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浮力》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二、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体 三、浮力产生的原因: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差,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四.浮力公式: (1)浮力产生的原因 F浮 = F向上-F向下 (2)称重法:F浮 = G物 - F弹 (3)阿基米德原理:F浮 = G排 =ρ液V排g (4)漂浮:F浮 = G物 (5)悬浮:F浮 = G物 五、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
2、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3.请用实验验证“浸没在水中的合金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水的重力有什么关系”。 答:①用测力计测出合金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和空桶的重力G1 ;②在溢水杯中倒满水,把石块浸没在溢水杯中,读出测力计示数F ;③用测力计测出桶和溢出水的总重G2 ;④浮力F浮=G-F ,G排=G2-G1 ⑤比较F浮和G排 。 4.用实验验证: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它受到的浮力跟它在水中浸没的深度无关。 答:用细线系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把石块浸没在水中的几个不同深度,观察发现测力计示数看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即验证了浸没在水中的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
3、它在水中浸没的深度无关。 G F浮 G F浮 六、物体的浮沉条件: G F浮 F浮 G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七、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
4、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公式:m排= m船+ m货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 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浮力》单元知识点考试 一、浮力的定义: 叫浮力。 二、浮力方向: ,施
5、力物体: 三、浮力产生的原因: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 ,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四.浮力公式: (1)浮力产生的原因 F浮 = (2)称重法:F浮 = (3)阿基米德原理:F浮 = = (4)漂浮:F浮 = (5)悬浮:F浮 =
6、 五、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 。 2、公式表示:F浮 = = 3.请用实验验证“浸没在水中的合金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水的重力有什么关系”。 答:① ② ; ③
7、 ;④ ⑤比较F浮和G排 。 G F浮 G F浮 六、物体的浮沉条件: G F浮 F浮 G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浮 G F浮 G F浮 G F浮 G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
8、液 ρ物 ρ液 ρ物 七、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 的,使它能够 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公式:m排=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 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气球是利用 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 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
9、 。 4、密度计: 原理:利用 条件来进行工作。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 5.同一个小球从位置1到位置6, 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化情况是 第九章压强基础知识测验 1、压力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压力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3、压力作用点:作用在受力面上 4、大小: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时自然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至的重力在
10、数值上相等,有:F=G=mg但压力并不是重力 5、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6、小宇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9.1-18所示。 (1)实验中小宇是通过观察_泡沫的凹陷程度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受力面积相同,压力越大,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_。 (3)比较甲、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压力相同,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 (4)此时实验中要到的试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化法; 7、压强定义:物体受到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11、 8、压强公式: P=F/S 9、压强单位:帕斯卡(pa) 1pa = 1N/m2 5pa表示意义:表示物体每平方米受到的压力是5牛顿。 10、增大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力 2)减小受力面积 11、减小压强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增大受力面积 9.2、液体压强 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 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
12、向的压强是相等; 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 压强越大。 下表是小宇同学利用图9.1-19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部分数据. (1)实验所得的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号为____。; (2)综合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1、2、3,归纳可以得出液体压强的:____ _ _ (3)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5、6的数据得出来的规律:
13、 . (4)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7的数据得出来的规律: . 3、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 4.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是____________. 5、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 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相等。 应用举例: 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 9.3、大气压强 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14、 2、产生原因:气体受到重力,且有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4、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一标准大气压等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P0=1.01×105Pa,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可以取105帕斯卡,约支持10m高的水柱。 5、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内,每升高10m,大气压就减小100Pa;地势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越小,水的沸点越低。 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 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2.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
15、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3.应用: 1) 列车行驶过程中,列车的速度很大,人靠近列车时,使人和列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人外侧空气流动速度慢,压强小,外侧压强大于内侧压强,人在内外侧压强差的作用下被压向列车,容易发生事故。 2) 飞机机翼做成流线型,上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比下表面快,因而上表面压强小,下表面压强大,在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 第九章压强基础知识测验 1、压力定义: 叫压力。 2、压力方向: 3、压力作用点:作用在
16、 上 4、画出压力示意图 5、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6、小宇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9.1-18所示。 (1)实验中小宇是通过观察_ 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 。 (3)比较甲、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4)此时实
17、验中要到的试验方法: , ; 7、压强定义:物体受到的 与 之比,叫压强. 8、压强公式: P= 9、压强单位: ( ) 1pa = 1N/m2 5pa表示意义:表示物体 。 10、增大压强的方法:1) 2) 11、减小压强的方法: 1)
18、 2) 液体压强 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 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 液体具有 ,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 ; 2) ; 3) ;
19、4) 。 下表是小宇同学利用图9.1-19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部分数据. (1)实验所得的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号为____。; (2)综合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1、2、3,归纳可以得出液体压强的:____ _ _ (3)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5、6的数据得出来的规律:
20、 . (4)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7的数据得出来的规律: . 3、液体压强的公式:P= 4.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是____________. 5、连通器:上端 、下端 。 特点:连通器里的同种液体不流动时, 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 , 即各容器
21、的液体深度总是相等。 应用举例: 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 9.3、大气压强 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气体受到重力,且有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4、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 一标准大气压等于 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P0= Pa,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可以取 帕斯卡,约支持10m高的水柱。 5、大
22、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 ,在海拔3000米内,每升高10m,大气压就减小100Pa;地势越高,空气越 ,大气压越 ,水的沸点越 。 9.4、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 , 。 2.乘客候车要站在安全线外;
23、 3. 飞机能飞行的原因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