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杨秀文 审核人 李德军 班级 九() 姓名 时间 周星期 总第 课时 学习 目标 1. 通过对文章的认真阅读,能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 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 学习重难点 通过对文章的认真阅读,能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教学补记 学习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活动一:自主先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模式( ) 孜孜不倦( ) 根深蒂固( ) 不言而喻( ) 汲取( )驾驭( ) 咀嚼( )吹毛
2、求疵 ( )2.根据所给成语的意思,填写相应的成语。 ① 形容事情很容易做,不费力气。② 一贯地长久的坚持、保持。 ③ 比喻做事努力并且不放弃。④ 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⑤ 根深深地扎于土中,很牢固。比喻基础稳固,不易动摇。 3.议论文知识。①议论文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 ______。议论文论据类型____ 、 _______。②议论文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议论文论证结构有_______、______
3、④议论文语言特点______、________。 ⑤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 问题(引论)—— 问题(本论)—— 问题(结论)。对具体议论文而言,其论述结构: (1)有“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 (2)有“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 (3)有“分论——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总是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 4.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①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问题?论点是什么? ②为什么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起? ③作者认为创造性思维
4、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合作助学 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思考交流 1. 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关于本文结构: (1)提出问题。( --- 段)从四个图形,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题。 (2)分析问题。( --- 段) 第一层( 段):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层( 段
5、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第三层( 9段):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举例说明。 第四层( 段):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 (3)解决问题。(13段)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 (应注意下面的三点: 第一,第5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在文中的过渡作用;第二,末段在全文中的总结作用。第三,本文是按照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进行论证的。) 3.“正确答案只有一种”的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病?
6、 4.“不满足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 5.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那么怎样才积极寻求到第二种答案,或者怎样才能寻求到解决问题的其他途径和方法呢?“寻求第二种答案,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什么?
7、 活动三:探究质疑 阅读课文1-4节思考交流: 1.作者在本文开头设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这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观点?
8、 2.作者为什么开头不把这观点点明,而用一道四种答案都正确的选择题呢? 3.体会文本所蕴含的道理,明白作者的主张。 搜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生活中的实例,并形成自己的看法。
9、 检测助学: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A、孜孜不倦 zī 驾驭 nù 咀嚼 juéB、吹毛求疵 chī 汲取 jí 拮据jū C、参差不齐 cēn 模式mó 点缀zhuìD、锲而不舍 qì 繁衍 yǎn 怡情 yí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10、轻而一举 持知以恒 袖手旁观 一泻千里 B、根深谛固 十拿九稳 无精打彩 差强人意 C、不言而喻 进退维谷 谈笑风生 眼花缭乱 D、出神入化 矢志不移 坦荡如底 走头无路 自主反思 课题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杨秀文 审核人 李德军 班级 九() 姓名 时间 周星期 总第 课时 学习 目标 1.了解创造性思维的要素。2.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3.学习举例证明论点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体味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11、 教学补记 学习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活动一:复习检查 1.给划线字注音 根深蒂固( ) 孜孜不倦( )( ) 汲取( ) 倔强( )( ) 锲而不舍( ) 驾驭( ) 咕哝( ) 3. 解释词语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持之以恒:
12、 锲而不舍: 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 活动二:合作助学 自读课文5至8小节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1.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①
13、 ② ③ 2.为了证明创造性思维“必须要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次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14、 3.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看什么?
15、 4.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① ② ③ 动三:探究质疑 1.论文常常用设问的形式对文章进行逐层深入的展开论述。设问是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方式。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所用的
16、设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2.赏析议论文语言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①然而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②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17、 ③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④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
18、的想法。 检测助学: 1.下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银杏树根深蒂固,抗风力很强,是扩大绿化面
19、积,治理山河的优良树种。 B、他就像一个有无限动力的发动机一样,孜孜不倦的学习到深夜。 C、去学校读书,不仅要学习文化,而且要学习做人,这是不言而喻的事。 D、我轻而易举的解决了这个数学难题。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B、几个学校的老师找他交换意见。 C、构建四个襄阳,是我市战略重大的决策。 D、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3.为下面的新闻拟标题 本报讯“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市政府2月7日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即日起至7月20日举办“襄阳好风日”全国诗歌有奖征文系列活动。此次活动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襄阳市委宣传部主办,襄城区委、区政府承办,百盟集团·湖北盛境旅游投资公司协办。将通过组织开展全国性诗歌征文、诗人采风、大型诗歌朗诵会等活动,深入挖掘襄阳的诗歌文化,叫响襄阳文化品牌。凡表现与襄阳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城市印象以及新时期建设方面的原创诗歌作品均可参赛。形式不限,新体诗、格律诗、散文诗均可,每位作者参赛作品不超过6首。 自主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