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设计《第二节 圆》
基本信息
名称
《第二节 圆》
执教者
刘丽娟
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
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教材分析
教材依次介绍了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这三种关系对应的圆的半径到圆心的距离。
学情分析
刚升入初中的孩子们对于几何图形充满了好奇,很愿意接受新鲜事物,走进几何学,图形的奥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经历形成圆的概念的过程,理解圆的定义。
2、理解弧、弦等和圆有关的概念。
3、经历探索圆及其有关结论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一起探索新知,培养严谨的科
2、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积极参与到几何图形的探究中去,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难点
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圆的定义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如果单纯的按课本上讲,学生会感到陌生,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几何图形,对于本节课我做了如下处理:
1、图形结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为了适应初中生的学习口味,让学生们亲自动手画图形,加深新知的理解和掌握,在探索中求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
先出示图片:车轮、圆桌、球
1、 观察图形体验圆的
3、美丽;
2、 用圆规画图,说出圆的形成过程。
1、学生欣赏
2、用圆规画图,讨论圆的形成过程。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激发学习兴趣
教
学
过
程
二、 讲授新课:
1、 圆的描述定义
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形成的圆形叫做圆。
学生描述圆的定义
图形结合,探索新知。
问题1:“圆”指的是“圆间”还是“圆面”?
问题2:以前学过“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吗?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作是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归纳圆的集合定义。
(1)
4、圆上各点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
(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学生思考,分组
讨论、交流
培养小组协作精神,共同进步和提高!
2、 弦的定义:
连接图上任意两点线段叫弦。
3、 直径的定义:
经过圆心的弦叫直径。
小组学习
为后面做铺垫
课堂小结
2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互相总结,互相补充
布置作业
1分钟
用圆规画一个圆,并画一条弦,还有经过圆心的弦,直径。
巩固新知,探索学习。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圆
一、圆的定义
二、弦的定义
三、直径的定义
教学反思
结合图形的过程,从集合的角度对圆做出进一步刻画,渗透把一个几何图形看成是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思想。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形结合更有利于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