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乐山市沙湾区财政局办公楼方案设计 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 设计证书等级:综合资质甲级 证书编号:221047—sj 二 O一O 年 五 月 院 长 : 张光科 总工程师 : 张光科 项目负责人: 王家钊 设计负责人 : 张 鲲 技术负责人 : 李 伟 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 设计证书等级:综合资质甲级 证书编号:221047—sj 二 O一O 年 五月 目
2、录 目录 1.0 效果表现图 2.0 设计说明 3.0 总平面及分析图 4.0 建筑平、立、剖 附 图 总平面图 透 视 图 建筑平、立、剖面 参 加 设 计 人 员 项目负责人 王家钊 高级工程师 一级注册建筑师 设计负责人 张鲲 高级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 李伟 高级工程师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总 图 张鲲 高级工程师 张帆 工 程 师 建 筑 张帆 工 程 师 徐海燕 工 程 师
3、 邓田礼 工 程 师 结 构 李伟 高级工程师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黄宗明 工 程 师 杨 远 工 程 师 给水排水 刘素兰 设备工程师 高礼忠 设备工程师 电 气 肖大维 设备工程师 马国峰 设备工程师
4、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莲下街34# 邮政编码:610000 第一章 总 说 明 一。项目编制依据: 1. 乐山市沙湾区
5、财政局文件(乐沙财政[2008]65号); 2. 建设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JG37-87; 3. 国家标准局建筑设计规范 GBJ11-89; 4. 国家标准局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5. 建设场地用地红线图 二.乐山市沙湾区财政局办公楼用地状况: 办公楼建设用地位于沙湾区龙腹街与徐碥街东段交汇处,场地西面临大钢厂宿舍用地,场地南面临徐扁街。总用地面积约3.9亩(2603M2)。 1。3 自然条件(主要气象条件) 最热月平均温度 27。8(七月)℃ 最冷月平均温度 5。2(十二月)℃ 月
6、平均相对湿度 69% 平均年降雨量 1281。1mm 全年日照时数 1182。8小时 年雷暴日数 32。4天 平均风速 1。2m/s 最大风速 18.3m/s 常年主导风向 NNE(东北风) 抗震设防烈度 基本烈度为7度 1.4 设
7、计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1。5。1 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处理好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人与交通、人与空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统筹考虑建筑、道路、绿化之间的和谐。 1.5。2 坚持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推广新技术。 1。5。3 贯彻环保、安全卫生、绿化、消防、节能、节约用地的设计原则。 第二章 建 筑 一.设计依据 乐山市文件(乐沙 [2006]30号) ; 二.设计标准 乐山市办公楼方案设计主要依据国家与有关部门的建设要求,标准及指标: (1)建设部民用建筑设计通
8、则 JG37-87; (2)国家标准局建筑设计规范 GBJ11-89; (3)国家标准局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三.设计原则 1。在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2。充分合理地利用场地进行功能与流线布局,相对独立地布置办公楼和商业用房区域,强调办公楼建筑的主体形象,创造一个良好的富有特色和标志性的建筑空间环境; 3.重视当地气候条件,在办公楼总平面布局中主体建筑南北朝向,最大限度地利用建筑的大面宽小进深来增进自然通风和扩大采光面,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舒适感; 4.合理配置办公楼所包含的各项功能与相关流线。 5。通过办公楼入口环境设计为
9、城市提供半开敞的富有景观特色的建筑前广场空间,充分表达城市与建筑共融的空间环境形象,强化该建筑对城市景观的标志作用. 四.建筑设计 (一)建筑总体布局 该项目建设场地位于大南街与西街东段交汇处。综合楼建筑总体包括主体办公楼(局五个单位的办公用房),会议中心(200座)和商用营业房。在充分考虑用地地形状况及场地周边环境的前提下,将主体办公楼布置于道路交汇处;商用营业房作为附楼布置在场地西侧。在主楼与附楼之间设置车行出入口与龙腹街道直接相通,方便办公区人员出入,并满足消防通道的需要,同时内部设置出入口与宿舍区相连接。 (二)建筑功能与流线设计 将主体办公楼布置于用地西南侧,临
10、道路交汇处,通过大踏步上到主入口前庭,正面朝向办公楼门厅,东侧配置裙房(商业用房和大会议室),通过建筑组合,有力地突出了办公楼主体建筑的鲜明形象,并保证办公楼各项功能使用的合理性. 办公楼作为整个区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案设计尽可能谋求其自身功能使用的合理性与整体性,并与其它部分(商业用房)保持使用分离和造型上的统一. 综合以上的设计条件,方案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合理的建筑布局,主楼南北朝向,保证办公楼内部各项功能使用的独立性与完整性。 与基地的特征相适应,办公楼入口设于一层,保持办公楼出入口的独特性; 以庄重、明快、简洁、有力的建筑造型,表达主体办公楼的建筑形象的标志性,
11、增强建筑在城市景观中的标志性和可识别性。 · 设计概述 功能布局: (1)主体办公楼底层配置会计档案室,警卫值班室和室内机动车停车库,裙房临街面布置商业用房.办公楼主要出入口设在二层广场平台上,门厅为二三层贯通中庭。顶部玻璃顶采光,通光性好,同时二楼布置对外服务大厅。三楼至七楼为财政局办公室。每层均设置男女卫生间。 (2)附楼设置服务中心和会议中心。服务中心位于附楼一二层,配置休息大厅和办公室。会议中心位于附楼三层,配置可容纳近400人的会议大厅,设舞台(主席台)和侧台(服务空间)及放映室,并设置连廊连接主楼第三层的讨论室,功能完善,满足使用要求。 2.交通流线——合理布置不
12、同使用要求的出入口和交通流线。 (1)主体办公楼出入口流线与商用房流线分开,大会议室设有对外专用出入口,同时有内部通道与主楼相联系. (2)办公楼北面场地设有机动车停车场,主楼配置内部员工出入口。 (3)主楼与附楼之间设置消防车道并兼作办公区的对外出入口通道,并配置门卫传达室。 (4)服务中心和大会议室均设置独立出入口,互不干扰,流线明确. 3.造型设计-—主体办公楼为七层,大会议讨论室位于裙房第三层(裙房一二层临街商业用房).整个办公楼建筑体量高低变化,错落有致,同时突出主楼建筑的体量。主楼外墙面设计虚实结合,色彩白色与灰色的对比,简洁的外立面反映建筑形象的庄重感,并通过设置屋顶构
13、架使主楼顶部空间和体量获得变化,避免单调感,体现该建筑独特的形象与现代特征.大会议室面向徐扁路方向,外墙局部设置实墙,在墙面上可设置以沫若文化为主题的壁画或浮雕,体现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整个建筑群造型有力、简洁、庄重、挺拔,完全能表达财政局办公楼建筑的标志特性。 造型方案:办公楼主楼整体以直角形态表达,整体感强,简洁有力,立面挺拔,能最好地表现办公楼的庄重形象; (三)建筑空间环境设计 特定的建筑功能内涵和特殊的建造地段蕴含着建筑与城市外部空间环境的密切关系。将城市外部空间及景观引入建筑内部,软化建筑的边缘,在建筑总体空间体系中形成内与外的空间构成.主体建筑整体造型庄重明快,简洁大方,
14、通过抬高的入口广场空间与商业环境保持一定距离,突出了该建筑的主体形象,又表达了城市特定地理位置建筑综合体的空间环境特色,通过植物与花卉配置建立了独特的办公楼建筑入口环境景观。 五.技术经济指标 用地面积: 3603。0m² 建筑面积: 9199.8m² 其中:主体办公楼: 3249.93 m² 商业用房: 1258。39 m² 服务中心: 1454。77m² 大会议室: 1736.75m² 建筑层数:办公楼主楼7层 附楼 :3层 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第三章
15、 结构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设计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 《建筑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50068-200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 GB 50009—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16、GB 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 2、各工种所提资料。 3、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 4、建设场地自然条件 基本风压: 0.30kN/m2 基本雪压: 0.20kN/m2 抗震设防烈度: 7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 设计地震分组: 第一组 二.结构设计 (一) 设计参数 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丙级 本工程抗震设防分类: 丙类 (二) 结构布置 1、上部结构选
17、型 本工程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人大会议中心屋顶采用钢结构球形网架。本工程分成三个结构块体,高宽比均满足规范要求,建筑长度满足规范对钢筋混凝土建筑最大伸缩缝间距要求。 2、基础选型 框架结构基础暂定为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采用天然地基作为基础持力层。 (三) 主要材料 1、混凝土强度等级 基础垫层:C15素砼;基础:C25; 构造柱、圈梁、压顶、混凝土装饰构件:C25。 框架结构: 各层框架柱、梁、板、楼梯:C30 2、钢筋级别 :直径〈12采用HPB235,直径≥12采用HRB335 3、框架填充墙:外墙为200厚烧结页岩多孔砖,内墙为
18、200厚 加气混凝土砌块,地面以下为烧结页岩实心砖。 (四) 对施工技术、施工设备、建筑材料的要求 考虑当地施工的特点,结合本工程的需要,本工程尽可能采用当地建材,降低施工难度。本工程未采用特殊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 三.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1、基本风压及基本雪压按《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成都地区选用,施工图设计前须向当地气象部门核实. 2、施工图设计前调查当地钢材供应情况,尽可能采用高强热轧钢筋及冷轧带肋现浇板钢筋. 3、施工图设计前须比较当地墙体材料价格及供货情况。 第四章 给水排水 5。1 设计范围 本工程设计乐山市办公楼室内外给排水设计。 5.2 给水
19、系统 5。2。1 本工程水源由市政自来水管网供给.水压为≥0.35MPa。为满足本工程用水要求,室外生活、消防管道环状布置于建筑周围道路上,管径为DN150,建筑生活最高日用水量为82m3/d, 最大时用水量为12.38m3/h。 5.2.2 建筑每层分别设置燃气开水器,以满足饮用水要求. 5。3 排水系统 5.3.1 生活排水量近似于生活给水量。采用污、废水合流制。 5.3.2 屋面雨水经雨水斗汇集后排至室外雨水管道,再排到市政雨水管网。 5。4 污水处理系统 污水经化粪污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5。5 消防专篇 本工程室外消防用水由市政供水管网保证.为
20、满足本工程消防用水要求,在建筑周围道路上布置DN150环状供水管网。 5。5。1室内消火栓系统 水源:由屋顶水箱、消防水池和消防气压给水设备供给. 建筑为高层,建筑高度<50米; 建筑10分钟消防用水储于楼屋顶消防水箱,2小时消火栓用水储于消防水池. 建筑的消火栓用水量: 室外消火栓用水量:20L/s,火灾延续时间2h。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20L/s,火灾延续时间2h。 5。5。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水源:由屋顶水箱、消防水池和消防气压给水设备供给. 10分钟消防用水储于屋顶消防水箱,1小时自动喷水用水储于消防水池。 建筑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危险等级按中危险I级 (喷水强
21、度为6L/min·m2,作用面积为160m2)设计,设计水量为26L/s。 5.5.3 灭火器系统 为扑灭初期火灾,建筑设置灭火器,灭火器按严重危险级设计.灭火器类型为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第五章 暖通空调、气体动力 6。1 空调系统 空调采用分体式空调,室内根据不同房间选用,外机置于建筑外专用空调板。大房间用区域式变频式中央空调,便于管理。 6。2 通风系统 公用卫生间均按12次/h设置机械排风。 6。3 防排烟系统 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或有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面积超过300m2的无窗房间设置排烟系统. 不具备自
22、然排烟条件的楼梯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第六章 电气设计 7.1 设计依据 7.1。1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7.1.2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7。1.3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及相关行业标准: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9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2000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 7。2
23、 设计范围 本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电力系统; —-照明系统; ——防雷保护、安全措施及接地系统。 7.3 负荷等级 本建筑电气负荷有消防负荷,普通负荷,消防负荷按二级负荷供电,其余负荷按三级负荷供电。 7。4 低压配电系统 电力、照明电源采用交流50HZ、220/380V,接地形式为TN-S系统.电力、照明电源均由总图的变电站引来。 建筑电力、照明采用树干、放射混合配电形式.其中二级负荷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并在末端切换。 7.5 应急电源系统 为确保供电的高可靠性,用电中的部分二级负荷除采用双电源供电外,还设有间断供电时间≤0.5秒的蓄电池式应急电源
24、EPS。应急疏散照明采用蓄电池式应急电源为第二电源,应急时间为90分钟。 7。6 照明系统 7。6.1 光源 房间内一般采用荧光灯或节能型光源,走廊,卫生间采用吸顶灯。荧光灯均就地补偿,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为0.9。 7。6。2 应急照明 建筑在走廊、楼梯间内设置应急照明,应急照明采用了供电时间大于90分钟的蓄电池式应急灯具,采用220V电源供电 7.6。3 疏散指示 在走廊、安全出口、楼梯间、主要出入口等场所设置疏散指示; 诱导标志灯自带后备电池,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90min。采用220V电源供电。 7.6.4 照明灯具 办公室、会议室采用高光效、高功率因数、高品质
25、的嵌入式柔光荧光灯具。走道、楼梯间采用吸顶或嵌入式荧光灯具. 7.6。5 照明配电系统 照明配电系统均为50HZ、380/220V、带电导体三相四线制,配电方式为树干式或放射式,接地型式TN——S系统。 7。7 设备选型及安装 本工程各建筑均为正常环境,根据设备装设容量的不同采用动力配电箱、电源插座等形式进行。 7。8 防雷与接地 7.8.1 高低压配电装置和线路过电压均采用避雷器和浪诵保护器作为大气和内部过电压保护的主要措施. 7。8。2 建筑防雷 7.8.2。1 本工程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N在0。012与0.06之间,故按第三类防雷措施设防. 7.8。2。2
26、 在建筑屋面设计女儿墙避雷带,并设计不大于20×20的避雷网格做为接闪器;屋面上所有高出女儿墙的高大设备和金属管道应和避雷带(网)可靠焊接,并设计独立避雷针进行保护。充分利用钢筋砼柱内钢筋做为引下线(间距不大于24m);建筑内的基础结构钢筋做为接地装置,并在各砼柱之间设计不大于20mX20m纵横暗敷的的均压网格而组成综合接地系统.为保证特殊医疗设备接地之用,故其综合接地电阻按小于0.4欧姆的进行设计。 7.8。2.3 为防雷电波侵入,高低压进出本工程的电缆全部埋地暗敷,电缆外皮及金属管道等在入口处均应可靠接地。 7。8。3 接地及安全 变电站的接地系统:该站的接地与综合接地装置共用
27、站内设计一40X4镀锌扁钢接地网和综合接地系统焊连.变电站内的高、低压配电柜的金属外壳、接地母线和变压器中性点及外壳等均应与该接地系统可靠焊接。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采用TN-S系统。建筑采用总等电位联结(MEB)的联合接地系统. 7.9 弱电部分 根据国家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消防设计等规范要求,设计以下内容: 7.9。1 消防系统 7。9。1。1 设计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7.9。1。2 设计消防广播系统 7。9.1。3设计消防对讲电话通讯系统 统一设计一个消防报警值班室。 7.9.2 通讯系统 设计一套电话通讯系统 7。9。3 计算机网络系统 统一设计一套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各办公室值班室等设计网络插座. 7。9。4 电视系统 设计一套有线电视接收系统,有线电视信号来自城市有线电视网。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