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九单元 戊 戌 变 法,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戊戌变法,一、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二、维新运动的兴起,三、百日维新,四、戊戌政变,变法的背景,变法的兴起,变法的高潮,变法的失败,背景一:,大时代,世界改革大潮(,19,世纪中后期),1,、,政治改革,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发展;,2,、,科技革命,第一次、第二次科学技术的发展,3,、,历史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世界潮流,采 访 甲 午 战 争,据当事人回忆,甲午震撼主要有三点:,一是没有想到败给日本;,二是没有想到,
2、马关条约,内容如此苛刻;,三是没有想到清政府耗资巨大、前后,30,年的洋务运动如此不堪一击。,1,、甲午战败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1,)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外国资本入侵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3,)国人觉醒,掀起救亡图存运动。,背景二:,马关条约,的签定与民族危机加深,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影响?,3.,跟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内容上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开设工厂,割三地,:,赔两亿,:,开四口,:,允设厂,:,进一步破坏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3、直接掠夺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背景二:,马关条约,的签定与民族危机加深,背景二:,马关条约,的签定与民族危机加深,3.,西方列强侵华方式发生什么变化?,以商品输出为主 以资本输出为主,资本输出有哪几种方式呢?,贷款,修路,开矿,办厂,清政府向列强借债情况表,年息重、获利高;附带条件多、还债年限长,便于,长期控制经济、政治,。,白银,7,亿两,偿还本息,白银,3,亿两,共 计,45,36,36,年 限,45,厘,5,厘,4,厘,年 息,1600,万英镑,1600,万英镑,4,亿法郎,借款额,英、德银行团,英、德银行团,俄、法银行团,债 主
4、1898,年,1896,年,1895,年,时 间,以海关税款为抵押允许参与海关管理,不准改变由英国人控制中国海关管理权,以海关关税为担保以内地税收做抵押由外国人控制海关,附带条件,国名,在中国投资的铁路,共计,英国,2800,英里,6420,英里,俄国,1530,英里,德国,720,英里,比利时,650,英里,法国,420,英里,美国,300,英里,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截至,1898,年,11,月),不仅控制铁路沿线的土地资源,,还把经济势力和军事势力渗透到那里。,到,1899,年,,美国,先后夺取了山西平定、盂县煤矿的开采权和四川麻哈金矿的开采权;,英国,先后夺取了四川全省和山西
5、盂县、平定、泽州、潞安以及河南怀庆附近地区的矿产开采权,还夺取了热河朝阳煤矿的开采权;,俄国,除了夺得中东铁路及其支路沿线的矿产开采权外,还攫取了新疆全省金矿的开采权;,法国,先后取得了四川灌县、犍为、威远、綦江、合州、巴县煤矿的开采权和四川金矿的开采权;,德国,先后取得了山东胶济铁路两旁和沂水、沂州、诸城、潍县、烟台等地矿产的开采权。,选自,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3,年版。,列强在中国争夺开矿权,掠夺中国资源,使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行业名称,行业数量,投资量的顺序,矿业,32,家,英国,水电,19,家,日本,纺织,16,家,德国,食品,39,家,俄国,机器造船,7,家,资金合计,13
6、亿元,共计,136,家,(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1895-1913,年一些国家在华开办的企业,一方面,强占中国市场,打击中国民族工业;,另一方面,又冲击自然经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背景二:,马关条约,的签定与民族危机加深,3.,西方列强侵华方式发生什么变化?,以商品输出为主 以资本输出为主,直接割地 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租借地,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在他国强行取得的、供其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和管理的地区,租借国在租借地不仅具有,行使行政、立法、司法,等诸方面管理权,并且还建立了正式的,殖民机构和军事基地,,成为对出租国进一步扩大侵略的军事据点。
7、租借期长短不一,最长不得超过,100,年,期满归还。,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其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作为他们自己的,“,势力范围,”,,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它国家染指。,列强在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都享有绝对的行政、司法、立法权。,德国强占胶州湾,并把山东作为他的势力范围。,威海卫,天津,北京,胶州湾,旅顺,大连,山 东,渤 海,黄 海,广西、广东、云南是法国的“势力范围”,俄国把长城以北和新疆作为势力范围,英国把长江流域以及云南、广东,部分地区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1898,年 英国租借地 新界,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并将福建作为他的,“,势力
8、范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示意图,俄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北京,图说历史:,结合,“,列强瓜分中国势力范围简表,”,和,“,时局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画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这幅漫画反映了,列强侵华在政治上采取什么方式?,2,、图中的鹰代表哪个国家?其侵略方式与其他列强有何差异?,3,、有人为此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这首诗反映了什么?,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分而治之,(,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没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以利益均沾为借口,分享其他列强在华侵略
9、权益,反映了爱国者力图唤起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机,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实质,对中国,的影响,分享其它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使美国在华势力大增,,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直接割地 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民族危机加深,控制中国经济,进而控制政治,破坏中国主权,使中国半殖民化加深,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形成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背景二:,马关条约,
10、的签定与民族危机加深,3.,西方列强侵华方式发生什么变化?,鸦片战争,甲午战争,(自由资本主义),政治上武力侵略割占领土,经济上商品输出为主,知识延伸: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历程,甲午战争后,辛丑条约(帝国主义),政治上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分而治之)、门户开放,经济上资本输出为主,辛丑条约,辛亥革命,政治上以华制华控制清政府,经济上资本输出为主,袁世凯死后,政治上以华制华分而治之,经济上加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背景三: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危机出现的原因:,2.,措施,增加税收额度,降低官员薪俸,裁减军队,加强鸦片税管理,增加商税、扩大纳官,3.,结果,无法解除危机,偿还借款、列强瓜分
11、中国的狂潮、各地的自然灾害引发财政危机,在腐朽的封建制度里,在帝国主义纷纷侵略的间隙里,中国内部新的生产因素暗自生长着,新的生产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在这时期会出现此现象?,时间,类别,厂矿数,资本额,(千元),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甲午中日战争前,商办,53,4707,22.4%,官督商办、官办,19,16208,77.6%,甲午中日战争后,商办,63,12465,70%,官督商办、官办,18,5345,30%,材料一 中国的近代企业,新的生产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在这时期会出现此现象?,新因素:,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实业救国”的倡导、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
12、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材料一:,1895,年,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的总和,。,材料二: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什么特点?,特点:,材料一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
13、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材料二:天津武举李福明,开设一家机器面粉厂,,北京的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便,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革去他的武举,,“,交邢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停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面临哪些问题?,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发展艰难。,面临问题:,背景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实业救国,”,的倡导、清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初步发展的特点及发展
14、艰难的原因,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发展艰难原因,:,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开始壮大,在,19,世纪末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戊戌变法运动)。,3.,影响,背景五: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1,),、条件:,民族危机加深;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洋务运动的兴起,(,2,),、代表:,王韬、郑观应、薛福成,(,3,),、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同外国商战,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政治上,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4,),、影响:,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
15、做了理论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5,),、局限:,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未付诸实施,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70,年代),2.,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1,)背景:,(,2,)代表:,(,3,)主张,(,4,)特点,政治:,经济:,文化:,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重,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早期维新思想发展,西学的不断传入,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结合,背景五: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学习西方,变法图存,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分析康有为的变法思想,(1)、政治主张
16、2)、代表作:,(,3,),、思想特点,:,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A,、人类社会进化过程要经过,“,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和,“,太平世,(大同),”,据乱世:,君主专制制度,;,升平世:,君主立宪制度,;,太平世:,民主共和制度,;,(,“,三世说,”,与进化论相结合),B,、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C,、救亡图存,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托古改制),(,4,)、康有为为什么要以,2000,多年前的孔子为旗号来宣传维新变法的理论?有何利弊?,环境,:,儒家思想在知识分子中根深蒂固,影响深远。,策略:,借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减少改革阻力
17、个人因素:,正统儒家思想教育熏陶和西方思想的影响,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利,:,借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减少改革阻力,;,弊,:,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的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5,)、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为什么会引起极大轰动?,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洋务运动失败,需要一种新的救国方案;,其理论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和趋势。,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维新主张的异同,人物,地点,主要著述,刊 物,主要思想,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共同的政治主张,上海,湖南,天津,变法,通议,
18、仁学,天演论,时务报,国闻报,强调,实行君主立宪,,,改革科举制度,发展近代工业,侧重抨击“君为臣纲”具有民主革命思想色彩,用进化论理论阐述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一、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1,、国际局势:,2,、民族危机:,3,、政治危机:,4,、经济基础:,5,、阶级基础:,6,、思想基础:,发展资本主义已是大势所趋。,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导致,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迫在眉睫。,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和发展,必要性:,可能性:,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
19、反对旧的,提倡新的。通常指,变旧法,行新政,。语出:,诗,大雅,文王,后因称,改变,旧法,推行,新政,为维新。,什么是维新?,二、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维新派的主要活动:,1,、创办学堂,聚徒讲学,2,、著书立说,力倡维新,公车上书,(,3,)影响:,(,1,)时间:,(,2,)内容:,提出“拒和、迁都、变法”三项主张;,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1895,年,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3,、上书皇帝,恳请变法,背景:,德国强占胶州湾。,1897,年,德国公然派出舰队侵占中国山东胶州湾。沙俄租占旅顺大连湾,并将整个东北均置于其魔爪之下。接着,其他列强也纷起效尤,进而在中国掀
20、起了一场争夺独占区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内容:,康有为指出,德国侵占胶州之后,,“,瓜分豆剖,”,已,“,渐露机牙,”,;并说此间,“,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在此危亡之际,他急迫要求及时变法,强调,“,图保自存之策,舍变法外别无他图,”,,变法图强才可以救亡图存。,影响:,感动光绪帝,为光绪帝采取接见任用康有为的行动提供了机会。,上清帝第五书,(,1897,年),3,、上书皇帝,恳请变法,内容:,康有为说要推行新政,就要走明治维新的道路,他请求光绪帝尽快作好三件事:,一、在天坛或太庙或乾清门召集群臣,宣布维新变法,“诏定国是”。,二、在午门设立“上书所”,派御史二人
21、监政,准许人民上书,不得由堂官代递;有“称旨”的,召见察问,量才录用。,三、在内廷设制度局,订立各种新章,下设十二局。,以上第一条是,企图依靠皇帝的权力来推行新政,,第二条是要,使维新派参与政权,,第三条是要在上述二者的基础上,改革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在这次上书中,康有为还涉及,派员出国游历,翻译西书,变通科举,制造纸币,收印花税等,事项。,影响:,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改革的要求,是戊戌变法的施政纲领。,上清帝第六书,(即,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坚定光绪帝维新变法的决心,3,、上书皇帝,恳请变法,俄彼得变政记,和,日本变政考,
22、两书分别于,1898,年,3,月,24,日和,4,月,13,日由总理衙门呈递给光绪帝,康有为希望光绪帝,“,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就是,仿照俄国,“,以君权变法,”,,借鉴日本明治维新推行新政,。,4,、创办报刊,传播维新,5,、成立团体,组织力量,强学会,1895.8.,北京,保国会,1898,年,北京,“,保国、保种、保教,”,初步具有资产阶级政党的性质,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等,维新变法浪潮向全国扩展。,时间、,地点:,性质:,宗旨:,影响:,分会:,5,、成立团体,组织力量,6,、展开论战,挑战顽固,二、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创办学堂,聚徒讲学,2
23、著书立说,力倡维新,3,、上书皇帝,恳请变法,4,、创办报刊,传播维新,5,、成立团体,组织力量,6,、展开论战,挑战顽固,逐步推动维新变法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三、维新运动的,高潮,百日维新,1898.6.11-9.21,史称:,“,百日维新,”,1,、标志:,2,、时间:,3,、,内容,:(评价进步性及局限性),1898,年,6,月,11,日颁布,定国是诏,类别,颁布的新法,改旧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舍旧图新、力行新政,鼓励官民上书言事,命各省举荐新政人才,设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提倡私人开厂,奖励创新;设立铁路矿务总局,鼓励商办铁路矿业;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决
24、算;兴办邮局,改革科举;设立中小学堂、京师大学堂、专门学堂;鼓励私人办学;派遣留学生;准许民间办报馆、学会;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刊,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武器,按新法练兵,添造兵船,增强海军实力,精简机构裁汰冗员,取消旗人国家供养特权,废八股,裁撤驿站,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参政,,,初步动摇封建统治秩序,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培养维新人才、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抵抗外来侵略,没有触动到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进步性,局限,戊戌变法实施仅几月间,就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效果,激荡神州、振奋人心,出现了,“,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
25、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晡乃罢。阅览奏章,犹不能尽。,”,的局面。(,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该年上海出版的英文,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报道:,“,激进的改革举世为之震惊,第一他们终止了对外国人的传统憎恶和闭关自守的政策,鼓吹与列强友善与结盟的政策,倡导全国开放;第二他们改革了那个愚蠢傲慢、自称世界第一的教育制度;第三不复以中国文明与制度为自满,维新派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比起这个青年中国来,就连日本的明治维新也堂乎其后。,”,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其主编的(,剑桥晚清史(,1800,1911,),),中说:,“,康有
26、为政治纲领的目标是一系列政治改革,这些改革如果付诸实施的话,等于一场,来自上面的根本性革命,那今日中国早就不是贫弱的样子了!,”,光绪皇帝为何会支持,康有为等维新派变法维新?,1,、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这一严重的危机形势的推动,使光绪帝,不甘心做亡国之君,。,2,、光绪帝企图借维新变法,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问题: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是维新派的核心主张,,为什么没有在新政法令中体现?,A,、想减少阻力,;B,、,也说明维新派完全把希望寄托在光绪帝的“君权”之上,,反映了维新派的软弱和妥协性。,【,学思之窗,】,想一想,康有为在“百日维新”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
27、起到什么作用?,康有为在,“,百日维新,”,中充当了,光绪帝的顾问,,是,维新变法运动的策划者。,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不仅承担了传统意义上的,“,治国平天下,”,的责任,而且还是新知识、新思想的传播者,更是破坏旧秩序的身体力行者。他们的相当一部分主张被光绪帝采纳,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四、维新运动的,失败,戊戌政变,思考:变法法令的哪些条款会触及顽固保守官僚的利益?如果你是,顽固保守官僚,你对变法持什么态度,?,说明了什么?,裁汰冗员、废八股、改革科举、废除旗人寄生特权、裁汰旧军,(说明变法法令本身也存在操之过急、考虑 欠周密的不足),(,1,)代表人物,:,(,2,)双方举
28、措,:,旧势力:解除翁同龢的职务,命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中央和地方大多高级官员抵制新政,荣禄等人暗中密谋慈禧太后训政,新势力:革除礼部两名尚书、四名侍郎职务,任命谭嗣同等“军机四卿”,拉拢袁世凯,却不识袁世凯真面目,游说列强支持落空,1,、新旧势力的交锋,新势力:以光绪皇帝为首,旧势力:以慈禧太后为首,光绪帝和维新派形势危急,新 旧,阅读教材回答:,新、旧势力代表人物是谁?,新、旧势力是如何交锋的?(新、旧势力各自采取了哪些举措),2,、戊戌政变,1898.9.14.,慈禧太后训斥光绪帝,光绪帝授密谕,9.18.,谭嗣同请求袁世凯起兵勤王,9.20.,光绪帝接见伊藤博文,9.21.,
29、慈禧太后,“,临朝听政,”,,囚禁光绪帝,袁世凯将密谕曝光,9.28.,屠杀,戊戌六君子,取消新政,百日维新失败,囚禁光绪帝的中南海瀛台,京师大学堂旧址,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戊戌六君子,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殉难,关于谭嗣同的死,一种观点认为:很值得,谭嗣同以流血牺牲唤起民族觉醒,他是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另一种观点认为:不值得,能跑却不逃,太愚蠢。你同意哪一种观点?为什么?我们应该学习谭嗣同的什么精神?,“,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
30、其所,快哉快哉!,”,(,1,)同意第一种观点,值得。理由:可以唤起民族觉醒,激励后人,表现了谭嗣同崇高的情操和历史责任感;同意第二种观点,不值得。谭嗣同逃跑可以保存维新派的力量,以图将来东山再起。(,2,)学习他为中国改革甘愿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和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摘自,戊戌变法,材料二: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
31、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摘自,梦蕉亭杂记,这两段材料说明什么?,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以下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1,)维新派在变法中急于求成,(,2,)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材料三: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
32、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3,)变法内容贪大求全,(,4,)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这段材料说明什么?,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四,梁启超全集,中记载:“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书达于督察院,督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当时会试举人集毂下者将及万人,皆与八股性命相依,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材料五 一些人指使御史文悌上章弹劾,诋毁保国会“名为保国,势必乱国,奸宄(,gu,)之徒欲保中国四
33、万万人,而置我大清国以度外。”,戊戌变法,全刊第二册,失败的,原因:顽固守旧势力非常强大。,这段材料说明什么?,说明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变法失败不久,梁启超回顾整个过程说,康有为最先提倡民权,,“,然,其言实施政策,则注重君权,”,。理由是中国数千年的陋习未改,民智未开,骤然给予权力,难以行通。,阅读下列材料:,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维新派主要领导人对民众力量的忽视和认识不清。,从这段材料可以得到什么信息?,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1,、,客观:,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2,、,主观:,资产阶级维新派软弱,缺乏斗争的勇气,,且策略不当:,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
34、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和少数官僚;,对袁世凯和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企图用,“,和平,”“,合法,”,的手段。,教训:,失败说明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漫长而又曲折。,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一定发展,但仍然相对弱小,变法缺乏相应经济基础;,(,根本原因,),4,、直接原因:袁世凯的叛变。,5,、外部原因:列强要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不希望中国富强,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维新变法的历史意义?,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步性,),是中国近代第一次
35、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启蒙性,,促使中华民族觉醒,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推动了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摒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新风。,1,、,性质:,2,、,政治:,3,、,经济:,4,、,思想:,5,、,文化:,6,、习俗:,戊戌变法在近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承上启下。是继洋务运动后对近代化的继续深入发展阶段。,(,1,)启动政治近代化,:提出了学习西方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试图对旧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2,)继续推动经济近代化:,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3,)深入推动思想近代化,:介绍和宣传近代思想,批判封建思想,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4,)大
36、大推动教育近代化,:戊戌变法使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近代高等教育开始形成。,如何理解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一步?,项目,明治维新(,19,中),成功,戊戌变法(,19,末),失败,社会背景,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国际环境,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封建统治相对薄弱;,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统治势力强大,;,倒幕派实力强大,掌握了政权、武装,资产阶级弱小,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大刀阔斧,全面推行,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集中侵略中国给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探究中日改革成败原因,(,2010,全国新课
37、标卷文综,30,),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真题演练,(,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38、真题演练,(,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真题演练,(,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真题演练,(,2015,全国
39、新课标卷,文综,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D,颠覆孔孟学说,真题演练,材料,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
40、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关于儒学的态度。(,8,分),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12,分),(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