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生物,栏目导航,高中,生物,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师参考,新课导入,导入1:,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每一片绿叶就好像是一个“绿色工厂”源源不断地生产有机物,绿色植物生产有机物的过程是通过光合作用这一生理过程完成的,那么这个生理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本节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导入2:,海尔蒙特是比利时的化学家、生物学家,他在研究植物到底“吃”什么长大的问题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土烘干,称重60 kg,插入重2 kg的柳树枝条,然后浇水。5年后,柳树长大了,重60
2、 kg,那么木桶的土变成了多少了呢?土重为59.943 kg,仅仅少了57,g,这说明了什么呢?柳树增加的质量的主要来源肯定不是土壤中的无机物,那么植物到底“吃”什么长大的呢?这将是本节将要学习的内容,。,第,1,课时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教学目标,】,1.,通过“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原理和方法,分析色素带的颜色、顺序和宽窄,并解释原因。,科学探究、科学思维,2.,通过观察叶绿体结构模型,使学生认识叶绿体的结构以及这种结构适于分布色素和多种酶的特点。,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凝练素养,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读教材,学基础,一、实验,
3、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请仔细阅读教材第,9798,页的实验,完成下面的问题。,1.,提取叶绿体色素,(1),原理,:,绿叶中叶绿体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无水乙醇,(2),过程,步骤名称,操作过程,取材,称取,5 g,新鲜绿叶,放入研钵中,研磨,加入少许,再加入,10,mL,迅速、充分研磨,过滤,漏斗基部放一块,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中进行,收集,用小试管收集,及时将试管口,用棉塞塞严,剪碎,二氧化硅、碳酸钙,无水乙醇,单层尼龙布,过滤,色素滤液,2.,分离叶绿体色素,(1),原理,:,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不同,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因而色素就会随着,在滤
4、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2),步骤,溶解度,溶解度,层析液,观察结果,:,滤纸条上色素带有四条,判断,(1),可以用层析液提取叶绿体色素。,(,),(2),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使研磨更充分。,(,),(3),层析得到的滤纸条上各种色素带的宽度可说明不同色素含量的多少。,(,),(4),重复画线时要注意在滤液未干前操作。,(,),二、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分布及吸收光谱,请仔细阅读教材第,9899,页,完成下面的问题。,色素种类,颜色,吸收光谱,分布,叶绿素,(,约占,3/4),叶绿素,a,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上,叶绿素,b,黄绿色,类胡萝卜素,(,约占,1/4),胡萝卜
5、素,色,主要吸收,光,叶黄素,黄色,蓝绿,橙黄,蓝紫,三、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请仔细阅读教材第,99100,页“叶绿体的结构”,完成下面的问题。,1.,形态,:,一般呈扁平的,形或,形。,2.,结构,椭球,球,3.,功能,:,是进行,的场所。,4.,功能验证,恩格尔曼实验,(1),恩格尔曼实验过程、现象及结论,光合作用,(2),恩格尔曼实验设计巧妙之处,实验材料选择水绵和好氧细菌,:,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用好氧细菌可确定,的部位。,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排除了,和,的干扰。,用极细的光束点状投射,:,叶绿体上可分为获得光照和无光照的部位,相当于一组,实验。,进行黑暗,(,
6、局部光照,),和完全暴露在光下的对照实验,:,明确实验结果完全是由,引起的等。,释放氧气,氧气,光,对照,光照,思考,叶绿体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哪些,?,提示,:,(1),叶绿体的基质和类囊体薄膜上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2),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有捕获光能的色素。,(3),叶绿体中类囊体堆叠成基粒,增大了内部膜面积。,凝练素养,解疑难,提能力,主题一,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实验问题剖析,教师参考,问题引领,:1.,若在滤纸条上观察到的色素颜色过浅,分析可能的原因有哪些,?2.,在滤纸条上,4,种色素位置及含量是怎样的,?,1.,研磨时放入少量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目的分别是什么,?,提示,
7、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防止研磨中叶绿素被破坏,;,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使研磨充分。,2.,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未加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2),使用放置天数较多的绿叶,色素含量少,;,(3),一次加入的无水乙醇太多,提取浓度太低,;,(4),未加碳酸钙或加入的太少,色素分子被破坏。,3.,滤纸条为什么要剪去两个角,?,提示,:,剪去两个角的目的是防止层析液在滤纸条的两端扩散过快,得到的色素带不整齐。,4.,为什么滤液细线要画得细、齐、直,?,为什么要重复画滤液细线,?,提示,:,滤液细线如果画得不细、齐、直,在层析时会导致色素带的重叠而影响分离效果。,要
8、重复画一两次滤液细线的目的是积累更多的色素,使分离后的色素带更明显。,5.,为什么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提示,:,如果让滤纸上的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滤液中的部分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就会无明显的色素带而影响实验效果。,6.,层析时烧杯要加盖,为什么,?,提示,:,层析时烧杯要加盖的目的是防止层析液中的挥发性物质挥发出来对人体有害。,7.,滤纸条上色素带的排列顺序怎样,?,宽窄如何,?,这说明了什么,?,提示,:,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宽窄,:,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由
9、宽窄可以看出它们的含量不同,;,由位置可以得出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越靠上的溶解度越大。,【,典例,1】,下图表示利用新鲜菠菜绿叶进行的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实验纸层析的结果,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产生该实验结果的原因是研磨时没加入无水乙醇,B.,产生该实验结果的原因是研磨时没加入碳酸钙,C.,色素分离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D.,四种色素中左边两种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解析,:,图中由左到右四条色素带依次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若研磨时没加入无水乙醇,则层析结果中不会出现色素带,;,正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远多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而该实验
10、结果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远多于叶绿素,说明研磨时没加入碳酸钙,导致部分叶绿素被破坏。,答案,:,A,备选例题,较长时间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对其叶片进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结果最可能为,(,),解析,:,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实验结果从上到下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已知植物处于黑暗环境中较长时间,则不能合成叶绿素,因此导致滤纸条上第三和第四条色素带缺失。,B,【,题组演练,】,1.,下列对提取叶绿体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的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未见色素带,原因可能为材料是黄化叶片,B.,色素在滤纸上未发生分离,是因为色素不溶于层析液,C.,提取液呈绿色是
11、由于其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D.,叶黄素处于滤纸条最前方,是因为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高,解析,:,选择黄化叶片为实验材料,若操作无误,只会缺少部分色素带,但仍会有色素带出现,;,叶绿体中的色素在滤纸条上未发生分离,其原因可能是滤纸没有接触到层析液,;,胡萝卜素处于滤纸条最前方,是因为其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C,2.,如图表示某同学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实验的改进装置,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应向培养皿中倒入层析液,B.,应将滤液滴在,a,处,C.,实验结果应得到四个不同颜色的同心圆,(,近似圆形,),D.,实验得到的若干个同心圆中,最小的一个圆呈橙黄色,
12、解析,:,分离色素的试剂是层析液,将色素提取液滴在,a,处,b,处连接层析液,结果能得到,4,个同心圆,从外向内分别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胡萝卜素溶解度最大,扩散速度最快,则形成的圆最大,颜色是橙黄色。,D,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利用新鲜绿色菠菜叶为实验材料,用层析法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由于操作不同,而得到了以下四种不同的层析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可能误用蒸馏水作提取液和层析液,B.,乙可能是因为研磨时加入无水乙醇过多,C.,丙可能是正确操作得到的理想结果,D.,
13、丁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CaCO,3,C,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属于有机物,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难溶于水,所以不能用蒸馏水作提取液和层析液,A,正确,;,乙中每种色素都有,但含量很少,可能是无水乙醇过多,色素浓度太低导致的,B,正确,;,丙中每种色素都有,但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较多,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较少,这不应该是正确操作得到的理想结果,C,错误,;,丁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很少,可能是研磨时未加入,CaCO,3,破坏了叶绿素,因为与类胡萝卜素相比,叶绿素更易受到破坏,D,正确。,主题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典例,2】,如图所示,图甲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图乙
14、是图甲的部分结构放大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生物膜的面积主要靠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而增大,B.,图乙所示的结构来自图甲中的,C.,中含有,4,种色素,其中叶绿素,b,含量最多,D.,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解析,:,图甲中主要靠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而增加生物膜的面积,;,图乙所示的生物膜上含有光合色素,来自图甲中的基粒,;,基粒中含有,4,种色素,其中叶绿素,a,含量最多,;,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只分布在基粒上,叶绿体基质中没有。,答案,:,B,【,题组演练,】,1.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光谱。他将三棱镜产生的光
15、谱投射到丝状的水绵体上,并在水绵的悬液中放入好氧细菌,观察细菌的聚集情况他得出光合作用在红光区和蓝光区最强。这个实验的结论是,(,),A.,好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水绵光合作用强,B.,细菌对不同的光反应不同,细菌聚集多的地方,细菌光合作用强,C.,好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水绵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多,水绵光合作用强,D.,好氧细菌大量消耗,O,2,使水绵的光合作用速度加快,则该种光有利于光合作用,A,解析,:,水绵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光合作用强的区域产生,O,2,浓度高,好氧细菌生存条件适宜,聚集多,;,好氧菌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由实验结果知,好氧菌集中的地方
16、只能说明氧气浓度高,不能说明水绵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多少,;,水绵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进行光合作用向外界释放氧气,才使好氧细菌集中在两区域的,不是好氧菌消耗氧气多使水绵光合作用速度加快的。,2.,下列关于叶绿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均含有叶绿体,B.,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的功能和所含化合物均相同,C.,叶绿体中所含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和基质中,D.,叶绿体中含有少量,DNA,和,RNA,解析,:,叶绿体主要分布在植物的绿色叶片等见光的部位,不是植物所有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如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不同的基质中所含化合物的成分不同,功能也不同,叶绿体中
17、具有吸收光能作用的四种色素只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在叶绿体的基质中不含有色素。,D,形成学科核心素养,(,一,),重要生物学概念,1.,无水乙醇能提取叶绿体色素,原理是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中。,2.,层析液可分离色素,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3.,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4.,层析后滤纸条上自上而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5.,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6.,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则分布于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中。,7.,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二,),学科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形成“叶绿体的结构适合于分布色素和多种酶”的科学自然观。,2.,科学思维,:,运用归纳与概括、构建模型方法总结出叶绿体的结构、色素的种类及作用。,3.,科学探究,:,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操作方法,并能正确分析实验结果。,(,三,),网络构建,请尝试构建本课时知识网络。,谢谢观赏!,






