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15,课 戊戌变法,1,、为什么要变?,2,、变什么?,3,、康梁为变法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自主学习与思考,通过,一二三,目的学习,思考以下问题:,合作探究与学习,4,、戊戌变法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必要性,可能性)。,背景分析:往往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入手,也包括国际形势的变化,学法指导,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瓜分中国漫画,一八九五年,鸿章去马关。,伊李坐春帆,两人把约签。,台湾被割占,赔偿二万万。,四口全开放,工厂设口岸。,南京耻未雪,马关新仇添。,中华好儿男,斗争五十
2、年。,一洗百年辱,神州尽开颜。,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排众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梁启超,戊戌政变记,结合漫画和梁启超这段话,,分析甲午战争后中国所面临的危机。,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时间,企业数,资金额,(万元),1863,1894,119,680,1895,1898,74,1432,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甲午战争前,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工厂有,80,多家,,,1895-1900
3、年间,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增加到约,1000,家,。,材料 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竞相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也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王韬,弢园文录外编,郑观应,盛世危言,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郑观应,盛世危言,早期维新思想。,材料:,“,布衣
4、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托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孔子改制考,材料:,“,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变法通议,材料:,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谭嗣同,仁学,材料:,天演者,西国格物家言也,以为天不可独任,要贵人以持天,使人治日即乎新,而后其国永存,而种族赖以不坠,是之谓与天争胜。而人之争天而胜天者,又皆天事之所苞,是故天行人治,同归天演。,吴汝纶,天演论,序,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康梁等维新思想。,社会原因,:(直接原因),甲午战败,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经济基础,:(根本原因),19,
5、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梁维新思想,的传播,一、戊戌变法的背景,国际环境,:工业文明的冲击,资本主义的世界发展潮流,1895,年,康有为等领导,“,公车上书,”,(维新思想,政治运动),(,1,)成立,强学会,,设立学会、学堂、,创办刊物,把维新变法推向全国,(,2,)展开,论战,二、戊戌变法的经过,1,、开端,2,、发展,(,3,)上书光绪皇帝:,康上书,应诏统筹全局折,,,成为戊戌变法,施政纲领,。,3,、高潮,百日维新,(,1,)开始标志:,颁布,定国是诏,(,2,)主要,内容,政治:,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废除
6、旗人寄生特权。,经济:,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军事:,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文教:,开办京师大学堂,,兼习中西科,;,废除八股文,开设经济特科等。,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参与政权,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学的传播,(,1898.6.11,9.21,),思考:与维新派原先的主张相比,,有哪些没有实现?,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等主张,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及开明地主参与政治,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学的传播,没有涉及开国会、设议院、定宪法等主张,没有涉及土地问题,没有深入广大民众,(,3,)历史影响,进步性,:,局限性:,4,、失败,戊
7、戌政变(,1898,、,9,、,21,),顽固派阴谋破坏,袁世凯出卖,戊戌政变:囚、杀、废。,“,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林旭、,杨康杨刘林谭(玉),刘光弟、杨深秀、康广仁,结果:,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变法失败。,原因:变法触犯他们利益,表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激烈反对。,免翁、用荣,旧官僚机构及各地督府实力派的阻挠。,失败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根本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顽固派的阴谋破坏、袁世凯出卖),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局限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于无权的皇帝身上,寄希望于袁世凯和列强,脱离
8、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改革失败,谭嗣同,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杨锐,林旭,西太后弄权政变,六君子人头落地,维新时期的遗产,奏,定大学,堂章程,(1903),京师大学堂牌匾,京师大学堂旧址,北京大学,维新时期的遗产,旧式私塾,北洋师范女学,堂成立纪念。,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的报刊和著述,维新时期的遗产,缠足,“,天足会”奖章,梁启超等创办的“经正女学堂”,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1,),政治:,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2,),思想:,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思想启蒙,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促进中国
9、人民的觉醒。,3.,历史教训,:,三、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2,、历史意义,1,、性质,:,(,3,),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甲午战争后,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戊戌变法,发生:“公车上书”,发展:创办报刊,成立团体、学会、学堂,,使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开展,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保国会等救亡团体成立,使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高潮:百日维新,应诏统筹全局折,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结局:,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10、资身软弱、封势强大,课堂小结,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成败原因比较,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社会背景,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国际环境,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高;,封建统治相对薄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统治势力强大,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拥护,武装倒幕,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维新派力量小。,强制推行,大刀阔斧,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侵略亚洲其它国家。,帝国主义时期;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高潮。,思想文化传统:日本知识分子容易吸收外国的新思想、新文化,西方学说普及早。,(补充),【,回顾,】,(必修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时间及原因?,产生,时间:,19
11、世纪,70,年代前后,原因: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初步发展,时间:甲午战争后,原因: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实业救国热潮;,民间掀起收回利权运动。,影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掀起了维新运动,曲,折,发,展,19C70,年代前后,1895,年,1912,年,1919,年,1927,年,1936,年,1949,年,时间,民族工业发展水平,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产生,初步发展,黄金时期,迅速萧条,显著发展,走向萎缩,早期维新思想,时间:,19,世纪,60,年代以后,条件:,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洋务运动的兴起,代表
12、王韬、郑观应,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同外国商战,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局限性:,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未付诸实施,认识:,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康梁思想形成奠定了基础,康有为,开办万木草堂,阐发,维新思想,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中西结合,”,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理论基础,维新变法的理论家,托古改制,梁启超:,谭嗣同:,严复:,思想核心是,“倡民权”。,冲决纲常礼教,的网罗,翻译,天演论,,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观点。,共同点:明确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康有
13、为的变法理论,不是直接移植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而是借发挥孔子的政治思想,利用传统的儒学权威来宣传变法道理。,其原因何在?,解疑,一是儒学传统思想对中国影响深刻,二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保守性,不可能打出鲜明的旗帜,三是由康有为出身经历、文化底蕴决定,特别由于其所处时代决定,因而,康有为为减少改革阻力,采取此策略,维新思想的传播,途径和方式,著书立说:宣传变法,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上书皇帝:请求变法,1895,年公车上书,组织学会或学堂、创办报刊:推动变法,万木草堂、强学会、时务学堂、南学会,中外纪闻,、,国闻报,、,时务报,与顽固派论战:捍卫变法,通过这些活动,启发了民
14、智、组织了力量、制造了舆论,使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联系和区别,联系:,继承和发展;都主张变法;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区别:,早期维新思想未形成完整理论,没有付诸实践,康梁维新思想形成完整理论,且发展为政治运动,维新思想,政治运动,“,公车上书”,中外纪闻,强学会,时务报,时务学堂,万木草堂,国闻报,北京,长沙,上海,广州,天津,变法浪潮激荡全国,强学会 文,1895,保国会 康,1898,南学会 谭,1898,双方:,内容:,实质:,维新派与顽固派,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作用:,促进维新思想传播,为变法创造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