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2017年高考(全国1卷)诊断卷(A)理综 生物试题 ―、选择题 1. 科学家从矿区硫化矿酸性坑水中分离出一种嗜酸细菌,该菌在有机物充足时,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长,在缺乏有机物时,可利用单质硫氧化产生的能量将C02固定成自身的有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细菌吸收现成有机物的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B. 在富含有机物的酸性废水中该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 该细菌能将CO2转化为有机物是由于细胞中含有某些光合色素 D. 矿区中的化学诱变因子可导致该菌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答案】B 【解析】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A项错误;该菌在有机物充足时,可利用现
2、成的有机物生长,属于分解者,B项正确;该细菌利用单质硫氧化产生的能量将C02固定成自身的有机物,没有光合色素,C项错误;细菌没有染色体,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D项错误。 2. 下列有关细胞中的酶和ATP的说法,错误的是 A. ATP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酶的合成不一定需要ATP供能 B. ATP脱去两分子磷酸基团后的产物可作为原料参与某些酶的合成 C. 在适宜的条件下,ATP和酶都能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D. 细胞内ATP和ADP的迅速转化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 【答案】A 【解析】酶的合成需要ATP供能,A项错误;ATP脱去两分子磷酸基团后的产物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作为原料参与某些RNA
3、酶的合成,B项正确;在适宜的条件下,ATP和酶都能在细胞外发挥作用,C项正确;细胞内ATP和ADP的迅速转化离不开酶的高效催化作用,D项正确。 3. 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NMD)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mRNA质量监控机制,该机制能识别并降解含有提前终止密码子的转录产物以防止毒性蛋白的产生。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都可能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 B. NMD降解机制能有效防止相对分子质量减小的毒性蛋白的产生 C. NMD降解机制有助于人类对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防治 D. 在NMD的降解机制下,突变基因仍能继续进行转录过程 【答案】C 【解析】
4、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都可能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A项正确;NMD降解机制能识别并降解含有提前终止密码子的转录产物,含有提前终止密码子的转录产物翻译出来的是相对分子质量减小的毒性蛋白,NMD降解机制能有效防止相对分子质量减小的毒性蛋白的产生,B项正确;NMD降解机制能有效防止相对分子质量减小的毒性蛋白的产生,不影响染色体的结构与数目,C项错误;NMD降解机制能识别并降解含有提前终止密码子的转录产物,不影响转录过程,D项正确。 4. 某雌雄同株的植物的花色由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控制红色,a控制白色。某杂合的红花植株,经射线处理后2号染色体缺失了一个片段,含有片段缺失
5、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能正常发育,该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且A基因位于缺失的片段上 B. 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且A基因不位于缺失的片段上 C. 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且a基因位于缺失的片段上 D. 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且a基因不位于缺失的片段上 【答案】B 【解析】含有片段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能正常发育,该杂合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1∶1,应是雌配子有两种,且比例为1∶1,雄配子只有含a的正常发育,说明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且A基因不位于缺失的片段上。 【点睛
6、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杂合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1∶1,推测母本产生含有A和a的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雄配子只有含a的正常发育。 5. 研究人员从人类的乳汁中分离出一种抗体,该抗体能阻止HIV(艾滋病病毒)通过人体的皮肤黏膜进行传播,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泌该抗体的免疫细胞可能是浆细胞或记忆细胞 B. HIV主要通过攻击B淋巴细胞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 C. 抗体在皮肤黏膜处发挥的免疫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 被HIV感染的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降低 【答案】D 6. 水稻田中的福寿螺不仅会对水稻产生直接的危害,还会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对水体环境造成
7、直接和潜在的危害。如图表示某地区福寿螺的种群密度和鱼类出现的频次之间的关系,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稻田中的总能量为全部水稻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 一般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 C. 当鱼类出现频次在15-20次时,福寿螺分布最密集 D. 适当引入鱼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福寿螺种群的增长 【答案】D 【解析】稻田中的总能量包括土壤有机物和全部生物体内所含有的能量,A项错误;福寿螺活动范围较小,一般用样方法调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B项错误;当鱼类出现频次在15-20次时,福寿螺种群密度最低,说明适当引入鱼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福寿螺种群的增长,C项错误,D项正确。
8、 二、非选择题 7. 实验小组以羊草为实验对象探究了提高C02浓度对羊草光合作用的影响以及土壤湿度对羊草气孔阻力(气孔的开放程度越小,气孔阻力越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提高CO2浓度能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植物叶肉细胞中固定CO2的场所为_________;增大CO2浓度的瞬间,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会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2)分析图1,17:00之后,增大C0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2,在土壤湿度较___________(填“高”或“低”)时,施
9、加有机肥更有利于促进羊草的光合作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叶绿体基质 (2). 降低 (3). 17:00之后光照较弱,光合作用速率受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的限制 (4). 高 (5). 土壤湿度高时,气孔阻力小,有利于叶肉细胞吸收CO2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考查对光合作用过程、影响因素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应理解光反应与暗反应的的联系,理解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综合影响。 (1)植物叶肉细胞通过暗反应固定CO2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增大CO2浓度的瞬间,较多的C5与CO2结合,形成C
10、3,导致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会降低。 (2)17:00之后,光照减弱,光合作用速率受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的限制,成为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所以增大C0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3)在土壤湿度较高时,气孔阻力较小,气孔开放程度较大,有利于CO2的吸收,此时施加有机肥更有利于促进羊草的光合作用。 8. 尿量生成受机体调节的影响,请回答下列有关尿量生成的问题: (1)某实验小组以家兔为实验材料,分别设置注射适量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和注射等量乙醇溶液的实验组,结果发现实验组家兔的尿量明显增多,其原因是一方面乙醇作用于_____________,抑制机体产生渴觉,另一方面乙醇能___
11、填“促进”或“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2)该实验小组刺激家兔的迷走神经,发现家兔的尿量也明显增加,说明参与尿量调节的信息分子除了抗利尿激素外还有______________。若给家兔注射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推测尿量的生成量将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3)婴儿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成年人若脊髓从胸部折断会导致尿失禁,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大脑皮层 (2). 抑制 (3). 神经递质 (4). 增加 (5). 脊髓 (6). 脊髓从胸部折断,
12、会使大脑皮层无法控制脊髓的活动,从而无法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水平衡,考查对兴奋传递机理、水平衡调节途径、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应明确神经调节的中枢和水平衡的机理。 (1)渴觉产生于大脑皮层,乙醇作用于大脑皮层,抑制机体产生渴觉;抗利尿激素能减少尿量,尿量增多应是乙醇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2)刺激家兔的迷走神经,家兔的尿量明显增加,说明神经递质这一信号分子参与尿量调节。给家兔注射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原尿中较高浓度的葡萄糖使水分的重吸收困难,尿的生成量将增加。 (3)婴儿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若脊髓从胸部折断,大脑皮层无
13、法控制脊髓的活动,无法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导致尿失禁。 9. 下表表示某遭受重度砍伐的森林在恢复过程中不同的演替阶段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年 植物种类 0 10 20 30 40 50 草本植物 61 52 24 21 18 16 灌木 26 26 25 20 19 20 乔木 0 0 10 14 16 22 (1)重度砍伐的森林的恢复过程属于__________演替,其恢复原貌的过程主要依赖于_______稳定性。 (2)随着演替的发生,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的原因是_
14、与第10年相比,第50年的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更__________(填“高”或“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若人为植树造林,会使得该群落在第1~20年恢复至原貌,该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 影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次生 (2). 恢复力 (3). 草本植物在与灌木和乔木争夺阳光中处于劣势 (4). 高 (5). 第50年群落垂直结构更加明显,能提高群落对阳光等资源的利用率 (6). 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
15、考查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考查对群落演替类型、特点、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应理解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成因。 (1)重度砍伐的森林的恢复过程属于次生演替,其恢复原貌的过程主要依赖于恢复力稳定性。 (2)随着演替的发生,由于草本植物在与灌木和乔木争夺阳光中处于劣势,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与第10年相比,第50年的群落中乔木、灌木种类较多,群落的垂直结构明显,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更高。 (3)若人为植树造林,会使得该群落在第1~20年恢复至原貌,恢复时间缩短,说明人类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 【点睛】最后一空容易答为“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
16、向和速度”。错因在于生搬硬套,没有根据题意作出正确分析,该实例没有说明人类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10. 已知果蝇的翅型有长翅、短翅和残翅三种,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M和m、N和n)控 制,其中N控制长翅,n控制短翅,无M基因时,翅膀发育不全,都表现为残翅。某实验小组选择纯 合的短翅品系和残翅品系果蝇进行正反交,正交组合的杂交后代F1雌雄个体均为长翅,反交组合的 杂交后代F1雌性均为长翅,雄性均为短翅,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题意可知,控制果蝇残翅的基因m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正交组合中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反交组合中F1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后代
17、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射线处理一批表现型为长翅和短翅的雄性果蝇,其中有一只果蝇突变为残翅果蝇(只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某同学欲判断该果蝇突变前的性状,现有纯合长翅、短翅和残翅果蝇若干,欲达到目的,该同学应将该果蝇与___________杂交,若杂交后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则突变前该果蝇的表现型为长翅;若杂交后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则突变前该果蝇的表现型为短翅。 【答案】 (1). 常 (2). MMXnY和mmXNXN (3). 长翅:短翅:残翅=3:3:2 (4). 纯合短翅
18、雌果蝇 (5). 雌性均为长翅,雄性均为短翅 (6). 雌雄均为短翅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考查伴性遗传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解答此类题目应明确判断基因位置和判断基因型的常用方法,根据题意选择合理的实验方案,并根据可能的结论推出对应的结果。 (1)纯合的短翅品系和残翅品系果蝇进行正反交,后代没有残翅出现,说明后代均含有M基因,控制果蝇残翅的基因m位于常染色体上,正交组合的杂交后代F1雌雄个体均为长翅,反交组合的杂交后代F1雌性均为长翅,雄性均为短翅,说明N、n位于X染色体上,正交组合中亲本的基因型为MMXnY和mmXNXN。 (2)反交组合为
19、MMXNY和mmXnXn, F1的雌雄果蝇基因型为MmXnY和MmXNXn,F1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后代的长翅、短翅比例均为(3/4)(1/2)=3/8,残翅比例为1/4,长翅∶短翅∶残翅=3∶3∶2。 (3)判断该残翅雄果蝇mm 突变前的性状,即判断该果蝇现在的基因型,可选择测交方法:选择纯合短翅果蝇MMXnXn与该雄果蝇杂交,若突变前该果蝇的表现型为长翅M XNY,由于只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则突变后的基因型为mm XNY,杂交后代的表现型为雌性均为长翅,雄性均为短翅;若突变前该果蝇的表现型为短翅M XnY,则突变后的基因型为mm XnY,杂交后代的表现型为雌雄均为短翅。
20、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 (1)根据“射线处理一批表现型为长翅和短翅的雄性果蝇”、“只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 一只果蝇突变为残翅果蝇”、 “无M基因时表现为残翅”推断该雄果蝇突变后的基因型为mm XNY或mm XnY。 (2)根据测交方案,选择纯合短翅果蝇MMXnXn与该雄果蝇测交判断其基因型。纯合残翅果蝇基因型不止一种,不利用实验结果的分析。 11. 醚苯磺隆是常见的除草剂,在环境中难以降解。某实验小组从某农药厂的污泥中富集、筛选出了一株醚苯磺隆降解菌株MB-1,并研究了其降解效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小组将取自生产醚苯磺隆农药厂废水处理池中的废水按5%的体积分数接入醚苯
21、磺隆含量为200mg/L的MSM液体培养基中,每3d以5%的接种量接入新鲜的醚苯磺隆MSM液体培养基中,这一培养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小组将培养液进行梯度稀释后,将稀释倍数为103、104和105的培养液分别取0.1mL接种到醚苯磺隆MSM固体培养基上,每个稀释倍数涂布三个培养基,最终形成的菌落数分别为627、622、658、58、62、63、3、6、7个,则原菌液每升含有的细菌数为_________个,该计数方法得到的测量值一般比实际值偏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若要检测水体中全部细菌(无论是否为活菌)
22、的数目,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3)研究发现当培养基中含有葡萄糖和醚苯磺隆时,MB-1菌株只利用易于摄取的葡萄糖作为能源和碳源,同时诱导产生一种能分解醚苯磺隆的关键酶,该实验小组研究了不同的葡萄糖浓度对MB-1降解醚苯磺隆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同时含有葡萄糖和醚苯磺隆的培养基比只含醚苯磺隆的培养基更有利于MB-1菌株的生长繁殖,其原因可 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葡萄糖浓度较低时,醚苯磺隆降解能力较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最有利于醚苯磺隆降解的葡萄 糖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 【答
23、案】 (1). 选择培养 (2). 初步筛选醚苯磺隆降解菌,并增大醚苯磺隆降解酶的浓度 (3). 6.1×109 (4).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5). 显微计数法 (6). MB-1菌株更容易吸收葡萄糖作为碳源和能源,并且醚苯磺隆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7). MB-1菌株的碳源和能源供应不足,导致其产生能分解醚苯磺隆的关键酶不足 (8). 200mg/L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计数,考查对微生物分离、计数方法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应明确微生物的分离原理和计数方法,熟练使用计算公式。 (1
24、取自生产醚苯磺隆农药厂废水处理池中的废水含有醚苯磺隆降解菌,按5%的体积分数接入醚苯磺隆含量为200mg/L的MSM液体培养基中,每3d以5%的接种量接入新鲜的醚苯磺隆MSM液体培养基中,这一培养过程称为选择培养,其目的是初步筛选醚苯磺隆降解菌,并增大醚苯磺隆降解菌的浓度。 (2)菌落数统计应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培养皿计数,统计稀释倍数为104的培养液涂布的三个培养基,平均菌落数为(58+62+63)/3=61个,则原菌液每升含有的细菌数为61÷0.1×104×1000=6.1×109个,由于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该计数方法得到的测量值一般比实际值偏
25、小。若要检测水体中全部细菌(无论是否为活菌)的数目,应采用的方法是显微计数法。 (3)①MB-1菌株更容易吸收葡萄糖作为碳源和能源,并且醚苯磺隆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因此同时含有葡萄糖和醚苯磺隆的培养基比只含醚苯磺隆的培养基更有利于MB-1菌株的生长繁殖。 ②当葡萄糖浓度较低时,MB-1菌株的碳源和能源供应不足,导致其产生能分解醚苯磺隆的关键酶不足,对醚苯磺隆降解能力较弱,据图可知,醚苯磺隆降解率在200mg/L时最高,此时有利于醚苯磺隆降解。 12. 在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中,利用植物病毒复制酶基因是一种常见的方法,某实验小组将芜菁花叶病毒复制酶(TuMV-Nib)反义基因导入大白菜中,经
26、检测表明TuMV-Nib不仅整合到大白菜的染色体中,还获得表达,而且转基因植株的接种测试表明转基因植株具有明显的抗病性。TuMV-Nib反义基因的作用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大量扩展TuMV-Nib反义基因常用的技术为___________,该技术需要加入的原料是________,利用该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知道该基因的全部碱基序列。 (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该方法常将目的基因导入Ti质粒的T-DNA分子中,其原因是__________。分析图示可知,TuMV-Nib反义基因主要通过影
27、响图中的_________(填序号)过程,影响TuMV-Nib基因的表达。 (3)对已经被病毒感染的植株,可选取该植株的茎尖通过_________技术获得脱毒苗,利用茎尖作为材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PCR (2). 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或dATP、dTTP、dCTP、dGTP) (3). 不需要 (4). 农杆菌转化法 (5). T—DNA能主动转移并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的DNA分子中 (6). ② (7). 植物组织培养 (8). 茎尖很少或不会被病毒感染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基因的表达,考查对PCR技术、转化方法、基因表达过程、脱毒苗培育方法的理解和识记。解答此类题目,可根据题干文字信息和图示信息,理解转基因植株的培育原理。 (1)大量扩展TuMV-Nib反义基因常用PCR技术,该技术需要加入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或dATP、dTTP、dCTP、dGTP)为原料,利用该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不需要知道该基因的全部碱基序列,但需要根据基因两端的部分序列合成引物。 (3)对已经被病毒感染的植株,由于茎尖很少或不会被病毒感染,可选取该植株的茎尖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脱毒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