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导自主探索 体验生活数学
——听刘校长的《垂直与平行》有感
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陈赛玉
听了刘校长的《垂直与平行》这节课,受益非浅。垂直与平行是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特殊位置关系,知识点比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刘老师针对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适时引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知识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精神。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找准知识起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本节课在设计导入时新颖独特,课的开始刘老师先让孩子们复习直线、射线、
2、线段的特点。接着让孩子们在一张白纸上画两条直线,并思考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怎样?刘老师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提出研究性的数学问题:你能根据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分类?这样,刘老师以空间想象为切入点,直接把孩子们带入到纯数学研究的氛围,创设这样纯数学研究的问题情境,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感染和吸引学生,并有利于学生展开研究,特别是为较深层的研究和探索打好基础,做好过渡,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产生兴趣。
二、引导自主探索,体现新知动态生过程。
刘老师引导学生从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入手,逐步分析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成相交之分,相交中还有相交成直角与不成直角的情况。这
3、样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更有利于学生展开探索与讨论,研究的意味浓了。在展示完孩子们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图后刘老师让学生以分类为主线,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等活动,帮助学生在复杂多样的情况中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再通过演示、想像,领悟到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则是平行线,相交成直角的则是互相垂直。通过两次分类、分层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研究意识。
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积极引导体验生活数学
垂直与平行现象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在教学中刘老师充分唤起学 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用心观察身边的现有信息
4、通过让学生去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的现象,在学生进一步认识垂直与平行的同时,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让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上升到几何图形中的垂直与平行,既加深了对垂直与平行的理解和掌握,又体现了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生活意义。
另外,听刘校长的这节课,让我感觉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中不只是用耳朵听数学,而是用眼睛观察数学现象,用身边的数学现象理解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解释身边的数学现象。学生在探讨、交流、分析中理解数学概念,获得数学知识,这样的学数学既拉近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实际的距离,又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当然,整堂课中难免会有不足,如老师引导的比较多,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有些短,学生对“同一平面“这个难点的理解不够深。总而言之,刘校长展示的是一节有数学味又有艺术味的数学课,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