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学作品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
张小丹
教学目标:
1.总结归纳文学文本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
2.规范答题格式。
教学重点:
总结归纳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间接描写与细节描写
教法与学法:总结归纳法 合作探究法 多媒体情境教学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氛围:
播放电视剧《雪豹》视频片段,
学生交流分析剧中“父亲”的人物形象。(爱国、勇敢)
引入课题:文学即人学,“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的感人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中考语文《考试大纲》
2、因此,分析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成为近年来中考试卷不断强化的一个重要考点和考查方向,我们这节课的主题就是探讨中考记叙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二、考题回顾,明确题型:
(一)近两年考题:
1.(2011.广东)你是怎样看待安东尼这个形象的?
2.(2010.广东)简要分析“偷父”少年的人物形象?
3.(2011.湛江) 文中的“父亲”最能感动“我”的品质是什么?
4.(2011.茂名)小说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王老师?
你认为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XXX的形象,或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2、XXX有哪
3、些优秀的品质?或 XXX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三、温故知新:
(一)直接描写:人物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答题时,我们不写“人物描写”,要具体答括号内的内容。这些描写方法总是为塑造人物的某种形象、性格服务的。外在的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有时也会反映人物的心理。
(二)间接描写:场面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在文中可能起的作用:a渲染某种气氛 b衬托人物某种心理、心情 c衬托某种社会环境 d为主题服务
4、e交代时令(季节)
(三)细节描写(一般兼有其他描写方法。如《老王》中的一些细节描写同时又是动作描写,同样细节描写也可以和其他描写方法同时出现。)
(四)描写角度:①正面描写 、②侧面描写
四、连线课内
(一)回忆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二)叙事散文刻画人物形象,常常运用某种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出示课内文段,学生思考回答文段所用描写方法、表现的人物性格:
《孔乙己》 《范进中举》 《背影》 《智取生辰纲》 《我的叔叔于勒》 《变色龙》
《故乡》 《骆驼祥子》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分析人物形象一般所采用的方法:
1.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
5、物形象
2.通过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五、实战演练
1、学生迅速阅读第一篇文段《母亲的来信》,回答文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要求用这样的句式回答:“我认为文卡是一个 的人,从第 段中的 描写可以看出。”
明确:
(1)从第2、5、6段的动作、神态描写可以看出,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文卡越来越不理解母亲的关怀,逐渐淡漠了亲情。
(2)从第9段的动作描写可以看出,文卡是一个死要面子的人。
(3)从第13段的动作、心理描写,可见文卡爱面子、自私。
总结归纳
6、文卡是一个自私、爱面子、淡漠亲情、不懂感恩的形象。
2、阅读第二篇散文《漓江情韵》,回答以下问题:文中的摇船人具有什么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明确:
(1)从第5段的外貌、神态、语言描写,说明摇船人是一个残疾人,但他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2)从第9、10段的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可以看出,摇船人非常乐观开朗,他虽然身体残疾,但意志坚强,自食其力。
(3)15段的动作、语言描写,说明摇船人拒绝施舍与怜悯,要自力更生。
总结归纳:摇船人具有以下性格特点:
①身残志坚、自食其力: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靠摇船为生。
②拒绝施舍、拒绝怜悯:不接受“我”给他的五十元钱。
③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爱笑,不避讳自己的残疾,积极面对生活。
六、答题规范指导
1、注意使用描述性语句来概括人物形象;
2、注意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人物形象;
3、注意回答语句的完整性。
七、答题误区
1、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分析评价人物;
2、没有立足原文,无中生有,概括出原文没有的东西;
3.、不从实际出发,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
八、强化训练
完成《中考宝典作业本》: P30《银行里的男孩》、P32《雕花烟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