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材链接绘本 吟唱写话教学的欢歌 摘要:在二年级写话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和绘本这两种资源,实现两者的有机整合,为学生铺设写话的阶梯,打造生动活泼的写话教学。利用绘本的“留白”艺术,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激活从教材获得到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化用教材中的语言塑造绘本中的人物形象,异曲同工,为语言表达注入了活力。在与教材相关的写话训练中,借助绘本向学生渗透写作技巧,点石成金,让语言绽放灵性。 关键词:教材 绘本 写话教学 语言 写话是习作的基础, 更是引领学生走进写作天地的铺路石。二年级是写话的重要阶段,抓住这个时期至关重要。在二年级写话教学中,笔者
2、充分利用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和绘本这两种资源,实现两者的有机整合,为学生铺设写话的阶梯,打造生动活泼的写话教学,有效地提高写话教学的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绘本,英文为picturebook,在台湾和日本被称之为绘本,在我国有时也叫“图画书”。绘本是一种重要的儿童文学样式,儿童绘本最早出现在欧美,有300多年的历史。绘本是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诉说故事的一门艺术。 下面结合一些实践,浅谈如何整合教材和绘本,将读写融为一体,让学生快乐“倾吐”。 一触即发 唤醒语言的积累 与中国古代美术创作讲究的“留白”艺术相类似,绘本为唤起读者的审美观察力、想
3、象力和思考能力也提供了诸多的“空白”,给孩子许多想象的空间。因此,可以利用绘本的“留白”艺术,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联想到相关的文本,激活从教材中获得的语言积累,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对故事进行自我扩充、延伸。 例如:在绘本《犟龟》的片断写作中,先为学生读了绘本故事的开头,大意是:一天,小乌龟陶陶得知一个消息:狮王二十八世要举行婚礼了,它邀请了所有的动物都去参加。小乌龟决定去遥远的狮洞。当蜘蛛得小乌龟的打算后,它会怎么说呢?学生这样写道: 蜘蛛听了,哈哈大笑说:“天哪,这么远的路!小乌龟你没有一双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可能准时达到,参加狮王的婚礼?你真是口出狂言,自
4、不量力!” 从这段话可以看到学生联想到二年级上学期《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中有关句子(加点部分即为课文原句) 再如:绘本《大卫上学记》写作中,我让学生写了这样一幅情景:大卫在课堂上走神了,脑袋瓜转向了窗外。 (一) 课堂上,大卫听着听着,就心不在焉了,他不由自主地把头转向窗户,他看到窗外真美,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群小鸟飞过来造云房子.不一会儿,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有很高的大楼房,有很宽的大礼堂,也有一点点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正当大卫看得出神时,耳边传来老师严厉的呵斥:大卫,注意听讲。 (二) 课堂上,大卫觉得老师讲的自己在
5、幼儿园就会了,就没有耐心听了,当他把目光转向窗外:校园里的桃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桃树下的小池塘就更漂亮了,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鹅。太阳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鲜红的气球。正当大卫被窗外的美景陶醉时,老师厉声喝道 “大卫,认真听课!” 第一段话加点部分,学生运用的是苏教版第三册《云房子》的原句,第二段话加点部分,学生运用的是苏教版第四册《月亮湾》和第二册《小池塘》的原句。在写话教学中,可以选择合适的绘本,找准贴切的情境,从而激活学生从教材中获得的语言积累。 异曲同工 注入语言的活力 在苏教版教材中,用生动的语言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深入童心的形象。在绘本中也有
6、不少形象与教材中的形象虽在外形上不同,但其精神品质十分相似,“形非神似”,就可“异曲同工”,让学生化用教材中的语言塑造绘本中的形象。例如:教学完苏教版第四册《蜗牛的奖杯》一课中写到蜗牛在夺得冠军后得意洋洋的神情与《鼠小弟的又一件小背心》中的穿上漂亮小背心的鼠小弟颇为相似。作文中,学生这样写道: 鼠小弟又有了一件新背心,得意洋洋。他成天把小背心穿在身上四处炫耀,唯恐别人不知道。到了晚上,它和衣而卧,生怕小背心被别人偷了去。小背心似乎成了鼠小弟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从此,蜗牛得意洋洋。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上,生怕被别人偷了去。——《蜗牛的奖
7、杯》原文) 再如,前面提及的绘本作文《犟龟》的片断写话。小乌龟出发了,我向学生呈现了四幅图:烈日、暴雨、崇山峻岭、小溪蜿蜒,学生便想到这只犟龟和沉香一样执著坚持、不辞辛苦,在写犟龟路上的情形时,学生便自然地化用《沉香求母》中的语句 小乌龟出发了,不管是骄阳似火,还是大雨滂沱,它都勇往直前。一路上,小乌龟不知翻过多少座高山,也不知渡过多少条小溪。饿了就吃几根野草,渴了就喝几口泉水。有时累得四肢酸疼,腿里像灌了铅,很想休息一会儿,但一想到要准时参加狮王的婚礼,浑身就充满了力量。 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 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
8、少道深涧。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 有时累得腰酸背疼,很想松口气,但一想到要去解救妈妈,浑身就增添了力量。 此处,学生并非直接引用课文的原句,而是根据新的形象,把握句式,再想象、再深化、再创新,对课本积累的语言进行了新的加工和组织,化用了文本的词句,为语言表达注入了活力。 点石成金 绽放语言的灵性 许多绘本常常匠心独运,运用别具一格的艺术手法叙述故事。在与教材相关的写话训练中,教师可以借助绘本,向学生渗透其中的写作技巧,进行迁移的训练,点石成金,让学生的语言绽放灵性。 学完苏教版第四册《蚕姑娘》后,开展了养蚕活动,孩子们写下“养蚕日记”,记录了自己的养蚕的故事
9、活动中,我向学生推荐了《蚯蚓的日记》,这本绘本用日记的形式,以第一人称,写了蚯蚓他对世界,对朋友,对家人,对天敌,还有对人类的认识。阅读完故事,孩子们纷纷感到蚯蚓日记比自己的养蚕日记更充满童趣。在探究其中的奥秘时,孩子们发现《蚯蚓的日记》是以第一人称描述蚯蚓眼中的世界,更富趣味。于是,孩子们都像“小蚯蚓”学习,尝试把“养蚕日记”改写成“蚕的日记”,一篇篇日记折射了灵动的童心,《蚯蚓的日记》的艺术手法也自然地在孩子的文字里穿梭。 蚕的日记 5月7日 葛欣雨 我醒了,又黑又小的我如同蚂蚁,我看到比我大的哥哥、姐姐们争先恐后地吃着,桑叶越来越少,我也跟着吃起来。突然,一个小朋友跑
10、了过来,数起来“一个、二个、三个......咦!怎么多了一个?”然后,他似乎若有所思地在那里喃喃自语道:“这只好像是蚂蚁?”我一听吓了一大,我赶快吃了几口桑叶,想证明我是蚕。可他大叫起来:“同学们,这里有一只会吃桑叶的蚂蚁!”所有的同学都蜂拥而上。老师闻声赶来,冲破一道道“人肉墙壁”站到了最前面,在老师旁边的同学指着我说:“就是这一只......” 老师瞧了瞧说:“这不是蚂蚁,是刚出生的蚕。”听了这句话我总算放心了,我想:“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我要快快长大,现出我的真面目。” 蚕的日记 5月13日 钱雨萌 在她的精心呵护下,我们像雨
11、后的春笋,茁壮成长,结出了一个个金茧、银茧,不过,这会儿她正在上课,我们兄妹们要给她一个惊喜,想到再过几天就要和她分别了,真有些难受,难忘当她的小宠物的美好时光,难忘她的手指抚摸我们的感觉,难忘她每天一到家就给我们喂桑叶的情形…… 在写话教学中,实现教材与绘本的整合,在绘本的情境中,能让学生外化内部语言,将教材语言的精华自然地用于写作;绘本与教材的有效链接,能让学生吸纳绘本的艺术手法,让学生在与课文相关的写话中,闪烁灵动的光彩。 绘本《小老鼠忙碌的一天》大老鼠说过一句话:“把种子撒在地里,它们就会开出像梦一样美丽的花儿。”当学生在教材中获得语言的种子时,可将语言的种子撒在绘本写作的沃士中,必定能唤醒语言种子里蕴藏的美好与神奇,使语言的种子开出梦一样美丽的花儿,语言的生命会吟唱拔节的欢歌。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