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路分析》课程考试样卷 时量:12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有四个备选答案,请将其中唯一正确的答案填入题干的括号中。(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4分,总计32分) 1、图示电路中a、b端的等效电阻为( ) A. B. C. D. 2、图示电路中为无源线性电阻网络,为直流电压源。消耗的功率为,若电源电压增为,电阻的功率为,则( ) A. B. C. D. 3、图示直流电路中,由叠加定理可得电压为( ) A. B. C. D. 4、(本小题4分)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各电压表读数
2、均为有效值。已知电压表、和的读数分别为10V、6V和3V,则电压表读数为( ) A.1V B. 5V C. 4V D. 11V 5、图示电路的戴维南等效电路的参数是: A. B. C. D. 6、图示电路中电感电流A,则等于( ) A. 2.5A B. 4A C. 6A D. 10A 7、图示电路在时处于稳态。时开关打开。则时等于( ) A. B. C. D. 8、若
3、图示并联电路中,S,S,=8S,则该电路的阻抗(模)等于( ) A. W B. W C. W D. W 二、填充题:在下列各题中,请将题止所要求的解答填入题干中的各横线上方内。 (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4分,总计32分) 1、已知某二阶电路的微分方程为 则该电路的固有频率(特征根)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正弦交流电路如图所示,当w=1rad/s,u、i间的相位差角为 。若i=cost A, P= W。 3、含
4、耦合电感正弦交流电路如图所示。初级电压电流的时域关系式u1(t)= ,对应的相量关系式1= ,次级电压u2= ,2= 。 4、某非正弦周期性电压u(t),其平均值为零,作用于10电阻时,功率为1W。若作用于该电阻的电压为u(t)+5 V,则功率应为 W。 5、图示电路中, 时,可获得最大功率,其值为 。 6、电路如图所示,ab以左部分的诺顿等效电路参数为 和 。 7、图示电路在时已处于稳态。时开关闭合,则时的____
5、 8、要使图示电路中的A, 应为_________, 应为_________。 三、非客观题 ( 本 大 题8分 ) 试用网孔分析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压。 四、非客观题 ( 本 大 题8分 ) 试用节点分析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和。 五、非客观题 ( 本 大 题8分 ) 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已知R=wL=16W,=14W,求复阻抗Z和复导纳Y。 六、非客观题 ( 本 大 题12分 ) 图示电路在换路前已达稳态。当时开关接通,求的。
6、《电路分析》课程考试样卷参考答案 一、 (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4分,总计32分) 1、C 2、B 3、C 4、D 5、B 6、D 7、D 8、A 二、(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4分,总计32分) 1、-2 -6 2、 0.25W 3、 4、3.5 5、4/3 6、4 12 7、A 8、7 4.5 三、( 本 大 题8分 ) 解:设网孔电流分别为、,顺时针方向 5 解得 A 2 V 1 四、( 本 大 题8
7、分 ) 解: 4 解得 2 A A 2 五、 (本大题8分 ) 解:Z==8-j6=W 5 Y=S 3 六、( 本 大 题12分 ) 解: 2 2 2 2 得 Chap
8、ter 9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习题精选 一、填空题 1. 负载的功率因数与负载阻抗的关系是 。 2. 负载上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与其阻抗角的关系是 。 3. 正弦稳态电路负载从给定电源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 ,此最大功率等于 。 4. 用电压相量与电流相量计算复功率的公式是 , 的实部等于 功率,虚部等于 功率,模等于 功率。 5. 瞬时功率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叫做 功率。 6. 设电感L 上
9、的电压为 ,则电感上的平均功率为P = ,无功功率Q = ,Q 的单位是 。 7. 设电容C上的电压为 ,则电容上的平均功率P = ,无功功率 Q = ,Q的单位是 。 8. 某复阻抗Z上的电压与电流的相量分别为与,则其复功率 。 9. 含RLC 电路的串联谐振角频率为 ;并联谐振角频率 。 10. RLC 串联电路的品质因数Q 与电路参数间的关系 。 11. RLC 并联电路的品质因数Q 与
10、电路参数间的关系 。 12. RLC 串联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Q 越 ,选择性越好。 13. RLC 并联电路的谐振角频率为,当时呈阻性,当时呈 ,当时呈 。 14. 对某RLC串联电路端口外加电压源供电,改变 使该端口处于谐振状态时,最大, 最小,功率因数 。 15. 对某 RLC 并联电路端口外加电流源供电,改变 使该端口处于谐振状态时, 最大, 最小,功率因数 。 16. 当某端口处于谐振状态时,该端口的无功功率Q =
11、 。 二 、选择题 1. 如图 9-1 所示电路,已知端口电压 ,电流,则该端口的性质是( )。 A. 纯电阻性 B. 电容性 C. 电感性 D. 电阻电感性 2. 如图 9-2 所示电路,电源电压等于( )。 A. B. C. D. 3. 如图9-3 所示电路中,电流源 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是( )。 A. B. C. D. 4. 如图 9-4
12、所示电路中,与的关系式是( )。 A. B. C. D. 5. 正弦稳态电路如图9-5 所示,若,则在正弦稳态时,电流i 与电压的相位关系为( )。 A. 滞后电压 B. 超前电压 C. 滞后电压 D. 超前电压 6. 如图9-6所示正弦稳态电路中,已知,电感电压超前电容电压的相位角为( )。 A. B. C. D.
13、 7. 如图9-7 所示电路,已知该网络 N 的等效导纳 可以用一个电阻元件和一个动态元件并联组合来等效,则动态元件的参数为( )。 A. B. C. D. 8. 如图9-8所示电路中,和元件分别为可能是电阻,电感或电容,若滞后,则和元件是( )。 A. 电阻及电容 B. 电感及电容 C. 电阻及电感 D. 电容及电感 9. 如图9-9所示电路, 则电路输入阻抗的模( )。 A. 12 B. 16 C
14、 20 D. 32 10. 如图 9-10所示的正弦稳态电路,已知,则超前的角度为( )。 A. B. C. D. 11.电路如图 9-11 所示,已知 ,电容C 可调,如果电容C增大,则电压表的读数( )。 A. 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12. 电路如图 9-12 所示,已知,电容 C可调,如果电容C增大,则电压表的读数( )。 A.增大
15、 B. 减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13. 如图9-13 所示电路,并联上电容C后,电流表读数将会(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14. 如图9-14 所示电路消耗的平均功率为( )。 A. B. C. D. 15. 如图 9-15 所示二端网络“消耗”的无功功率为( )。 A. B. C. D. 16. 下列表达式
16、哪个正确?( )。 A. B. C. D. 17. 下列公式哪个可用来计算 RLC 串联电路的平均功率?( )。 A. B. C. D. 18. 根据有关概念判断下列那类电路有可能发生谐振?( )。 A. 纯电阻电容 B. RL电路 C. RLC电路 D. RC电路 19. 如图 9-16 所示正弦稳态电路,已知,可求得功率表的读数是( )。
17、 A. 2.5W B. 5W C. W D. 10W 20. 如图 9-17 所示电路,,若负载(感性)的平均功率及无功功率分别为6W 和8var。如果要求电源的功率因数为1,应并联的电容为C =( )。 A. B. C. D. 21. 如图9-18 所示正弦稳态电路,已知。若电源电压不变,而在负载两端并联一个电容C,使电源的功率因数提高到0.8,则此时电源发出的视在功率( )。 A. 2000VA
18、 B. 1800VA C.1500VA D.1200VA 22. 如图9-19 所示电路为测电感线圈参数的实验方法之一,若已知 ,并由实验测得电压表读数(有效值)200V ,电流表读数 (有效值)2A,功率表读数(平均功率) 240W ,则可求得L=( )。 A. 30mH B. 40mH C. 300mH D. 400mH 23. 如图9-20 所示正弦稳态电路,已知,, 各表的读数均为有效值,为220V, 为0.5A, 为1A, 则为(
19、 )。 A. 0.1A B. 0.7A C. 1.3A D. 1.9A 24. 如图9-21所示正弦稳态电路,已知, 可求得比值=( )。 A. B. C. D. 25. 如图9-22 所示正弦稳态电路,已知, 可求得比值=( ) 。 A. B. C. D. 26. 如图9-23所示正弦稳态电路,已知超前30,则求得
20、比值=( )。 A. B. C. D. 27. 正弦稳态电路如图9-24 所示,已知,若负载可调,则当等于多大时,获得最大功率( )。 A. B. C. D. 28. 如图9-25所示RLC并联电路,保持不变,发生并联谐振的条件为( )。 A. B. C. D. 29. 如图 9-26所示RLC 并联电路,保持不变,发生并联谐振时出现的
21、情况( )。 A. B. C. I为最大值 D. 30. 如图9-27所示RLC串联电路,保持不变,发生串联谐振的条件为( )。 A. B. C. D. 31. 如图9-28 所示RLC 串联电路,保持不变,发生串联谐振时出现的情况( )。 A. B. C. U为最大值 D. 三、计算题 1. 图9-29所示的正弦稳态电路,若以为参考向量,定性画出, ,,之间关系的向量图。
22、 2. 图9-30所示的正弦稳态电路,已知,试求。 3. 如图9-31所示正弦稳态电路,已知, , 。求。 4. 如图9-32所示电路,设电源频率为f,为使滞后60,则RC应满足什么关系? 5. 如图9-33所示正弦电路。已知,试求。 6. 如图9-34所示正弦稳态电路,若已知及和, 则功率表的读数为多少? 7. 已知如图9-35所示电路中, ,求=? 8. 已知如图9-36所示电路中, 求= ? 9. 正弦稳态电路如图9-37所示,电压表读数均为有效值,电压表内阻可视为无限大,其中的读数分别为50V,35V和5V,试求的读数。 10.
23、电路如图9-38所示,已知。试求稳态响应。 11. 正弦稳态电路如图9-39所示,已知各表读数:A为1A,为100V,为110V, 试求V的读数(电表读数均为有效值,并忽略电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 12. 图9-40所示电路中,已知 , 超前的相位角,且与正交。试确定元件参数R,与的值(提示:通过作相量图法辅助计算)。 13. 如图9-41所示电路中,已知,求各支路吸收的复功率及电压源发出的复功率。 14. 图9-42所示电路中,已知。求负载最佳匹配时的功率。 15. 图9-43所示电路中,已知,当时发生谐振,求电感L及电流有效值I。 16. 图9-44
24、所示电路中,已知,令调节使并联电路部分在时,阻抗达到最大;然后调节使整个电路在时,阻抗达到最小,求:(1)和; (2)当时电路的总电流I。 Chapter 6 一阶电路 习题精选 一、填空题 1.当电路中含动态元件(电容或电感)时,根据基尔霍夫电压、电流定律及VCR建立的电路方程,是以电压、电流为变量的微分方程或微积分方程。如果电路中只含一个动态元件,电路方程是 方程,这种电路称为 电路。 2.在静态电路中,电路中的电压、电流量不随时间变化,在动态电路中,电路中的电压、电流量 。 3.一个电路发生突
25、变,如开关的突然通断,参数的突然变化及其他意外事故或干扰,统称为 。 4.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我们认为换路是在t =0时刻进行的,并把换路前的最终时刻记为 t = ,把换路后的最初时刻记为t = ,换路经历时间为 到 。 5.电路发生突变后,从原来的状态转变为另一工作状态,这种转变过程,称为 过程。这种过程又称暂态过程。 6.零状态响应是指在换路前电路的初始储能为 ,换路后电路中的响应是由 产生的。 7.零输入响应是指在换路后电路中无
26、 ,电路中的响应是由 产生的。 8.全响应是指在换路后电路中既有 激励,又有 而产生的响应。 9.RC一阶电路的时间常数= ,RL一阶电路的时间常数= 。 10.时间常数越大,暂态过程持续的时间就越 。 11.一阶电路的时间常数只与电路的 和 有关。 12.当电容电流为有限值时,电容电压的初始条件满足 ,当电感电压为有限值时,电感电流的初始条件满足 。 13.当电容中有冲激电流流过时,则电容电压就要发
27、生 ,当电感两端加有冲激电压时,则电感电流就要发生 。 14.线性电路对某激励的响应可分为强制分量和自由分量,前者的函数形式取决于 ,后者的函数形式取决于 。 15.一阶电路的全响应等于零状态响应与 的叠加。 16.设线性电路零状态下的单位冲激响应为,则单位阶跃响应= 。 17.设线性电路零状态下的单位阶跃响应为,则单位冲激响应= 。 18.三要素法中的3个要素分别是指 ,
28、和 。 19.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的一般形式= 。 20.在直流电源激励下,一阶电路零状态响应,的一般形式= 。 21.一阶电路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 二、选择题 1.电路如图6-1所示,恒流源给电容充电,已知t = 0时刻,,则在时,。 A. 2V B. 3V C. 4V D. 8V 2.在图6-2所示电路中,可
29、求得A,B两点间的等效电容C =( )。 A. B. C. D. 3. 在图6-3所示电路中,已知电容初始电压,电感初始电流,。时开关接通,则( )。 A. 0A B. 0.1 A C. 0.2 A D. 1/3 A 4. 在图6-4所示电路中,已知 。开关打开之前电路稳定,时打开,则( ) A.0 B.20 V
30、 C. 40/3 V D. 40 V 5. 在图6-5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开关闭合之前电路稳定,时开关接通,则( )。 A. 0 B.1 A C. 2 A D.3 A 6. 在图6-6所示电路中,已知,开关闭合之前电路稳定,时闭合,则( )。 A. 0 B.10 V C. 20 V D.-20 V 7. 已知某电路的单位阶跃响应为,则此电路在激励下的零状态响应为( )。 A
31、 B. C. D. 8.图6-7所示电路为一阶电路,响应为u,其时间常数,其中R为( )。 A. B. C. D. 9. 图6-8所示电路中,,则元件E应是( )。 A. 电感 B. 电容 C. 电阻 D. 受控源 10.图6-9所示电路中,,为单位阶跃函数,电路的时间常数是( )。 A. 7.5s B. 20/3s
32、 C. 3/20s D. 2/15s 11. 图6-10所示电路中,,为单位阶跃函数,电路的时间常数是()。 A. 0.25s B. 0.5s C. 2s D. 4s 12. 图6-11所示电路中,,换路前电路已处稳态,开关在时刻接通,求的电感电流=( )。 A. 2A B. C. D. 13. 图6-12所示电路中,。换路前电路已处稳态,开关在时刻打开,求电容电压=( )。 A. B. C.
33、 D. 14. 图6-13所示电路中,。则零状态响应电流=( )。 A. B. C. D. 15. 图6-14所示电路中,。换路前电路已处于稳态,开关在时刻接通,求的电容电压( )。 A. B. C. D. 16. 图6-15所示电路的冲激响应电流( )。 A. B. C. D. 17. 电压波形如图6-16所示,现用单位
34、阶跃函数表示,则。 A. B. C. D. 三、计算题 1. 图6-17所示电路,开关位于1处已久。在时将从1倒向2,试求。 2. 图6-18所示电路,开关闭合前电路已处于稳态。在时将闭合,试求。 3. 图6-19所示电路中,已知求 4. 图6-20所示电路中,若,电压源试求的零状态响应;若试求的零输入响应;若共同作用下,试求的全响应。 5. 图6-21所示电路原处于稳态,时将闭合,试求全响应。 6. 电路如图6-22所示,已知作用时,响应;当作用时,响应。求零输入
35、响应。 7. 上题电路,已知,当时,全响应;当时,全响应。求零状态响应。 8. 电路如图6-23所示,时将闭合,时将闭合。求时的电压并画出其波形。 9. 图6-24所示电路原处于稳定状态,求时响应。 10. 图6-25所示电路原处于稳定状态,,求时的响应。 11. 图6-26所示电路原为零状态,。求时的及。 12. 图6-27所示电路,已知,试求。 13. 图6-28所示电路中,开关在时闭合,开关闭合前电路处于稳定状态,求时的及。 14. 图6-29所示电路中,已知,开关原是闭合且电路处于稳定状态,当时开关打开。求时的及。 15.图6-30所示
36、电路中,当时处于稳态,当时换路,求时的全响应。 16. 图6-31所示电路中,当时处于稳态,当时换路,求时的全响应。 17.图6-32a所示电路中的电压的波形如图6-32b所示,试求电流,并画出其波形图。 Chapter 8 相量法 习题精选 一、 填空题 1. 复数有多种形式,若某复数的代数式为 ,则其三角式为 ,指数式为 ,极坐标式为 。 2. 复数的相加减用代数式方便,复数的乘除用 形式更方便 。 3. 正弦量的三要素是指 、
37、 和 。 4. 正弦量与相量之间是 关系。 为了计算方便可以用相量表示正弦量中的最大值和 两个要素。 5. 设相量,角频率,则对应的正弦量是 。 6. 设正弦量,则对应的相量为 。 7. 设元件上电压与电流的参考方向关联,则其相量关系分别是 , 和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8. KCL, KVL的相量形式分别是 和 。 9. 欧姆定律的相量形式是 或
38、 10. 容抗与成 比; 感抗与成 比。 11. 电容上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是 超前于 度。 12. 电感上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是 超前于 度。 13. 两个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等于它们的 之差。 二、选择题 1. 已知两个正弦量分别为 ,则 与 的相位差为( ) A , B, C, D, 2. 已知两个同频率的相量分别为 ,,求其对应的正弦电压与 的相位差为( ) A , B,
39、 C , D, Chapter13 拉普拉斯变换 习题精选 一、填空题 1.复频域分析是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等变量都表示为 的函数,即电路的分析在 中进行。 2.通过 变换将时域的电路参数转换为复频域的 。 3.通过 变换将复频域分析的结果转换为时域参数,从而得到实际所需的结果。 4.设原函数的象函数为,则拉氏变换定义式为 ,拉氏反变换定义式为 。 5.设具有初始储能的电
40、感元件,其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关联,则其伏安特性的时域关系式为 ,复频域关系式为 。 6.设具有初始储能的电容元件,其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关联,则其伏安特性的时域关系式为 ,复频域关系式为 。 7.复频域电路与频域的正弦稳态电路非常相似,只是用 代替 。 8.如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为,则的拉氏变换为 。 9.如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为,则的拉氏变换为 。 10.如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为,则将在
41、时间上平移以后的函数(即函数)的拉氏变换为 。 11.如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为,则的拉氏变换为 。 12.拉氏反变换多数采用的是 法,即将展开成形式简单的部分分式,然后再写出相应的时域函数。 二、选择题 1. 已知,则( )。 A.1 B. C. D. 2. 已知,则( )。 A. B. C. D. 3. 已知,则( )。 A. B. C. D. 4. 已知,是单位阶跃函数,则( )。 A. B. C.
42、 D. 5. 已知,则( )。 A. B. C. D. 6. 已知,则( )。 A. B. C. D. 7. 已知,则( )。 A. B. C. D. 8. 的波形如图13-1所示,则=( )。 A. B. C. D. 9. 图13-2所示电容C的初始电压为,则电容C在s域的模型为( )。 10. 图13-3所示电感L的初始电流为,则电感L在s域的模型为( )。 11. 图13-4所示电路中,,其输入导纳( )。 A. B.
43、 C. D. 12. 图13-5所示电路中,,其输入阻抗( )。 A. B. C. D. 三、计算题 1. 图13-6所示电路原处于稳态,已知时开关打开,求时的。 2.图13-7所示电路原处于稳态,已知时开关打开,求时的。 3. 图13-8所示电路原处于稳态,已知时开关打开,求时的。 4. 图13-9所示电路中分别求情况下的。 5. 图13-10所示电路,求下列各种情况时的响应。 (1)的零输入响应。 (2)的零状态响应。 (3)的全响应。 6. 已知,用戴维宁定理求图13-11所示电路的。 7.
44、图13-12所示电路,,开关在时闭合,求时的。 8. 图13-13所示电路,,求零状态响应。 Chapter 4 电路定理 习 题 精 选 一、 填空题 1. 线性电路中叠加定理实际上是线性方程组的 。 2. 使用叠加定理来求解电路时,不作用的独立电压源用 代替,不作用的独立电流源用 代替。 3. 一个含独立源的线性二端网络,可以用戴维宁定理来等效,则其等效电压源等于该二端网络的 ,其等效内阻等于 与短路电流之比。其等效内阻又等于该端口内所有独立
45、源 时,该端口的输入电阻。 4. 设戴维宁电路的电阻为,电压源为,与其等效的诺顿电路的电阻与电流源 分别为 和 。 5. 有一开路电压为、等效电阻为的含源二端口网络,当负载电阻等于 时,可获得值为 的最大功率。 6. 不能用叠加定理来计算线性电路中的 。 7. 已知线性含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则该端口的等效电阻为 。 8. 含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为,短路电流为,若外接5的电阻,则该电阻上的电压为 。 9. 线性含源二端网络
46、的开路电压,接上负载后,其端口电压为,则该端口的诺顿等效电路的电流源与内阻分别为 与 。 10. 线性含源二端口网络的短路电流,接上负载后,其电流为,则该端口的戴维宁等效电路的电压源与内阻分别为 与 。 11. 特勒根定理是电路理论中对集总电路普遍使用的基本定理———就这个意义上,它与基尔霍夫定律等价。这个定理实质上是 的数学表达式,它表明任何一个电路的全部支路 之和等于零。 12.互易定理适用于 的电路,且电路中只有一个激励。该定理的证明可用
47、 定理。 13.根据对偶原理,电路中许多参数是对偶元素,如、、、、网孔电流等对偶与 、 、 、 、 。 二、选择题 1.电路如图4-1所示,已知 ,由叠加定理可求电流( )。 A. B. C. D. 2.如图4-2所示电路中,网络N内仅含电阻元件与受控源,已测得电流、和的数据列于表内,表格中的未知数据为( )。 A.
48、 B. C. D. 3.如图4-3所示电路中,,它的戴维宁等效电路中,和应是( )。 A., B., C., D., 4. 如图4-4所时电路中,,它的诺顿等效电路中,和应是( )。 A., B., C., D., 5.如图4-5所示电路中,,它的戴维宁等效电路中,和应是( )。 A. 9V, 2 B. 4.5V, 2 C. 9V, 3 C
49、 4.5V, 3 6.如图4-6所示电路中,网络N只含电阻和受控源,当,时,;当,时,。则从A、B端看进去的诺顿等效电路中,和应是( )。 A., B., C., D., 7. 图4-7所示电路中,,,,负载获得最大功率=( )。 A. B. C. D. 8. 若含源二端网络N的伏安特性如图4-8所示,则从A、B端看进去的戴维宁等效电路的和应是( )。 A. B. C. D. 9. 若含源二端网络N的伏安特性如图4-9所示
50、则从A、B端看进去的诺顿等效电路的和应是( )。 A. B. C. D. 10. 图4-10所示电路中,,,,,,负载获得最大功率时,( )。 A. B. C. D. 11.如图4-11所示电路的二端口网络N中含电阻和受控源,在电流源的作用下,,如果使u增大到40V,则电流源电流应为( )。 A. B. C. D. 12.如图4-12所示电路的二端网络中,含独立源、电阻和受控源,当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