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愁》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乡愁》
姓名:
张继武
工作单位:
大理市挖色镇挖色中学
学科年级:
语文 七年级
教材版本:
语文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下册《乡愁》,通过对诗歌的诵读,理解诗中的意象、结构及内容,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教学目标
学生诵读,理解诗歌内容,教师指导学生赏析四过程,叙述成长四阶段,体会诗中思乡、思国的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还低,对诗歌的理解感悟能力还差,通过近一学期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有了新的提高。本诗教学后,让学生对现代诗的内容、
2、结构及主题的表达有一定的理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意在培养学生舒写对亲人对中国的爱,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生读诗—赏析—诵读体会—叙说其内容—交流其中的情感—总结全诗。即通过感悟—倾听—品味—拓展—总结的教学流程,达到教学目的要求。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诗歌主题。形成主题理解后的共鸣。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试说表现乡愁的诗作。
引入乡愁内容。
指导课后练习学习。
学生划分节奏,朗读理解。
初步感悟
指导学生理会人生四阶段,表达乡愁意象。
学生试写内容结构。
进一步理解
3、内容主题。
教师总结全诗。
深入理解。
引起情感共鸣。
七、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层次清晰,内容主题突出,学生对诗的结构理解感悟到位,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好。
八、板书设计
乡愁
⑴ 小时候 邮票 思母亲
⑵长大后 船票 思爱人
⑷ 后来 坟墓 怀母亲
⑷而现在 海峡 思故土
九、实践反思
本课教学清晰的节奏,学生对内容结构的理解较好,很快就能背诵。学生对情感的理解到位,说爱积极踊跃。这堂课学生的学习还较好,但试着仿写还有一定的难度,只能慢慢试写学习。课后反馈的结果可知,本诗的学习比其他的诗易于理解,学生学习的热情还给较高。特别是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理解感悟深入,很好的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很多学生都有表达爱的欲望。听课教师对教学的过程、教学的组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训练为主线评价较好,师生配合较为默契,学生参与活动过程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