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重点词:“疑”“思故乡”“举头”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静夜思》,看看病中孤单的李白会想些什么呢? 二、想象画面,了解诗意 【设计意图:结合图画,理解古诗的大意,图文结合,化解难度。】 1.想画面,说意思。(课件出示14:画面) 学生先想象画面,自由说说诗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 2.交流反馈。 (课件出示15)教师及时出示学生难懂的几个字的注释。如,疑:好像。举:抬。思:思念。 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只
2、要意思大致对即可。 四人小组合作:说一说整首诗的大致意思。 鼓励学生尝试背诵。 三、读中理解,体悟诗意美。 1.学习第一行 (1)读整行诗。 (2)“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 (3)说第一行诗意。 (课件出示16)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 4.学习第二行(课件出示17) 【设计意图:“霜” 的解释,用哈气到镜片上的雾水,进而想到冰粒,较为 自然。】 (1)读整行诗。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疑”的意思(怀疑、好像); “霜”(课件出示18)(老师哈气在眼镜片上,并解释这是雾水,如果是冰粒,
3、便是霜。霜在秋冬季节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顶、草叶、地面等,堆起来是白色。) (3)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课件出示19)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像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4)朗读,引导。 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 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 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 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 5.学习第三、四行。(课件出示20) (1)读整行诗。 (2)理解“举头”(做
4、动作) (3)想想诗人在干什么? (诗人抬头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6.指导朗读,在画“/”的地方稍加停顿,“明”“地上”“望”“思”要读重音。(课件出示21)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设计意图:配乐朗诵,更能读准节奏,表达内心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低头/思故乡。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练读——全班齐读) 7.配乐朗诵,想象诗歌的画面。(播放《思乡曲》,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8.师:明月照在李白窗前,也照在家乡的土地上,他多么想立刻飞到亲人们的身旁啊,哪怕听听亲人的声音也好啊
5、可在古代这是不可能的。他只能孤独地写下了这首静夜思,然后对着月亮深情朗诵,希望明月能带去他的思念,与祝福。你也来当一回李白吧,出示明月图,指明对月朗读,齐读。 9.你们真像小李白啊,你能完整地给我们讲讲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吗?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10.月圆人团圆,李白孤身一人,客居他乡,望着皎洁的明月,思念故乡的情感就像潮水一般,迅速淹没了他。让我们完整的欣赏这首美丽忧伤的《静夜思》。(课件出示22)欣赏课件后再次齐读全诗(课件出示23)。 三、结题,回读 漂泊在外的游子啊,总是把思念故乡的情感深深的藏在心底,但是每当夜晚来临,每当佳节来到,每当明月当空时,想
6、到自己孤单一人,想到家乡的亲人,怎不令人低头沉思,怎不令人归心似箭哪!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诵起这首美丽忧伤的静夜思吧! 板书设计: 床前——明月光 景 凄清 疑是——地上霜 思念故乡 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 想念亲人 人 孤单 低头——思故乡 课外
7、作业新设计 1.再观察夜晚的天空,把新的发现说给同学听。 2.课外继续收集和阅读:有关李白及他写的其他诗,还有描写夜空或介绍有关星体的科学知识的一些课外读物。把收集到的和读过的带到班里,向同学介绍或互相借阅。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答案: 2.《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备课资料 1.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而奇特,风格飘逸而豪放自然,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的美名。他与杜甫齐名,合称“李杜”。主要作品:《蜀
8、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2. 写作背景:《静夜思》一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26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其《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同时同地所作。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练习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请你认真读一读,写一写。 思 乡 前 床 低 光 二、比一比,看
9、谁的雪球滚得大。 摆 摆弄 摆手 摆开 故 夜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课文整体梳理。 这首古诗成功地反映了外出 的静夜思乡之情。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 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四、重点段落品析。 明月 ,疑是 霜, 举头望 ,低头 。 1. 把诗句补充完整。 2. 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 。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古诗停顿技巧: 1.要注意押韵,唐诗五言一般都为XX/XXX格式。 如: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2. 有一些是根据词的意思来读。例:曲项/向/天歌。 参考答案 一、略 二、故事 故人 已故 夜空 黑夜 午夜 三、游子 思乡 四、1.床前 光 地上 明月 思故乡 2. 唐 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