物质循环,在大多数环境中作用不大 15、在生物进化的化石证据研究中,关于化石如何揭示生物的演化历程,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 化石的形态和结构可以直接
13、反映生物的进化方向和速度 B. 化石的分布和年代顺序能够构建生物进化的时间框架,通过比较不同时期化石的特征,可以推断生物的演化关系和形态变化 C. 化石只能提供有限的信息,对理解生物进化的作用不大 D. 化石的形成是随机的,不能用于研究生物进化 16、植物的激素调节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关于植物激素的描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 ) A. 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分裂和分化,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导致植物向光性生长 B. 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 C. 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能促进果实
14、成熟 D. 植物激素都是由专门的内分泌器官分泌的,其含量微小,但作用显著 17、关于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假设要研究一种新型药物在细胞内的运输和作用机制,以下哪个方面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 A. 生物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其流动性和稳定性会影响药物分子的穿透和扩散 B. 膜蛋白的种类和功能,包括载体蛋白、通道蛋白和受体蛋白等,它们在药物的摄取、转运和信号传递中起着关键作用 C. 细胞表面的糖链结构,其与细胞识别和药物靶向性密切相关 D. 以上方面都需要综合考虑,以全面了解药物与生物膜的相互作用以及在细胞内的运输和作用机制,为药物研发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18、在免疫学的范畴
15、内,当探讨人体的免疫应答机制时,以下哪种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起到识别和呈递抗原的关键作用?( ) A. 巨噬细胞 B. B 淋巴细胞 C. T 淋巴细胞 D. 树突状细胞 19、在免疫学的研究中,人体的免疫系统对于抵御病原体的入侵起着关键作用。当一种新型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的反应过程是怎样的?( ) A. 免疫系统会识别病原体的特征,启动一系列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免疫分子的分泌,试图清除病原体 B. 免疫系统会立即产生针对该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迅速清除病原体 C. 免疫系统对新型病原体没有反应,直到病原体大量繁殖造成明显症状 D. 免疫系统会随机地产生各种免疫反应,不一定
16、针对病原体 2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越弱 B.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 当外界干扰因素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遭到破坏,甚至无法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D.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影响,生态系统可以依靠自身的调节能力保持长期的稳定 21、对于生物进化的理论,以下关于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综合进化论
17、的描述,哪一种是准确的?( ) A. 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提出的,强调生物个体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现代综合进化论则在自然选择的基础上,综合了遗传学、生态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进化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两种理论共同解释了生物进化的机制和过程 B. 自然选择学说已经过时,被现代综合进化论完全取代 C. 现代综合进化论与自然选择学说没有任何关联,是全新的进化理论 D. 生物进化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综合进化论都不能全面解释 22、在生物的群落结构研究中,关于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以下哪种方法是常用的测定手段?( ) A. 直接计数群落中所有物种的个体数量
18、B. 利用样方法和抽样调查,计算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 C. 仅观察优势物种,忽略其他物种 D. 主观估计物种的数量和比例 23、在神经生物学中,关于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冲动的传递,以下哪种说法是比较全面的?( ) A.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细胞体整合信息,树突接收信号,轴突传递信号。神经冲动通过电信号在神经元内传导,在神经元之间通过化学突触传递,涉及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受体结合。神经元的活动构成了神经系统的基础,实现了感知、运动和思维等功能 B.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单一,无法适应复杂的神经系统活动 C.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直接的电传递,不需要
19、化学递质 D. 神经元的活动与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没有直接关系 24、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对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差异和意义,以下哪种解释是恰当的?( ) A.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相似,没有明显区别,且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没有重要意义 B. 有丝分裂是体细胞增殖的方式,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保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亲子代细胞遗传信息的一致性;减数分裂是产生生殖细胞的方式,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产生的配子染色体数目减半,增加了遗传变异的机会,对于生物的进化和物种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 C. 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和基因重组 D.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
20、裂都能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25、在生物的群落演替过程中,关于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起始条件、速度和过程的比较,哪一项是恰当的?( ) A. 初生演替在从未有过生物生长的地方开始,速度缓慢;次生演替在原有群落被破坏的基础上开始,速度较快。两者的过程和影响因素有所不同,但最终都可能达到相对稳定的顶级群落 B.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没有区别,都是群落自然发展的过程 C. 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更复杂,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D. 演替过程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二、计算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20分) 1、(本题5分)某患者进行一项心脏超声检查,测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为 1
21、70ml,收缩末期容积为 60ml,求左心室射血分数是多少? 2、(本题5分)某种药物的治疗窗为 22-44mg/L,现给患者静脉注射该药物后,测得血药浓度为 35mg/L,若患者的表观分布容积为 28L,问该患者体内的药物总量是多少? 3、(本题5分)某医院进行一项临床试验,共有 120 名患者参与,其中有效人数为 80 人,求该试验的有效率是多少? 4、(本题5分)某患者进行一项心脏超声检查,测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为 180ml,收缩末期容积为 70ml,求左心室射血分数是多少? 三、病
22、例分析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25分) 1、(本题5分)患者,女,40 岁。因心悸、胸闷 1 个月,加重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3 天入院。患者 1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胸闷,活动后加重。3 天前夜间睡眠中突然憋醒,端坐呼吸,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查体:心率 120 次/分,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双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心电图示心房颤动。请分析该患者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并制定治疗计划。 2、(本题5分)一名 46 岁男性,因腹痛、腹胀、便秘就诊。结肠镜检查显示结肠息肉。请分析该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方法是什么? 3
23、本题5分)一位 45 岁女性,近 1 年来出现月经稀少,潮热多汗,情绪不稳定。性激素六项检查显示雌激素水平降低。请分析可能的诊断、还需进行的评估以及治疗方法。 4、(本题5分)一名 55 岁女性,因全身骨痛 1 年,加重 3 个月入院。血钙升高,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升高。骨扫描显示多发骨代谢活跃灶。请分析该患者可能的诊断,进一步的检查项目,治疗方法及随访要点。 5、(本题5分)一位 42 岁女性,近一年来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伴有下腹坠胀感。妇科检查发现子宫增大,质地较硬。B 超提示子宫肌瘤。请分析病情,并决定治疗方式。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1、(本题10分)分析急诊医学中急性腹痛的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 2、(本题10分)分析药理学中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3、(本题10分)阐述医学影像学中 X 线、CT、MRI 的成像原理及各自的优缺点。 第8页,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