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政治论文 存乎于心 运用之妙 ——高中政治图表综合题解答能力的培养 人 摘 要:图表综合题是高考试题中的常青树。我省新课改以来的高考文综政治学科更是年年必考,分值也节节攀升。它已成为我们复习备考必须面对和妥善解决的问题。这里,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试图总结出一套符合学生备考图表综合题的解题方法、技巧、答题规范,让学生“存乎于心”,深谙“运用之妙”,从而提高学生解答的水平和得分能力。 关键词:图表综合题 解答能力 存乎于心 运用之妙 图表综合题因为能较好地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探究和论证问题
2、的能力深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已成为高考试题的常青树,更成为我省新课改文综政治高考必考题型,所占分值越来越高。在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复习备考中我们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训练,将图表综合题的一般方法技巧、答题规范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能力、经验、方法的一部分。这里,笔者结合学生解答图表综合题时方法不明、技巧不熟、规范不实等问题,借他山之石攻我之玉,为学生总结出一套快速、准确解答图表综合题的方法技巧和答题规范,让学生“存乎于心”,在解答图表综合题时深谙“运用之妙”,准确、完整地把握图表信息,高度关注特殊年份和拐点变化,深刻揭示其原因,精确分析图表之间、图表和注释之间、图表和时政之间、图表和课本知识之间的联系,帮
3、助学生提高解题水平和高考得分。 一、深化题型认识,树立解题信心 认识图表综合题是解答好图表综合题的前提。只有学生正确认识了图表综合题的考查意图、试题的构成、命题趋向,熟悉图表综合题的答题方法、规范要求,才能“按部就班”的解答好图表综合题,从而提高解题水平和得分能力。 图表综合题一般将图和表格作为命题材料,由标题、图表(数据)、注释三个部分组成。它侧重考查学生阅读获取并整合有效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趋向,并探究论证现象变化原因的能力。纵观我省实施新课改以来的文综政治,主要出现了以下两种类型的图表综合题: 一是柱状统计图:(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政治) 二是柱状表格组合
4、图:(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政治) 41、材料二 表4不同地区农民工月均收入及增幅 2008年 2009年 增幅 东部地区 1352元 1422元 5.2% 中部地区 1275元 1350元 5.9% 西部地区 1273元 1378元 8.2% 图14 外出农民工就业地域分布比例(单位%) (1)分别指出表4、图14中的经济信息。(6分) 目前,我省新课改文综高考政治只出现了上面两种图表综合题。当然未来也不排除座标 曲线图、扇形百分比图等这类图表综合题的出现。高考实践表明,在复习备考中教师只要将图表综合题的解题程序、图表的分析方法、答题的模式传授
5、给学生,引导学生关注特殊年份和拐点前后的变化,并根据注释、图表关系、时政等知识探究其产生变化的原因,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规范答题,只要让学生“存乎于心”,深谙“运用之妙”, 并将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技巧,从中总结出一般的经验,这样解答图表综合题时就能得心应手,从而大幅提高图表综合题的考试得分。 二、示范点化 训练内化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强调在教学实践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示范和点化,并配之以必要的练习加以针对性的训练,如此,学生才能将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技巧,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1、示范点化 存乎于心 在培养学生解答图表综
6、合题时,笔者先向学生介绍了解答的一般步骤、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方法技巧、答题规范,然后进行示范引导,在训练中让学生模仿运用,反复揣摩,反复修正,并进行必要的点播、点化,让学生将这些方法“存乎于心”,内化成自己知识、能力、策略的一部分。下面以一道图表综合题为例,来介绍具体的操作方法。 材料一: 2007年——2012年我国部分经济指标曲线图 注:当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世界平均水平约在63.6%、消费对GDP的贡献率的世界平均水平是65%;为应对金融危机,2008年底我国出台4万亿元刺激经济政策。 (1)请分析图表所蕴含的经济信息。(6分) (1)拿到这道题时,笔者不是让学生
7、立即下手答题,而是先学会审题。审题时一般包括审设问和审图表的策略: ①快审设问。设问是命题者测试意图的直接体现,规定着测试的知识内容、能力目标, 规定着答题的思路、方向和具体要求,有着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为了提高阅读的针对性,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完整地获取有效信息,我建议学生在审题时采用倒读法,即先审设问,明确设问要求我们回答的方向。我省的图表综合题都是要求学生分析回答图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如上题(1)请分析图表所蕴含的经济信息。(6分) ②研读图表。图表是图表综合题最重要的组成元素,当中的数据变化及走势是考察观察分析能力的重点,更是答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审图表特别重要。如何高效
8、准确、完整地审查图表,获取有效的信息来组织答案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三看、三比、找联系”,具体来说就是: 一看标题,抓主题。标题往往揭示了题目的主题,限制了答题时的年限、主体、地域等。所以在阅读标题的过程中要解读标题,确定题目主题,看清年限、地域、主体限制,在答题时不超越相应的范围,不偏离主题。如上题要回答的年份是2007年-2012年,在回答时,我们就不能信口开河,随意扩大它的时间范围。 二看图表,三对比。阅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图表题中的主要信息源, 要仔细研读。研读图表内容时要做到“三比”。纵向比较,即对同一项目内的数据进行比较。它反映的是一事物自身变化发展的趋势
9、或基本特征。横向比较,即对两个以上项目内的数据进行比较。通过横向比较,可以发现两个不同的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或联系等,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发现新信息,得出新结论。图表间比较,通过表间比较,才能抓住表与表之间的联系,发现新的问题,揭示数据间的关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三看注释,找联系。注释是图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也是答案的重要来源,甚至有些注释经概括后直接可以写入答案,因此要叮嘱学生千万不能忘记看注释,概括有效信息,找到注释和图表间的关系。注释一般分两种:一是解释性注释,它是对图表的信息加以解释。既可能是对图表中的关键概念在内涵上阐释,又可能是对图表中的信息从原因上进行解释。二是补充性注释,
10、它是对图表中信息加以补充性说明。注释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的重要依据。如上题中09年前我国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大幅攀升,09年后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趋缓,其原因就在注释中08年我国推出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政策。我国消费对GDP的贡献率,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个信息要点也在注释中。所以我们分析图表时不能忽略图表信息与注释间的关系,而且必须把这种关系清晰地概括进答案中。 (2)学会了审题和解读图表信息的策略后,我又让学生学会图表综合题的答题策略: ①仔细对比,差异作答。对于“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类问题:首先要弄清图表中有几个项目、几组数据,然后逐一分析;
11、对于“图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这类问题:首先从总体上把握表间联系的类型(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一分为二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前后相继的关系等),其次要注意将这种关系上升到本质、制度的高度。 ②高度关注图表中的特殊年份和拐点。这些年份和拐点反映的是经济现象的较大改变, 经济形势新的走向。在分析信息、组织答案时我们也要把这种变化写到答案中去,而且要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如例题中2009年前后我国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发生了大幅度的改变,其原因就在于09年前国家推出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政策,促使消费对GDP的贡献率短期内大幅攀升;但是因经济结构、发展方式没有根本性调整,09年后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就趋
12、缓了。 2、训练内化 深谙“运用之妙” 《卖油翁》一文中有句让我们耳熟能详的的话,那就是“无他,唯手熟尔”。卖油翁的手熟,是经年累月不断练习的结果。因此,我们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并把解答图表综合题的方法、技巧、规范内化成自己知识、能力的一部分,自然也离不开一定的练习。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图表综合题的审题策略、图表(标题、图表数据、图表、特殊年份、拐点变化、注释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信息解读策略、答题策略和规范,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思路导图”,训练内化 笔者根据图表综合题的解答要求和答题规律,设计图表综合题“思路导图”,供学生练习时使用。从多年的实践来看,效果还是很不
13、错的。 标题信息 图表信息 横向比较 纵向比较 图表比较 寻找联系 拐点比较 还要分析原因 注释信息 寻找联系 (2)循序渐进,逐步提升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学生解答图表综合题的能力、方法技巧、规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教师根据高考走向、要求及早研究,统筹规划,把这些能力的培养、方法技巧的锻炼前置到高一、高二的日常教学、日常测评和试卷分析课中,让学生早点熟悉规范,并将之内化成自己知识、能力、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笔者在经济生活新课教学和经济生活复习备考中,每节课都会设置图表综合题的训练。进入二轮复习后更是找来各地高考图表综合题真题
14、仿真模拟题,每节课都组织学生训练作答,让学生不断尝试,对照参考答案不断揣摩、不断反思、不断模仿、不断总结,真正地将一般的规律和方法“存乎于心”,答题时深谙“运用之妙”,得心应手,达到“画到生时是熟时”的妙境。 三、规范书写 美化卷面 来自阅卷场上的报告表明: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答题方法技巧等主要因素影响着考生的高考得分,一些非知识、非能力因素也制约着学生考试的发挥和考试得分,这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其中常见的有: 1、 语言欠锤炼,精准性不高。个别学生在表述时使用口语,甚至使用方言表达,影响了得分。所以在这个地方要指导学生根据信息和信息对比,反复推敲锤炼语言,让用语更贴切,更准确、
15、更能表达图表所反映的信息。 2、缺乏层次性,逻辑性不强。在图表综合题的答题中,笔者经常发现很多学生答题时不分点、不分层次、不分段落,没有标点符号,思路混乱,欠缺逻辑性,颠三倒四等。在解答这类图表综合题时,我们要指导学生弄清图表中的项目、设问的要求,一项一项的表达,表是表,图是图,然后再描述二者的关系,这样层次就比较分明。如解答下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中的表和图指出钢铁行业的现状。(7分) 学生在回答此题时,在同一句、同一层表达中出现表中信息与图中信息相互交织、交叉表述的问题:在描述表中反映的信息时,突然插进一两句图中的信息,待会可能感觉表中的信息表达的不完整,
16、又回过来讲表中的信息,然后又讲图中反映的信息,如此反复,让人感觉就是一团“剪不断,理还乱”的乱麻。正确的表述是先按项目分别表述,表是表,图是图,然后再描述二者的关系。 3、书写潦草,卷面不美观。由于平时学生在缺短的时间里书写大量文字,平时书写 要求不高、不严,再加上心里紧张,很多学生在高考答题时书写潦草、字迹不清,错字、别字连篇,乱涂乱改,卷面不清晰、不整洁、不美观,让阅卷者无法看清其相关表述,从而影响得分。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改卷时可以设置卷面分,要严谨改卷,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4、重复叠述,缺乏简洁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要求学生先打草稿,分好层次,合并同类项,然后以准确、最简洁
17、的语言表达出来。 古人云:“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图表综合题的专项复习 训练中,我们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点化,让学生将解题的方法、技巧、规范“存乎于心”,在解答题目时深谙“运用之妙”, 那么高效、准确、完整地解答图表综合题就自然水到渠成。如此,就可以提高他们解答图表综合题的能力和技巧,进而提高综合素养,从而有效提高高考成绩。 【参考文献】 ①《如何指导学生做好经济生活图表题?》王立东.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 ②《高考政治图式题型的解题思路》陈世寅. ③《考试说明》浙江考试2014. ④《浙江省高考命题解析文科综合》2014年1月第1版.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