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妙趣横生的对联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文昌学校 龙玉春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联的欣赏和对对子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领略对联艺术和文化的魅力,引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2、学会基本的对仗方法,学会自主、创新、推理、演化。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程:
一、导入新课:
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它的历史源远流长,流传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从古自今,墨客骚人以文会友,离不开“对联”,互相切磋交流,离不开它。而贴“对联”成为人们庆祝“节日”,举行“庆典”,和“结婚”等方面的文化习俗。
二、介绍相关的对联知识。
l 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
2、平仄协调,是我国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生动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
不过,我们中国人,最重视的是春联。因为它是专为春节而用,过了春节,就不是春联了。
l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
l 春联的起源。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
3、tú)”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
不过,我们用红纸写的第一幅春联,却是五代时,(公元964年),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l 春联的发展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
4、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据说有一年,他下了一道圣旨,要求全国上下从官员到百姓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不仅如此,他还微服私访,亲自去查。有一天,他来到一条街上,一看,整个这一条街,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充满喜气的春联,他很高兴,边走边看。但是他走到一户人家,却看到这户人家没有贴春联。他很生气:这是谁?这么大胆,居然不贴春联?想着要处罚这一家。但马皇后劝他说:“大过年的,杀人多不吉利!不要这样做。”经过了解,这一家祖
5、祖辈辈以杀猪、阉猪为人,自己不会写,别人也帮不了这个忙,于是,朱元障就决定替这家写一副春联。他就根据这家的特点,写了一副春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什么意思呢?
双手劈开生死路——杀猪
一刀割断是非根——阉猪
4、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5、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三、对联的一般特点:
1\它可长可短,但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2、 上下联相同的位置词性应该相同。
3、 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语法结构也应该
6、相同。
4、 上下联平仄相谐,仄起平落。
5、 上下联尽量避免出现重复的字。
四、接下来,逐一举列来介绍:
1、它可长可短,但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这副对联是袁世凯死后,复辟当权者强迫群众哀悼,北京一位老学究写的一副挽联,当时人们同样说它对不起来,说这哪是对联?对联最起码的要求字数相等都没达到。但同学们看,“千古”对“万岁”是可以的,问题在于,“袁世凯”却对不住“中国人民”。
2、上下联相同的位置词性应该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
7、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3、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语法结构也应该相同。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4、上下联平仄相谐,仄起平落。
平仄是音韵上的术语,按照普通话的四声来分,就是一声、二声为平声,三声、四声为仄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春回大地诗行绿
日耀长天画卷红
5、上下联尽量避免出现重复的字。
漏网之鱼,世间时有;
脱天之鸟,宇内尚无。
五、春联怎么贴?
传统贴春联的方法为,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
这是从过去国人的文字排印书写以及
8、阅读习惯而来, 解放后由于横式书写格式改为由左向右,春联也可以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
若是将两种春联贴法“混合使用”,就不太妥当。
根据目前多横批是从左到右,所以应该采用常用贴法!
一、练习:
1、将下列打乱的对联准确配对。
发愤识遍天下字 雨滋春树碧连天
腊梅吐芳迎红日 学海无涯勤可渡
书山万仞志能攀 立志读尽人间书
绿柳展枝舞春风 风送花香红满地
答案: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腊梅吐芳迎红日 绿柳展枝舞春风
风送花香红满地 雨滋春树碧连天
学海无涯勤可渡 书山万仞志能攀
2、按对联要求调整下联的顺序和结构。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
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
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