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49.71KB ,
资源ID:11229748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注册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112297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开通VIP折扣优惠下载文档

            查看会员权益                  [ 下载后找不到文档?]

填表反馈(24小时):  下载求助     关注领币    退款申请

开具发票请登录PC端进行申请

   平台协调中心        【在线客服】        免费申请共赢上传

权利声明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可先查看【教您几个在下载文档中可以更好的避免被坑】。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联系平台进行协调解决,联系【微信客服】、【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0574-28810668;投诉电话:18658249818。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语文:文化常识大全.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小****库】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9-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大全.docx

1、古代重要作家 1.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著称。教材选其作《观沧海》。  2. 诸葛亮,字孔明,被誉为“智圣”,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我们学过他的《诫子书》《出师表》等。 3. 刘桢,字公干,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后人以其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我们学过他的《赠从弟(其二)》。 建安七子:是东汉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4.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我们学过他的《饮酒(其五)》《桃花源记》。   

2、 5.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我们学过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 6.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医学家,有《陶隐居集》。我们学过他的《答谢中书书》。 7.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有“诗佛”之称。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之一,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他的诗画被苏轼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学过他的《竹里馆》《使至塞上》。 8. 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教材选其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其诗想象丰富,语言瑰丽活泼

3、风格豪放飘逸。教材选其作《行路难(其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等。 10.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教材选其作《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望岳》等。 11. 岑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我们学过他的《逢入京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2. 韩愈,字退之,世称“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

4、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教材选其作《马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3.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有“诗豪”之称。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教材选其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陋室铭》。 14.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其诗与元稹齐名,称“元白”,与刘禹锡齐名称“刘白”。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我们学过他的《钱塘湖春行》《卖炭翁》。 15. 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世人称他为“诗

5、鬼”。教材选其作《雁门太守行》。 16. 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教材选其作《赤壁》《泊秦淮》。 17.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唐代诗人。教材选其作《夜雨寄北》《无题》。 18.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我们学过他的《小石潭记》。 19.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唐代诗人。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在词史上,与韦庄齐

6、名,并称“温韦”。我们学过他的《商山早行》。 20. 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教材选其作《渔家傲·秋思》《岳阳楼记》等。 21.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教材选其作《醉翁亭记》《卖油翁》。 22.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教材选其作《登飞来峰》。 23. 晏殊,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婉约派词人,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我们学过他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24.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后人称之为“苏东坡”。北宋文学家、

7、书画家。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教材选其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记承天寺夜游》。 25.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教材选其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晚雾)》。 26.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教材选其作《游山西村》。 27.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教材选其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8.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教材选其作《过零丁洋》。 29. 马致远,元代戏

8、曲作家,散曲家。他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小令。 30.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文学家、散曲家。所著散曲以豪放著称。教材选其作《山坡羊·潼关怀古》。 31.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文学家。教材中的《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32.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教材选其作《己亥杂诗》。  古代重要作品 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为“诗三百”。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

9、是各地的民歌,共有十五国风;“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手法。教材中《关雎》《蒹葭》均选于此。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3.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孟子,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

10、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世称“亚圣”。教材中《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都出自《孟子》。 4. 《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周,战国中期宋国人,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教材中《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均出自《庄子》。 5. 《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6.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教材中《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 7.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11、》,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是一部编年体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教材中《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编年体,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裁。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来记述史事。 8. 《列子》是列子及其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基本上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教材中《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9.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游说之士的策略,共三十三篇,

12、分为十二策,有许多讲究劝谏艺术的名篇。教材中《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其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 10.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教材中《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 纪传体,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

13、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的综合。 11.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木兰歌》)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12.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教材中《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选于此。 13.《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14. 《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

14、是记载,“异”是奇怪的事情。  重要文体 1.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2. 说,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一般叙事兼议论,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从本质上说,它是属于议论性的文体,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小品相似。如周敦颐的《爱莲说》,韩愈的《马说》。 3. 记,古代的一种散文。这类文章内容大多是游记,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也有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者“杂记”。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4. 序,又

15、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5. 表,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是“表”中的范例。  天文银河:又称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1000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七上)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即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

16、故称“北斗”。(“斗折蛇行”《小石潭记》八下)  节令、节日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五、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天启壬戌秋日”《核舟记》八下)二十四节气:我国传统历法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用来指导农事,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八下;郦道元《三峡》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

17、涧肃……哀转久绝”所描写的是霜降至立冬节气之间的景物)    立:用作“四立”,特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是开始的意思,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分:用作“二分”,即春分、秋分的简称。“分”即本分的意思,“二分”既表示是春或秋的中分点,又表示一天时间白昼、黑夜平分。至:用作“二至”,即夏至、冬至的简称。“至”意为极、最,“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冬二季的极致。 礼俗送别习俗: ①时间:多在清晨或傍晚时分。 ②送别地点:多在水边、渡口、长亭之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送

18、孟浩然之广陵》)。 ③送别方式:饮酒作别2019(“劝君更尽一杯酒”《送元二使安西》)。音乐相伴作别(“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赠汪伦》)。折柳相送2019(“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设帐送行。春社日: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社公(土地神),祈求丰收。(“箫鼓追随春社近”《游山西村》七下)揖:拱手行礼。(“将军亚夫持兵揖曰”《周亚夫军细柳》八上)归:女子出嫁。(“女有归”《大道之行也》八下)朝:朝觐,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九下)跪: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落在

19、脚跟上。长跪则是把腰挺直,以表示敬意。(“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九下)讳称: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分别称:崩、薨、卒、百岁、千秋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九下)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旄节以为凭证。(“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九下)  交通工具: 舟:古代水上交通工具。桨、榜、楫、橹、篙、帆都是行船的工具。(“孤帆远影碧空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行舟绿水前”《次北固山下》七上) 马:古代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脱鞍暂入酒家垆”《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马作的卢飞快”《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九下) 车

20、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战国以前主要是用马驾。乘,指一车四马。车厢叫舆,舆前部可以凭倚扶手的横木,叫轼。(“改容式车”《周亚夫军细柳》八上)    轿:也称轿子、舆,一种靠人扛或畜载而行,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轿子已是到了门口”《范进中举》九上)  地理长河:指黄河。(“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八上)河:古代指黄河。(“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潼关怀古》九下)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然后可图中原也”《三顾茅庐》九上)四境、四海:四方疆界,四方边境地区,引申为举国。(“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邹忌讽齐王纳谏》九下、“四

21、海亦谬称其氏名”《送东阳马生序》九下)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三秦:古代指关中地区。(“城阙辅三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下)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阴阳割昏晓”《望岳》七下)  官职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卿今当涂掌事”《孙权劝学》七下)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孙权劝学》七下)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木兰不用尚书郎”《木兰诗》七下)逐臣:被贬谪的大臣。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七下)都护:官

22、名,汉代始置,唐代边疆设有大都护府,其长官称大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八上)宗正:掌管皇族事务的官员。(“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周亚夫军细柳》八上)军门都尉: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低于将军。(“军门都尉曰”《周亚夫军细柳》八上)候骑: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萧关逢候骑”《使至塞上》八上) 古代官职变化免:免除官职。黜:废黜、贬退。谪:降职远调。(“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九上)去:去职,被调离。(“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九上)罢:罢免、停职。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和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升级叫升迁、迁授、迁叙;降级叫迁谪、左迁;

23、平级转调叫转迁、迁调、迁官,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七上)授:封给官职。   拜:授给官职。擢:选拔,提拔。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特指、代称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杨花落尽子规啼”《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七上)婵娟、玉兔:指月亮。(“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九上)骁腾:骏马的代称。(“骁腾有如此”《房兵曹胡马》)布衣:指平民百姓。(“臣本布衣”《出师表》九下)黄发:指老人。旧说是长寿的象征。

24、黄发垂髫”《桃花源记》八下)垂髫:小孩。垂下的头发。(“黄发垂髫”《桃花源记》八下)白丁:平民。(“往来无白丁”《陋室铭》七下)鸿儒:博学的人。(“谈笑有鸿儒”《陋室铭》七下)蛾眉:女子。(“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满江红(小住京华)》九上)弱子:幼儿,小孩。(“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八上)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七上)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莫说相公痴”《湖心亭看雪》九上)九重天:指皇帝。(“一封朝奏九重天”《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九上)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后泛指文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

25、阳楼记》九上)桑梓:家乡。(“世先生同在桑梓”《范进中举》九上)鸿雁:书信。(“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七上)汗青:指史册。(“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九下)丝竹:音乐。(“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七下)牺牲: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牺牲玉帛”《曹刿论战》九下)庙堂:朝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九上)烽火:战事。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烽火连三月”《春望》八上)干戈:战争。(“干戈寥落四周星”《过零丁洋》九下)沙场:指战场。(“沙场秋点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九下、“醉卧沙场君莫笑”《凉州词》 称谓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

26、辈或尊辈称字表示礼貌和尊敬。(“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八下)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由自己取定。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八下)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陈康肃公善射”《卖油翁》七下)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七上)用地名称人:如柳宗元(柳河东、柳柳州)、韩愈(韩昌黎)等。美称:男子美称,多附于字后。(“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八下)谦称:①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有愚、在下、臣、家、舍等。(“愚以为

27、宫中之事”《出师表》九下)②古代帝王的自谦辞。有孤、寡人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孙权劝学》七下)敬称:①对帝王的敬称。有上、天子、陛下等。(“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九下)②对诸侯儿子的敬称。有公子等。③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桃花源记》八下)④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等。(“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行》七上)⑤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有圣上、圣驾等。⑥旧时对士人的尊称。有相公、子等。年龄的称谓: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

28、指二三岁的儿童。垂髫:指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泛指幼年。(“黄发垂髫”《桃花源记》八下)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愚公移山》八上)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泛指童年。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及笄:古时女子年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束发:指男子十五岁。加冠、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还未达到壮年,叫作弱冠。(“既加冠”《送东阳马生序》九下)而立:三十岁。(“三十而立”《〈论语〉十二章》七上)不惑:四十岁。(“四十而不惑”《〈论语〉十二章》七上)知天命、半百:五十岁。(“五十而知天命”《〈论语〉十二章》七上)花甲、耳顺:六十岁。(

29、六十而耳顺”《〈论语〉十二章》七上)古稀:七十岁。耄耋:指高寿、老年。耄指八十岁(一说九十岁),耋指七十岁(一说八十岁)。期颐(yí):一百岁。 纪年法年号纪年法:从汉代起,古代的皇帝开始使用自己的年号纪年。如《桃花源记》中的“晋太元中”中的“太元”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湖心亭看雪》中的“崇祯五年十二月”,“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曹刿论战》中“十年春,齐师伐我”中的“十年”指的是“鲁庄公十年”。干支纪年法:利用天干地支纪年。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丙辰中秋”中的“丙辰”指宋神宗熙宁九年。《己亥杂诗(其五)》中的“己亥”指

30、清道光十九年。十天干: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ɡuǐ)。十二地支:子、丑、寅(yín)、卯(mǎo)、辰、巳(sì)、午、未、申、酉(yǒu)、戌(xū)、亥(hài)。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计量、计时、计功绩单位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飞来山上千寻塔”《登飞来峰》七下)仞: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者八尺为一仞。(“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豆:容量单位。(“一箪食,一豆羹”《鱼我所欲也》九下)石:古代的容量或者重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百二十斤为一石。(“一食或尽粟一石

31、《马说》八下)方: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方七百里”《愚公移山》八上)钟:中国古代的一种计量容器,也被当作一种计量单位。(“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九下)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是日更定矣”《湖心亭看雪》九上)转:是授予勋官时用来衡量功绩的单位,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策勋十二转”《木兰诗》七下)  乐律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此夜曲中闻折柳”《春夜洛城闻笛》七下)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

32、音。(“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七下)  其他: (1)汉字书法①六书: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类型,称为“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②汉字的形体演变:甲骨文(商)→金文(西周、春秋)→大篆(战国)→小篆(秦朝)→隶书(汉朝)→楷、草、行书楷书特点:讲究用笔、笔画分明、结构方正。行书特点:大小相兼,疏密得体,浓淡相融。草书特点:气势贯通、错综变化、虚实相生。 (2)归类常识岁寒三友:松、竹、梅。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文人四友:琴、棋、书、画。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三皇五帝:“三皇”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谷:稻、黍、稷、麦、菽。五色:青、黄、赤、白、黑。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古代兄弟排行:伯、仲、叔、季。中国四大书院:应天书院(河南商丘)、岳麓书院(湖南长沙)、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嵩阳书院(河南登封)。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